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是為了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根據《山東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威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結合實際而制定的規劃。

2022年3月,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通知,公布該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
  • 發布單位: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通知,規劃全文,

發布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
各區市人民政府,國家級開發區管委,南海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此件公開發布)

規劃全文

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為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根據《山東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威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體系建設,完善基本養老服務,發展普惠養老服務,推進互助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努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區,持續增強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發展目標。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與本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以及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持續擴大,養老服務產品日益豐富,行業要素支撐不斷增強,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環境初步形成。
1.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保持在85%以上。失智老年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農村留守老年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全面建立,面向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更加完善,面向中低收入老年人普惠養老、符合實際的互助養老全面發展,家庭養老支持措施進一步強化。2.服務設施網路更加健全。縣、鎮(街道)、村(社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路基本形成,打造綜合、整合、融合、可及的“大社區養老”新格局,街道和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0%以上,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養老機構床位實現結構性調整和充分、均等化發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以上。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明顯提高,農村助餐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3.綜合監管制度更加完善。“網際網路+”監管套用不斷深入,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建立,養老服務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引導和激勵養老機構誠信守法經營、積極轉型升級、持續最佳化服務,《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強制性標準達標率達到100%。
4.養老人才隊伍量質齊升。涵蓋多學科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最佳化,人才隊伍培養培訓體系和薪資待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社會地位明顯提升。養老護理員入職培訓率達到100%,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達到25人。
5.養老服務業態融合發展。養老與文化、教育、家政、商業、金融、保險、旅遊等行業融合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產業集群和集聚區。
威海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指標
序號
發展指標
2020年底實際值
2025年目標值
1
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
78%
≥85%
2
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
100%
100%
3
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
49.4%
≥60%
4
每千名老年人配有社會工作者人數
≥1人
5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
88%
100%
6
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62.5%
100%
7
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50%
≥90%
8
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
86%
100%
9
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
100%
10
家庭養老床位
≥500張
11
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
17.8人
25人
12
本科高校、職業院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招生規模
明顯增長
13
老年大學縣級覆蓋率
100%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養老服務保障制度。1.健全政府兜底養老保障制度。加強對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對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老年人實行集中供養,做到願進全進、應養盡養。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效能,解決困難老年人遭遇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2.健全基本養老公共服務制度。完善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發布及定期更新制度,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豐富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標準。建立完善老年人能力與需求綜合評估制度,為具備相關資格條件的老年人開展能力評估,評估結果作為領取老年人補貼、接受養老服務的依據。落實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高齡津貼等制度。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評估制度,以經濟困難老年人為重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或機構托養服務。建立健全特殊老年人巡訪關愛制度,定期對獨居、空巢、農村留守、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開展探視與幫扶服務,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
3.健全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加快完善由長期護理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組成的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滿足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需求。完善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結構設定、準入與評估規範、待遇結算支付等政策,推進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穩步擴大參保覆蓋範圍,2025年底前實現全覆蓋。豐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引導商業保險機構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等多樣化的護理保險產品。
(二)最佳化社區居家服務供給。
