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益祖籍隴西狄道,後遷居河南鄭州。約生於天寶十年(約750年),約卒於文宗太和初年(約830年),享年八十餘歲,是唐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一。
《唐才子傳》: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這一年(769)科舉有長安和洛陽兩個考點,齊映為此年狀元。《登科記考》:大曆四年,進士二十六人。上都,禮部侍郎張渭;東都,留守張延賞。李益到底是在洛陽參加考試還是在長安參加考試,學術界尚有爭議。
李益進士及第之後,於大曆六年(771)參加制科考試,授官鄭縣(今陝西華縣)主簿。有《華山南嶽》《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等詩。
三年滿秩後,從大曆九年(774)至大曆十二年(777),李益西遊鳳翔,到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幕府任職。參與了大曆九年郭子儀、李抱玉、馬璘、朱泚分統諸道兵八萬的防秋軍事行動。寫下了《從軍有苦樂行》等詩。
大曆十二年李抱玉去世後,李益赴渭北。期間可能到過靈武,後轉回內地。
建中元年(780)深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靈武,依附朔方節度使崔寧。期間寫下了《夜上受降城聞笛》《祝殤辭》《軍次陽城烽舍北流泉》《從軍北征》《鹽州過胡兒飲馬泉》《塞下曲三首》等著名詩歌。
建中四年(782)李益在長安,再次參加制科考試,登第。徐松《登科記考》:“建中四年,李益、韋綬登拔萃科。”
貞元十二年(798)到元和元年(806),李益到幽州劉濟幕府。
元和初,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後官中書舍人,後出為河南尹,後轉為秘書少監,元和八年後,轉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五年後,為右散騎常侍。太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
李益與霍小玉的故事
唐人
蔣防的傳奇小說《
霍小玉傳》記載了李益負心薄倖,辜負妓女霍小玉的故事。是
唐朝傳奇的名篇。蔣防是唐憲宗時期的人,當時李益還活在世上,造謠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兒,十五歲時,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親都被趕出王府,淪為娼妓。十六歲時遇到李益。當時李益二十歲出頭。應該是在大曆六年(771)參加制科考試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無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於是她和李益約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愛八年,之後任由李益選取名門閨秀為妻,自己出家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鄭縣(今陝西
華縣)主簿之後,立即與高門盧氏女子成婚,並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見。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為這等負心行徑受到當時輿論的普遍譴責,自己的內心也留下了陰影。《霍小玉傳》《
舊唐書》等書記載李益對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門要把妻子綁起來,甚至脫光了用浴盆蓋起來才放心。
個人作品
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女蘿蒙幽蔓,擬上青桐枝。
五城道中
金鐃隨玉節,落日河邊路。
沙鳴後騎來,雁起前軍度。
五城鳴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濁陰山霧。
仍聞舊兵老,尚在烏蘭戍。
笳簫漢思繁,旌旗邊色故。
寢興倦弓甲,勤役傷風露。
來遠賞不行,鋒交勛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罷兵賦。
與王楚同登青龍寺上方
連岡出古寺,流睇移芳宴。
鳥沒漢諸陵,草平秦故殿。
搖光淺深樹,拂木參差燕。
春心斷易迷,遠目傷難遍。
壯日各輕年,暮年方自見。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
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
沙頭牧馬孤雁飛,漢軍游騎貂錦衣。
雲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歲歸。
無定河邊數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兒起作和蕃歌,齊唱嗚嗚盡垂手。
心知舊國西州遠,西向胡天望鄉久。
回頭忽作異方聲,一聲回盡征人首。
蕃音虜曲一難分,似說邊情向塞雲。
故國關山無限路,風沙滿眼堪斷魂。
不見天邊青作冢,古來愁殺漢昭君。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當時洗劍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
我因扣石問以言,水流嗚咽幽草根,君寧獨不怪陰磷?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
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秦亡漢絕三十國,關山戰死知何極。
風飄雨灑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為之彈劍作哀吟,風沙四起雲沈沈。
東征曾吊長平苦,往往晴明獨風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聞鼙鼓。
秦坑趙卒四十萬,未若格鬥傷戎虜。
聖君破胡為六州,六州又盡為胡丘。
韓公三城斷胡路,漢甲百萬屯邊秋。
乃分司空授朔土,擁以玉節臨諸侯,漢為一雪萬世仇。
我今抽刀勒劍石,告爾萬世為唐休。
又聞招魂有美酒,為我澆酒祝東流。
殤為魂兮,可以歸還故鄉些;
沙場地無人兮,爾獨不可以久留。
登天壇夜見海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壇月邊宿。
仙人攜我搴玉英,壇上夜半東方明。
仙鐘撞撞近海日,海中離離三山出。
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倚彤雲。
八鸞五鳳紛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為我說,幾見塵飛滄海竭。
竦身別我期丹宮,空山處處遺清風。
九州下視杳未旦,一半浮生皆夢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羨門子。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鳳凰飛來銜帝籙,言我萬代金皇孫。
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
雲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
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輕薄篇
豪不必馳千騎,雄不在垂雙鞬。
天生俊氣自相逐,出與鵰鶚同飛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馬城西原。
忽聞燕雁一聲去,回鞍挾彈平陵園。
歸來青樓曲未半,美人玉色當金尊。
忽聞此夜攜琴宿,遂嘆常時塵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對霜繁。
