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十才子

大曆十才子

唐代宗大曆年間10位詩人所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但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詳。其中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吉中孚五人生平不詳。據姚合《極玄集》和《新唐書》載:十才子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宋以後有異說,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曆十才子  
  • 屬於:一個詩歌流派
  • 時間唐代宗大曆年間
  • 共同特點:偏重詩歌形式技巧
名稱介紹,李端,生平,作品,盧綸,生平,作品,盧綸詩集,吉中孚,生平,作品,韓翃(hong),生平,作品解析,錢起,生平,作品,司空曙,生平,作品,苗發,崔洞,耿湋,夏侯審,作品鑑賞,韓紳宿別,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喜見外弟,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送人北歸,作品原文,註解,譯文,江村即事,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新柳,作品原文,譯文,賞析,送友人,作品原文,譯文,別盧秦卿,作品原文,譯文,詩作風格,風格,整體特點,作品選錄,李端詩作,盧綸詩作,韓翃詩作,錢起詩作,吉中孚詩作,司空曙詩作,苗發詩作,崔洞詩作,夏侯審詩作,

名稱介紹

大曆十才子
“大曆十才子”是指活躍於大曆時期的一個詩歌群體,其稱號及所指人名最早見於姚合的《極玄集》:“李端,字正己,趙郡人,大曆五年進士。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大曆十才子”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流派,他們既無共同的組織,也無共同的宣言,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審美趣味,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原則,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將他們看作是一個流派。
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
大曆十才子大曆十才子
風格
大曆十才子在藝術表現上以謝朓為宗,秉承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寄情于山水,歌詠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歸整、字句精工也是他們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體裁多用近體格律,很少能見到樂府歌行體。警句名聯在十才子的詩中俯拾皆是,說明他們均有較深的功底,所以時有驚人之筆。不過有時也不免顯露出雕琢的痕跡,從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雖有警句而全篇欠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
詩僧皎然的評價
詩僧皎然在其《詩式》中提到大曆時的詩風時曾道:“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等為己有。”的確,大曆十才子等人的詩歌在內容上比較狹窄。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作品雖然在氣格上不及盛唐,但對前輩名家還是有所繼承的。

李端

生平

李端(生卒年不詳),字正己,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
大曆十才子

作品

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喜鵲聲。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盧綸

生平

盧綸(生卒年不詳),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盧綸盧綸
盧綸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為權貴的推薦,才作了很短時期的官,可以說是得利於社交。盧綸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權貴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載王縉外,任過實職的宰相還有常袞李勉齊映、陸贊、賈耽裴均令狐楚,渾(王鹹)、馬燧韋皋雖未任過宰相,但也是大權在握的人物。盧綸與之交往的,還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著入仕、升遷大權的人物,如皇甫溫、鮑防黎乾、盧甚、張建封韋渠牟裴延齡王延昌徐浩、薛邕、趙涓李紓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級官員和名門子弟則更多。與一些著名詩人的交往則更無須細數。從這個意義上講,盧綸又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社交家。

作品

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如《塞下曲》等,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他年輕時因避亂寓居各地,對現實有所接觸,有些詩篇也反映了戰亂後人民生活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蕭條,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寫南行避安、史亂的旅途夜泊心情和體驗,真實生動,感慨深長。七言歌行《臘日觀鹹寧王部曲擒虎歌》描繪壯士與猛虎搏鬥,寫得驚心動魄,虎虎有生氣。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說:"大曆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比之摩詰(王維)、東川李頎),可稱具體。" 今存《盧戶部詩集》10卷,收入《唐詩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盧綸詩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詩》佚詩5首。《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事跡見《舊唐書·盧簡辭傳》和《新唐書·文藝傳》。 唐代大曆十大才子冠冕的盧綸,詩名遠播,但卻屢試不第,人生與仕途都極不順利,但他廣泛的交遊使他成為一個活躍的社交家,並最終藉此步入仕途。

盧綸詩集

【其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其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③。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④。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⑤。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
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
永願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吉中孚

