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海爾·塞拉西一世

塞拉西一世一般指本詞條

海爾·塞拉西一世(阿姆哈拉語:ቀዳማዊ ኃይለ ሥላሴ,英語:Haile Selassie I;1892年7月23日-1975年8月27日),原名塔法里·馬康南。衣索比亞帝國(1941年前稱阿比西尼亞帝國)末代皇帝(1930年11月2日-1974年9月12日)。擁有“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225代繼承者”“猶太族的雄獅”“上帝的特使”等稱號。

海爾·塞拉西生於貴族家庭。早年曾在地方擔任數省總督,頗有政績。1916年佐迪圖女皇即位後被封為皇太子兼攝政王。他支持改革,逐漸成為青年衣索比亞派的領袖。1924年出訪歐洲各國,並推動衣索比亞加入國際聯盟。1928年挫敗反對勢力聯合佐迪圖發動的針對自己的政變。1930年即位,稱海爾·塞拉西一世。1935年領導軍民抗擊義大利侵略,失敗後流亡英國倫敦,呼籲國際聯盟和西方大國阻止法西斯侵略。1940年在英國支持下到蘇丹組織軍隊對意作戰。1941年戰勝意軍,回國復位。1952年將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合併為聯邦。20世紀60年代後對外政策從親西方轉為致力於泛非主義不結盟運動,對非洲統一組織成立起了積極作用。晚年堅持君主獨裁,導致國內矛盾逐漸尖銳。在1970年衣索比亞社會陷入混亂時,仍試圖掩蓋饑荒事實,使矛盾進一步激化。1974年,軍官門格斯圖等發動政變,海爾·塞拉西被捕並宣布退位,翌年於拘禁中逝世。

海爾·塞拉西領導衣索比亞超過半個世紀,大力推行各項改革,推動了衣索比亞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被認為是“衣索比亞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爾·塞拉西一世
  • 外文名:阿姆哈拉語:ቀዳማዊ ኃይለ ሥላሴ
    英語:Haile Selassie I
  • 別名:塔法里·馬康南(原名)
  • 國籍衣索比亞
  • 民族:阿姆哈拉族
  • 出生日期:1892年7月23日
  • 逝世日期:1975年8月27日
  • 職業:皇帝
  • 主要成就:領導衣索比亞抗意戰爭
    在位期間陸續推行改革,增加衣索比亞國力
  • 出生地衣索比亞帝國-哈拉爾省-哈拉爾市
  • 信仰衣索比亞正教
  • 在位時間:1930年11月2日-1974年9月12日
人物生平,早年時期,擔任總督,位列攝政,稱帝與改革,抗擊義大利,流亡與復國,戰後重建,獨裁與危機,退位而亡,為政舉措,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外交,歷史評價,人物榮譽,人際關係,人物爭議,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塔法里·馬康南(後稱海爾·塞拉西一世)於1892年7月23日出生於衣索比亞東部哈拉爾蓋省哈拉爾市的阿姆哈拉族貴族世家。其父馬康南公爵為當時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至親,都城亞的斯亞貝巴所在地紹阿地區的大貴族,時為哈拉爾省總督,以血緣上來說他是孟利尼克二世的侄子。
海爾·塞拉西一世
年少的塔法里·馬康南與其父
塔法里有兄弟姐妹十人。只有他和同父異母的哥哥伊爾瑪長大成人。塔法里的生母在他幼年時死去。他生來個子矮小,但剛強機智、聰慧過人、善於騎射,深得父親寵愛,並於哈拉爾的羅馬天主教神父處學得法語。塔法里從小記憶力驚人,甚至到晚年都能全憑自己記憶寫出回憶錄。從小便表現出了充滿自信壓倒一切的個性。由於其出眾的才能,孟尼利克二世於1903年將其召入宮中,陪伴王儲埃雅蘇一起學習。

