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如皋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如皋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於2015年1月14日在如皋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皋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5年1月14日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如皋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14年,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4億元、增長10.6%(可比價,下同)。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7.45億元、增長12.2%。我市名列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第28位、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19位。農業轉型加快。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豐”。新增設施農業3萬畝,高標準農田占比達59.5%,新認證“三品”51個,建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4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省“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各1家。新增“全託管”經營主體103個。獲批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件。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杯盆景大賽、首屆全國長壽農產品博覽會。工業運行平穩。完成全部工業應稅銷售805億元、增長6.6%,工業增值稅20.6億元、增長3%。工業用電量32.5億千瓦時、增長8.5%。淨增規模企業34家,其中億元企業16家。建築業施工產值900.8億元、增長18%,完成地方稅收3.53億元。服務業提速增效。預計實現服務業應稅銷售650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億元、增長12.2%。蘇中國際貨櫃碼頭開通外貿航線,吞吐量突破1萬標箱。“大如皋”手機APP旅遊移動信息平台上線運營,新增3A級景區2家,旅遊綜合收入增長17.1%。顧莊社區入選“中國最美村鎮”,長江藥用植物園成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引進金融機構、組建小貸公司各2家,新增貸款80億元,年末貸存比62.2%、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預計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為8.5:51:40.5。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分別達30.7%、43.5%。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32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8家,居南通第一。科技項目立項447個,其中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各2個。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外資研發機構2家。新認定馳名商標3件、著名商標7件,主導制訂並發布國家標準3個、行業標準9個。華燦電訊成為南通首家登入“新三板”企業,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3家。引進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9名。兩化融合力度加大。規模工業企業信息化投入1.4億元,增長16%,在建超30萬元信息化項目11個,新增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家。生態文明建設穩步實施。萬元GDP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6家印染企業中水回用工程建成運行。生態紅線全面劃定。林木覆蓋率達24.41%。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71%。創成蘇中蘇北首家節水型城市。
三、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更加強勁。改革舉措紮實有效。深化行政審批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並公布“5張清單”。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公司制企業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58.5%、12.2%。深化和擴大“營改增”試點,2375戶試點企業累計減稅1076.5萬元。農村改革試驗項目有序推進。建立現場辦公會議制度,政府性投資項目及債務規模得到有效壓降,企業資金鍊風險防範進一步加強。開放型經濟難中求進。“一會兩節”成功舉辦。我市成為省外商投資項目快速審批試點市。到賬外資3.5億美元,居南通第一。新批外資項目47個,其中超5000萬美元項目5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2億美元,其中出口25.5億美元。外經營業額2.22億美元。新增服務外包執行額9.48億元。離岸外包實現零突破。建成首家省級境外產業合作集聚區。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固定資產投入430億元、增長14.2%,其中114個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38.4億元。固定資產抵扣稅2.88億元,增長34.6%,增幅居南通第一。新增裝機容量22.28萬千伏安。載體功能加快提升。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功獲批,如皋港獲得國際商貿代碼。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技部答辯。國家火炬計畫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成功獲批。電子信息科技創業園、輸變電裝備及軟體產業基地加快建設。
四、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獲省政府批准。中心城區搬遷78萬平方米,房地產開工175.4萬平方米、竣工94.2萬平方米。完成健康東路、府西路、福壽東路東延和寧海路雨水管道、中央商務區泵站等市政工程。備用水源高標準建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通過省級驗收。45萬平方米龍遊河生態公園建成開放。新增綠化面積82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8%。紮實開展“951”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城市整體面貌進一步提升,創成省城市管理示範社區1個、示範路2條、優秀物業小區1個。交通建設穩步發展。丁磨路、雪袁線、334西延、王石線、馬九線一期建成通車,連申線橋樑改造基本完工,蒲黃線東段、皋高線西延、高鐵站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新增如皋至北京、重慶、蘭溪、昆明等地列車停靠線路。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最佳化鎮村布局規劃,完成行政村莊建設規劃。建成“十個優”項目36個。“四位一體”長效管護工作高效運行,村莊環境整治全域通過省級驗收,建成國家衛生鎮2個、省“康居鄉村”三星級41個、省生態村3個。白蒲鎮朱家橋村成為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村。白蒲鎮、搬經鎮成功申報全國重點鎮。
五、民生事業優先保障,人民福祉日益增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5%、11.6%。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就業1.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7%。社保擴面超額完成,五大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就業“直通車”全線貫通。五道醫療保障線得到加強。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公建民營”模式入選中國養老模式創新與老齡事業發展十佳典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普通高考本二上線率71.7%,達全省平均水平2倍以上,高居全省縣(市)榜首。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順利建成,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示範區通過驗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成功舉辦市十運會暨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如皋盆景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擴展項目。建成全國文化先進縣(市)。預計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3%。檔案館創成國家二級館。文明城市創建紮實開展,成為南通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的縣級城市。中心城區水系暢通一期工程和農村公路、橋樑新建改造工程等10件惠民實事較好完成。