生平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約卒於唐德宗貞元初年。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後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大曆十才子

作品

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今存詩一首,《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

韓翃(hong)

生平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載(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作品解析

名作《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節令之一,在清明前兩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長安。 御柳:指皇宮中的柳樹。 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宮。 [譯文] 春天的京城長安到處的柳絮隨風飄揚,皇家花園裡的楊柳隨著春風飄拂。傍晚時分,權寵大丞在傳送皇帝賜的蠟燭,蠟燭的青煙散入了五侯的家。
大曆十才子
【簡析】:此詩含蓄而有情韻。前二句描繪出京城落花飛舞、楊柳搖曳的暮春景色,寫花用一“飛”字,寫柳用一“斜”字,均極為工巧傳神。後二句寫出寒食日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頗有意趣。
其它作品
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 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同題仙遊觀》 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簡析】: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藝術再現,表達了詩人心境的空靈和出世之念。
《復 偶 見 》 半身映竹輕聞語,一手揭簾微轉頭。 此意別人應未覺,不勝情緒兩風流。
《復 偶 見 》 桃花臉薄難藏淚,柳葉眉長易覺愁。 密跡未成當面笑,幾回抬眼又低頭。
《復 偶 見 》 霧為襟袖玉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別易會難長自嘆,轉身應把淚珠彈。
《想 得》 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鞦韆。
《章 台 柳》 章台柳,章台柳,[1]往日青青[2]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注釋】 [1]章台: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戰國時建。台下有章台街。 [2]:青青:柔軟貌。《詩·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簡析】: 這是一首寄人的小令。柳氏是韓翃的歌妓,兩人感情很好。後來作者外出作官,因時局動亂,不敢帶眷自隨,只好把柳氏暫置京城,約好到任後再接她去。但一連三年都因故失約。於是就寫了這首《章台柳》寄給柳氏。
《羽林少年行》(選一) 千點斑斕玉勒驄,青絲結尾繡纏鬃。 鳴鞭曉出章台路,葉葉春衣楊柳風。 【注釋】《羽林少年行》原是樂府《雜曲歌辭》的舊題,有多種名稱與詩體,均出自東漢辛延年的《羽林郎》。此首詩雖取舊題,卻採用七言絕句的格律。

錢起

生平

錢起(生卒年不詳),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七年(748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曆十才子。其詩以五言為主,與郎士元齊名,齊名“錢郎”。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題材多偏重於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音律和諧,時有佳句。
錢起詩畫錢起詩畫
錢起當時詩名很盛,其詩多為贈別應酬,流連光景、粉飾太平之作,與社會現實相距較遠。然其詩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風格清空閒雅、流麗纖秀,尤長於寫景,為大曆詩風的傑出代表。 少數作品感時傷亂,同情農民疾苦。

作品

以《省試湘靈鼓瑟》詩最為有名。有《錢考功集》,集中五絕《江行無題一百首》及若干篇章,為其曾孫錢珝所作。

司空曙

生平

司空曙 [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大曆年間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乾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曆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荊門西北)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大曆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 盧綸錢起韓翃
大曆十才子

作品

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於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閒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詩風閒雅疏淡。

苗發

唐代(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詩人。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年間前後在世,潞州壺關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初為樂平令,但詩篇傳世頗少。苗發,唐代潞州壺關(今屬山西)人。歷官朝散大夫、秘書丞。升任尚書都官員外郎、駕部員外郎。屢官至秘書丞。擅長寫詩,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唐書·文藝·盧綸傳》載:“綸與吉中孚、韓、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全唐詩》存其詩二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今傳《苗發詩集》。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四—一常表《授苗發都官員外郎制》。《新唐書》卷七五、卷二0三,《唐詩紀事》卷三O,《唐才子傳》卷四。不過,後人知道苗發的並不多,或許因為經過歲月的淘漉,傳世作品不多,所以顯得他的文學成就不大。

