2005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政府工作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緊緊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重大機遇,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負重奮進,求實創新,營造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打造了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的大好趨勢。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第一產業13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33億元,增長29.4%;第三產業20億元,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增長26.3%。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增長15.3%。社會事業、社會保障事業、社會文明均有較大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台安縣人民政府
  • 報告年度:2005-01-01至205-12-31
200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顧,200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總結,

200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政府工作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緊緊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重大機遇,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負重奮進,求實創新,營造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打造了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的大好趨勢。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第一產業13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33億元,增長29.4%;第三產業20億元,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增長26.3%。固定資產投資11.3億元,增長15.3%。社會事業、社會保障事業、社會文明均有較大進步。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施了糧食直補,降低了農業稅收,糧食生產喜獲特大豐收;農業產業化的拉動、勞務輸出和開發就業崗位增加就業,使城鄉民眾收入明顯提高。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加2億元,人均增加540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增長15.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有所提高,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明顯增強。完成8處防氟改水、基本飲水井等工程,解決了1萬人飲用高氟水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31.8%。城鄉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7萬戶,固定電話8.1萬部,城鄉固定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85%和66%。農村有線電視全部實現光纜傳輸,走在全省前列。啟動“村通客車”工程,開通了大紅旗、車家等9條線路。10千伏以下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部完成,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恩格爾係數由49.4%降至47%。
民眾切身利益得到保障。社會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進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高力房、西佛、達牛、新華等四個試點鎮場農民參合率達86.6%,成為全省第一批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個試點縣之一,有效緩解了農民無錢看病、治不起大病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養老保險擴面續保2000人,參保總人數達31869人。失業保險當期擴面1080人,參保總人數達7922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面均達到70%以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擴大到5781人。妥善解決了1140名集體企業退休職工、400名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建立了領導幹部和機關單位包鎮場區、包村屯、包貧困戶和貧困學生的幫扶機制,逐步形成了以“一幫一”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救助體系。開展了“三百”活動,累計為包扶幫帶村投入款物900餘萬元。組織了集中捐贈活動,下撥扶貧幫困款物400萬元。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通過盤活資產、增資擴股和招商引資新上項目,民營經濟有較大擴張,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全縣新增民營企業141家、個體工商戶1209戶。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實現51.5億元,同比增長27.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8%。稅收6800萬元,增長17%,占全縣稅收總額的65%,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率達56%。全年新上100萬元以上項目22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 個。實施了原縣造紙廠、製糖廠等老企業資產盤活項目6個,康博士製藥集團、奧鞍耐火材料廠等骨幹企業增資擴股項目13個;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10億元。α-烯烴、彩塗板、椰風飲料等億元以上大項目均有進展。縣工業園區新入園項目5個,完成投資1.39億元。新批鞍山美高雅實業公司等外資企業7家,實現契約外資額4615萬美元,外資調入額1600萬美元,出口創匯額260萬美元,分別完成年計畫的118.3%、106.7%和108.3%。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產品加工業有較大發展,新上銀豐米業、佳禾奶業、萬泰蔬菜、鵬鴻木業等超千萬元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0個,農產品加工率達35%。農村特色經濟有較大發展,形成了新開河等5個特色鎮場和西佛鎮小紅旗村等49個特色村屯,新建三岔子紫長茄、九鄂小雜糧等8個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萬泰出口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畫,聚源萬畝有機水稻基地和西佛麥復蔥基地列入國家標準化示範區。畜牧業規模化、企業化生產有了較大發展,新建了洪家千頭奶牛場和雙鞍畜牧業有限公司2家奶牛飼養企業,華首原種豬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和桓洞佳禾豬場2家萬頭生豬企業。畜禽防疫體系逐步完善,成為國家無規定疫病示範區。龍頭企業牽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發展到61家,吸納1.5萬人就業,帶動農戶2.5萬戶。農民協會和經紀人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農民協會發展到80個,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1100人,帶動農戶2萬戶,農民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糧食直補資金及良種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農業稅率降至4%,減負率達62.7%。第二輪土地延包基本完成,農村政策全面落實。