1.在城市完善“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服務網路。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功能的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引進為老服務專業機構,支持開展居家探視、失能老年人照護等服務。社區層面,建設嵌入式微型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區食堂等,提供托養、日間照料、膳食供應等服務。小區層面,充分考慮小區配建養老設施條件和居民需求,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探索“社區+物業+養老服務”等新模式。家庭層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通過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智慧型化升級,將專業機構服務向家庭延伸,逐步形成銜接有序、功能互補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網路。
2.在農村完善“縣、鎮、村”三級服務網路。縣級層面,至少建有1所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鎮級層面,新建或依託現有養老機構發展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級層面,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依託現有設施,開展助餐、助潔、探視等基本養老服務;鼓勵以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為依託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鼓勵專業服務組織連鎖託管運營,打造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按照“一村一策”原則,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根據村情和村民需求,適時建設農村老年食堂或助餐點,有條件的可建設農村養老機構。
專欄1 社區居家服務建設網路
1.縣級層面,至少建有1所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重點發展護理型養老床位。
2.鎮(街道)層面,至少建設1處街道和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形成“1+N”服務網路,增加嵌入式、綜合性、多功能、普惠型優質養老服務供給,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助餐配餐、醫養康養、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輔具租賃等服務。2025年底前,覆蓋90%以上鎮和100%的街道。
3.社區(村)層面,建設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25年底前實現日間照料服務全覆蓋。
4.小區層面,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3.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夯實家庭養老基礎地位,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鼓勵對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低償的喘息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向家庭照護成員免費開展護理技能培訓。加強已建成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化無障礙改造。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向低收入、獨居、高齡等老年人拓展。探索建立“養老顧問”制度,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養老規劃、政策諮詢、資源推介等服務。
4.豐富社區養老服務功能。鼓勵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以醫養結合機構為主體,託管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連鎖運營轄區日間照料設施和“家庭養老床位”,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一刻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完善“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管理、技術等規範,明確上門照護服務標準,規範契約範本,讓居家老年人享受連續、專業的養老服務。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社會組織、醫療機構、家政公司、物業企業等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按照就近便利、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原則,提供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鼓勵培育一批標準化、連鎖化、品牌化的社區養老服務示範機構。探索“時間銀行”“積分養老”等新型模式。
5.提升養老服務智慧化水平。擴大全市居家養老和便民熱線(6012349)知曉度和覆蓋率,各區市、開發區將符合條件的居家老年人及時納入居家養老服務話費補貼範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緊急救助、便民養老、特色延伸等服務。推進雲智慧養老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豐富完善平台功能,加強大數據採集、分析和運用,以社區為平台、需求為指引、居家為終端,實現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精準對接,促進資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鼓勵網際網路養老服務企業創新服務模式,為老年人定製各類活動場景的健康監測系統,利用大數據為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提供便利。
專欄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項目
1.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以戶為單位,支持對全市有改造需求的經濟困難的失能、殘疾、高齡等居家老年人實施適老化改造,配備生活輔助器具,安裝緊急救援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居家養老環境。
2.“家庭養老床位”項目。在必要的適老化改造和智慧型化設備安裝的基礎上,設定“家庭養老床位”,納入養老機構24小時動態管理和遠程監護,並根據需求提供緊急援助、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與床位相配套的照護服務。2025年底前,建成“家庭養老床位”500張以上。
3.城鄉食堂提升項目。健全城鄉助餐配餐長效機制,推廣城市社區食堂、“信用體系+志願服務+暖心食堂”“鄰里互助點+幸福餐桌”等模式,完善助餐配餐服務,不斷滿足城鄉老年人用餐服務需求。
4.雲智慧養老項目。依託“6012349”全市居家養老和便民服務平台,積極搭建集智慧助餐、智慧出行、智慧走失找尋、SOS緊急救助、智慧型居家體驗、可視化綜合監管、智慧消防監測等多場景於一體的雲智慧養老網路,改造傳統養老服務業態,加快智慧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套用,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精準對接,形成本土化、可複製、可推廣的智慧型養老發展模式。
5.“時間銀行”項目。開展“時間銀行”試點,打造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慈善公益資源聯動機制,鼓勵居民參與養老志願服務,探索互助性養老服務。
(三)提升機構養老發展水平。
1.推進養老機構提質增效。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按照適度集中、分類照護、盤活資源等原則,不斷最佳化布局,提升設施建設、運營和照護能力。最佳化拓展現有養老機構服務功能,推動具備條件的作為農村養老的核心陣地,升級成為農村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特困人員供養、失能老年人托養、居家上門、對下指導等服務。繼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委託運營,盤活存量資源,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增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在全市養老機構中建立服務質量、安全生產、聯絡包幫、社會監督專員“四專員”制度,明確職責,定人定崗,強化培訓,著力提高養老機構綜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和管理工作,完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安全管理與等級掛鈎機制,實行動態管理。
2.最佳化養老機構床位供給結構。聚焦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剛性需求,盤活養老機構存量資源,支持將普通型床位改造升級為護理型床位,提升養老機構長期照護服務能力。聚焦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擴大認知障礙照護服務供給,支持單獨建設認知障礙照護機構,或在養老機構中設定認知障礙照護專區,提供日常生活照護、自理能力訓練、社會融入參與等專業服務。
