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
- 外文名:Enshi Prefecture High School
- 占地:710餘畝
- 建築面積:13萬餘平方米
- 創辦於:1938年12月
- 現任校長:譚斌
- 簡稱:恩施高中
學校概況,高考成績,學校領導,發展歷程,教師風采,
學校概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
創辦初期的校址在恩施城梓桐巷道台衙門,隨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更替,學校七易校址,現校址位於自治州首府恩施市龍鳳綜合扶貧開發區的方家埡口。校園占地71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依山就勢,靠山面水,清靜幽雅,景色宜人,充分體現人性化、平民化、標準化、民族化、生態化的特點,巧妙地對自然山體、水域進行合理利用和重新塑造,充分體現土家族、苗族的建築特色和風格,積極保護學校周邊現有的山林綠地,既滿足教學要求,又具有觀賞性,形成“一軸一心多區”的總體布局形態,營造山環水繞、和諧共生的校園空間。“一軸”:即校園空間主軸線,是整個校區的主脈和樞紐,通過主軸統領校園各功能區域,構成完整統一的校園空間系統;“一心”:即校園的教學核心區,是整個校園的精髓,處於整個校區的中心和主軸線的中間地段,以升旗廣場為中心,布局科教樓、教學樓、行政樓等設施,形成校園的教學核心區域;“多區”:即學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教工生活區、後勤管理區、生態景觀區。校園氣勢恢弘、和諧大氣,布局科學、搭配合理,造型新穎、色調高雅,各區既相對獨立,有機銜接,一線貫通。校園內銀杏、香樟、金桂,亭亭玉立;青山、樓房、碧水,層層相依。走進校園,恍若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給人一種“讀在青山綠水間”的愜意和享受。
學校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344人,其中高級教師93人,特級教師5人,湖北名師1人,受到國家、省表彰和獎勵的先進人物、專家、骨幹教師、學術帶頭人30多人。現有88個教學班,4600餘名學生,大部分住校食宿。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以德為首,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大力開展“業餘黨校照亮學生成長路”、“成長導師陪伴學生成長路”、“慈善助學溫暖學生成長路”、“‘體藝走班’豐富學生成長路”、“‘家校’合力夯實學生成長路”等五大品牌育人活動,竭誠為莘莘學子的終身發展服務、奠基,全面成就莘莘學子的精彩人生。高考成績連連攀升,不斷續寫新的輝煌。2012年文理科上全國重點線人數達到455人,計算少數民族優錄加分,達到530人;2013年文理科上全國重點線人數達到608人,計算少數民族優錄加分,達688人,一本上線絕對人數進入省級重點中學前列。恩施高中每年被“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錄取的學生多達300人以上。
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繼續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努力使學校成為一所教學設施完善、校園環境美好、人際關係和諧、教育質量在全州領先的恩施州基礎教育的龍頭學校,實現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創精品、建名校”的要求,為我州基礎教育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恩施高中考取清華北大12人,其中北京大學3人,清華大學9人。
2016年高考,文理科上全國一本線1112人(不含少數民族優錄加分)。龔俊韜同學(畢業於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黎超同學(畢業於恩施市七里坪國中)以685分奪取全州理科並列第一名。文晶潔同學(畢業於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以634分榮獲全州文科應屆生第一名(均不含少數民族優錄加分)。
2018年高考,清北22人
學校領導
校長 譚斌
譚斌,男,土家族,男,生於1970年,利川市人,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省德育研究會理事、州德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省數學會會員、州數學會常務理事。1991年畢業於湖北大學數學系並分配到恩施高中任教至今。1994年起連續9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001年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2006年任副校長,現任校長。1997年至2008年有9次業績考評為優秀。
1997年被恩施州教育局、人事局表彰為“州優秀班主任”;
199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人事廳表彰為“省優秀教師” ,同年參加湖北省“優秀教師代表團”赴香港學習、考察;
1999年被州直教育戰線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被省教育廳、省考試院表彰為“湖北省優秀監考員”;
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表彰為“全國模範教師”;
2002年被省教研室表彰為“湖北省優秀數學教師”;
2003年被選舉為“恩施市第七屆人大代表”;
2004年被評為“湖北省骨幹教師”;
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閱卷老師”。
1997年被恩施州教育局、人事局表彰為“州優秀班主任”;
199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人事廳表彰為“省優秀教師” ,同年參加湖北省“優秀教師代表團”赴香港學習、考察;
