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是南通市人民政府201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 年度:2012年
  • 單位:南通市政府
  • 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一、工作回顧
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圍繞“全面達小康、建設新南通”和“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的總體要求,全力爭當“兩個率先”排頭兵,奪取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決定性勝利,開啟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採取一系列擴內需、穩增長措施,主動利用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經濟總量成倍增長。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億元,人均超過5.6萬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財政總收入超過950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70億元、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地級市十強。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近2400億元、1500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各縣(市)均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產業結構加速最佳化。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4.5∶38.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六大主導產業產值均突破千億元,新興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我市成為海工與船舶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集聚標準化示範區、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躋身世界三大家紡產品集散中心。建築業施工產值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高效設施農業面積占耕地比重比2007年提高7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比2007年提高12.5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1%。我市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智慧財產權示範市,中遠船務海工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共引進國家“千人計畫”人才12名、省“雙創計畫”人才(團隊)86名、市“江海英才計畫”人才103名。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全面邁入橋港新時代。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重大機遇,推進江海聯動、跨江合作,江海開發取得歷史性突破。大交通構架加速形成。蘇通大橋、崇啟大橋通車,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沿海高速、江海高速建成,通洋高速、臨海高等級公路開工。滬通鐵路即將開工,海洋鐵路即將運營,寧啟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穩步推進。興東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竣工。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全面起步。大港口功能加速提升。洋口、呂四兩大海港通航,如皋港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江海組合大港格局初步形成。大產業項目加速集聚。一批百億級項目投產、開工或落戶,臨港產業加速向沿江沿海布局。大載體功能加速增強。省級以上開發區在開發開放中的龍頭作用更加突出,南通開發區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的綜合排名前移8位,國家級海安開發區、南通高新區和綜合保稅區申報均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式。蘇通科技產業園一期基礎設施全面建成,中奧生態科技園落戶。錫通科技產業園等一批跨江合作園區加快建設。南通濱海園區開發全面啟動,8個沿海前沿鎮實施“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體制機制迸發新活力。深化各類改革,爭創“江蘇民營經濟第一大市”,鞏固開放型經濟在全省第一方陣地位。重點改革取得突破。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完成,長江鎮、呂四港鎮被列為全省首批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鎮。教育、文化、醫藥衛生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增銀行業金融機構20家;新增上市公司17家,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十強。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民營經濟擴量提質。2011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和稅收占全市比重比2007年分別提高7.9個、7.2個百分點。新增百億級產業板塊8個。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84個,馳名、著名商標89件。開放型經濟加快轉型。註冊外資實際到賬累計近100億美元。2011年,進出口總額突破250億美元,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比2007年分別提高10.5個、4.8個百分點。外經合作保持全省領先。外事、僑務、港澳和對台事務、口岸工作不斷加強。
強化統籌發展,城鄉環境展現新面貌。推動城鄉規劃全覆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市城市化率達到57.6%,比2007年提高9個百分點。中心城市和城鎮建設全面提速。修編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等7類96項規劃,空間布局不斷最佳化。通州撤市設區,城市空間拓展。市區建成區面積由2007年的61平方公里拓展到14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拉開。老城區加快改造出新,濠河風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新城區繁榮形象展現,觀音山新城啟動建設,市北新城建設快速展開,南通開發區城市功能明顯增強,通州城區開發步伐加快,一核三片區“T型城市組團”和“1+5+8”中心城市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市區“102030”交通暢通工程全面實施,快速路系統初步建成,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比2007年提高5.2個百分點。市容環境整治紮實有效,改造“城中村”170萬平方米,整治老小區53個,城市科學化管理水平提升,全國文明城市等“五城同創”成果得到鞏固。城市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突破10平方米,污水集中處理率比2007年提高13.1個百分點,西氣東輸天然氣置換完成。各縣(市)城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中心鎮承載功能逐步增強。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四位一體”環境長效管理不斷深化,等級河道全面疏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村莊環境整治迅速展開。解決了200多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年內城鄉居民可望普遍飲上優質長江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初見成效。城鄉生態持續改善。海安成為國家生態縣,其他縣(市)區均通過省級以上考核驗收。引江調水成效明顯,內河水質繼續改善。秸稈能源化利用展開試點,綜合利用率達到85%。“綠色南通”建設步伐加快,林木覆蓋率提高到18.4%。沿海圍墾灘涂28萬畝。耕地連續20年保持占補平衡。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任務。
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民生質量實現新提升。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制定加強社會建設構建民生幸福城市意見,全面展開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十大體系”建設。民生投入、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5094元、11730元,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列全國地級市第6位。共實施54件167項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解決了一批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連年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五項基本社會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合覆蓋面均超過97%。城鄉低保標準比2007年分別提高61%、146%,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72.4%。市區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構建了“六管齊下”住房保障體系,安置拆遷戶3.8萬戶,解決了2.3萬戶困難家庭住房問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菜籃子”工程紮實推進,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營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各縣(市)區均進入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行列,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醫改三年任務基本完成,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鎮、村有效覆蓋。市圖書館新館等一批文化工程順利推進,公益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全民健身、社會養老、人口計生、法律援助等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職工權益維護、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關心下一代、普法等工作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形成品牌特色。成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和典型培育城市,社會管理創新先行先試經驗獲得中央肯定。長安南通、法治南通創建不斷深化,公眾安全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0年雙下降,應急管理體系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國防教育、國家安全、防邪反邪、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發揚光大,“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南通精神不斷弘揚。