3.拓展養老機構普惠型服務供給。實施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企業提供普惠型“服務包”,推動建設一批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機構。引導各類主體提供普惠養老服務,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可持續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原則下的普惠價格形成機制。加大國有經濟對普惠養老的支持力度,鼓勵國有企業在養老服務領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網點布局,培育發展以普惠養老服務為主責主業、承擔公共服務功能的國有企業。按照國家、省有關部署,有序推動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普惠型養老機構。
(四)促進醫養康養有機結合。
1.最佳化醫養結合網路布局。按照方便就近、互利互惠的原則,加強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整合現有衛生服務中心(站)或社區養老機構資源,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深度合作、鄰近設定。鼓勵鎮衛生院與敬老院融合發展,通過一體聯建、簽約合作、託管、派駐醫護人員等形式,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
2.有效提升醫養服務能級。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機制,提升服務頻次,拓展服務項目,實現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達標全覆蓋。支持組建區域醫養聯合體,建立有序轉診、雙向轉介等機制,更好滿足老年人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的一體化健康養老服務。推進安寧療護建設,制定支持政策和標準規範,開展安寧療護知識技能培訓。2022年底前,各區市、開發區分別擁有1處以上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醫療機構。
3.促進康養融合發展。普及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廣泛開展老年疾病防治、意外傷害預防、心理健康與關懷等健康促進活動。完善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衛生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診所以及其他專業機構,為社區老年人開展中醫治未病、中醫藥健康管理等服務以及生活類康復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預防干預、養生保健、健身休閒、文化娛樂、旅居養老等業態深度融合。支持教育機構等為養老機構提供教學資源,推動養教結合。
專欄3 醫養結合建設工程
1.推進重點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推進環翠區敬老院改造項目、文登區人民醫院精神衛生康養中心二期項目、乳山市人民醫院新院區項目、威高護理院項目等建設。
2.完善醫保支付方式。開展“護理院日間病房”、護理院按人頭付費等,全面構建符合醫養結合機構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引導和支持醫養結合機構健康發展。
(五)加強養老人才隊伍建設。
1.強化在職人才培訓。開展養老服務隊伍職業能力提升行動,加大養老護理員、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力度。2025年底前,實現養老服務人員上崗培訓全覆蓋,養老機構中從事醫療護理、康復治療、消防管理等服務的專業人員全部持證上崗。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院校設定醫養健康及相關專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照護、康復、護理等專業人才。推動校企合作,鼓勵醫養結合機構為院校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就業提供崗位。落實大中專畢業生入職醫養結合機構獎補制度。鼓勵培養養老職業經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各類涉老人才。
3.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開展養老護理員等級評價工作,定期舉辦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對符合條件的獲獎選手推薦申報“威海市技術能手”稱號。出台護理員獎勵政策,完善薪酬等激勵機制,保障和提升從業人員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逐步增強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吸引力。繼續開展養老服務領域“威海和諧使者”選拔工作。
4.支持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落實醫師執業地點區域註冊制度,按規定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多點執業、多機構備案。建立醫養結合機構醫務人員進修輪訓機制,鼓勵退休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動員吸納退休護士從事老年人護理指導、培訓和服務工作。健全保障機制,適當提高上門服務人員待遇水平,保障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職稱評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待遇。
專欄4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1.加強學歷教育。鼓勵院校設定醫養健康及相關專業,推動校企合作,鼓勵醫養結合機構為院校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就業提供崗位。
2.加強在職培訓。2024年底前,培訓不少於4530名養老護理員、266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養老機構中從事醫療、康復、消防等服務的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3.加強評價激勵。定期舉辦全市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落實護理員獎補制度,持續實施“威海和諧使者”選拔工作。
(六)促進養老服務新業態發展。
1.統籌養老產業發展布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社會力量逐步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營造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和民眾需求,著力構建“基本有保障、普惠能滿足、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發展格局。以文登區、乳山市為重點,立足基本服務,盤活基層醫療養老服務資源,推進鎮衛生院與養老機構融合發展,滿足低收入老年群體的基本養老需求。以環翠區、高區、經區為重點,推動建立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覆蓋城鄉、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滿足普通工薪收入老年群體的醫養需求。以榮成市、臨港區、南海新區為重點,立足高端康養,探索集生活護理、醫療康復、高端管家、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一站式”智慧康養社區,滿足中高端老年群體的健康養老需求。
2.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養老+行業”多元融合,促進養老與文化、旅遊、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地產等行業融合發展,創新和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與新業態。盤活存量海景房,轉型發展旅居養老、康養服務,促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大力推動全市養老服務業向專業化、產業化、連鎖化、集團化方向邁進,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品牌,培育產業鏈長、覆蓋面廣、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產業集群。
3.擴大老年產品供給。圍繞老年人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復、醫療衛生等需求,加快適老化康復輔具、智慧型穿戴設備、居家養老監護、無障礙科技產品等智慧型養老設備以及老年人適用產品的研發,促進老年產品豐富供給和升級換代。鼓勵開展康復輔具器具社區租賃工作。持續開展智慧健康養老套用試點示範,培育一批示範企業、示範鎮街和示範區市,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規模化套用,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示範帶動作用。
(七)加強養老服務綜合監管。
