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向工農開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為實施教育為工農服務、為國家建設服務方針提出的口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規定:“加強勞動者的業餘教育和在職幹部教育。”1949年12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為工農開門。
學校向工農開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為實施教育為工農服務、為國家建設服務方針提出的口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規定:“加強勞動者的業餘教育和在職幹部教育。”1949年12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為工農開門。
學校向工農開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為實施教育為工農服務、為國家建設服務方針提出的口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
人民政府接管了衡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前身――曹氏私立文昭中學。在“教育為政治服務,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指導下,學校原有學生紛紛回校複課,很多工農子弟經過...
安徽省旌德梓陽學校占地112畝,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含國小部和國中部,建有完善...解放後貫徹執行了教育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很多工農子弟被動員入學,城廂國小學生家庭...
建國後,學校重新開辦,改校名為白洋中心國小,學校遵循教育為政治服務,向工農開門的教育理念,開展讓學生學工、學農、學軍的“三學”活動,走向新社會服務的軌道。在...
工農教育是指對工人、農民進行的教育活動。1949 年 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報告提出:教育應著重為工農服務,學校要為工農...
貫徹黨向工農子弟開門的方針,解放後學校開展了勸學運動,大批工農子弟進入學校。學校設立人民助學金,解決工農子弟入學難問題。大力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在教學內容上...
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要加強勞動觀點教育,端正勞動態度,堅持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重視對工農子弟的培養,學生幹部大部分必須由工農子弟擔任,要注重對工農子女在工作能力...
建校初期,學校在上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著重學習老解放區辦學的優良傳統,批判國民黨統治下的教育方針和輕視工農、輕視勞動的觀念。學校向工農開門,設有減免名額和...
5、成立工農速成中學 為貫徹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提高工農幹部文化,1958年6月14日,清華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共招收四屆學生1189人。 四、走為人民服務的道路 ...
解放後,政府採取各項措施發展教育事業,實行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由於學校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恩施高中當時仍是鄂西南地區唯一的一所高中,故...
1953年開始出現業餘初等教育高級班和業餘中學班,幹部教育從文化補習班發展成為初級幹部文化學校、“工農速成中學”、“機關幹部學校”,貫徹了向工農開門的方針。1958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學校貫徹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在發展全日制學校的同時,普遍興辦冬學、民校,掀起掃除文盲熱潮,並創辦幹部、職工業餘學校。到1957年,小學校數和在校學生...
從1950年秋季起,學校向工農開門,入學新生90%以上為工農子女。是年12月,開展抗美援朝教育,向經源、徐世炳等十幾名學生報名參軍赴朝作戰。向經源在人民解放軍大熔爐...
50年代建校之初,北中貫徹落實“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向工農開門”的教育總方針 1987年北鎮中學正門 ,招生以工農子弟為主,對烈軍屬子***先錄取,教學因...
具有高度文化水平並掌握現代科學和技術成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會議強調要“克服教條主義和狹隘的實用主義和經驗主義偏向”、“學校要向工農開門”...
絕對世俗性,實行教學與社會生產勞動緊密結合,培養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成員;為17歲以上的成人廣泛地發展與普通綜合技術知識相聯繫的職業教育,高等學校向工農開門。...
解放後,學校向工農子弟開門,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校友徐龍勝,成為全省做絕育手術的著名副主任醫師。1957年學校獲全縣文教系統全面優勝紅旗。...
建國初期,荊州國小大力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學校教育要向工農子弟開門的方針,附設教學速成班,吸收青年工人、農民脫產學習,學校招生中的工農子弟人數大大增加。...
同時,對舊有學校教育進行初步的改革。主要有:所有學校都向工農勞動民眾開門;取消了國民黨政府在學校中的法西斯管理制度和對學生的特務統治,建立了革命的學生組織;在...
學校始建於1916年,是文山地區歷史上第一所中學,雲南省首批重點中學,雲南省一級...“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必須向工農開門”的指導方針,大批工農子弟得以入學,...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定名為瑞安縣立中心國小,貫徹向工農開門的方針,改複式為單式班。全校11個班級,學生552人,工農子弟占77.8。1952年,結合革命形勢進行“五愛”...
人民政府堅持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學校面向工農子弟開門的方針,使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得到入學的機會,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1958年,新建力本屯中學,...
並興辦冬學和幹部職工業餘文化學校。貫徹“向工農開門”的辦學方針,大批工農子女得以入學。1953年,擴大原有學校規模,興辦許多國小,成立國小輔導區,改變管理體制。...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設立文教科,接管縣初級全學和全縣國小,學校向工農開門,大量吸收工農子弟上學,推廣蘇聯教學模式。1958年“大躍進”期間,教育脫離實際,不顧辦學...
5.2 接收、接管舊學校 5.3 教育向工農大眾開門 5.4 學制、課程和教材改革 5.5 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 5.6 開展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第6章 “全面學習...
從此,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學校經過恢復、整頓、改革、建設,大力為社會主義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後,面向工農子女開門,擴大招生,發放人民助學金,...
1950年 3月 學校貫徹教育部頒布的“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面向工農子女開門”的方針,放寬工農子女、烈軍屬子女入學條件。 4月 王鍵到校任校長。 5月 ...
新中國成立初期,寧德縣人民政府接管縣內中國小,推行新教育,廢除部分舊課程、課本,增開新課,學校向工農兵開門,大力發展成人業餘教育,掃除文盲,推行“速成識字法”,...
學校向工農子弟開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增辦國小,開展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1958年“ 寧化二中 大躍進”中受“左”的錯誤影響,教育事業片面追求高指標、多數量,突擊...
學校初建,即承擔了向工農子女開門和接受愛國華僑子女入學兩項任務。學校根據工農子女特點,採取措施,鼓勵他們努力攀登文化科學高峰,畢業後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其中不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