工業化程度明顯提升。康博士製藥集團、仁泰肉禽集團2家企業進入省知名企業行列。黃沙火柴廠、博達化工有限公司、金山輕鋼彩板有限公司、白洋製糖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趨勢十分明顯。縣啤酒廠、第二造紙廠等老企業啟動生產,8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100%。新上電子元器件等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5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 億元。預計全縣工業增加值實現2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29.3%;稅金1.05億元,增長25.9%。
城鄉基本建設協調發展。在一無資金、二有財政剛性支出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城鄉建設總投資達1.7億元。新建校舍1.2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險校舍9000平方米。台安高中教學樓、第二高中食堂樓交付使用。文體活動中心開工建設。完成了新區北出口道路兩側排水及綠化美化工程。完成了老區繁榮街中段“三線”落地、小西街和育才路改造、百豐達商貿城和府西巷開發主體工程。完成了縣客運站改擴建工程和沈盤線19.8公里、庫二線15.9公里改擴建工程。新修村油路186.7公里,兩年累計完成285.8公里。新殯儀館正式啟用。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鎮功能進一步提升。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份額比上年增長5個百分點,進入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行列。國中生輟學率控制在3%以內,高考綜合升學率達98%,職教中心進入省級標準化示範學校行列,台安高中有望進入省示範高中行列。文體資源整合初見成效,文化體育協會進一步發揮了組織、協調和指導作用,各種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活躍多彩。民眾看病就醫條件明顯改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實施了就業和再就業工程,新開發就業崗位8150個,安置就業7850人,勞務輸出6349人。加強了西平森林公園等景點建設,旅遊資源開發有較大進展。制定了國家級生態縣建設規劃,啟動了生態縣建設工程。民兵、計生、統計、工商、物價、金融、技術監督、藥品監督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了領導幹部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了縣、鎮、村三級信訪“預警”化管理網路,涉地等一些重大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處理,切實維護了人民民眾切身利益,依法規範了信訪秩序。開展了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全年安全生產實現零事故。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現了創建“無毒縣”的目標。進一步打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環境。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建立了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檔案,試行了黨政領導幹部績效審計。開展了機關紀律作風集中整頓,建立了公務員年度工作述職制度和民主測評制度,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了公務員管理的各項措施。政府工作主動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輿論監督,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及與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實行公開聽證、民主決策。深入貫徹實施了《行政許可法》,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14件,政協委員提案103件,辦結率均達100%。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擔承著維護社會穩定的巨大壓力、剛性支出艱難的巨大壓力和發展需求的巨大壓力,在各種矛盾相對集中顯現的情況下,實現了保穩定、求發展的目標。這是社會各界信任、理解和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一年來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以及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一是綜合經濟實力不強。在全省60個縣市區排名中,我縣綜合經濟實力、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財政收入均居於中下游水平。稅收增長緩慢,財政增長不足,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距公共財政有較大差距。二是經濟發展速度不快、質量不高。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長緩慢,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緩慢,經濟總量小,運行質量低。三是工業化程度不高。有支撐作用的大型骨幹企業和大項目少,高新技術企業少,工業經濟對綜合經濟實力、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還較低,對一、三產業的拉動作用不明顯。四是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快。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短,帶動能力弱,農產品加工率較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深加工沒有大的突破,農業產業化深度推進的客觀制約沒有大的突破。五是城鄉規劃建設滯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城鎮功能不完善,載體功能不強,集聚生產要素的效應低,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口聚集作用不明顯。對於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要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按照縣十二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的總體部署,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確定為: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堅持“一主三化”方針,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目的,以全面振興台安經濟為目標,負重奮進,求實創新,加速發展農產品加工、化工醫藥、造紙、新型建材、針紡服裝五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產、裝備製造業零部件加工“兩大基地”,發展各項事業,推進社會進步,全面建設和諧台安。