提升服務效能,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持續爭創全省最佳辦事環境,全面推行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政府效能建設明顯提速。政府工作推進、協調、督查體系更加完善,前四年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全部完成。“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五位一體”民生訴求表達服務機制和四級便民服務網路不斷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升,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等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範圍擴大,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實現全覆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全面完成市人大代表議案、市政協建議案和市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任務。廉政建設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廉政監察不斷強化,具有南通特色的政府系統懲防體系框架基本建成。
各位代表,今年重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任務圓滿完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各位代表,近五年來,我們在推進“兩個率先”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必須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自覺行動。堅持與時俱進,緊密結合南通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在找準標桿中高點定位、奮力突破,在搶抓機遇中放大優勢、跨越趕超,在應對挑戰中危中搶機、難中攀高,不斷開闢發展的廣闊空間。必須始終把科學發展作為鮮明導向。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強化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導向,按照“爭先領先率先”的目標追求,在穩定增長中加快轉型,在轉型升級中促進增長,在和諧穩定中推動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南通特色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必須始終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堅持以改革創新破解難題,以體制最佳化釋放活力,以擴大開放拓展江海開發空間,放大改革領先、開放率先優勢。必須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根本追求。把維護民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富民優先作為全面達小康的核心要求,突出創業富民、就業惠民、社保全民,項目化、制度化推進民生保障體系建設,持續為民興辦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必須始終把求真務實作為有力保證。強化狠抓落實的工作導向,充分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多乾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斷提高工作創造力、行政執行力、政府公信力,努力營造勇爭一流、埋頭實幹的濃厚氛圍。
各位代表,回顧本屆政府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這一切,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歷屆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廣大幹部民眾,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武警駐通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和部、省駐通單位,向關心和支持南通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近五年來的實踐也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總量、均量水平和產業層次還不夠高,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比重還不夠大。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夠平衡,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中心城市功能偏弱,城鎮承載和帶動作用發揮不夠,城鄉二元結構仍較明顯。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民眾需求仍有差距,城鄉居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展,社會建設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部分民眾生活比較困難,民生質量還要加快提高。轉型發展中帶來的各類社會矛盾增多,新形勢下維護穩定、促進和諧面臨新課題。政府職能仍需加快轉變,一些部門在主動服務、大膽改革、提速增效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個別領域和部門甚至出現腐敗現象。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
經過多年蓄勢,南通已進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關鍵階段。今後五年,南通正處於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轉型升級的攻堅突破期、各種挑戰交織的矛盾凸顯期。我們擁有兩大國家戰略機遇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政策疊加優勢,跨越趕超更有條件。我們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大環境、大背景,面臨擴張總量與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面臨破解中等收入階段發展難題的重大考驗,轉型發展更為緊迫。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搶抓一切發展機遇,切實肩負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使命,想在先、乾在前,以先進地區為標桿,找差距、比不足、明措施、爭趕超,接軌上海,融入蘇南,又好又快推動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強勢崛起,奮力走在江蘇江北基本實現現代化前列。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奮鬥目標,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兩大國家戰略機遇,集聚新人才、壯大新產業、拓展新空間、建設新城市、構建新體制,促進經濟更加強盛、科教更加發達、社會更加和諧、文化更加繁榮、生態更加優良、人民更加幸福,為2018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是:
完成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第一步目標,並實現第二步良好開局。按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兩步走”的目標,加快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全面協調,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有力支撐,人民民眾普遍認可的現代化。到20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總體水平達85%左右,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到2016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總體水平超過88%,21個指標提前實現目標值。經濟建設上,發展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指標總量和均量比2011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人均力爭突破11萬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900億元、人均突破1.2萬元;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6%。文化建設上,基本建成江海特色文化強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社會建設上,人民共同富裕程度和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突破4.5萬元、2.2萬元。生態建設上,建成國家生態市,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
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取得重大進展。奮力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是國家戰略和省委、省政府對南通的發展定位,是南通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要按照建設“一中心三城市”的部署,強化區位、產業、人才、載體功能、資源要素、開放環境等關鍵支撐,加快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為實現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確定的“兩個階段”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形成經濟規模和質量新優勢。經濟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的位置繼續前移、與蘇南等先進地區的差距縮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等指標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對全省的經濟貢獻份額有新的提高,成為江蘇新的增長極。
——形成產業特色和基地化水平新優勢。初步建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海工船舶基地,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新興產業特色基地,成為長三角北翼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地。
——形成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領新優勢。科技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建設邁上新台階,成為各類人才匯聚的人才高地、自主創業活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的創新高地。
——形成資源配置和要素集聚新優勢。構建高速路網、鐵路網、快速路網、軌道交通網、內河航道網銜接配套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要組合強港、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輔助機場和一批國際化發展載體,物流、航運、金融和貿易等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國際貨運量大幅提升,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8%,成為區域性要素資源集散高地。
——形成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新優勢。“一主三副”的大城市形態初步確立,城市化率達到66%,對區域發展的承載能力以及對蘇中、蘇北和沿海地區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在服務上海、長三角、長江流域發展中凸顯南通的戰略地位。
——形成民生質量和生態宜居新優勢。發展成果更多普惠於民,人民的生活水平、發展潛能和幸福感受全面提升,打造讓市民自豪和人才嚮往的綠色都市、宜居之城。
實現今後五年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科學發展引領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主題,緊緊抓住以創新轉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這條主線,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全面加快經濟發展轉型、發展動力轉型、城鄉結構轉型、社會發展轉型、人的發展轉型和體制機制轉型,進一步構築又好又快發展格局。
著力推進創新驅動,提升現代產業發展水平。堅持產業、科技、人才緊密結合,以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實現新興產業與主導產業同步並進、創新水平與總量規模同步提升,構築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