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
熙寧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安石創置三司條例,議行新法,包括青苗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等。一批官僚反對變法,疏論安石大罪。神宗不納,貶劉琦、富弼等出朝。《孟子》這首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
詩以孟子為吟詠對象,取材典型而宏大。從詩意而論,作者表達的是作為主要改革者的必然的孤獨和寂寞,這和戰國時“所如不合”的孟子,是極其相似的。孟子與王安石,同被時人嘲為“迂闊”,情形也頗一致。更重要的是,王安石的思想,與孟子思想頗有相通之處。王安石認為,孔子所傳經籍,由孟子所繼承,精義猶存;以後源流失正。前人多孔、孟分稱,而王安石特別重視孟子的思想,將孔孟合二為一。在變法遭到反對的情況下,安石經常從孟子思想中尋找精神支持。孟子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認識到,仁政與法制必須結合推行,所謂“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王安石實質上也是主張運用政令去推行“仁政”。為此,王安石以繼承和發揚孟子的學術事業為己任。在情感方面,安石則視孟子為異代知音。
這首詠史詩,由於多用形象性語言,基本不見概念與議論,而將豐富深厚的思想感情隱含於其中,故而極具風致,頗似詠懷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孟子》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安石
作品正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