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外文名稱:People are expensive, boat followed the king of light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學生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引用。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①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②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③既成,粢盛既潔④,祭祀以時,然而旱...
作品原文孟子曰:“民為貴,社稷(1)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2)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3)既成,粢盛既潔(4...
此乃捨本逐末之大謬也,聖人口中之社稷,言指國家而非朝廷。所以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語。朝廷與國家,猶如毛之與皮,春脫而秋生,毛損而皮不傷。是以...
“以民為本”,用孟子的話說,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唐朝以前,只有“以民為本”,沒有“以人為本”。 唐太宗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為避皇帝的諱,...
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貴君輕”說。荀子認為“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春秋穀梁傳》則說“民者,君之本也”。民為邦本的思想在以法家...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中國儒家政治哲學的集中表述。以人為本領導方式 作為執政黨,從工作層面,我們也講民,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1.丘甸之民。《公羊傳·成公元年》“譏始丘使也” 漢 何休 注:“譏始使丘民作鎧也。”2.泛指百姓。《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
必須轉變法治理念,從以法治民、以權治民轉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權。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
孟子當年勇敢地、超前地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對於梁惠王這種不顧人民,只圖自己的論調自然反感,所以當即斥之曰:“王何必曰利!”孟子這段論述開頭如此...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①,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
·榮辱》),所謂義,就是做該做的事(天下最該做的事情就是“為民”,《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就算把一個國家給他也不能改變其操行,甚至於舍...
密探孫發緒到武昌入都督府當任顧問,孫發緒與李國元商量後,決定派他孤身赴皖,持密信轉交朱家寶,他見到朱家寶後,引孟軻見梁惠王的說法“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主張君王執政應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即為天下趨勢。這在先秦時代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據三國時的司馬懿所說...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倡“以民為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反對兼併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孟子“仁政”學說的...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儒家所主張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之於人”、“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的主張正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八節:“到了各強國為統一 中國 而戰爭的 戰國 時期,進一步便得出 孟子 所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名論。...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