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介紹
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企業將天氣作為影響其盈餘狀況的重要因素。美國前商務部長
威廉·戴利曾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天氣的好壞不僅是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主要的
經濟因素,美國經濟約有40%直接受到天氣的影響。”很多行業的運營都受到天氣的直接影響,比如在農作物產區,種植季節的降雨量對
作物產量的影響,年降雨量對電力企業發電成本的影響等。
天氣期貨是氣象服務的高級商業模式,在類別上它屬於非物質
期貨交易品種,可以幫助那些易因天氣變化而‘感冒’的企業規避天氣風險,減少天氣反常帶來的負面效益,甚至還能通過參與交易而從災害中獲利。
隨著天氣的變化和市場的反應,這些交易值在一個月中將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據實際溫度進行結算,以
華氏1度等於100美元的價格兌現所有
期貨契約。而投資者所要做的,就是預測一下未來的天氣變化,然後進行“天氣期貨”買賣賺取利潤。
比如,電力企業可通過溫度
指數期貨規避涼夏帶來的銷量降低風險。若溫度低,居民及企業通過空調降溫的需求就會明顯下降,電力企業的銷售量也會相應減少。如果電力企業預期溫度指數將走低,企業可以通過提前在
期貨市場上
做空,賣出溫度指數期貨契約,若當年出現了涼夏,則溫度指數期貨也呈下跌走勢,這家電力企業將期貨契約
平倉後就能獲益,對涼夏所造成的效益虧損進行一定的補償。
發展由來
天氣風險管理是針對天氣風險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
資本管理方式,與天氣風險管理相關的天氣
衍生品契約最初由美國能源企業在1996年推出,並以
場外交易(OTC)的方式開展起來,逐漸吸引了保險業、
零售業、農業、建築業和管理基金的廣泛參與。隨著天氣
衍生品契約在
OTC市場的日益發展和成熟,
期貨交易所開始引入天氣指數的期貨和
期權交易。
天氣
指數期貨是
商品期貨中的新成員,在類別上它屬於能源類期貨交易品種。世界上很多能源企業都面臨著天氣變化所造成的銷售量大幅變動的風險,不僅如此,由於天氣風險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很多行業的運營都受到天氣的直接影響。針對這些風險的管理工具在OTC市場都已經存在,並且具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隨著風險管理工具的越加細緻和規範,這些天氣風險完全有可能進入期貨
交易所內進行交易。
必要性
環視當今世界,許多能源企業都面臨著因天氣變化所造成的銷售量大幅變動的風險,不僅如此,由於天氣風險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很多行業的運營都直接受到天氣影響。
如今年十月起開始熱炒的“千年極寒”,雖已被闢謠為不靠譜結論,但當時在市場上仍掀起了一陣波動。美國芝加哥
商品交易所的天氣期貨就曾因此出現大幅上揚,紐約取暖日期貨自11月也出現大幅飆升,而天然氣價格更是觸底反彈,近一周價格上揚幅度達5%,可見,天氣對於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小視。
專家認為:“天氣期貨既是天氣風險管理,又是在此基礎上針對天氣風險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資本管理,事實上很多行業都可通過天氣期貨來
對沖風險。”比如農業、電力、煤氣、保險公司、季節性服裝生產商、飲料和冷飲公司等對氣候敏感的企業,或者是滑雪場、高爾夫球場、海濱旅遊勝地,甚至是交通、消防、減災等等。
而且不僅僅是大公司大企業,一些小商家也可通過天氣期貨來減小風險。比如倫敦的一家餐廳現就已成為第一家購買天氣期貨產品的餐館,業主稱這樣在天氣較冷時他的露天餐桌訂位下降的風險就會得到控制。
專家介紹,天氣期貨最初是由美國能源企業在1996年率先推出,並以
場外交易(OTC)的方式開展起來,並逐漸吸引了保險業、零售業、農業、建築業和管理基金的廣泛參與。隨著天氣期貨契約在
OTC市場的日益發展和成熟,
期貨交易所開始引入天氣指數的期貨和
期權交易。
國際現狀
從1997年起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開始交易天氣期貨至今,已包括美國天氣期貨,歐洲天氣期貨和亞太天氣期貨。
英國的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也已於2001年推出天氣期貨交易。該交易所推出的天氣期貨契約依據該交易所的每月和冬季指數結算
交割。指數的計算基礎是倫敦、巴黎和柏林三地日平均氣溫。
如今,投資天氣的熱潮在席捲美國、歐洲等地後,又向亞洲襲來。日本的
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就將於春季開始交易天氣期貨契約,價格以日本四大城市的歷史月均氣溫為基礎計算。東京海上保險公司就向娛樂業推銷颱風期貨契約,以免其舉辦的活動因暴風雨蒙受損失。日本損保公司也向高爾夫球俱樂部銷售降雨期貨契約,對滑雪場和輪胎業銷售降雪契約。對碰到雨天銷售量會下降的飲料商,
