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走馬埭圍墾工程

外走馬埭圍墾工程

外走馬埭圍墾工程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分海堤墾區開發兩個部分,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圍墾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走馬埭圍墾工程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開工時間:2004年
  • 位置湄洲灣南岸
發展進程,建設意義,區位交通,工程規模,基礎設施,工程效益,

發展進程

1921年,孫中山先生把開發湄州灣列入《建國方略》。
1972年,周恩來總理把湄州灣列入全國貿易港口建設計畫
1994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福建途徑走馬埭萬畝耕地保護區時語重心長地指出:“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1998年5月,惠安縣委、縣政府為解決經濟建設的用地矛盾,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提出外走馬埭圍墾工程構想,並開始進行項目前期論證工作。
1999年7月,基於福建省土地的實際情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泉州市市委、市政府決定,由泉州市和惠安縣兩級有關領導與人員組成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與辦事機構,承辦項目前期各項報批工作,並於1999年7月15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1999年至2003年,經過5年多的努力,完成項目所必需的各項審查審批事項: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水利部通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技術審查、國家海洋局批准海域使用報告、國家交通部同意該項目的建設、福建省水利廳審查批准水資源分析報告和水土保持方案,中國國際諮詢公司對該項目作二次評估,肯定項目建設是必要的,可行的。
2003年8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3年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准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4年3月8日,圍墾工程初步設計正式通過省計委批覆,確定工程圍墾建設的規模為5.54萬畝。
2004年8月15日,外走馬埭圍墾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09年,14.011公里的海堤工程整體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其也將被開發成惠安新的景觀大道。
2010年,墾區建設開始,根據墾區工程的初設報告,墾區建設工期為兩年半,爭取2012年年底前完成。

建設意義

圍墾工程作為“生命線”工程,它的開發建設,對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極具示範效應;對今後拓展同海外和閩台的農業合作,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起著有力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惠安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壯大經濟總量,增強經濟實力,培育新經濟成長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工程符合該區域環境規劃和惠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被列入福建省和國土資源部耕地開發計畫。

區位交通

圍墾工程位於湄洲灣南岸,東經118°51′、北緯25°,地處惠安縣輞川東橋、淨峰三鎮轄區內。圍墾區東面臨海,西連走馬埭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北臨福建省石化基地——泉港區,南靠湄洲灣國際中轉港——斗尾港和斗尾大型船舶修造廠。該區域海灣灘涂平坦,近海環境功能分區為三類海區,適宜於圍墾成種植區。圍墾區距泉州市區40公里,離惠安縣城10公里。陸路、水路交通便捷,福廈公路同三高速公路建省道201線、泉州沿海大通道從墾區外圍通過。
外走馬埭圍墾工程區點陣圖外走馬埭圍墾工程區點陣圖

工程規模

工程概算總投資額為85688萬元。建設工程分海堤墾區開發兩個部分,其中海堤西起輞川鎮後任村,經鯉魚島、大嶼島、板嶼島至淨峰鎮的墩中塘頭村,全長14.011公里,沿堤布設排洪閘1座、納潮閘3座,圍墾總面積5.2萬畝。
海堤共分3條堤段:1號堤(後任村——鯉島島),2號堤段(鯉魚島——大嶼島),3號堤(大嶼島——塘頭村)。
圍墾區內鯉魚島設3×3M排洪閘一座、3×3M納潮閘一座;大嶼島設7×5M排洪閘一座,排洪閘西側設3×3M納潮閘一座,東側設2×3M納潮閘一座;塘頭設4×5MM排洪閘一座,2×3M納潮閘一座。
墾區開發包括田面土方平整、養殖區工程、水利設施配套、生產設施配套、生產道路建設以及工貿用地整理等。墾區開發工程概算投資37788萬元。

基礎設施

交通:圍墾區距惠安縣城10公里,縣城至輞川二級公路可達圍區西端——輞川後任村,塗斗二級公路可達圍區東端——淨峰墩中村,並有輞川500噸級碼頭可利用,距肖厝萬噸雜貨碼頭10公里,距漳泉肖鐵路山腰站8公里,距福廈高速公路17公里, 泉三高速公路福廈鐵路也將直通相鄰的斗尾港區,交通十分便利。
海堤建設圖海堤建設圖
電力:由塘頭220KV和霞光110KV變電站提供,並在惠東增建1座110KV輸變電站。
水利菱溪水庫庫容3060萬立方米,陳田水庫庫容5000萬立方米,可確保圍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由日供水10萬噸城南自來水公司提供。
通信:已建成輞川模組局程控電話5000門、東嶺母局程控電話6000門、淨峰模組局程控電話5000門和松村行動電話基站。

工程效益

● 經濟效益主要來源於農業、水產養殖及工業商貿開發區土地出讓收益,而且將為斗尾港口經濟區等的開發和建設提供腹地和用地,還可以緩解省、市部分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緊張狀況,為發展現代農業和繁榮港區經濟提供建設腹地,對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起到積極作用。
● 農業收益:墾區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對規模現代農業、名優特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極其有利。計畫建造農業用地33205.5畝,發展高優農業,選擇種植雙季稻蔬菜豆類經濟作物,總產值預計可達6780萬元。同時,建成後的外走馬埭圍墾區將與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項目——1.2萬畝的惠安走馬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連成一片,對其擴大規模以提高綜合效益提供了有利條件。
● 養殖業收益:原規劃建設水產養殖及河道滯洪區用地14400畝,主要用於海水養殖網箱養殖和吊養牡蠣,總產值預計可達11816萬元。但由於國家重點項目中化泉州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將落地泉州外走馬埭墾區內,擬使用墾區用地約4264畝。國土部、省政府同意在確保外走馬埭墾區新增農用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調整減少墾區養殖面積4264畝,增加外走馬埭墾區工貿用地指標4264畝。
● 工業商貿區出讓收益:工業商貿區面積5100畝,竣工後分10年出讓土地,每年出讓500畝,年收入可達7200萬元。泉州船廠、聯合石化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中化重油深加工等一批大項目的落地建設,加快了墾區的開發建設,工程完工後,一個個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將在這裡崛起。
● 社會效益:墾區內規劃1000畝土地用作滯洪區,規劃營造防護林、灌溉工程設施和交通道路等。工程建成後,不僅可保護沿區3個城鎮、4.8萬人和3.57萬畝耕地免遭風暴潮侵襲,對沿海地區起到重要屏障保護作用,而且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 新增用地:圍墾工程建成後將增加陸地面積5.15萬畝,約34.35平方公里。工程完工後,泉州市的陸地版圖將增加這個區域,相當於新增一個小鄉鎮,可適當緩解泉州人多地少的矛盾。
外走馬埭圍墾工程示意圖外走馬埭圍墾工程示意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