1999年被州直教育戰線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被省教育廳、省考試院表彰為“湖北省優秀監考員”;
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表彰為“全國模範教師”;
2002年被省教研室表彰為“湖北省優秀數學教師”;
2003年被選舉為“恩施市第七屆人大代表”;
2004年被評為“湖北省骨幹教師”;
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閱卷老師”。
副校長 張紹元
張紹元,男,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到恩施高中任教至今。現任恩施高中副校長,黨委委員,分管教學工作。
兼任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曾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年級主任等職務。現為中學特級教師,中國奧林匹克數學一級教練員,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湖北省數學學會會員,州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州德育教研會副秘書長。1995年被表彰為“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2000年被州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聯賽有十多人獲全國獎,同時多次被數學學會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擔任過八年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團支部”和“先進班集體”,八九年所帶班級被團州委評為“先進團支部”。作為年級主任帶領全年級教師在2001年高考中創歷史最好成績,高考重點線225人。一貫注重教育教學研究,有十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兼任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曾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年級主任等職務。現為中學特級教師,中國奧林匹克數學一級教練員,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湖北省數學學會會員,州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州德育教研會副秘書長。1995年被表彰為“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2000年被州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聯賽有十多人獲全國獎,同時多次被數學學會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擔任過八年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團支部”和“先進班集體”,八九年所帶班級被團州委評為“先進團支部”。作為年級主任帶領全年級教師在2001年高考中創歷史最好成績,高考重點線225人。一貫注重教育教學研究,有十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紀委書記 余朝文
副校長 趙明莊
副校長 王 曉
副校長 向太平
發展歷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其名稱累經更迭,最早是“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恩施分校”,後被稱為“湖北省立恩施高級中學”、“湖北省立第七高級中學”、“湖北省恩施第一中學”、“湖北省恩施地區第一中學”、“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她為鄂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解放以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批的建設人才,成為湖北省著名的重點中學之一。恩施高中70年,經歷了4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解放前的11年,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國難中建校—“聯中”時期(1938-1945)、戰後艱難辦學-------“七高”和“恩高”時期(1945-1949)。
第二個歷史時期,解放後至“文革”前17年,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恢復發展時期(1949--1958),二是探索前進時期(1958-1966)。
第三個歷史時期,文化大革命和整頓發展時期(1966-1979)。
第四個歷史時期,改革開放發展時期(1979-2008),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是工作重點轉移階段(1979--1986),二是深化改革發展階段(1987--1998),三是加快改革發展階段(1999---2008)。
第一個歷史時期解放前11年
恩施高中解放前的11年,大致可分為兩個歷史階段:
一、國難中建校—“聯中”時期(1938-1945)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1938年5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徐州,準備進而奪取鄭州,圍攻武漢。在日寇步步進逼的形勢下,1938年7月,當時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決定把全省公私立中學合併,組成湖北省立聯合中學,下設22所分校。校長、副校長分別由省府主席陳誠、省教育廳廳長陳劍修兼任,各分校由教務主任主持校務。