崔洞

崔洞(一作峒,唐朝大曆年間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號、里居、出生地、生卒年以及生平均不詳,唐朝大曆年間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登進士第,大曆中曾任拾遺、補闕等職。集賢學士,其餘事跡不詳。唐朝大曆年間和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耿湋夏侯審合稱“大曆十才子”。崔峒的詩現今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錄了崔詩九首 ,並評價云:“崔拾遺,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耿湋

耿湋,唐代(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後在世)詩人,字洪源,河東人。生卒年以及生平均不詳,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後在世。現可見關於耿湋的資料很少。現可知的是他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姚合《極玄集》卷上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都說耿湋為寶應二年進士。對於耿湋及進士第後的仕歷,除《唐才子傳》所載稍微具體點外,其他各書記載均極簡單,並且相互矛盾。《極玄集》說他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記》也說為左拾遺,而《直齋書錄解題》與《新唐書·藝文志》卻說為右拾遺。湋詩不深琢削,而風格自勝。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夏侯審

夏侯審 ,唐代(約公元七七九年前後在世)詩人,里、字、號、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曆末前後在世,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工詩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試“軍謀越眾”科及第。授校書郎,又為參軍。仕終侍御史。初於華山下購買田園為別業,水木幽閒,雲煙浩渺。晚年即退居其中。審吟詩頗多,但傳世甚少。

