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臨安區境內,面積4300公頃,1956年建立,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中型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等珍稀瀕危植物。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類型:自然保護區
  • 位置:浙江省臨安區 
  • 面積:4300公頃
  • 建立時間:1956年
  • 保護對象:連香樹、鵝掌楸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區域範圍,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土壤,保護對象,植物,動物,管理機構,生態價值,開發利用,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1956年林業部制定《關於天然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天目山林區是擬定禁伐區之一。
1960年昌化縣成立天目山管理委員會,實行毗鄰地區分級聯防,保護山林。
1975年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臨安西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網路。

地理環境

區域範圍

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浙江省西北部臨安區境內,大地坐標為:東經119°23′47″~119°28′27″,北緯30°18′30″~30°24′55″,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所轄地域總面積4300公頃。

地形地貌

天目山山體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質構造活動為始,繼奧陶紀末褶皺斷裂隆起成陸,燕山期火山運動漸呈主體,為“江南古陸”一部分。全山出露寒武系奧陶系侏羅系第四系等地層。流紋岩流紋斑岩、溶結凝灰岩、沉凝灰岩脈岩兼而有之。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特點

天目氣候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型,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季風強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8~8.8℃,最冷月平均氣溫3.4~2.6℃,極值最低氣溫-13.1~-20.2℃,最熱月平均氣溫28.1~19.9℃,極值最高氣溫38.2~29.1℃。無霜期235~209天。雨水充沛,年雨日159.2~183.1天,年降水量達1390~1870毫米,積雪期較長,比區外多10~30天,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霧日64.1~255.3天。光照宜人,年太陽輻射4460~3270兆焦耳/M2。春秋季較短,冬夏季偏長。

土壤

天目山土壤隨著海拔升高由亞熱帶紅壤向濕潤的溫帶型棕黃壤過渡。海拔600米以下為紅壤,海拔600米至1200米為黃壤,海拔1200米以上為棕黃壤。數千年間,植被演替積累了腐殖質豐富的森林土壤,覆蓋全山。

保護對象

天目山保護區屬中型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等珍稀瀕危植物。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

天目山地質古老,第四紀冰川影響不深,加上歷來都受到人類保護,植被沒有遭受過重大破壞,計有苔類植物22科33屬70種;蘚類植物39科110屬240種,葳類植物29科60屬110種,種子植物167科716屬157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屬675種。常綠樹種主要有:殼斗科青岡櫟屬、拷屬、石櫟屬樟科樟屬紫楠屬、潤楠屬山茶科柃屬山茶屬;還有杜鵑屬、山磯屬、冬青屬等。落葉樹種主要有槭科薔薇科、豆科、殼斗科的栗屬櫟屬水青岡屬,樟科的木姜子屬和山胡椒屬,樺木科胡桃科木蘭科等種類也較多。天目山據記載有800多種野生藥材名貴,有於術竹節人參、天麻、天目貝母、八角金盤、缺萼黃蓮等。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5種,其中二類保護8種;銀杏、金錢松天目鐵木獨花蘭香果樹連香樹鵝掌楸黃山梅。三類保護17種,天目木蘭天目木姜子凹葉厚朴浙江楠領春木銀鵲樹、八角連、金剛大羊角槭短穗竹青檀短萼黃連延齡草蝦脊蘭、天麻、野大豆紫莖。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達24種之多,模式標本產地植物那就更多了。

動物

天目山動物種類頗多,哺乳動物有7目27科54種;烏類有10目24科108種;爬行類有3目10科35種;兩棲類有2目7種16種,昆蟲有26目,巳鑑定的有600餘種,還有許多無脊椎動物。天目山的動物成份,主要屬東洋界類型,但有少量古北界成份滲入。
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哺乳動物主要有;野豬、蘇門羚黑麂毛冠鹿大靈貓小靈貓獼猴刺蝟豪豬、穿山甲、華南兔松鼠、豺、狼、黃鼠,常有游山的金錢豹,有時還有虎的出觀。
兩棲類主要有:東方蠑螈肥螈淡肩角蟾、桂墩角蟾澤蛙大樹蛙飾紋姬蛙等。
爬行類主要有:大頭烏龜、鱉、石龍子北草蜥赤鏈蛇烏梢蛇蝮蛇、竹葉青、五步蛇等。

管理機構

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辦公室、財務科、科研所、保護科、生產經營科等職能科室,1998年增設旅遊科。

生態價值

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為重點的野生植物類型國家自然保護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該保護區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獨特,區內生物多樣性突出,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是一塊具有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的獨特寶地,是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種基因庫”和“文化遺產寶庫”。
天目山植物區系屬東亞棗日本區系,與日本聯繫最為密切,兩地共有種達40%之多,在天目山以JaPonica命名的植物達70多種。天目山地勢高峻,海拔相差懸殊,較多的暖溫帶、溫帶植物侵入到天目山,如水青岡屬、椴屬、槭屬、鵝耳櫪屬、樺木屬等。槭屬植物在天目山特別多,有21種,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天目山與華南植物區系共有種20多種。與華中植物區系共有種150餘種,更有趣的是天目山出現了與北美有聯繫的替代種,如檫木鵝掌楸,蘭果樹等。這從植物區繫上說明了東亞大陸與北美大陸的歷史淵緣關係,還說明了天目山植物區系的複雜性、多樣性和在研究植物區系中的重要性。

開發利用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文化博物館,其內有取之不盡的生態、人文等科普題材。近幾年,在完善傳統科普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科普題材,充分發掘保護區獨特的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動:
1、野外科考游:推出“走進天目山,親近大自然”的科普游活動。由專業技術人員帶領,沿“教育徑”及主要生態旅遊路線,認知自然狀態下的各類植物、鳥類、昆蟲生態習性等等,並不定期開展一些簡單的科普知識競賽活動。同時,參觀科技館,由專業人員介紹,認知天目山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了解天目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增強對自然的認識程度、關注程度,並可進一步詮釋人與自然的關係活動。
2、採風夏令營:分批組織華東地區的小記者,在天目山舉行“小記者採風夏令營”活動。如開展“森林大考場”、“古樹新苗”家庭攝影、撰寫科普遊記等有獎比賽。

人文景觀

天目山保護區海拔450米以上,懸崖陡壁、深溝峽谷,構成四面峰、倒掛蓮花、獅子口象鼻峰等地的奇特岩石地貌景觀;海拔450米以下為有岩溶地貌景觀。此外,保護區還有禪源寺大樹王、周恩來紀念亭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