恩施高中就“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恩施分校”,系由漢口一中、省立荊州八中、省立宜昌四中、省立恩施十三中、私立武昌中華大學附中、私立武昌大公中學、私立武昌育傑中學等7校合併而成,分為26個班,學生1140餘人,為“聯中”最大之分校。1938年11月完成遷校任務,12月12日在原省立恩施十三中(校址在梓桐巷道台衙門—解放後恩施施縣人武部所在地)開學上課。學校具體工作由教導主任李叔熙負責。
1939年初,恩施分校遷到金子壩,借用民房作教室、宿舍。全校分為3個大隊:一大隊由高中三年級、高中二年級(一下)各班組成,住高家大屋;二大隊由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上)各班組成,住李家大屋;三大隊由國中部各班組成,住杜家大屋。
1940年,高中、國中分別設校。國中部命名為“湖北省立恩施初級中學”,校址在小龍潭,高中部命名為“湖北省立恩施高級中學”,校址在金子壩,校長為李叔熙,3個年級共9個班,學生400餘人。
1941年推行新縣制,恩施屬第七行政區,故“湖北省立恩施高級中學”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七高級中學”(簡稱“七高”)。1943年2月,王道隆任校長,1943年8月王研農任校長,1945年1月,盧東生任校長。
恩施高中,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
在中國共產黨鄂西特委的領導下,當時恩施分校先後建立地下共產黨支部三個,直屬黨小組兩個,有共產黨員36人。1938年11月,當時中共鄂西七區工委兼青年部長魏威先後派地下黨員李琪、田琪、黃宗俊、李祖霞、李國治、秦國雄等,考進恩施分校高中一部讀書,組建了第一個地下黨小組,李琪任黨小組長,1939年擴建為高中一部黨支部,由黃宗俊任支部書記1939年3月19日,學生黃生智由魏威親自監誓加入地下共產黨組織,接著先後發展了葉華蓋、許紹錫、黃德明、關錫義、吳子中入黨,並建立起高中一部第二個黨支部,黃生智任黨支部書記。1939年9月,利川國中畢業的地下黨員黃明才、夏木三、夏志夫、劉學武、李愷風、閻承銳、謝銳和宣恩國中畢業的地下共產黨員孫友南等,升學到恩施分校高中二部讀書,由魏威指定建立了二部黨支部,黃明才擔任支部書記。黨組織根據“隱蔽
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十六字方針,積極慎重地開展各種革命活動:幫助“生活書店”推銷《新華日報》;組織進步同學參加“讀書會”,學習進步書刊;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如組織歌詠會、辦壁報等),擴大抗日救亡的影響;敵機轟炸恩施時發動同學積極參加救護受傷民眾,捐獻衣物;發現和培養入黨對象;組織黨員學習,教育黨員提高警惕性,增強組織紀律性,保護黨的組織。1940年3月,黨組織發動同學支援屯堡女子高中分校(即“四女高”)的反飢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鬥爭一直延續到5月,終於迫使政府當局作出讓步,準許學生監督食堂,提高了一伙食標準。1940年6月,日寇西侵,宜昌淪陷,作為省府所在地的恩施,實際上成為當時湖北的政治軍事中心,國民黨政府加緊對恩施的全面控制,加緊對鄂西地下共產黨組織及其活動進行瘋狂的破壞與鎮壓。1941年1月,青年教師肖萸、學生冷裕保被抓走,嗣後,有的學生被抓,有的失蹤,有的逃走,一時人心惶惶。1941年2月,當時任中共恩施縣委宣傳部長的馮夷叛變自首,夏木三、黃明才、劉學武、李愷風、閻承銳、夏志夫、塗建歐、田虎蔭、趙宗一等先後在恩施被捕。黃宗俊、李琪也先後在秭歸、宜昌被捕。“七高”的地下共產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損失慘重。但是黨所領導的革命鬥爭活動,在師生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恩施高中也是一所具有優良校風的學校。
抗戰時期,物資匱乏,學習條件很差。沒有課本,大部分教材是油印的。入夜,幾個人圍著一盞桐油燈複習功課,完成作業。幾百學生擠在陰暗潮濕的民房裡,生活艱苦,自不待言。1939年夏,一大隊所在的高家大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壓死學生4人。由於物價飛漲,一伙食很差,經常是,白水煮菜,糙米糝和雜糧。然而,艱難的環境,艱苦的生活,卻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習慣。他們以救亡圖存為已任,專心致志,勤學不輟。
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也很艱苦。沒有課本,大部分教材要由教師編寫油印。待遇菲薄,物價飛漲,而且經常拖薪欠薪。但他們仍能忠於職守,搞好教學。教師們的這種工作態度,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
二、戰後艱難辦學—“七高”“恩高”時期(1945-1949)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省府機關、大學和中等學校紛紛東遷武漢。“七高”是湖北省第七行政區所轄學校,又是七區唯一的高中,決定留在恩施,並將原省四女高和省七女高的恩施籍女生共30餘人轉入七高學習,開創恩施地區男女合校之先例。
省府各機關東遷武漢後,空出許多房屋。1946年1月“七高”遷到土橋壩的黃家峁原省財政廳、省銀行和民享社3個單位的住地。校本部設在山上原省財政廳住地,辦公室、教室、圖書室、廚房等都比較寬敞,又有較寬廣的操場和籃球架、單雙槓等體育設施。學生宿舍按年級分為“仁、義、禮、智”4個“齋”。山下龍洞橋西為西區(即原“民享社”住地),有3間教室,7棟宿舍,分為“天、地、元、黃、宇、宙、洪”7個“齋”;龍洞橋東為東區(原“省銀行”住地),即女子部,女生宿舍稱為“信”字齋。學校辦學條件到這時才有了較大改善。
學校搬遷之前,規模為9個班,學生400餘人,遷到土橋壩後,班級和學生人數都有所增加。1947年秋季有10個班,1949年秋季有12個班,學生600餘人。開設課程有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體育和軍訓等。
