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外貿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是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4年8月6日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外貿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
- 地區:大連市
- 發布單位:大連市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14
檔案發布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9號)精神,最佳化外貿結構,保持外貿穩定增長,促進我市開放型經濟轉型發展,進一步加快東北亞貿易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檔案全文
一、積極擴大進口
(一)進一步加強進口。支持企業積極擴大數位化、智慧型化等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改善我市進口結構。擴大短缺資源進口,合理增加與人民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必要的一般消費品的進口。支持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申請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擴大原油進口渠道。
(二)推進“先進後報”改革。將進口貨物申報分為以放行為目的的提貨申報和以徵稅、統計為目的的完整申報,實現貨物準入與稅收征管環節相分離,提高通關效率。
二、確保出口穩定增長
(三)保持貨物貿易穩定增長。提高一般貿易在貨物貿易中的比重,穩定我市傳統優勢產品出口,不斷增強外貿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支持擁有智慧財產權、品牌、行銷網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出口。積極支持裝備製造、石化、造船、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臨港產業和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不斷培育出口主導產品。
(四)大力培育重點出口行業和重點出口企業。結合大連產業基礎,著力培育石化、軟體和服務外包、積體電路及配套、臨港裝備製造、高端船舶及海洋重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現代物流等8個重點出口行業,努力打造出口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出口百強企業服務制度,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創新集約化、信息化、智慧型化海關監管機制,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五)積極有效開拓國際市場。鞏固和擴大日韓、歐洲、北美等傳統出口市場,積極開拓“金磚五國”市場,加強開拓東歐、中東、南美、非洲、大洋洲等新興市場,發展大連面向日韓、東協、南亞和非洲東岸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發揮全市各職能部門及商協會的作用,組織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辦好軟交會、服博會等我市重點展會,為出口企業搭建平台。完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擴大網上交易額。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批發展示中心、商品市場、專賣店、“海外倉”等各類國際行銷網路。
(六)發揮“走出去”的貿易促進作用。鼓勵企業投資境外礦產、農產品等資源開發類項目,支持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增資擴股進行擴張,提高我市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積極搭建我市中小企業“走出去”平台,推動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鼓勵我市“走出去”龍頭企業加快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等海外平台和基地建設,培育、打造大型跨國生產和經營企業集團,帶動裝備、材料、產品、標準、技術和服務出口。
三、推動外貿轉型升級
(七)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承接國外製造業特別是高附加值的中高端製造環節和研發機構的轉移,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加工貿易。大力發展現代加工貿易,著力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延伸產業價值鏈,引導加工貿易向研發、銷售、售後服務發展,逐步實現由代加工到代設計再到自有智慧財產權、自有品牌的轉變。
(八)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以主城區、新市區為核心打造中央商務區(CBD),吸引境外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國內企業地區總部落戶,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充分利用現有各項扶持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技術出口。加強軟體服務外包公共平台建設,提升軟交會的交易性,支持我市軟體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全力推進文化貿易發展。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或免稅,鼓勵服務出口。
(九)加快出口基地發展。結合我市出口結構調整和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加強船舶、肉雞、服裝和水產品等4個國家級外貿轉型示範基地的管理與服務,推動具備條件的出口基地升級為省級、國家級出口基地。
(十)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創新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和市場採購貿易監管模式,通過支持跨境電商服務平台和具有大連特色的重點跨境電商交易平台的發展,以及上述平台與海關跨境電商通關管理平台的有效對接,打造功能完備的大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探索適應期貨交易、金融服務發展的海關監管與服務模式。
四、進一步最佳化外貿環境
(十一)提高查驗效能,降低查驗成本。加大科技信息和現代化裝備的投入,加大非侵入式監管查驗方式的使用。拓展審單作業時空,提高綠通道比例,在保障海關監管有效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通關效率。
(十二)建設“一站式”通關中心。大連海關努力形成以通關中心為主體、各海關業務現場為補充的分散式對外視窗,在大連關區範圍內推進“一站式”通關中心建設,方便企業自主選擇、就近辦理通關業務。
(十三)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關區內“屬地申報、屬地放行”的一條龍通關模式;擴大通關無紙化改革範圍;海關與檢驗檢疫部門密切配合,在大連地區全面實施一次申報(一次錄入、分別申報)、一次查驗(一次開箱、關檢依法查驗/檢驗檢疫)、一次放行(關檢聯網核放、無紙化通關)的工作模式。建設一點接入、企業一次性提交滿足各部門要求的單一視窗。最終實現“全關通”“全省通”,並逐步擴展至東北地區“全域通”。
(十四)深化海關審單作業流程改革。打造關區“跨區域、開放式”的高效審單作業平台。結合關區內“選擇報關”通關模式改革,推廣“分散接單、企業自選”的接單作業模式。全面推行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提高通關信息化水平,開發特殊區域無紙化通關輔助系統,年內無紙化比例達到80%以上。
(十五)啟動關區“單一視窗”建設。逐步實現中國電子口岸與遼寧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企業通過電子口岸平台一點接入,一次性遞交格式化單證和電子信息,實現海關與其他部門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十六)推行“通報、通檢、通放”檢驗檢疫新模式。自2014年5月30日起,在大連地區率先推行檢驗檢疫“通報、通檢、通計、通收、通簽、通放”新模式,企業可自主選擇在大連區域內的任一檢驗檢疫機構就近就地辦理報檢、繳費、取證、放行等業務,實現全省各檢驗檢疫機構之間的“信息互通、執法互助、監管互認”。
(十七)減少法檢種類,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在2013年取消1551個HS編碼出口商品檢驗的基礎上,全部取消一般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商品檢驗。暢通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平台,及時發布風險預警信息,指導企業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規避貿易風險。
(十八)簡化通檢手續。加強集中查驗設施建設,對各大類主要進口產品實施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實施“報檢+查驗+登記+放行”一站式檢驗檢疫工作模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快驗放速度。大力提升大窯灣口岸檢驗檢疫快速通關智慧型化水平,全面推進“無紙化”報檢和“進出口直通放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大連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最佳化口岸通關環境,提升口岸競爭力。
(十九)加強貿易摩擦應對。進一步完善我市應對貿易摩擦的工作協調機制,增強企業應對應變能力。鼓勵出口企業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應對國外提出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鞏固原有市場份額。對我市企業提出出口應訴和進口申訴所發生的相關費用給予適當資助。
(二十)積極搭建政企對話平台,支持外商投資企業發展。進一步強化外商投訴受理機構的職能,構築政企對話平台,通過組織與各國在我市投資企業協會(商會)開展對話會等形式,了解外商投資企業的訴求,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應對,不斷最佳化投資軟環境,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快速發展。
五、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二十一)加強財政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用足現有支持外經貿發展的各項財政資金,進一步完善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明確支持重點和使用方向,推動企業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促進我市外經貿健康發展。加快資金執行進度,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二)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進一步最佳化退稅申報系統功能,提升出口退稅服務企業效能。積極推行“誠信退稅”理念,探索出口企業分類管理的科學模式。加強稅銀“出口退稅聯網系統”建設,進一步減少資金在途時間,縮短出口退稅資金到賬時間。積極推動中小型出口企業網上申報系統的開發,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推廣免抵退稅還原調整方法,準確計算免抵退稅額,進一步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二十三)繼續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對我市出口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小微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擴大出口、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業務企業投保海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險的保費給予適當比例的資助,對中小外貿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融資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以防範貿易風險,擴大貿易融資。
(二十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緩解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充分利用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的放大效應,引導銀行信貸導向,降低融資門檻,控制成本,為有市場、有訂單的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201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