三井住友保險也有陽光
期貨契約。
CME
CME從1999年開始交易天氣
指數期貨,這是第一個與氣溫有關的天氣衍生品。開始天氣指數期貨交易後,天氣
期貨契約的流動性增強,並且契約的標準化使價格更加透明,經銷商可以更好的抵消風險,獲得額外收益。
CME的天氣指數期貨對美國能源企業非常重要。首先,
交易所內交易的天氣風險管理工具不存在OTC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信用問題。在OTC市場上,當能源企業破產或陷於窘境時,OTC契約面臨極大的信用風險,而
CME的清算行具有極高的信用保證,能夠降低交易面臨的
信用風險。其次,在提高天氣
期貨交易的流動性方面,CME通過做市商為買賣雙方的成交提供便利,使企業能更方便地進出該市場, Wolverine Trading, L.P. (Wolverine) 是
CME天氣期貨第一個
做市商。最後,
交易所內交易的天氣期貨為OTC天氣風險交易雙方提供了一種參照機制。但是,企業在參與CME天氣
期貨交易時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果能源企業需要防範的天氣風險沒有在CME上市,那么企業仍然面臨地理位置差異所造成的天氣狀況不一致的風險;二是企業在CME進行期貨交易,必須具有相當的財務能力和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水平和經驗。
CME的天氣
指數期貨包括制熱日指數期貨、製冷日指數期貨、製冷季節指數期貨和制熱季節指數期貨四種。CME天氣指數期貨雖然產生時間很短,但是發展迅速,2003年1—6月,交易量達到7796手,而2002年同期的交易量不足1000手,是CME所有交易品種中增長最快的品種。
日溫度指數
溫度指數是衡量一天的平均溫度與
華氏65度(相當於攝氏18.3度)偏離程度的。日平均溫度是從午夜到午夜的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平均值。工業以華氏65度作為啟動熔爐的標準溫度,這一溫度通常出現在採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的技術標準中。這一溫度用來假設當氣溫低於華氏65度時消費者會使用更多的能源來保持房間的溫度,當氣溫高於華氏65度時會耗費更多的能源運行空調來降溫。CME的溫度指數包括制熱日指數(HDD) 和製冷日指數(CDD),溫度為城市溫度。選擇的城市標準有兩種,一是
城市人口密度大,二是城市為能源中心。
制熱日指數(HDD)通過日平均溫度與
華氏65度的比較來測量寒冷程度,也就是需要採暖的指數。HDD=最大數(0,華氏65度-日平均溫度)。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40度,那么日HDD就是25,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67度,那么日HDD就為0。CME的HDD指數是一個月的日HDD指數的累積,在最後
結算日每一指數點為100美元。例如,假設某一城市11月份的日均HDD為25(華氏65度-華氏40度),在11月份的30天內,HDD指數為750(25日HDD×30),則
期貨契約的
名義價值就為75000美元(750HDD指數×100美元)。
製冷日指數(CDD)通過日平均溫度與
華氏65度的比較來測量溫暖程度,也就是需要運行空調降溫的指數。CDD=最大數(0,日平均溫度-華氏65度)。與HDD的計算方式相同,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75度,那么日CDD就是10,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58度,那么日CDD就為0。
制熱日指數期貨與製冷日指數期貨
制熱日指數期貨(HDD)與製冷日指數期貨(CDD)。CME的HDD和CDD
期貨契約是在規定的期貨交易日買入或賣出HDD和CDD指數價值的法定協定,HDD和CDD採用
現金交割。CME選擇了十個城市的溫度作為交易標的,分別是亞特蘭大、芝加哥、
辛辛那提、紐約、
達拉斯、
費城、
波特蘭、圖森德、梅因和拉斯維家斯,每個城市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比如H2HDD表示芝加哥制熱日溫度指數。
(1)契約規格
CME的HDD和CDD期貨契約的
名義價值為100倍HDD或CDD指數,契約以HDD/CDD指數點報價。比如,一個
HDD指數為750,則
期貨契約的名義價值為75000美元(750HDD×100美元)。最小
價格波動為1.00HDD或CDD指數點,價值為100美元。假設一個交易者在1999年9月10日在750指數點賣出芝加哥1999年11月HDD期貨契約,在10月11日以625指數點
買入平倉,則該交易者獲得的收益為12500美元(125HDD指數點×100美元)。
在任意交易時間,分別有7個連續的HDD和CDD期貨契約和5個連續的HDD和CDD
期權契約上市交易。比如,在2001年9月15日,7個連續的HDD
期貨契約的到期月份從2001年10月一直延續到2002年4月,7個連續的CDD期貨契約的