1947年2月,丁德善任校長,1949年9月,劉厚章任校長。1947年2月,第七行政區番號撤銷,校名又恢復為“湖北省立恩施高級中學”。
1949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鄂西。省府當局一再責令恩施高中(還有恩施師範和恩施農校)遷往利川上課,校舍也被國民黨軍隊宋希濂部占駐了一部分,社會秩序混亂,特務橫行。學校於11月4日停課,學生全部離校。校長劉厚章同當局虛與委蛇,同意遷往利川,另一方面則成立“恩施高中留施辦事處”,暗中組織留校教職員工護校隊,準備迎接解放。
在解放前的11年間,從鄂西這所唯一的高中畢業的學生共有1246人,其中不少人先後考入當時在大後方的西南聯大、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湖北省教育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等院校深造,解放後他們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第二個歷史時期 解放後至文革前17年
恩施高中在解放後至“文革”前的17年,大致可分為兩個歷史階段:
一、恢復發展階段(1949一1957)
1949年11月6日,恩施解放。11月7日,校長劉厚章到城內東門軍政辦事處報到。恩施地委文教部部長密加凡接見了他,並囑咐立即通知學生在原校上課,教職工一律留任,繼續工作。劉厚章立即回校與在校教職員工共商開學事宜。11月8日,密加凡同志召集省立3校(恩施高中、恩施師範、恩施農校)教職員工開會,宣布政策,消除疑慮。各校遂於11月底複課。恩施專署正式任命劉厚章為恩施高中校長。
解放後,政府採取各項措施發展教育事業,實行學校向工農開門的方針,由於學校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恩施高中當時仍是鄂西南地區唯一的一所高中,故新生從地區所屬8個縣擇優錄取。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學校建設。為了改善辦學條件,1954-1957年先後撥款近11萬元,修建了教室(19間)、實驗室(1棟)、學生宿舍(3棟)、大禮堂、大廚房,並修繕了原有的危舊房屋。1953年,中央教育部直接配備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室的全套實驗儀器、標本、模型及實驗藥品,並撥款購置了圖書2萬多冊,使圖書館藏書達到4萬餘冊。這些都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利條件。
解放初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是新中國的中心任務,把舊學校改造成適應新社會需要的新型學校就成為學校當時的主要工作;1953年以後,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學校工作則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改革教育教學內容是改造舊學校的重要內容。首先,取消了“軍訓課”和“公民”課,開設時事政策課,講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社會發展史》和時事政策。政治課強調聯繫實際,結合政治活動進行以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為中心的“五愛”教育。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師生積極捐錢捐物,參軍參乾,學校還組織師生在附近農村辦起了6所夜校、7個讀報組,宣傳土改和抗美援朝,並教農民學文化,師生也在活動中受到了鍛鍊,提高了覺悟。師生還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建校勞動,種植蔬菜等,培養勞動習慣,樹立勞動觀念。
在基本完成對舊的教育體制改革的工作後,學校就把中心轉到教學工作上來:建立正常教學秩序和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教學管理;同時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探索教學改革的路子。從1950年起,學校就建立起語數、理化生、政史外、體美音等教研組,以後逐步分小,各學科單獨組成小組;還建立了集體備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制度。到1953年,學校掀起學習普希金《教育講稿》、凱洛夫《教育學》、岡察洛夫《教育原理》等教育理論的熱潮,鼓勵教師探索教育規律,改革教學方法。
1953年以後,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示,學校確立了“面向教學,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質量,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指導思想,強調貫徹德、智、體、美、綜合技術“五育”並重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1956年春,黨和國家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師生紛紛制定進修計畫或“紅專”規劃,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形成濃厚的學習風氣,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1954年,該校被列為省屬18所重點中學之一。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該校高考成績躍居全省第三;1957年高考成績也名列前茅,化學和政治兩科成績,均獲全省第一。