六、治理方式創新突破,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民主法制建設進程加快。“六五”普法深入推進,司法救助700餘人次、法律援助1547件、矛盾糾紛調處4235件。1人榮獲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一級英模稱號。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規範性檔案報備率、重大決策事項規範執行率均達100%。社會治理紮實推進。社會治安形勢持續改善,公眾安全感達96.7%。信訪維穩工作不斷加強,公眾訴求渠道進一步暢通,市長公開電話辦結率達99%,赴京、去省人數分別下降50.8%、71.8%。農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力,民眾飲食用藥更加安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機構改革穩步推進,部門職責進一步理順。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加大,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行政複議案件辦理全面公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17件、政協委員提案380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9.2%。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紮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政府系統“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制定《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意見》,把改進作風的要求上升到制度層面。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支持執紀執法機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強化審計監督,核減支出10.3億元。調整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市代建中心管理體制,政府採購監管、招投標和代建工作進一步規範。出國(境)審批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徵兵任務圓滿完成,榮獲省雙擁模範城稱號。積極支持群團組織發揮作用。
2015年政府目標任務
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工業應稅銷售增長10%左右,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外貿進出口33億美元,服務業應稅銷售增長1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4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一、主動迎接高鐵時代,著力構建富有特色的產業體系
按照最佳化增量、調整存量、提高質量的要求,堅持進退並舉,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
  1. 培育壯大戰略性產業。在大製造上,推動以南通鍛壓、華東油壓為龍頭的液壓成套裝備產業和以思源電器、如高高壓為龍頭的智慧型輸變電裝備產業,加大產品開發和品牌創新力度,提升系統和總成套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精、特、新”企業。在智慧型化印刷裝備、數控制造、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及早謀劃,培育新的增長點。在大物流上,加快建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不斷完善港江河、公鐵水多式聯運體系,著力發展港口物流、電商物流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積極打造蘇中區域國際物資集散中心和分撥配送中心。依託一類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和特色產業優勢,加強與重要港口、國內外船公司、知名物流企業合作,全面對接上海自貿區,大力拓展市場空間,實現貨物吞吐量4000萬噸。在大健康上,探索都市型健康養生產業集聚發展模式,著力發展生態農業、生物醫藥、健康食品、醫療器械、健康旅遊等產業,推動發展健康諮詢、特色醫療、養老服務等健康服務業。加快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長壽旅遊度假區、長壽生物科技產業園建設。支持博愛、榮華向高端護理院和療養院轉型發展。在大數據上,搶抓4G網路建設機遇,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全市寬頻IP城域網出口頻寬達1000G。招引大數據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數據存儲、分析、套用企業,形成數據服務產業集群。做大SAP、凌志軟體、軟通動力、順豐等“種子”企業的規模,力爭實現信息產業產值11億元。
  2. 2.扶優培強支柱性產業。做強船舶海工及配套產業。搶抓國家支持船舶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鏈配套拓展,推動產業向“高技術、高配套、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支持骨幹企業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和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環保船型、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鼓勵企業通過重組、兼併和聯產等方式,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產業競爭力。做大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鼓勵陸地方舟、江蘇英田釋放產能、拓展市場,推動康迪新能源電動汽車儘快形成產業化生產,探索並推廣縣域板塊電動汽車微公交模式。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與科研院所、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加快新品開發力度,提升綜合配套能力。做精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醫藥新材料、複合新材料和建築新材料4大特色板塊,梯度培育納米材料、節能環保材料、醫用材料等高成長性板塊,推動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由分散型向集約型發展。做優紡織服裝產業。支持泰慕士、丁紡等企業創新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向產業鏈研發設計、行銷物流兩端延伸,注重自主品牌打造,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引導企業密切跟進自貿區和“兩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3.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生產性服務業上,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知識流程外包、供應鏈管理、物聯網、雲計算、數字文化、環境服務等業態,培育一批新興服務業集聚區。壯大樓宇經濟和後台服務產業,打造一批高端商務載體。努力在融資租賃、創投風投等金融服務業上取得新進展。在生活性服務業上,運用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商貿餐飲、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擴大市場覆蓋面和占有率。打造月星家居、紅星美凱龍等商貿聯合體,發展大型精品百貨店和大中型專業專賣店、品牌折扣店、綜合市場等業態,以品牌服務、高端服務吸引消費。在特色旅遊業上,突出體制創新、規劃引領、產品開發、品牌行銷和龍頭景區打造,推動旅遊與工業、文化、商貿融合,加快發展古城旅遊、長壽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積極在“吃、住、行、游、購、娛”上做文章,不斷豐富產品和業態,爭創省級長壽旅遊度假區,提升綜合競爭力、吸引力,力爭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