作品鑑賞

送僧歸日本
原文: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觀,魚龍聽梵聲。
大曆十才子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鑑賞: 
錢起的這首詩,是在長安時,贈給一位即將渡海回國的日本僧人的。詩為送別,而詩的前四句卻寫來時情景,即寓有惜別情意,也充滿了對日本友人的讚美。後四句寫海上景物,處處切合僧人身份,而送別之意自出,並且頌揚了他的佛法精深,祝願他此去“萬里眼中明”。揚帆歸去,普渡眾生。因為日本僧人是從海上來的,所以這首詩就從大海展開想像,筆底含情。它通過生動景物的描繪和對禪機的抒發,把這惜別之情委婉地表達了出來。海趣禪機,深情厚誼,融為一體,不失為一首送別的好詩。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原文:
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閒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僮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鑑賞: 這是邀約的詩,約楊補闕前來書齋敘談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將水、雲、竹、山、鷺、花人格化了,寫得極富感情。詩極寫書齋景物,幽靜清新。雨後新竹,生機勃發,晚山夕照,餘輝動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楊補闕踐約前來? 詩全是寫景,句法工整。首聯起對,頷聯晴雨分寫,頸聯寫花鳥情態,末聯寫邀約。“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也不愧為寫景妙句。
歸雁
原文: 李端
瀟湘何事等閒回, 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 不勝清怨卻飛來。
鑑賞: 詩人客居在北方,看見大雁北返,觸動情懷,於是寫下了這首《歸雁》詩。 大雁作為一種候鳥,每當春來,由南返北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詩人偏要發問:“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這兩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說:“瀟湘水清沙白,兩岸長滿青苔,水暖食足,風景幽美,大雁正好棲息,為什麼要隨隨便便飛回來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認為它們飛到湖南衡陽縣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飛,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向北返回。瀟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氣候很好,古人認為是大雁過冬的好地方,所以詩人想像歸雁是從瀟湘飛來的。杜牧的《早雁》詩:“莫厭瀟湘人少處,水多菰米岸莓苔。”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大曆十才子之一:司空曙
末兩句是詩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這兩句化用了湘靈鼓瑟的傳說。古傳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來有五十弦,因女神彈得聲調悽怨,上帝令改為二十五弦。錢起考進士的中試詩題即為《湘靈鼓瑟》,結尾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就是描寫湘靈鼓瑟的名句。這裡詩人代大雁借用湘靈鼓瑟的事答道:“ 瀟湘本是個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聲幽怨,不勝其悲,所以才飛回來另找更好的棲息之所。 詩中的瀟湘夜景和瑟聲雖都是想像之詞,但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卻把雁寫成了通曉音樂和富於情感的生靈了。 這首詩想像豐富,意境清遠。表面上寫大雁,實際上是寫詩人在春夜的感受。詩中沒有明說這種感受是什麼?正因為沒有明白說出,才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暮春歸故山草堂
原文:
谷口春殘黃鳥稀, 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陰待我歸。
鑑賞: “谷口”二字,暗示了題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幾句都是“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谷口的環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說過:“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牛羊下山小,煙火隔雲深。一逕入溪色,數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題玉山村叟屋壁》)。 春到谷口,更是別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歸來卻是“春殘時節”,眼前已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了。 黃鳥,黃鶯(一說黃雀),叫聲婉轉悅耳;辛夷,木蘭樹的花,一稱木筆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說“辛夷花盡杏花飛”。一“稀”、一“盡”、一“飛”,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 然而,在這冷落寂寥的氛圍中,詩人都卻喜地發現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詩人禁不住吟誦出: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憐”者,愛也。愛的就是它“不改清陰”。“不改清陰”, 極其簡練而準確地概括了翠竹內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一的特徵。“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詩人們謳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陰”的品格嗎!在這首詩中,錢起正是以春鳥、春花之“改”—— 稀、盡、飛,反襯出翠竹的“不改”,詩人愛的是“不改”,對於“改”持何態度,當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詩的一、二句並沒有讚美春鳥、春花之意,更沒有為它們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們隨春而來,隨春而去,與時浮沉,不能自立於世的品性。 “畫有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詩也可以說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以流水對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寫法,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這個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讚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操的禮讚。所以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蘊涵又給人無窮的回味。前人說: “員外(錢起)詩體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維)許以高格”(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或許指的就是這一類詩吧。
省試湘靈鼓瑟
原文:
善鼓雲和瑟, 嘗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 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 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鑑賞: 這首詩為錢起天寶十載(751 )參加進士考試所作,該詩傳誦一時,並奠定了他在詩壇的不朽聲名。 按照唐代科舉制度,各州縣選拔士子進貢京師,試於尚書省,由禮部主持的進士考試,叫做“省試”,也叫“會試”。考試時所作的詩,叫“試帖詩”。這種詩一般五言六韻,有嚴格的格律規定,容易束縛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難寫好;不過,有的作者善於“戴著鐐銬跳舞”, 往往能夠即席發揮,寫出傳誦不衰的好詩來。本詩就是試帖詩中的佳作。 詩題“湘靈鼓瑟”摘自《楚辭·遠遊》,其中包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舜帝死後葬在蒼梧山,其妃子因哀傷而投湘水自盡,變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邊鼓瑟,用瑟音表達自己的哀思。 根據試帖詩緊扣題目,不得游離的要求,詩人在開頭兩句就概括題旨,點出曾聽說湘水女神擅長鼓瑟的傳說,並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語意,描寫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濱,她愁容滿面、輕撫雲和瑟,彈奏起如泣如訴哀傷樂曲。 中間四句,詩人張開想像的翅膀,任思緒在湘水兩岸、蒼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復盤旋,把讀者帶入一個神奇虛幻的世界。 動人的瑟聲首先引來了水神馮夷,他激動地在湘靈面前伴樂狂舞,然而一個“空”字,說明馮夷並不理解湘靈的哀怨;倒是人間那些被貶謫過湘水的“楚客”,領略了湘靈深藏在樂聲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從衷來,不忍卒聞。 接下來,詩人著意渲染瑟聲的感染力。“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瑟聲哀婉悲苦,它能使堅硬的金石為之淒楚;瑟聲清亢響亮,它可以響遏行雲,傳到那窮高極遠的蒼穹中去! 瑟聲傳到蒼梧之野,感動了寄身山間的舜帝之靈,他讓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與瑟聲交相應和,瀰漫在廣袤的空間,使天地為之悲苦,草木為之動情。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這兩句寫湘靈彈奏的樂曲同舜帝策動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織匯合,形成一股強勁的悲風,順著流水,刮過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樂曲進入了最高潮,感情達到了白熱化。憑藉著詩人豐富的想像,湘靈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發和表現。然而全詩最精采的還不在於此,令全篇為之生輝的是結尾兩句: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錢起的神來之筆。此聯的妙處有: 一是突然轉折,出人意料。在盡情地描寫樂曲的表現力之後,使樂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這是一重意外;詩境從虛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現實世界,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應開頭,首尾圓合。全詩從湘水女神出現開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結尾兩句如橫空出世,堪稱“絕唱”,但同時又是構成全篇整體的關鍵一環;所以雖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於突破試帖詩不用重字的規範,確屬難能可貴。三是以景結情,餘音裊裊。詩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運用想像的畫面著力抒寫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結尾一筆跳開,描寫曲終人散之後,畫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幾峰青山。這極其省淨明麗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廣闊空間:或許湘靈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綿綿不斷的流水,或許湘靈美麗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崢嶸的數峰青山;莫非湘靈和大自然熔為一體,年年歲歲給後人講述她那淒艷動人的故事?莫非湘靈的瑟聲伴著湘江流水歌吟,永遠給人們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這一切的一切,都盡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詞論家有“以景結情最好”之說,恐怕是從這類詩作中得到的啟迪吧。
贈闕下裴舍人
原文:
二月黃鸝飛上林, 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 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 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 羞將白髮對華簪。
藍田溪與漁者宿
原文:
獨游屢忘歸, 況此隱淪處。
濯發清泠泉, 月明不能去。
更憐垂綸叟, 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雲心, 千里滄州趣。
蘆中野火盡, 浦口秋山曙。
嘆息分枝禽, 何時更相遇?
大曆十才子的藝術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見於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他們的藝術特色有:①都擅長五言律詩,風格大致相同,個性表現不強烈不分明,遣詞造句都偏重於工整精練。追求清雅閒淡的藝術風格。②選擇的詩歌詞語往往帶有淒清、蕭瑟、暗淡的色彩,其詩具有淒涼的整體風格。③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雖為生活中常見事物,但描寫細緻,刻畫逼真。描寫細緻。④以寫境界淡遠、深冷、幽僻的山水詩見長,善於運用細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兩聯詩句就勾勒出“詩中有畫”的優美詩境,但往往構不成通篇渾融一氣的意境。
書齋望月
夜來詩酒興, 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 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 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 清光幾處愁。
銜魚翠鳥
有意蓮葉間,瞥然下高樹
擘破得全魚,一點翠光去。