為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1955年秋,上級派來黨員華惠民同志但任副校長,並建立起由在恩施師範、恩施農校、恩施高中3校工作的黨員組成的聯合黨支部。1956年8月,又派來唐輝鉞同志擔任該校第一位專職黨支部副書記,建立起解放後該校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1956年8月,學校團支部升格為團委會,由龍子健同志任團委書記;1957年10月,派余建方同志來校任黨支部書記,唐輝鋮同志任副書記,從這時起,學校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1956年8月,學校改名為“湖北省恩施第一中學。”1953年—1956年,學校一直保持12個班的規摸,學生500多人。到1957年秋季,學校增至16個班,學生髮展到800餘人。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學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圓滿完成了接管、整頓、鞏固、提高的任務,及時建立起了一套與新的社會制度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和黨、政、工、團組織,正確貫徹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學校發展態勢好,教育教學質量較高,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
二、探索發展階段(1958-1966)
這一時期是恩施高中探索發展的8年,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教育革命探索階段,二是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階段。
(一)教育革命探索階段。
1957年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1958年中央指示:“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適應大躍進形勢的要求,學校掀起了教育革命熱潮,對教育教學規律進行探索。一是直接參加校內外生產勞動,教學上實行“大五一制”(上課5周,勞動1周)和“小五一制”(上課5天,勞動1天)相結合的制度。全校師生走出校門,先後到恩施太山廟開荒種地,到建始九股山挑硫磺,到恩施見天壩燒木炭,到柳州城辦農場,到鹹豐大辦鋼鐵。那時在校內也建立了小高爐煉鋼鐵,引龍洞河水修建電站,解決了學校照明用電,先後士法上馬辦起了硫酸廠、水泥廠、肥皂廠、粉筆廠、化肥廠、副食品加工廠等校辦工廠,師生日夜奮戰,勞動熱情高漲。通過勞動,師生增強了與勞動人民的聯繫,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學到了不少實際知識和生產技能。但是,由於勞動任務過重,勞動時間過長,加之處於生活困難時期,使教學工作處於混亂狀態,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影響了師生的身體健康。
二是探索改革教育教學體制。1958年學校“戴帽子”辦起了工業專科學校,招了3個班,1960年又“穿靴子”招收了2個國中班,同時把土橋國小也納人該校,還接納了原由恩施師範和該校聯辦的幼稚園,這樣恩施高中(當時稱恩施一中)就形成了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條龍”.的辦學模式,基礎教育階段實行九年一貫制(國小5年、國中、高中各2年)的實驗學校。學制縮短了,勞動時間增加了,如何做到教學勞動兩不誤,辦法是刪減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強調聯繫生產勞動實際。當時師生都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試驗。這樣改革的結果,破壞了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也違背了教學規律,教學質量明顯下降。師生中還掀起了一個比學趕幫熱潮,並樹立起了郭素文(化學教師,省勞模,參加1959年全國“群英會”,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田良臣(工人)、羅倫文(管理員)、文隆盛(學生會主席)四面“紅旗”。
這一時期,政治運動也不少。1957年寒假集中開展了反右鬥爭,一部分教師受到批判、鬥爭、勞教:1959年又在教師中“拔白旗”,由於混淆了思想、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界限,使一部分教師受到不應有的打擊,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階段。
1961年1月中央正式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0年底,恩施高中已和恩施工專分家,1951年土橋國小劃歸恩施縣城關鎮,外縣學生全部回各縣一中就讀,兩個初甲班調入恩施二中(現恩施市一中),恩施二中高中部學生則併入該校。教職工也作了部分調整。
1962年秋,學校貫徹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中國小工作條例》(簡稱“五十條”)和《中學生守則》、接著又貫徹中央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上述精神,學校制定了《恩施一中工作條例》,對教育革命探索的得失進行了總結,著重糾正了削弱智育的偏向,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指導思想,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學校又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五十條”要求,學校採取了一系列加強教學工作的措施:(1)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的方針,每學期勞動安排1周或10天,正確處理好教學與勞動的關係;(2)恢復和建立教學管理制度,保證教學時間,各科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畫;(3)加強教研工作,實施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改進教學方法,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各學科都定期舉行公開課、觀摩課;(4)加強師資培養,抓好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強調教師要教書教人,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提倡以老帶新,嚴格把關;(5)按大綱和教材教學,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加強能力培養。在學生中提倡“三個一”活動.(背100篇典範性文章,寫一手好毛筆字,說一口流利的國語)。