契約月份為2002年4月到2002年10月。在
場外交易市場,通常HDD的契約月份從10月到3月,CDD的契約月份從5月到8月,4月和9月被看作是雙向月份。
每一月份契約的
結算價格依據地球衛星有限公司計算的HDD和CDD指數得出。
HDD和CDD期貨採用CME的GLOBEX電子
交易系統進行全天(24小時)交易。
(5)數據來源
地球衛星有限公司。
地球衛星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開發遙感設備和提供地理信息的專業服務公司,可以提供每日和每小時的氣溫信息,該公司在為農業和能源市場提供氣候信息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CME所選擇城市的氣溫由一個自動數據收集設備即自動表面觀測系統(ASOS)測定,這一系統測出的每日最高和最低氣溫直接傳輸給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CDC),該中心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一個下屬部門。當ASOS系統出現故障或傳輸受阻時,地球衛星有限公司將及時進行質量控制並提供替代數據。
季節性天氣期貨契約
CME在推出日溫度
指數期貨以後,於2003年5月26日開始上市交易季節性天氣產品。季節性天氣指數期貨以制熱日指數和製冷日指數為基礎,是日溫度指數期貨的延伸,它包括製冷季節指數期貨(SCDD)和制熱季節指數期貨(SHDD)。季節性天氣期貨的長度為5個月,夏季契約從5月到9月,冬季契約從11月到3月。所選擇的城市為芝加哥、
辛辛那提和紐約。該產品通過GLOBEX電子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季節性契約可以使交易者在一個價格上交易整個季節的溫度
指數,而不需要把每個月份的契約分別進行交易,從而提高
交易效率並減少交易者的
交易成本。
Euronext.liffe
Euronext.liffe天氣期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
期權交易)契約於2001年7月推出,是以歐洲三個地區(倫敦、巴黎和柏林)的月度和冬季的日平均溫度(DAT)為基礎設計的。通過Euronext.liffe的天氣期貨契約來化解天氣風險的使用者包括:
供給和需求與天氣變化高度相關的能源公司;需要對組合風險進行分散的保險和分保險公司;客戶的購買行為受天氣變化影響的零售企業;農業生產者、農產品的經營者、食品製造商和農產品貿易商,天氣的變化能影響
作物產量、出口和價格。
日平均溫度
歐洲天氣市場與美國有所不同。美國市場主要表現為很強的季節性需求,即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溫,因此以制熱日和製冷日(通常為65華氏度)為交易標的,美國的能源企業最先創造了這個市場,並且這些企業的需求使這個市場進一步演進。而歐洲夏季沒有相應的降溫需求,因此歐洲市場開展天氣
指數交易就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Euronext.liffe選擇了日平均溫度和冬季溫度指數作為標的,這兩種溫度指數在OTC市場都有交易,因此這種選擇比較簡單和直接,能迎合更廣泛的需求。
月度指數
MI=100+Mean(DAT)1,n ,其中,n=一個月的天數,DTA是一天的最高溫度(Tmax)和最低溫度(Tmin)的
算術平均數(攝氏度),各地區的DTA每日通過Euronext.liffe的天氣網站對外發布。Mean(DAT)1,n是當月日平均溫度的算術平均數,該值加上100就是該月的月度
指數。如果月平均溫度為7.21攝氏度,則月度指數為107.21。
冬季指數
WSI=100+Mean(DAT)1,n ,其中,n=冬季的天數,冬季期間為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Euronext.liffe的天氣
期貨契約是用
現金結算的,每份契約到期時Euronext.liffe都要根據月度指數或冬季指數計算一個最終的
平倉價(即交易所
交割結算價,EDSP)。
期貨契約
Euronext.liffe的天氣期貨契約包括月度
指數契約和冬季指數契約,溫度為歐洲三個不同地區的溫度,因此,在同一月份有三個月度指數契約在交易,即倫敦MI、巴黎MI和柏林MI。
月度指數契約
(1)契約規格
Euronext.liffe的月度指數契約和冬季指數契約以攝氏度為計價單位,一攝氏度為3000英鎊/歐元(倫敦溫度以英鎊計價,巴黎和柏林溫度以歐元計價)。
(2)契約月份
月度指數契約的
契約月份包括全年的12個月,冬季指數契約的契約月份從11月到次年3月。
(3)最小波動
最小波動為0.01攝氏度,相當於30英鎊/歐元。
(4)結算
每一契約月份的
結算價格(EDSP)在相關
交割月份的最後一個自然日根據月度指數值和季節指數值得出,三個地區的溫度分別由所在國的氣象管理部門提供。交易結算比較特殊,結算價格公布日和
結算日是相鄰的兩天,受時差影響,三個地區的結算日有所差別,其中倫敦和柏林的結算價格公布日為最後