韓紳宿別

作品原文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大曆十才子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注釋

⑴江海:指上次的分別地,也可理解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遙遠。
⑵幾度:幾次,此處猶言幾年
⑶乍:驟,突然。翻:反而。
⑷年:年時光景。
⑸離杯:餞別的酒。共傳:互相舉杯。

譯文

和老朋友在江海分別,被山水阻隔已度過了多少年。突然相見反而懷疑在夢中,相互悲傷中互相詢問年齡。孤燈的光照著窗外的夜雨,竹林深處好像漂浮著雲煙。明天更有離愁別恨,珍惜這杯離別的酒互相勸飲。

喜見外弟

作品原文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注釋

四:四方。
舊業:指家中的產業。
以:因為。
分:誼分。

譯文

寂靜的夜晚四周沒有鄰居,因為家貧,居住在荒野中。夜雨中樹上的黃葉飄落下來,燈下是白髮老人。我這樣孤獨沉淪很久了,愧對你屢次來慰問我。我們本來就有情分,何況又是表親。

賞析

司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曆十才子”之列,詩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關係十分親密。詩人“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乾權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這首詩正是作者這種境遇的寫照。詩人孤單地居住在荒野,表弟去看他,他表面上說“喜”,心中卻是充滿了悲涼與悽苦,正是“喜中有悲”。全詩悲喜交加,比喻貼切,意味深長。

送人北歸

作品原文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
他鄉生白髮,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註解

①賊平:指平定“安史之亂”。
②時清:指時局已安定。
③“舊國”句:意謂你到故鄉,所見者也惟有青山如故。舊國:指故鄉。
④殘壘:殘餘的軍壘。

譯文

安史作亂你我一同流落江南;
時局安定之後你卻獨自北返。
八年光陰漂泊他鄉已生白髮;
你回故鄉所見依舊當年青山。
你踏曉月早行所過儘是殘壘;
繁星密布之夜該是宿於故關?
一路上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
處處跟著你的愁顏相依相伴!