2005年全縣國民經濟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6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13.6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39億元,增長18.2%;第三產業23.4億元,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050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增長15%。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和突出以下四種理念:
堅持和突出以民為本的理念。堅持人民民眾根本利益至高無上、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的執政原則,做到知民情、解民意、排民憂,不謀私利,造福於民,懲惡揚善,維護正義,創建和諧台安。
堅持和突出加速發展的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執政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做到想發展、乾正事、求實效,以發展求協調,以協調促發展。
堅持和突出開放帶動的理念。牢固樹立“一開三促”的執政理念,做到全面擴大開放,深化改革,解決好體制性和機制性矛盾,堅持以項目為核心,促進結構調整,加速“一主三化”進程。
堅持和突出負重奮進的理念。牢固樹立迎難而上、破解難題的創業理念,做到勇於承受壓力,敢於承擔風險,抓住機遇,艱苦創業,負重奮進,求真務實,全面振興台安。
新的一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培植、壯大民營經濟,新增民營企業160家、個體工商戶1390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0%以上,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率達到 68%以上
按照“提升素質,做大體量,增加總量,擴大比重”的總體思路,扶持壯大老企業,多上新企業,引進大企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急劇擴張民營企業規模,提升民營經濟素質。
招商引資壯大民營經濟。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建設大連東北亞航運中心的雙重機遇,用活用足國家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壯大民營經濟。重點引進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國債項目。全年新上1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億元,外資調入1700萬美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上半年確保8萬噸耐火材料、6萬噸高強瓦楞紙和箱板紙等50個重點項目落地,全年項目開工率要達到80%以上。培育扶持出口商品專廠,提高肉食雞、精製米、精細化工產品、工藝品、針紡服裝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全年完成出口創匯額250萬美元。
縣鎮村三級聯動發展民營經濟。深入學習溫州經驗,借鑑溫州模式,鼓勵和支持全民創業,積極發展外向型、就業型、科技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社區服務型民營企業。縣城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的民營工業企業;鎮場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勞動密集型企業;村屯重點圍繞特色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針紡服裝、手工藝品等家庭手工業,使民營企業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主體和鄉村城鎮化的主導力量。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壯大民營經濟。編制全縣商業網點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老區商業網點改造與建設。充分發揮我縣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充分調動民資民力,大力發展流通業,全力建設輻射周邊、面向全國的商品集散中心。深度開發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重點加強西平森林公園、張學良出生地等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積極發展現代物流、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
打造優良環境扶持民營經濟。最佳化民營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人才環境、服務環境和政務環境,全力為民營企業提供科技創新、信用擔保、法律援助等方面支持。大力推行服務代理制、收費一卡制、辦公一站式,減少辦事環節,提高服務效率。堅持“非禁即入、有需則讓”,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積極探索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大行誠信之風,打造誠信社會,採取部門、幹部包扶企業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服務。
(二)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新上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20個,農產品加工率達到40%
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發展農業經濟,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發展“兩色”經濟。一是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綠色經濟。大力發展綠色糧食、綠色果蔬、綠色肉蛋,提升質量,擴展規模。擴大棚菜生產面積,壯大肉蛋雞、肉奶牛飼養規模。做大做強喬坨子網紋瓜、佳禾牧業等8大綠色生產基地,發展綠色食品基地2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1萬畝。二是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經濟。重點圍繞淡季菜和畜產品、手工藝品和針紡服裝等特色產業,推進規模化生產。今年要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牧草種植和畜產品加工業,逐步使畜牧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努力打造農村特色經濟品牌,打造特色經濟專業鎮、專業村和專業組,全力構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鎮一業、多鎮一業”的特色經濟格局。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構建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打響達牛西紅柿、西佛大蔥等14個農產品品牌。
提高農業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全面引導、支持、鼓勵、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縣、鎮、村要在這項工作上逐級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全面鋪開,要有大的實質性的突破。大力推廣“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形成“糧食北購南銷,蔬菜南北齊銷”的農產品流通格局。大力推廣“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仁泰肉禽集團公司、聚源穀物有限公司等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並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重點圍繞精製米、肉蛋禽、反季菜加工培育龍頭企業,把50%的農戶吸納到龍型構架中。