1.健全綜合監管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同配合,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監管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明確監管重點,全面加強對安全質量、從業人員、涉及資金、運營秩序、用地建設等方面的監管,加大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懲戒力度。加強信用管理,建立養老服務市場主體信用記錄體系,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山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等平台進行公開,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養老機構及人員依法依規實行聯合懲戒。推進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與市場發展形勢相適應,引導和激勵養老機構誠信守法經營、積極轉型升級、持續最佳化服務,促進養老服務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2.發揮標準規範引領作用。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主體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鼓勵行業組織等社會團體制定發布養老服務和產品團體標準,鼓勵養老機構制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強化養老服務標準宣傳貫徹實施,培育一批標準化示範單位,《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達標率達到並保持100%。全面落實與財政補貼掛鈎的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定機制,評定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為養老服務監管、政府購買服務、給予財政獎補的重要依據。
3.提高安全管理和應急救援能力。指導督促養老機構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積極採取智慧消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火災預警監測,及時防範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制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常態化應急演練機制,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按照“分層分類、平戰結合、高效協作”原則,依託大型養老機構,加強市縣兩級養老服務應急能力儲備,組建應急救援隊伍。
4.加強養老服務重點領域監管執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各類養老機構、設施運營秩序的監督檢查,聯合相關部門依法打擊無證無照從事養老服務的行為。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防範化解養老機構在建築、消防、資金、人員、食品、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風險隱患和潛在的重大安全風險。加強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相關部門要對養老機構的建築使用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療器械、耗材、藥品的使用安全等進行監督檢查和督促整改。開展防範化解養老服務詐欺問題專題整治行動,強化對養老地產、旅居養老、老年養生保健等新業態採取變通方式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排查,研究制定養老機構預收服務費用管理政策,嚴防借養老機構之名實施圈錢、欺詐等行為。
(八)加強養老要素支撐。
1.加強規劃引領。市本級及榮成市、乳山市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老年人分布以及變動等情況,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項布局規劃,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的總體布局、用地規模和數量功能,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已建成的城鎮居住區未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或者建設的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所在區市政府、開發區管委應當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堅持規劃先行、管用能用、服務居民的原則,新建城鎮居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鼓勵面積較小的新建城鎮居住區合併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原則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面積不得低於350平方米,配建在居住區外部,儘可能與幼稚園毗鄰建設,既保證居民生活質量,又解決社區養老服務問題。
2.加強用地保障。各區市、開發區應當根據本區域養老服務需求,分階段供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確定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並落實到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做到應保盡保。合理確定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供應價格,以出讓方式供應的社會福利用地,出讓底價可按不低於所在級別公共服務用地基準地價的70%確定;基準地價尚未覆蓋的區域,出讓底價不得低於當地土地取得、土地開發客觀費用與相關稅費之和。鼓勵利用商業、辦公、工業、倉儲存量房屋以及社區用房等舉辦養老機構,所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詳細規劃且不改變用地主體的條件下,可在5年內實行繼續按土地原用途和權利類型適用過渡期政策。
3.加強財稅支持。各級要統籌老齡事業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各相關部門要用好有關資金和資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留成的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於支持養老服務發展。充分發揮省級醫養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等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落實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養老服務組織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標準收費,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
4.加強金融信貸支持。鼓勵商業銀行探索向產權明晰的養老機構發放資產(設施)抵押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探索允許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有償取得的土地、設施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推廣“養老保障貸”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養老行業特點,研發實施無抵押保障貸金融產品,並實行利率優惠。引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責任,將規劃的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強化考評監督,層層抓好落實。建立健全市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細化任務舉措,確保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推進“黨建+養老服務”,發揮黨建工作在資源配置中的最佳化和集成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養老事業有機結合、深入融合、相互促進,實現全市養老機構黨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創建一批養老機構黨建工作品牌,基本建成全市養老機構“黨建+N”服務矩陣。
(二)深化改革創新。聚焦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點、重點、堵點問題,強化改革思維,破解發展難題。大力推進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整體解決縣域養老問題為目標,統籌要素資源,強化改革集成,開展創新示範活動,打造一批養老服務發展高地。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工程,爭取納入國家試點範圍。積極爭創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繫城市,全面開展服務體系創新、業態模式創新、要素支持創新、適老環境創新、體制機制創新。
(三)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各類媒介作用,積極宣傳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民眾對養老服務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凝聚共識合力,弘揚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社會風尚,營造全社會關注養老服務、關心養老事業、支持養老工作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