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學校強調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作深入細緻的工作,樹立典型,學習先進。1963年,全校深人廣泛開展了學雷鋒的活動和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活動,組織了100多個“學習毛主席著作小組”和“學雷鋒小組”,湧現了大量的好人好事。1964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學校制定了《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條例》,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體育衛生工作也有所加強,建立了學生健康卡片,連續四年保持專直單位衛生紅旗的稱號,堅持“兩操”(早操和課間操)和課外活動,效果良好。
1958—1966年,國家先後3次撥款共6萬4千元,修建起教師辦公樓、行政辦公樓、水塔及學生宿舍1棟。圖書、儀器、實驗藥品等每年都有添置。當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在全區範圍內是最好的。
從1964年秋季起到“文革”前夕,學校一直保持18個班(每個年級6個班)的規模,學生800多人,教職工近100人。
1960年8月恩施高中和恩施工專分校,原書記余建方調到恩施工專任支部書記,由張德洽同志任恩施高中代理黨支部書記。1963年5月,宋瑛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劉厚章,副校長張德洽。1963年秋季,學校制定了整改方案,規定行政幹部要深入基層,校長、主任必須兼課,分到年級、部門蹲點,精減會議,減少兼職。為了加強政治思想工作,1965年9月,學校設立了政治處,由李同明同志任主任。總之,貫徹“八字方針”以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全面貫徹了教育方針,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改進了領導作風,教師教得認真負責,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各項工作生機勃勃,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這一時期恩施高中的畢業生,無論是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還是直接進人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或是參加工農業生產的,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民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
教師風采
張紹元老師
張紹元,男,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到恩施高中任教至今。現任恩施高中副校長,黨委委員,分管教學工作,兼任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曾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年級主任等職務。現為中學特級教師,中國奧林匹克數學一級教練員,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湖北省數學學會會員,州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州德育教研會副秘書長。1995年被表彰為“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2000年被州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聯賽有十多人獲全國獎,同時多次被數學學會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擔任過八年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團支部”和“先進班集體”,八九年所帶班級被團州委評為“先進團支部”。作為年級主任帶領全年級教師在2001年高考中創歷史最好成績,高考重點線225人。一貫注重教育教學研究,有十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吳代軍老師
