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介紹,過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評價,
背景介紹
廣西潯州地境中萬山盤繞,其中有潯江,發自柳州、慶州,向東繞至潯州,途徑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樂縣等。在潯江附近的山脈均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險惡地稱為大藤峽。其向南截潯江為府江,相距三百餘里,地惟藤峽最高。登在藤峽山巔,可以看盡軍旅聚散往來;藤峽中有上百個山洞,其中如仙人關、九層崖其最幽深險峻。峽南有牛腸村、大岵村,均緣江立寨,亦為險要。藤峽、府江之間為力山,力山又比藤峽險峻幾倍。再向南為府江,周遭蓋六百里,其中多為冥巖㠗谷,懸崖峭壁。其中少數民族為藍、胡、侯、盤四姓為主的瑤族;力山中又有善於毒藥弩矢的僮族。景泰年間,瑤渠侯大狗等率先作亂,聚集上萬,修仁、荔浦、力山、平樂等地都相應,各系留守官吏無法控制,於是以招撫平定。當時明朝朝廷正忙於與北方瓦剌交戰,沒有急迫解決;所以到天順年間,此地作亂更加劇。當時明英宗下詔緝捕侯大狗,予以千金,爵一級,竟仍無法捕獲;久之,叛亂蔓延至廣東的高州、廉州、雷州之境,所到之地均被損毀,而兩廣的官員均無對策。
至此,明朝兵部尚書王竑上奏:“藤峽盜亂之事已經很久了,原因就是守臣以招撫為功。就如同跟對驕傲的孩子一樣,越體恤反而啼聲更大,如果不進行流血鞭撻,啼聲是不會停止的。浙江左參政韓雍有文武才,派遣輔助討伐,可以解除南方的顧慮憂患。而諸位將領中只有都督趙輔有勇略可勝任。“
於是明憲宗批准此事,並命令韓雍節制全部在外部隊前進征討。
過程
第一次
1465年(成化元年)正月,明憲宗命都督同知趙輔為征蠻將軍,都督僉事和勇為游擊將軍,擢浙江左參政韓雍為右僉都御史,贊理軍務,率兵征討。太監盧康、陳宣為監軍,戶部尚書薛遠監督軍餉,御史劉慶、汪霖負責軍紀敘功。
同年六月,韓雍抵達南京,與諸將商議進兵方略,將領均稱應當分兵進攻廣東,然後再大軍進入廣西。韓雍則認為應當聚合部隊直攻大藤峽,在擊潰其心腹後再分兵追討餘眾。隨後大軍以三萬部隊兼程而進。七月,大軍抵達全州,韓雍並斬軍中失律指揮李英等四人,使得軍紀儼然。
十一月,大軍抵達潯州,當代父老鄉親進言建議屯兵圍困;而韓雍則堅持主張趁勝追擊,並分兵:以總兵歐信、參將孫騏、高瑞等帥六萬八千人為右軍,自象州、武宣分五道入攻其北;以都指揮白全、楊嶼、張剛、王屺等帥九萬二千人為左軍,由桂林、平南分八道入攻其南;以參將孫震、指揮陳文章等守左江及龍山、五屯,防其逃跑;韓雍則與趙輔、和勇營高振嶺以督諸軍。
同年底,韓雍督諸將從四面並進,雙方在山林中發生激烈交戰;韓雍並用火攻,隨後攻入山寨,並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餘人,斬首三千二百餘級,數月後歸還。大藤峽原因山峽中有大滕,叛軍可以藉助大藤在兩岸懸崖峭壁通過。韓雍遂命斬斷大藤,並改名為“斷藤峽”。此後再派兵追捕餘黨,先後平定。
當時,大軍由修仁、荔浦抵達大藤峽,其中有儒生里老數十百人,持香而跪稱:“我們都被賊軍而困久矣,不敢去進攻。現 在幸虧遇到天兵,我們這些良民願意為先三軍鋒。”韓雍大怒,顧左右叱道:“這些都是賊的耳目,都捆綁了殺掉。”左右的人最初還懷疑韓雍為何殺良民,繼而捆綁後從身上搜出利器,原來才知道這是離間。於是悉數梟首分屍並把腸胃刨出,掛在箐棘中,叛軍看到後大驚沮喪。
韓雍領軍威嚴,軍門設銅鼓數千,儀節詳密。當地三司官員拜見時,均懾悚長跪奏報。一日,大軍在進攻顧峒時不克,韓雍求策,新會縣縣丞陶魯(陶成之子),遂進言之只率領三百精兵就好。並選拔其中能舉一百鈞、箭射兩百步的壯士,得二百五十名,數日後招足。由陶魯率領訓練,並殺牛犒勞、同甘共苦,人稱陶家軍。其所參加戰役,無不率先登入,其所參加的戰役無不所向匹敵。
