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勇(明朝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勇(?-1474年2月18日),初名脫脫孛羅(托克托博囉)。迤北人。蒙古化伊朗人,屬阿蘇特部明朝將領,韃靼太師阿魯台之孫、明朝左都督阿卜只俺之子。

阿魯台被瓦剌脫歡所殺後,和勇隨父南歸,被明廷授官安置。阿卜只俺死後,襲封帶俸錦衣衛指揮使,積功至都督同知。天順五年(1461年),以游擊將軍出討兩廣兵亂,進官右都督。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統兩京達官軍,隨征夷將軍趙輔左僉都御史韓雍討伐藤峽盜亂,並討平余亂,以功進拜左都督。成化三年(1467年),入朝督十二團營之效勇營訓練。成化五年(1469年),以功特封靖安伯。和勇為人廉謹,在兩廣時以一無所取,受時人稱讚。

成化十年(1474年),和勇去世,獲“武敏”。後追封靖安侯。

基本介紹

  • 本名:和勇
  • 別稱:脫脫孛羅(托克托博囉)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蒙古化伊朗人
  • 出生地:迤北
  • 去世時間:1474年2月18日 
  • 主要成就:討平藤峽盜亂
  • 官職:左都督、督效勇營訓練等
  • 爵位:靖安伯→靖安侯(追封) 
  • 諡號:武敏
人物生平,南遷內附,積功漸升,出討兩廣,鏖戰大藤峽,再定余亂,入封流伯,晚年及逝世,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南遷內附

脫脫孛羅(一稱托克托博囉,後改名和勇)屬阿蘇特部,是蒙古化的伊朗人。他是韃靼(東蒙古)太師阿魯台的孫子。阿魯台在明成祖永樂(1403年-1424年)末年以後勢力日衰,至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徙居母納山、察罕腦包(今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烏拉山一帶)等處的阿魯台為瓦剌部首領綽羅斯·脫歡擊殺,脫脫孛羅的父親阿卜只俺困厄潦倒,攜脫脫孛羅等人扣關請降,被明廷接納。宣宗授阿卜只俺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在北京賜其府宅、什器

積功漸升

歸朝不久後,阿卜只俺逝世,脫脫孛羅襲封指揮使官職,並“帶俸錦衣衛”。
正統十四年(1449年),脫脫孛羅在紫荊關獲“斬首虜功”,積功升至都督僉事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下詔加授脫脫孛羅為都督同知,賜名和勇
天順四年(1460年)七月,英宗在北直隸新樂縣賜和勇田地一百畝。

出討兩廣

天順五年(1461年)五月,因兩廣地區局勢動盪,英宗詔令和勇充任游擊將軍,統領達官軍、旗軍一千人前往征討。
當時,總兵官顏彪不擅用兵,圍攻大藤峽久而無功,使局面愈加難以收拾。顏彪聽聞廣西巡撫吳禎在武宣縣殺降冒功,以此獲得朝廷優賞,於是加以仿效,也濫殺歸附朝廷的諸蠻及供給官軍的平民,謊稱捷報。朝廷因而在天順七年(1463年)七月進升顏彪的官秩,和勇也被進拜為前軍都督府右都督。

鏖戰大藤峽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經朝臣推舉,明憲宗命征夷將軍趙輔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韓雍出征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和勇則充任游擊將軍,統領兩京達官軍隨從征討。二月,都察院、六部科道奉詔追究四川、兩廣文武將官“失土失職、委靡不振”的罪責,憲宗從輕處理。其中,和勇也被停領俸祿,改充任為事官(品軼低但實任重),仍在前線負責平叛。
此前,大學士李賢採納翰林編修丘濬“分兵驅逐、困厄兩廣瑤民”的獻策,將之傳達至在南京的韓雍處。諸將亦同意此策,請求派和勇率達軍奔赴廣東平叛,韓雍則率主力進討廣西,“分兵撲滅”。韓雍認為應該先攻其腹心,直搗大藤峽,“巢穴既傾,余迎刃解耳”。他倍道兼程,直趨全州,督兵十六萬人,分兵五路,大破修仁叛瑤,擒斬叛軍一千二百餘人,斬首七千三百級;荔浦也被收復。
十月,韓雍抵達潯州,分官軍為數路,分別從南、北方向及水路進攻大藤峽,其餘官軍則分據險要之地,和勇則與韓雍、趙輔在高振嶺駐營,以都統諸軍。
十二月,韓雍、趙輔、和勇等督率諸軍水陸並進,殊死作戰,屢破叛軍防線,直抵大藤峽上,最終活捉叛軍首領侯大苟及其同黨七百八十人。此役,明軍共摧破敵寨三百二十四座,斬得首級三千二百餘級。此後,明軍分兵進攻叛軍餘黨,收復鬱林、陽江、洛容、博白等地。

