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團營

軍事編制。景泰時,兵部尚書于謙京營編制進行改革,於三大營中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調用,稱十團營。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京營規制至此一變。天順初,罷十團營。憲宗立。復十團營舊制。二年(1466年)又罷,三年復置,且增為十二團營,其名為奮﹑耀﹑練﹑顯四武營,敢﹑果﹑效﹑鼓四勇營,立﹑伸﹑揚﹑振四威營。

十二團營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揮,監以內臣。各團營又分五軍﹑三千﹑神機三營。時人稱為“選鋒”。正德初,十二團營僅選出六萬零五百銳卒。於是調邊軍數萬人入衛京師,名之“外四家”。又立東西兩官廳,東官廳操練正德初所選官軍,西官廳選團營及勇士﹑四衛軍操練。從此,兩官廳稱“選鋒”,而十二團營被稱為“老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罷團營和兩官廳,恢復永樂時三大營舊制,不同的是三千營改名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其下設副參等官。凡團營兩官廳之兵,悉歸五軍營,而寶纛令旗等項則仍隸神樞營。明後期,三大營增設監視內臣,營務盡領於中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