交易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巴黎的結算價格公布日為最後交易日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結算日相應在其後一天。
所有交易通過LIFFE CONNECT系統進行(該系統於1998年11月開始運行),交易時間為交易日10:00-17:00。
中國現狀
而在2006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及
港交所也開始開展相關調研工作,研究推出氣候期貨(包括溫度
指數、降雪指數及霜凍日數的
期貨契約)的可行性。
中國有農產品期貨市場,今後如果讓天氣
指數期貨這樣的
衍生品能夠發展起來,保險公司可以在這些市場上轉移承保風險,加之一定程度的保費補貼和稅收優惠,它在技術上的困難將會大大降低,不可能總是出現“農險越做越虧”的情況。
推行重要性
中國幅員遼闊,農業生產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天氣期貨的推出不僅可以幫助相關產業和企業有效規避風險,而且對於服務我國國民經濟還有諸多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天氣期貨可以彌補農產品(6.17,0.19,3.18%)期貨的局限性,降低
期貨市場的炒作氛圍。一直以來,天氣風險都是期貨市場的重點關注對象,天氣因素經常成為期貨市場的炒作題材,即使風調雨順的天氣也會成為炒作因素,期貨市場經常陷入“天氣市”的泥沼之中。由於這種炒作氛圍的存在,期貨產品價格頻繁出現大幅波動,偏離其實際價值,無法客觀反映期貨產品的供求狀況,含有“水分”的
期貨價格不能有效地指導相關產業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天氣期貨的推出能夠降低投資者的炒作熱情,幫助期貨產品價格回歸實際價值,使其真正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風向標。
其次,天氣期貨可以彌補保險機構在
自然風險領域
承保能力的不足,與保險產品形成優勢互補的態勢。從產品性質上看,期貨和保險都屬於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二者也各自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自然風險領域,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不屬於
保險承保的範圍,傳統
保險產品無法有效分散與規避這些風險。而天氣期貨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空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
轉移風險的手段。同時,天氣期貨還可以為保險機構開展自然風險業務提供一個
風險對沖的途徑,提高其風險轉嫁能力,從而促進保險機構開拓
自然風險業務的積極性,實現
保險市場與
期貨市場的對接。
發展可行性
專家表示,雖然國內尚無從事天氣期貨業務的交易所,但國內對此卻是早有意向,天氣期貨的推出將是未來趨勢。
對於我國推出天氣
指數期貨一直存在一些疑慮:首先,天氣指數在國際市場上推出時間不長,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做統一的天氣指數難度較大,而天氣期貨對我國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其次,天氣指數推出後契約如何設計、如何交割也存在一定難度;加之我國的商品
期貨市場還不夠發達,很多更急需的品種有待推出,這些都是問題。
不過,專家認為,天氣期貨有望推出,只是時間問題。我國歷來是世界上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之一,水(雪)災和乾旱時有發生。雖然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如果推出天氣指數期貨,就可以在金融市場上為我國天氣災害風險築起一道防護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周正慶2007年11月曾表示,《期貨交易法》已被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它的制定工作一直在推進之中,一旦條件具備即向社會公布。
2009年我國中央一號檔案首次提及“增加保險險種、運用期貨工具”管理天氣風險,因此,加快研究並推出天氣指數期貨也是全面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的體現。我國屬於農業大國,推出天氣指數期貨對運用期貨工具有效規避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積極作用。此外,我國
農業保險還處於試點階段,推出天氣期貨對發展
農業保險市場有利。
發展前景
目天氣期貨對我國
