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蝦

大龍蝦

大龍蝦是軟甲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龍蝦科(Homaridae, 或擬海螯蝦科〔Nephropsidae〕,真龍蝦)、龍蝦科(Palinuridae, 刺龍)、蟬蝦科和多螯龍蝦科(Polychelidae, 深海龍蝦)動物的統稱。

大龍蝦體內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含量十分豐富,並且膽固醇含量極少,是一種名副其實的低膽固醇營養佳品。出肉率達60%~67%,平均l00g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胺基酸31.60mg。肉質與味道優於海水成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龍蝦
  • 拉丁學名:Palinuridae
  • 別稱:大蝦子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亞目:無螯亞目
  • 分布區域南美洲墨西哥東北部地區/我國東北三省朝鮮日本
  • 英文名稱:lobster
形態特徵,主要品類,生長繁殖,稻田養殖技術,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大多數大龍蝦全身是紅色的,也有一些別的顏色的。它的體形較大呈圓筒狀,是世界上最大的蝦(目前最大的大龍蝦長66厘米,重16斤)。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癒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癒合,頸溝明顯。
第1觸角較短小,雙鞭。第2觸角有較發達的片。3對顎足都具外肢,步足全為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彆強大、堅厚,故又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 ,鰓為絲狀鰓。 龍蝦頭部有觸鬚3對,觸鬚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鬚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
一對長觸鬚中間為兩對短觸鬚,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鬚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鬚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內彎曲,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主要品類

原產地: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中國分布現狀:已擴展至上海、江蘇、香港、台灣、廣州等地,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1]
最大的大龍蝦最大的大龍蝦
全世界共有龍蝦400多種。北美洲是龍蝦分布最多的大陸,分布在北美洲的有兩個科(蟹蝦科,螯蝦科),12個屬,300多種。在300多種龍蝦中多數經濟價值較低。其中Cambarellus屬的種類個體最小,個體重量很少超過lg;個體較大(每尾可達到50-80g)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龍蝦有原螯蝦屬Procambams,螯蝦屬Cambarus,太平洋螯蝦屬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蝦屬Orconectes的種類,其中克氏原螯蝦占整個龍蝦產量的70-80%。
中國是龍蝦分布最少的國家之一。僅有四個種,克氏原螯蝦,東北螯蝦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擬螯蝦C.schrenkii和朝鮮螯蝦C.Similis,後三種僅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朝鮮和日本。

生長繁殖

大龍蝦均為海生,底棲,多為夜出性。以動物屍體為食,但亦食活魚、小型軟體動物和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海藻種類分布。大龍蝦見於從拉布拉多北卡羅來納的水域,有時棲於淺水,但深至366公尺(1,200英尺)的水中數量更為豐富。體重約0.45公斤(約1磅)、體長約25公分(約10英寸)的龍蝦在淺水中捕撈。通常用龍蝦籠(一種網箱,內置死魚為餌)捕撈。在深水中龍蝦可重達約2.5公斤(5.5磅),常用拖網捕撈。特別巨大的個體可重20公斤(40磅)。美洲龍蝦經常活著市售。身體背側多為淺黑綠色或棕綠色,腹美洲螯龍蝦(Homarus americanus)側黃橙色、紅色或藍色;浸入熱水中後變成紅色。雌體經約5年的發育即成熟,準備產卵。夏季雄體將精子送入雌體體內,但受精要到春天方發生。每個雌體產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產出後附於雌體的游泳足上直至數月後幼體孵出。幼體身長約1公分(0.4英寸),自由游泳約12天,然後沉到水底,並停留於此。有些龍蝦的壽命可達50年。狗鯊鰩魚和鱈魚最常捕食龍蝦的幼體。成年龍蝦的主要天敵是人。
刺龍蝦身上多棘刺,無大螯。通常僅腹部可食,以龍蝦尾之名市售。其觸角亦極為發達。許多種棲於熱帶海域,但像龍蝦(Palinurus elephas)見於英國至地中海。刺龍蝦科有兩個種在美洲具重要商業價值︰加利福尼亞刺龍蝦(P. interruptus)產於太平洋沿岸,體長可達40公分(16吋);西印度刺龍蝦(P. argus)分布於百慕達至巴西,體長可達約45公分(18英寸);南非岩龍蝦(Jasus lalandei)分布於南非附近水域,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蟬蝦主要分布於熱帶,體頗扁,無螯,觸角扁平,呈寬闊的片狀。多數種類體短小,無經濟價值。深海龍蝦(多螯蝦)體軟,柔弱,具螯,有些種類無視覺能力,均無商業重要性。