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認真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政策,取消農業稅,及時足額兌現“三項補貼”。落實土地延包政策,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綜合開發步伐。加強抗旱、防汛、排澇和防風固沙等工程建設,解決階段性水資源盈缺和土地沙化問題。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加強標準糧田建設,推廣保護性耕作。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機構轉型,健全農業科技人員隊伍,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和良種繁育,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提高村級幹部素質,增強發展致富能力,轉變傳統工作方式,為振興村屯、農戶經濟提供可靠的基層組織保證。
(三)加速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工業固定資產投入完成8.5億元,工業經濟對GDP和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1%、20%
堅持“工業立縣、工業強鎮、工業富村”的工業化發展方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打造工業台安。
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按照調整工業內部結構、降耗增效和循環經濟的要求,大力發展已初具規模的五大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化工醫藥、造紙、新型建材和針紡服裝業要迅速放大規模效應。集中力量支持仁泰肉禽集團、聚源穀物有限公司、博發造紙有限公司、金山彩板有限公司、博達化工集團、康博士集團、天龍毛衫集團等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力量打造仁龍肉雞、聚源大米、金山彩板、康博士大眾藥等產品品牌,放大品牌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切實進入環渤海經濟圈、沈大經濟帶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等經濟區域,主動融入瀋陽裝備製造業輻射區、鞍鋼配套產業承接區和遼河油田石化加工生產區。藉助區域經濟的優勢,借用域外資金、域外人才和域外資源,引進工業項目,壯大工業經濟。
選準突破口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打破“一個瓶頸”,打造“一個載體”,打好“三張牌”。採取資產運作、靈活變通和適當負債的辦法,打破政府優惠性項目前期資金投入的瓶頸,確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大項目建設。加快縣鎮兩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項目承接空間載體,為工業項目的引進和建設提供基本條件。打好農業資源牌、水土資源牌和區位優勢牌,實現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全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
(四)加快鄉村城鎮化進程,完成城鄉建設總投資3.5億元,城鎮化率達到35%,農村勞動力轉移率達到26.5%
堅持以城帶鎮、以鎮帶村,加快城鎮和村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空間容量,增載入體功能,提高城鎮化水平。
加強城鎮體系建設。按照“政府規劃、產業支撐、市場運作、政策引導”的基本原則,推進城鎮建設。按照“六個一工程”標準,把黃沙、新開河建成省級重點鎮,把桓洞、桑林、新開河建成縣城衛星鎮。以村通油路、路宅分離和村屯綠化為重點,加快建設金家、雷屯、歐力等示範村,帶動和推進標準村建設。基本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小城鎮為骨幹,示範村為補充的整體協調的縣域城鎮體系。
加快經營城市步伐。完善土地儲備制度,盤活鎮村土地存量。鼓勵和引導社會各類投資主體進入城鎮建設領域,變財政投資為項目運作,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加快城鎮化項目的引進與實施。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城重點工程建設。實施新區前進路建設工程和火車站站前小區一期工程,完成文體活動中心建設及縣城老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北遷。實施城區燃氣管網和龍澤園小區三期工程。完成繁榮街中段精品步行街建設。完善城鄉交通網路。完成庫二線火車站至黑山界14.4公里、湘拉線高力房至後夏家14.11公里黑色路面改擴建工程;完成鄉村公路路基改造150公里,改建橋樑10座。推進“綠色通道”和“紅色通道”建設,完成210公里鄉級公路綠化美化工程。加強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農村場站建設工程,加速推進村通客車工程,新增10條線路。新建、維修農村基本飲水井工程28處。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2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0%,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75%。
加強城鎮環境整治與管理。加強城市綜合執法,搞好以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場秩序和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消占道經營,改變髒亂差堵的狀況,塑造整潔優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環境。
(五)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社會全面進步
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壯大民營科技企業,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型項目,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40%以上。加強企校合作,加快新產品研發。鞏固發展康博士集團、博達化工、金山彩板、五環化工、華油化工、奧鞍耐火材料廠等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創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洛陽焦耐院等高校的研發中心或新產品中試基地。
全面加強各級各類教育。進一步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推進“雙高普九”,高中擴招10%。推進台安高中“數位化校園”建設,實施國中校園聯網工程,縣城國小、農村中心國小和有條件的村小實現電腦進課堂。加快農村薄弱學校改造,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全面推進農村國中全員全程職業教育。
切實加強城鄉衛生工作。建立政府公共衛生管理監督機制,整合公共衛生資源,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處理機制,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提高醫療衛生質量。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強農村文化中心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文體活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並成為遼寧省羽毛球訓練基地和全國羽毛球甲級聯賽遼寧隊主賽場。完成縣城有線網光纜改造,開通數位電視。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一站四室”建設達標率達到100%,建設服務型、生態型、就業型、民主法制型和文化科普型“五位一體”的新型社區。全面啟動國家級生態縣建設工程,加快建設西北部地區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深化人口與計畫生育綜合治理,爭創國家級婚育新風進萬家第二周期活動先進縣。