男,中共黨員,理學學士,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原供職於浙江省重點高中、市名校龍游第二高級中學,省數學學會會員,於2009年8月加入清江外國語學校。自03年參加工作以來,歷任班主任,政教副主任,所在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紅旗團支部”,個人被多次評為“優秀班主任”先後榮獲 “十佳師德標兵”, “教壇新秀”、“中國小優質課競賽”一等獎,“教育先進個人”, “優秀德育導師”、“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一等獎、清江外校首屆“十佳青年教師”,校“優秀班主任”、“希望杯”全國優秀教練,“全國數學聯賽”優秀教練員,2010年獲恩施州“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2011獲恩施州優質課競賽一等獎,2012年恩施州“課內比教學”一等獎,恩施州教育系統兩名“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之一。教研方面,先後在中學數學核心刊物(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學數學、數學學習與研究等)、省級、大學學報等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多篇,論文國家一等獎2篇,市級重點課題主持。於2012年7月調入恩施高中。
劉仁甫老師
劉仁甫,男,漢族,1955年8月出生,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系,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破格評為中學物理特級教師,1994年獲中學物理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現任中國物理教學研究會會員,湖北省物理學會會員,恩施州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湖北賽區一等獎優秀輔導教師,二OO五屆慈善陽光班班主任。
自從教以來,帶過十屆畢業班,做過十二年班主任,擔任過近六年教務處副主任,近四年教務主任工作,被州教委表彰為全州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教師”和“優秀黨員”。在教育、教學、教研領域有多篇論文在全國部分專業會議和專業雜論上獲獎和發表。
譚文蛟老師
譚文蛟,男,現年50歲,大學本科,湖北建始景陽人。72年高中畢業回鄉鍛鍊,73年1月參加教育工作,任教國中語文,併兼任班主任、校團總支書記。75年8月入華中師範大學學習,任系學生會宣傳委員,78年被評為校級模範生。78年7月畢業,由省教育廳統分到恩施高中任教語文至今。工作期間,又通過函授獲得湖北大學中文本科文憑。在恩高工作的28年裡,兼任過班主任、團委副書記、語文教研組長、年級組成員。曾參加89年、2001年特級教師評選工作。84年以來,曾多次受到州、縣級表彰。88年以來,曾8次應聘參加全國高考語文評卷。89年以來,在教師履職年度考核中曾7次被評為優秀。92年9月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97年被評為高中語文特級教師。99年被省教育廳評為湖北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曾任恩施州中語會副理事長,是省中語會第五屆理事。現為中國青年閱讀學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綜合業績,92年被選入《中國骨幹教師辭典》(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題詞);95年被選入《中華當代教壇名師辭典》;是《科學中國人.專家人才庫》的入選者。
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潛心探索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追求“低負擔、高效率”的教學境界,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了11屆畢業班的語文課,參加全國高考,成績均居全州前茅,並有8人奪得全州語文單科狀元。指導的學生作文,有20多篇或在國家和省級語文報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和省級競賽中獲獎。指導的校內外青年教師優質課,有5人在省、州級競賽中獲獎。
長期堅持學習政治理論和教育理論,堅持教學與教研並重,教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在語文教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參與主編和編寫了6本教育教學論著、教學指導書和作文指導書,都由省級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83年以來,撰寫了1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權威性語文雜誌上發表,有1篇被選入《中國寫作年鑑》一書,有1篇被著名語文專家在其專著中作為範例評述,該書《語文教育學》是全國高校文科教材。還有20篇教學論文和專題發言稿,或在省、州級教師論文競賽中獲獎,或在省、州級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宣講。思考和探討的課題有:《中學語文教學與素質教學》、《中學語文教學與哲學思維》、《高中作文教學與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羅文斌老師
謙虛謹慎,勤學好問,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正是羅文斌的這種作風,從而奠定了堅實的語文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的深厚功底,使他在語文教學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2001年代表恩施高中參加“恩施州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他執教的《冬天之美》獲得一等獎,並受到同行和與會專家的好評。2006年又代表學校參加“恩施州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他執教的《愚溪詩序》再次獲得一等獎。教學之餘,筆耕不止。羅文斌積極從事教學研究,已經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8篇,代表作有《談談《〈我有一個夢想〉的語言藝術》、《談談孟子的論辯藝術》等。作為班主任,羅文斌始終堅持以積極引導、正面教育為主,耐心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面對“拜金主義”,羅文斌經常給學生談教師職業的偉大與崇高,教師應耐得住寂寞和清貧等等;面對各種腐朽思想,羅文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各種歪風邪氣,他教育學生要敢於作堅決的鬥爭……羅文斌坦言:參加工作14年,其間他沒有參與過打麻將、鬥地主之類的娛樂活動