稻田養殖技術

1稻田的選擇與整理
要求選用靠近水源、水質良好、沒有工業污染、進排水比較方便的稻田;田塊底質比較肥沃,田埂比較厚實,不滲不漏,保水性好,以自然田塊為單位,集中連片經營為宜;交通方便。
1.1加固加高田埂
為了防止滿水逃蝦,一定要對田埂加固加高,一般田埂以高0.5m、寬0.5m為宜,並要捶打結實,做到不滲不漏不垮,以防止大雨沖塌或漏水塌方。
1.2挖好蝦溝和蝦溜
為了使水稻在生長期不同階段能正常生長,同時避開稻田因施化肥、農藥或除草劑時對蝦苗的毒害。以及捕撈時方便易捕。必須挖好蝦溝和蝦溜。蝦溝可分為環溝和田間溝。環溝是養蝦的主要場所。可沿田埂內側川周開挖,離田埂距離因田而異,一般可離田埂2~4m處開挖,溝寬1~2m,深0.8~1.0m。田問溝又稱畦溝,主要供蝦苗出入稻田覓食隱蔽用,可視田塊大小,在田中開挖幾條橫溝與環溝相通。在交叉點上挖蝦溜。深1.0~1.2m,面積約為3~8m2。蝦溝和蝦溜的面積,通常根據田塊大小而定,一般占稻田總面積的15%~20%。
1.3築好進出水口和安裝攔蝦設施
通常養蝦用水要和農田用水分開,單獨建設進水渠道。進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對兩角上,並都要安裝濾網,以防止蝦苗外逃。濾網一般以6—8目為宜。出水口濾網要高出田基20-30cm。下部深埋在基土中,進水濾網長度為2~3m。成弧形向稻田內安裝,嚴防野雜魚混入。
2蝦苗的放養規格、密度和時間
為了提高大龍蝦的成活率。必須放養3.0~3.5cm的大規格蝦苗。放養密度掌握在1.2~1.5萬尾/hm2;若投餵飼料,放養密度掌握在2.75萬尾/hm2左右。規格小,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放養時間以4月上旬為宜。
3田間管理
3.1定期換水
一定要堅持定期換水,使蝦溝內的水質保持清新,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更要勤換水。即使在水稻曬田時也要保持蝦溝內水位穩定,為蝦苗生長提供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3.2投餵飼料
幼蝦放養後,立即開始投餌,一般可用麩皮、豆餅,或魚(蝦)用顆粒餌料投餵。每天投餵2次,以傍晚投餵為主,日投餵量可按在田蝦體重的2%~4%掌握。根據季節、天氣和苗蝦吃食情況,合理調整,使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3.3處理好施肥用藥與養蝦的矛盾
使用農藥應儘量採用高效低毒農藥,並嚴格控制安全用量。撒藥方法有以下幾種:
(1)乾水撒藥法。在撒藥前將水放乾,讓蝦苗集中在蝦溝蝦溜中。然後進行撒藥。將藥物撒在稻葉上,待藥物毒性消失後,再往田間注入新水。
(2)深水撒藥法。先把田水加深,再進行撒藥。
(3)藥物浸秧法。插秧先將苗根部放在藥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再插秧,這種方法治螟蟲有特效。
3.4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進出水口是否暢通、攔蝦設施是否完備、田埂是否牢固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特別是暴雨天常會出現田間大量積水,甚至田埂翻水,容易衝垮田埂,更應加強巡查。
4防病除害
(1)嚴把蝦苗質量關,選購體質強健、無感染的蝦苗。
(2)做好水質管理體制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增加鹼度,改良水質。
(3)選用優質餌料。
(4)及時捕捉老鼠、水蛇等,禁止鴨子進入稻田。
5起捕
10月份前後,當最低氣溫下降到180℃時應及時起捕成蝦。一般種植單季稻的,這時稻子也進入收割期,成蝦捕撈比較方便。如果稻還沒有成熟。可以放水、沖水收捕,一般選擇白天上午放水,張好網具,蝦絕大部分自然隨水進入網中,水放於後再用水沖幾次,可將蝦全部捕出。

營養價值

1、從蛋白質成分來看,龍蝦的蛋白質含量為18.9%,高於大多數的淡水和海水魚蝦,其胺基酸組成優於肉類,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而體內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種必需胺基酸,不但包括異亮氨酸、色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而且還含有脊椎動物體內含量很少的精氨酸,另外,龍蝦還含有對幼兒而言也是必需的組氨酸。
2、龍蝦的脂肪含量僅為0.2%,不但比畜禽肉低得多,比青蝦、對蝦還低許多,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人體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並且具有防止膽固醇在體內蓄積的作用。
3、龍蝦和其他水產品一樣,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成分,其中含量較多的有鈣、鈉、鉀、鎂、磷,含量比較重要的有鐵、硫、銅等。龍蝦中礦物質總量約為1.6%,其中鈣、磷、鈉及鐵的含量都比一般畜禽肉高,也比對蝦高。因此,經常食用龍蝦肉可保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4、從維生素成分來看,龍蝦也是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龍蝦富含維生素A、C、D,大大超過陸生動物的含量。
5、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6、適宜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搔癢、皮膚潰瘍、身體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病人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