猶持副節留軍府,未薦高詞直掖垣。
誰問南飛長繞樹,官微同在謝公門。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一作振上人院喜見賈弇兼酬別)
北風吹雁數聲悲,況指前林是別時。
秋草不堪頻送遠,白云何處更相期。
山隨匹馬行看暮,路入寒城獨去遲。
為向東州故人道,江淹已擬惠休詩。
過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遠詩)
路至牆垣問樵者,顧予雲是太真宮。
太真血染馬蹄盡,朱閣影隨天際空。
丹壑不聞歌吹夜,玉階唯有薜蘿風。
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銀旌盡已回,蒼茫羅袖隔風埃。
濃香猶自隨鸞輅,恨魄無由離馬嵬。
南內真人悲帳殿,東溟方士問蓬萊。
唯留坡畔彎環月,時送殘輝入夜台。
宿馮翊夜雨贈主人
危心驚夜雨,起望漫悠悠。
氣耿殘燈暗,聲繁高樹秋。
涼軒辭夏扇,風幌攬輕裯。
思緒蓬初斷,歸期燕暫留。
關山藹已失,臉淚迸難收。
賴君時一笑,方能解四愁。
送襄陽李尚書
天寒發梅柳,憶昔到襄州。
樹暖然紅燭,江清展碧油。
風煙臨峴首,雲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學,詞稱文選樓。
都門送旌節,符竹領諸侯。
漢沔分戎寄,黎元減聖憂。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家流。
莫廢思康樂,詩情滿沃洲。
春日晉祠同聲會集得疏字韻
風壤瞻唐本,山祠閱晉餘。
水亭開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綠苔猶少,林黃柳尚疏。
菱苕生皎鏡,金碧照澄虛。
翰苑聲何舊,賓筵醉止初。
中州有遼雁,好為系邊書。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
結髮逐鳴鼙,連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虜,鎧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軍羽校齊。
報恩身未死,識路馬還嘶。
列嶂高烽舉,當營太白低。
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
截海取蒲類,跑泉飲鸊鵜。
漢庭中選重,更事五原西。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一作李端詩)
東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時。
片帆通雨露,積水隔華夷。
浩渺風來遠,虛明鳥去遲。
長波靜雲月,孤島宿旌旗。
別葉傳秋意,回潮動客思。
滄溟無舊路,何處問前期。
賦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書赴延州使府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處,此路起悠悠。
重贈邢校書
俱從四方事,共會九秋中。
斷蓬與落葉,相值各因風。
照鏡
衰鬢朝臨鏡,將看卻自疑。
慚君明似月,照我白如絲。
書院無曆日,以詩代書,問路侍御六月大小
野性迷堯歷,松窗有道經。
故人為柱史,為我數階蓂。
聞雞贈主人
膠膠司晨鳴,報爾東方旭。
無事戀君軒,今君重鳧鵠。
登白樓見白鳥席上命鷓鴣辭
一鳥如霜雪,飛向白樓前。
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寄贈衡州楊使君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陽太守虎符新。
朝來笑向歸鴻道,早晚南飛見主人。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詩)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
好風若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寄許鍊師
(一作戎昱詩)
掃石焚香禮碧空,露華偏濕蕊珠宮。
如何說得天壇上,萬里無雲月在中。
失題(此盧綸詩,題作赴虢州留別故人)
世故相逢各未閒,百年多在別離間。
昨夜秋風今夜雨,不知何處入空山。
塞下曲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上黃堆烽
心期紫閣山中月,身過黃堆烽上雲。
年發已從書劍老,戎衣更逐霍將軍。
閒庭草色能留馬,當路楊花不避人。
文學形象
《
霍小玉傳》是唐代傳奇小說。作者
蔣防。生卒年不詳。字子徵,一作子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元和中,蔣防作《鞴上鷹》詩說:“幾欲高飛天上去,誰人為解綠絲絛。”意思是,我好象是被人拴住了腳的一隻老鷹,可是誰替我解開腳上的繩子呢?再次顯示了蔣防高飛遠舉的抱負。
李紳識其意,與
元稹共薦之(《舊唐書·龐嚴傳》)。
長慶元年(821),自右補闕充
翰林學士。二年,加司封
員外郎。三年,加知制誥。四年,李紳被逐,蔣防亦貶為汀州
刺史。不久改
連州刺史。
本篇寫
隴西李益與妓女
霍小玉的愛情悲劇。李益初與霍小玉相戀,同居多日。得官後,聘表妹
盧氏,與小玉斷絕。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後得知李益負約,憤恨欲絕。忽有“豪士”挾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後必為厲鬼報復。李益娶盧氏後,因猜忌休妻,“至於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慘命運,譴責李益的負心,愛憎分明。與元稹《
鶯鶯傳》為
張生拋棄
崔鶯鶯辯護判然不同。
作品中寫李益少有才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又寫
韋夏卿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認為蔣防所寫即是唐肅宗時宰相
李揆族子、著名詩人李益。
魯迅評《霍小玉傳》說:“
李肇(《國史補》)中云:‘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傳謂小玉死後,李益乃大猜忌,則或出於附會,以成異聞者也。”(《稗邊小綴》)
汪辟疆也說:“(李益)夫婦之間無聊生者,或為當日流傳之事實。小說多喜附會,復舉薄□之事以實之。”(《
唐人小說》)至於本篇的藝術價值,前人給予很高評價。明代
胡應麟稱讚唐人小說紀閨閣事綽有情致,並認為“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
少室山房筆叢》)。明代
湯顯祖演作戲曲《
紫釵記》。
藝術風格
李益詩風豪放明快,尤以
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
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
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寫情》、《夜上西城》、《
從軍北征》、《受降》、《
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
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
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
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後悔:“早知潮有信,嫁與
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後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蘆管悠揚激起鄉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
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