(六)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構建和諧台安
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大力提倡全民創業,倡導全縣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構建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環境。
著力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完善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責任體系。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000個以上,新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000人以上。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實現勞務輸出7000人、非農就業3.8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擴面續保1400人,失業保險新增1000人,醫療保險新增3000人。積極推進民營企業職工參加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擴大覆蓋面,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鄉低保對象擴大到6950人。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五保戶和貧困戶實行醫療救助。建立健全標準定補、特殊救濟、政策扶持、社會互助“四位一體”的扶貧幫困長效機制,確保城鄉困難家庭和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產生活。長期深入開展“走下去”幫扶活動,深度推進開發式扶貧,實現 10個經濟薄弱村脫貧振興。繼續推進“一幫一”扶貧助學工程,完善貧困家庭學生就學資助制度,確保中國小特困學生完成學業。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認真解決民眾信訪問題,積極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懲惡揚善,打擊犯罪。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營造平安祥和、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七)深化各項改革,全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著力推進各項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按照“有退有進、分類推進、逐個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深化國有改革,做到國有資產退出到位、企業整體改制到位、職工身份置換到位和債權債務處理到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推進公用事業改革。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市場化、政府監管法制化”的改革方向,穩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放開產權市場、經營市場和作業市場,實現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全部退出。
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堅持政事分開、企事分辦、合理分類、按類實施,對承擔一定執法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清理整頓,對承擔社會公益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資源整合,全面推行聘用契約制;對經營性事業單位進行轉企改制。
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做好增資擴股、清收不良貸款和清產核資三項主體工作,創新管理機制和經營機制,確保國家專項扶持資金到位,切實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資金保障。
推進其他各項改革。強化領導幹部績效審計和績效考核,建立動態政績檔案,形成人盡其才的良性用人機制。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公共財政制度改革。推廣新開鎮經驗,推進體制創新,建立村級自治組織與鎮場黨政組織良性互動機制。
(八)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堅持“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原則,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提高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以民為本的責任型政府、從嚴執政的法治型政府、民主文明的服務型政府。
強力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公共資金使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決策事項定期進行社會公布與公示,對縣政府常務會議議定事項(涉密除外)進行公開報導;建立社會聽證制度,對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開進行社會聽證,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建立健全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建立重大事項專家諮詢、集體決策制度,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事項及專業性較強的決策事項,實行專家論證,提交四個班子聯席會議決定;建立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定政府決策責任追究有關規定,實行誰決策、誰負責,實現決策權與決策責任相統一。
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和處罰權,認真實行執法聽證制度,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和完善公開、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改進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減少行政審批項目,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改革行政審批方式,嚴格落實統一辦理、聯合辦理和集中辦理等各項制度,真正體現便民、利民的原則;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和監督機制,完善集中統一的公共財政體制,制定並實施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辦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上網工程的建設和運用,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總結

各位代表,形勢催人奮進,事業任重道遠。我們要緊緊抓住振興東北的重大機遇,以高昂的鬥志,務實的作風,艱苦創業,負重奮進,在台安的千里沃野之上,為淳樸的台安人民貢獻我們的赤誠與才智,開創一番無愧於人民、無愧於自己的事業,我們迎接的將是富庶、文明、和諧的新台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