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飲食,指日常飲食中食入食品中含蛋白質較多。近年來許多對心臟病的膳食忠告,鼓勵通過限制肉食的攝取來保護心臟,這無疑是有科學依據的。
美國的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流行病學家的一項調查則認為,進食含蛋白質高的肉食,可能比以蔬菜為主的素食對心臟會更有益。指出的高蛋白飲食利於心臟,並不等於越高越好,凡事均有個“度”的限制。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仍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源,蛋白質、脂肪作為其補充,三者之間保持合理比例,均衡營養為科學選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蛋白飲食
- 對象:心臟病
- 對應:限制肉食
- 屬性:科學依據
介紹
高蛋白飲食與腎功能
有文獻報導,長期攝入高蛋白質對腎功能會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腎代謝緊張,從而引起腎功能受損。Hostetter和Brenner的高濾過理論提出,高蛋白飲食會使腎小球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壓急劇增加,這種狀況長時間的持續會導致腎小球發生慢性損傷、纖維化、系膜細胞增殖。胰高血糖素、加壓素、神素、血管緊張素、前列腺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均被證明參與此過程的介導。但是高蛋白飲食是如何影響這些介導因子尚不明了,有待深入研究。但文章中列舉的大多數證據是來自動物模型或是有腎病的患者。因此,這種推測延伸到腎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是不可靠的。研究發現,對於腎正常運轉的女性而言高蛋白質攝入不會導致腎功能下降。據報導,年齡、性別和體重不會對非素食者和素食者(較低的飲食蛋白)的腎功能造成影響.。非素食和素食組有相同的腎功能,並且腎臟生理功能都隨年齡增長而相同程度衰退問。初步的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蛋白飲食有利於控制引發慢性腎疾病的主要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和代謝綜合徵。上述推薦量的蛋白攝入並不會對健康個體造成傷害,而對於有輕度腎功能不全的人群則需要密切監視他們的蛋白質攝入量。因為流行病學研究的觀測數據表明飲食蛋白與腎疾病的發展有關。
高蛋白飲食與減肥
高蛋白飲食減肥,一方面可能與包括增加飲食生熱效應、增加飽腹感、減少高蛋白飲食後的能量攝入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高蛋白飲食中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有關,已有研究證實高血糖指數的精製碳水化合物降低飽腹感和增加後續的能量攝入。用餐時感覺身體發熱甚至出汗是食物生熱效應的作用,這是消化吸收和處理進入到身體內的營養素所需要消耗的一部分能量。一般混合膳食所引起的能量消耗大約占總能量的10%,而蛋白質的生熱效應消耗能量可達到20~3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則只有5%~15%。因此高蛋白飲食比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能顯著增加生熱效應的能量消耗。Johnston阿研究發現30%蛋白占比的飲食生熱效應比含15%蛋白飲食高出34kg/h。
高蛋白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學會營養委員會聲稱:“高蛋白飲食可能會有罹患潛在的心臟疾病的風險。”然而Hu等人在長達14年的跟蹤研究中發現,蛋白質供熱占比為24%的高蛋白飲食比15%蛋白飲食的冠心病發病率降低,說明冠心病風險降低與飲食蛋白質含量相關。Jenkins研究發現一個月內採取高蛋白飲食(27%)的受試者比對照組(16%)血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在Famswortht3以及Skovt等人的研究也發現相同的結果。
由於日常飲食中的蛋白大多都是來源於肉類、蛋類等動物食品,而這些食品往往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因此合理選取食品並藉助蛋白質補劑補充蛋白質就顯得至關重要。植物中的蛋白質(如大豆)其HDL膽固醇含量較低,而HDL膽固醇含量較高。這可以防止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症的動脈硬化的形成和心臟疾病的發生,從而減少風濕性心臟病和卒中的發作。
高蛋白飲食與骨健康
保證機體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雖然高蛋白飲食與健康尚有不明確的地方有待證實,但並不等於越高越好,凡事均有個尺度。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仍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源,蛋白質、脂肪作為其補充,三者保持比例,均衡營養為首選。另外,合理有效地補充蛋白有利於促進恢復和顯著增加瘦體重。我們建議儘可能從飲食中攝取機體所需蛋白,同時,應避免過多攝入動物蛋白,或者選擇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使用,可有效補充蛋白質增強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