再定余亂

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憲宗因兩廣戰事結束,於是命趙輔等班師,和勇仍統領達軍留駐廣東,以協助韓雍剿滅叛軍餘黨。十一月,和勇因功升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增加歲俸一百石。
之後,叛軍餘黨侯鄭昂等再起兵侵擾廣西,攻掠州縣,兩廣叛亂再次興起。叛軍一路劫掠至廣東,欽、化二州都遭其掃蕩。和勇親搗叛軍巢穴,在潯州生擒侯鄭昂等,搶回被叛軍擄掠的男女四千三百人。

入封流伯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兵部彈劾和勇、韓雍及廣東鎮守太監陳瑄等在兩廣“流賊攻劫”時隱匿不奏,致使叛軍坐大。憲宗令三人據實自陳,既而又加寬宥。四月,憲宗設定十二團營坐營官,將和勇召回,命其都督效勇營訓練。
成化五年(1469年)五月,憲宗錄平兩廣叛亂功,對和勇等人加以厚賞。和勇自稱戰功與趙輔相同,卻賞不酬勞,在趙輔受封伯爵時僅被進升官秩一級(自右都督遷左都督)。兵部則認為趙輔封伯出自憲宗特恩,和勇近期兩次受賞,已難以再封。憲宗因其在先平大藤峽亂,又在余亂中再立戰功,於是在同年六月特封他為靖安伯,歲祿一千一百石,食祿於中軍都督府

晚年及逝世

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延綏總兵官許寧奏稱:“韃靼開元王把哈孛羅多次想要率眾南降,但擔心朝廷因前事怪罪,請求朝廷加以撫慰,以穩固其歸附之心。”兵部認為,把哈孛羅如果想要投降,應該讓和勇尋訪在明廷中與把哈孛羅相識的達官,命其趕赴總兵官朱永處,在把哈孛羅抵達邊境時可以宣諭朝廷恩德,“釋其狐疑”。憲宗同意。
成化十年(1474年)二月三日(2月18日),和勇去世。憲宗聞訃訊,依例賜祭葬,諡號“武敏”(按蘇洵至明以來《諡法》稱“折衝禦侮曰武,應事有功曰敏”),允許其子孫世襲指揮使。後追封靖安侯。

主要成就

和勇以達官身份仕於明廷,為人廉謹,在兩廣地區頗立戰功:
  • 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年)五月,和勇統領達官軍、旗軍一千人前往征討兩廣各族叛亂。時人范信稱“自來官軍取勝,全藉達軍騎射”。
  • 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統領兩京達軍,隨征夷將軍趙輔左僉都御史韓雍出征兩廣大藤峽瑤民起事,採取直搗腹心的策略:先破修仁荔浦叛軍,孤立大藤峽。至十月直抵潯州,分兵包圍大藤峽。十二月,明軍各部水陸並進,強攻至大藤峽上,摧破敵寨三百二十四座,生擒叛軍首領侯大苟等,斬首三千二百餘級。次年,和勇留駐廣東,殲滅叛軍餘黨侯鄭昂等起事,搶回被掠男女四千三百人。

人物評價

劉吉:勇雖出夷虜,然天性廉謹。嘗從征兩廣,充游擊將軍,一時總兵督戰、文武大臣多縱情肆欲,勇獨循理尚儉,眾視之有愧焉。(《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張廷玉:勇性廉謹。在兩廣時,諸將多營私漁利,勇獨無所取。時論稱之。(明史

軼事典故

據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所記,和勇有“三不”:一不供佛,二不禮神,三不拜屍(靈柩)。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父
北元太師,先後擁立三位可汗,後為瓦剌攻殺。
父親
阿魯台被殺後南歸,被明廷授為左都督。
子輩
兒子
和忠
自歷戰功,官至錦衣衛指揮僉事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九·平藤峽盜》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