平定之後,韓雍上奏建議設定郡縣並派遣各處巡檢、千戶所,均得到批准採納。於是改斷藤峽設武靖州,命岑鐸為知州,屬潯州府。此後大軍班師論功,升任韓雍左副都御史,賜文采幣六,官一子錦衣鎮撫。封趙輔為武靖伯,子孫世襲。
第二次
自成化年間,韓雍平定藤峽叛亂,百姓安居樂業二十餘年。正德五年後,當初的叛軍逐漸氣焰囂張,峽南之地更尤其強烈。總制都御史陳金,稱這些蠻叛不過是為了點魚鹽的利益,於是與其約定,商船入峽者,計船大小給予魚鹽。最初此法可以通行,於是陳金改峽名永通。不久,諸蠻緣此益無所忌憚,於是開始大肆掠奪,稍微不滿意的即殺害,遂為大寇。至此,王守仁抵達兩廣,定軍田州,盧蘇、王受歸降,但是兩江父老遮道言斷藤峽及八寨賊倡亂狀。嘉靖六年五月,世宗起用新建伯王守仁以兵部尚書總制兩廣、江西、湖廣軍務,負責平定叛亂。
嘉靖七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布陣,於是防備弛緩。至此,湖廣兵皆偃旗臥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四面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進攻而大敗,後潰軍均為為防截參將沈希儀等所擒。至此,斷藤叛軍幾乎全盡。
此役前後擒斬三千餘人,兩江徹底安定。王守仁班師,上疏舉薦林富為都御史,巡撫其地,諸位將領各自均論功褒賞。
第三次
潘旦以為叛軍已經離開,於是請設定城堡防守。沈希儀再次勸阻稱叛軍勢力未被大創,兵威不振,立堡難守。潘旦不聽,於是設定三百人鎮守。隨後叛軍聯合岑邦佐,侯公丁率領兩千人夜襲城堡,殺死兩百士兵。巡按御史諸演隨後上奏,潘旦被撤銷,改由兵部侍郎蔡經代任。
隨後副使翁萬達力請征討侯公丁,並得到,御史鄒堯臣贊同。蔡經於是會同安遠侯柳珣決計發兵,並將部隊事情歸屬翁萬達指揮。翁萬達正好得到百戶許雄素通賊之事,於是命其戴罪立功。此外翁萬達表面上庇護侯公丁,並逮捕緝拿起訴侯公丁的數人,斥責其引發嫌隙,故意麻醉侯公丁。此後命參議田汝成設計誘侯公丁入城,隨後誘捕捕殺死。
此後,田汝成上奏請求乘勝追繳,恰逢沈希儀生病,於是分兩路進攻,副使蕭畹紀功,參政林士元及汝成督餉。張經商議欲以少兵進剿,略示威,不深入進攻,又欲舍紫荊諸處賊藪勿擊。翁萬達反對,並得到田汝成附議,於是張經改變策略。嘉靖十八年二月,兩路部隊一同進發。
左軍共三萬五千人,分六道進。副總兵張經率領,副使翁萬達監軍,南寧指揮王良輔、朱升、凌浦、柳浦、周新、孫文繡聽從節制。王良輔由牛渚灣越武靖攻紫荊、姜老鼠諸巢 、朱升由三等村渡蓼水攻石門、黃泥嶺諸巢 、柳浦由白沙灣攻道袍、梅嶺諸巢 、凌浦由白沙灣攻大昂、小梅嶺諸巢 、周維新由白沙灣攻藤沖、綠水沖諸巢 、孫文繡由藤峽夾攻大坑巢。
右軍共共一萬六千餘人,分四道進。都指揮高乾率領,副使梁廷振監軍,賓州指揮馬文杰、王俊、戚振、吳國章歸屬。 馬文杰由武宣攻碧灘、綠水諸巢; 王俊等由武宣入山攻羅淥、上峒; 戚振攻中峒; 吳國章攻下峒; 隨後部隊大進,叛軍勢力日益窘迫,並平定時平南縣有小田、羅應、古陶、古思諸瑤族叛軍。此外江南胡姓諸瑤歸順者亦千餘人,藤峽盡平。同年三月班師。翁萬達、田汝成等進言增加管轄並設定部隊管理,大多建議得到蔡經的批准並上疏請求採納。此後各位將領守臣皆升賞有別。
評價
大藤峽起義是發生在廣西的一次以瑤族為主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規模較大,鬥爭範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