他所帶的班級始終保持著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態勢,先後被授予“體育示範班”、“衛生示範班”、“文明示範班”、“文明值周先進班”等榮譽稱號。從1999年擔任班主任以來,他所帶的班級連續8年被評為“先進班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2007年他所帶的2005級9班被評為“全州五四紅旗團支部”,他本人也連續8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2001年教師節,他還被授予“全州優秀教師”稱號。2008年,他被授予“全州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覃術文老師
覃術文,男,利川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化學一級教師。2001年7月任教於廣水市實驗高中,化學學科帶頭人,廣水市骨幹教師,曾任共青團廣水市委員會委員,校團委書記、年級主任。多次被評為 “優秀班主任”、“教學標兵”、“師德標兵”、“優秀共青團幹部”等稱號。2002年獲廣水市、隨州市、湖北省首屆高中化學優質課比賽中一等獎第一名,2005年獲廣水市高中化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2005年獲廣水市論文比賽二等獎。2006年獲隨州市電教作品大賽一等獎,2009年在全國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湖北省優秀輔導教師”稱號,2009年在隨州市優秀論文比賽中獲一等獎,2010年被評為廣水市“優秀青年教師” 榮譽稱號,2011年被評為隨州市“十大名師” 榮譽稱號。
趙明華老師
趙明華,男,1970年10月出生,1992年畢業於湖北民院政史系,調入該校前任建始一中副校長,政治教師。
陽緒文老師
陽緒文,男,34歲,中教一級數學教師,省數學學會會員。1998年9月到建始二中工作,歷任高中一二三各年級及高三補習班數學教學工作,並擔任了實驗班班主任及數學備課組長。期間獲得了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州優秀指導教師稱號。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為優秀。2006年8月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進入建始一中工作至今,歷任高中一二三各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經過第一屆新課改教學,至今已完成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教學任務,正擔任一個班主任及一個實驗班的數學課,所帶的實驗班的數學成績始終處於領先。期間獲得了優秀教師稱號,學校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經過了州新課改調研示範課教學,得到較高的評價。
胡艾玲老師
胡艾玲,女,建始人,中學物理一級教師。2002年大學本科畢業,在隨州廣水市實驗高中任教。教學基本功紮實,課堂效果良好,長期擔任快班的物理教學,有豐富的高考備考經驗,曾連續三年擔任高三物理學科把關教師,對物理專題複習和知識系統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2004年、2007年,多次在全國奧林匹克高中物理競賽中獲隨州市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2007年,在多媒體課件製作比賽中獲一等獎。2008年,在隨州市高中物理優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2009年,在隨州市中學物理優秀論文比賽中獲一等獎。2011年,獲隨州市“優秀物理教師”榮譽稱號。
李玉艾老師
李玉艾,男,1970年8月出生,1994年6月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化學教育專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擔任建始一中09級實驗班班主任和兩個實驗班化學教學任務,兼任建始一中化學教研室主任。該老師取得很多榮譽:在2006、2007、2008、2009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同時被學校評為2006、2007、2008、2009年度優秀教師;2010年9月被表彰為建始縣優秀教師;2010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2011年3月被評為建始縣師德師風模範;2011年5月被建始縣委組織部和人社局推選為第二屆恩施州優秀人才侯選人。
左世炎老師
左世炎,男,建始人,畢業於湖北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教育專業,現任宣恩一中信息處副主任、高一年級副主任、高一“陽光班”班主任、生物教研組長。2001、2007年被評為恩施州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2008年被湖北省教研室評為湖北省生物學科優秀教師,同年被宣恩縣人民政府表彰為“宣恩縣十大名師”,2009年被恩施州教育局授予恩施州首屆“師德模範”稱號,同年被湖北省慈善總會表彰為慈善陽光班優秀班主任,2010年被宣恩縣人民政府表彰為優秀班主任。2006年在州生物優質課競賽中中獲一等獎,同年在省優質說課競賽中獲二等獎。撰寫的多篇論文被省、縣教研室評獎或公開發表。
陳自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