江村即事

作品原文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注釋

⑴罷:完了。系:系好。
⑵正堪眠:正是睡覺的好時候。
⑶縱然:即使。
(4)即事:以當前的事物為題材所做的詩。

譯文

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繫船,漁翁隨即讓漁船在水上漂泊。此時,已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即使一夜風吹去,沒有拴住的船最多吹在長滿蘆花的淺水邊,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新柳

作品原文

新柳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亂髮青條,春風來幾日。

譯文

好像是欺侮百花開放得晚,嫉恨傲雪綻放的臘梅。張狂雜亂地萌發枝條,他這才得益於和煦春風的潤育幾天啊?!

賞析

一“欺”一“妒”一“撩亂”,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新貴們一副小人得勢的嘴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點明他確乎是位平步青雲的暴發戶。

送友人

作品原文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譯文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別盧秦卿

作品原文

別盧秦卿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譯文

雖然我們早約定了往後的聚會日期,可是今個晚上還是難捨難離,請不要回絕我進酒的挽留,或者,要挽留你,始終比不上颳起頂頭的逆風。

詩作風格

風格

《新唐書》載為李益、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也有把韓、崔、夏侯三人換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基本主題。也有反映真實的作品。都擅長五言近體,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錢起、盧綸成就較高。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單調

整體特點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姚合《極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新唐書·盧綸傳》也說:“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葛立方《韻語陽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王應麟《玉海》亦采此說。但在宋代,對"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異說。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載大曆十才子,……盧綸、錢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發、皇甫曾、耿湋、李嘉佑。又云:吉頊、夏侯審亦是。或云:錢起、盧綸、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發、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把冷朝陽列入"大曆才子",但未明確為"十才子"之一。清人異說更多,見王士禛《分甘餘話》卷三、黃之雋《大曆十才子詩跋》(《吾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十八、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為原十才子中有幾家(如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吉中孚)今存詩不多,後世詩評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刪,實應以《極玄集》、《新唐書》所記為可信。

作品選錄

李端詩作

拜新月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閨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喜鵲聲。
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盧綸詩作

塞下曲四首之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韓翃詩作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 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 秋河隔在數峰西。

錢起詩作

銜魚翠鳥
有意蓮葉間,瞥然下高樹。
擘破得全魚,一點翠光去。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閒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僮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吉中孚詩作

拜新月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望月更長生。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
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詠柳絮
靄靄芳春朝,雪絮起春條;
或值花同舞,不因風自飄。
過樽浮綠醑,拂幌綴紅梢;
那用持愁玩,春懷不自聊。

司空曙詩作

見上《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喜見外弟盧綸見宿》、《賊平後送人北歸》、《江村即事》、《新柳》、《峽口送友人》、《別盧秦卿》。

苗發詩作

送司空曙之蘇州
唐—苗發
盤門吳舊地,蟬盡草秋時。
歸國人皆久,移家君獨遲。
廣陵經水宿,建鄴有僧期。
若到西霞寺,應看江總碑。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
唐—苗發
中歲分符典石城,兩朝趨陛謁承明。
闕下昨承歸老疏,天南今切去鄉情。
親知握手三秋別,几杖扶身萬里行。
伯道暮年無嗣子,欲將家事托門生。

崔洞詩作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
數年湖上謝浮名,
竹杖紗巾遂稱情。
雲外有時逢寺宿,
日西無事傍江行。
陶潛縣裡看花發,
庾亮樓中對月明。
誰念獻書來萬里,
君王深在九重城。

夏侯審詩作

詠被中繡鞋
雲里蟾鉤落鳳窩,
玉郎沈醉也摩挲。
陳王當日風流減,
只向波間見襪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