期貨市場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推出天氣期貨將使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能源電力、旅遊服務業等諸多產業受益。國外的天氣期貨都是在成熟發達的期貨市場基礎之上推出,而我國期貨市場的發育程度依然有限。此外,由於天氣期貨本身的特殊性,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深入研究。
首先,標的指標難以統一,缺乏精確的中長期
氣象數據。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類型千差萬別,很難推出一個令全國都產生聯動效應的標的指標。這就要對全國的氣象資料進行深入研究,科學的劃分交易
氣候帶,如何恰當地劃分觀測標的區域將成為問題的焦點。另外,精確的中長期實時氣象數據是推出天氣期貨的前提條件,而在現階段,我國的氣象預測更多是以短期為主。因此,推出天氣期貨還需我國氣象部門逐步完善中長期氣象數據,提高氣象預測的精確度。
其次,投資者專業知識缺乏。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
期貨市場起步較晚,發育程度不高,廣大投資者對於期貨,尤其是天氣期貨這種新型
金融衍生品了解不多,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期貨交易所和
期貨公司需要加大推廣力度,讓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天氣期貨的價值,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
再次,
做市商制度空白。根據美國和歐洲的經驗,天氣期貨推出初期,其交易量一般都很小,我國可能也不例外。國外期貨市場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是依靠高度發達的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承擔起了
單邊市的交易對手。經過幾年的努力,天氣
期貨市場逐步發展成熟,從而形成了當前交易量逐年增加的局面。而我國期貨市場的做市商制度還基本停留在討論階段。因此,為了保證天氣期貨推出後的順利運行,我國期貨市場尚且需要完成交易制度的創新。
雖然推出天氣期貨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但我國天氣期貨市場的潛力已在逐步顯現。
大連商品交易所[微博]已將天氣期貨列為重要的研究品種。我國產業門類齊全,受天氣影響的行業為數眾多,其中部分行業所在的產業鏈很長,這些都必將為天氣期貨交易提供最廣泛的市場主體,天氣期貨市場的
潛在需求巨大。
因此,在當前期貨創新步伐加快的大環境下,我國期貨業有必要認真審視天氣期貨避險減災的意義,加快研究推出策略,爭取在
期貨市場上為我國的天氣風險築起一道防護牆。
開發設計
實物
商品期貨一般要具備價格波動大、供需量大、易於標準化和易於儲存運輸等屬性。早期市場的交易品種是農產品,之後,發展到金屬和能源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金融期貨應運而生。非實物期貨如股指期貨、天氣期貨等既具備期貨的以共同屬性,又有其特殊性。
大連商品交易所品種部負責人陳偉介紹,天氣期貨與普通意義上的以實物為代表的
商品期貨有著較大區別,屬於
指數期貨的範疇,因此在進行契約開發設計時也要與商品期貨有所差異。進行期貨品種創新,第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眾多商品中選擇可能進行期貨交易的品種。為了確定適合期貨交易的商品,國外早期研究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商品屬性上。通過天氣期貨與實物型商品期貨屬性的比較,有助於明確天氣期貨契約的設計原則。
陳偉說,“商品期貨炒價格,股指期貨炒點位,而天氣期貨炒的則是溫度、降水量、
降雪量、霜凍天數等天氣指標。”
天氣期貨要採取市場參與者認可的統一統計口徑的數據,比如對於洪災而言,雖然有5年一遇、1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衡量標準,但這種界定較為模糊,很難使其標準化,因而不適合開展期貨交易。而對於天氣溫度而言,有全球統一的衡量標準,而且能夠有連續的測量數據,能夠得到公眾認可,因而較為適合開展期貨交易。
價格的波動性方面,要選取易於測量、波動頻繁的指標,如溫度、濕度等,而不應選擇地震等非頻繁變化的自然氣候。因為只有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才能滿足期貨契約對價格波動性的要求。颱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保險只適合於特定行業,沒有廣泛的市場基礎,相比而言,溫度等自然氣候對各行各業影響都較大,開展溫度期貨將會有較好的市場基礎。
天氣期貨不受
現貨規模的制約,影響其交易量的是不同行業、企業對迴避特定天氣風險的
需求強度和自身現金流情況,同時,
期貨市場強大的投機利益驅動,使得期貨市場在具有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呈現出強大而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