擔任總督

1906年,馬康南公爵病逝。孟尼利克二世尊重他生前的願望,任命長子伊爾瑪侯爵繼父位為哈拉爾省總督,塔法里被授予侯爵稱號,並批准其為薩拉爾地區掛名的分督(地區的統治者)。1907年,他進入剛成立的孟尼利克二世學校念書。同年被授予巴阿索分督的職位。1909年結束學業,出任西南部錫達莫省總督,任職期間頗有建樹。1911年,由於兄長伊爾瑪病逝,塔法里被任命為哈拉爾省總督。同年7月,娶沃洛省米海爾王之女孟侖·阿斯法為妻。孟侖家族屬於衣索比亞另一主要民族蓋拉族。這種聯姻關係極大提高了塔法里的政治地位和影響。
海爾·塞拉西一世
擔任總督的塔法里·馬康南
20世紀初葉,垂涎“非洲之角”的英、法、意等國又將殖民主義觸角伸進衣索比亞。當時,這個古老王國面臨著瓦解的危險。國庫空虛,為了供養大批官僚和軍隊,便藉助國家權力實行土地兼併。地方割據,諸侯林立,農民受到重重盤剝,處境異常悲慘。與此同時,衣索比亞國內商品貨幣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從1917年以後的11年中,對外貿易總值從50萬英鎊增加到920萬英鎊,增加了17倍。在內憂外患和新的生產方式初露端倪的情況下,變法改革成了挽救封建制度的最後出路。
1913年孟尼利克二世病逝,繼位的里·埃雅蘇無力繼續其進行的一系列近代化改革。隨之,封建諸侯割據形勢加重,國庫逐漸空虛,土地兼併嚴重,國內的矛盾逐漸尖銳化。主張革新的地主、商人、知識分子逐漸形成了改革派,追隨孟尼利克二世的改革道路。塔法里追隨孟尼利克二世熱心於改革。他接任哈拉爾省總督後,推行過去在錫達莫省的做法:廣泛進行土地登記便於有效徵稅;實行行政官員薪金制,禁止自行籌款。農村中的土地兼併因此得以限制。這些微小的改革給死氣沉沉的衣索比亞統治階層帶來一線生機。哈拉爾省被譽為“模範省”,塔法里本人因此得到了改革派的稱讚。

位列攝政

1916年,皇族會議廢黜皇帝埃雅蘇,立孟尼利克二世女兒佐迪圖為帝(參見詞條佐迪圖女皇)。9月27日,皇族會議推舉塔法里為攝政王,並授予公爵稱號,開始登上國家權力中心。塔法里利用自己掌握的任免文武官員和控制財政等權力,積極進行有利於全面推行革新的活動。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1917年的攝政王塔法里(中)
塔法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剪除林立的割據勢力,把各省政權改由中央政府統一管轄;文官實行薪金制,地方財力集中於中央。他極力主張發展教育,擴大國立學校。他在1925年創辦塔法里·馬康南學校,還鼓勵顯要皇族創辦和資助學校。
創辦新軍和向外國學習是塔法里改革的重要方面。為了削弱諸侯的武裝力量,加強中央政權,也為了應付可能的變故,他聘請了主要由比利時人組成的外國顧問,訓練警衛部隊;進口先進的軍事裝備,建立第一支空軍。
為了確保國家發展的和平外部環境,避免西方殖民主義的威脅,塔法里力主參與國際事務。經過努力,衣索比亞在1923年加入了國際聯盟;又在1928年、1929年、1930年先後與義大利美國日本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1930年同英、法、意締結三國供應埃軍火的協定,同美國談判修築水壩、利用塔納湖水的特許權閘題。這些都是衣索比亞這非洲國家在外交的重大勝利。
塔法里還認為,“為了便利我們的發展”,“擺脫歐洲的包圍”,需要“歐洲的進步”,因此決意周遊列國親自了解外國經驗。從1923年起的兩年時間裡,塔法里開展了被稱為“彼得大帝式”的訪問,他訪問了葉門、巴勒斯坦埃及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典、義大利、英國瑞士希臘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考察了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他更堅定了走革新的道路,並將他學習經營使用於國內的改革之中。
塔法里擔任攝政王后,逐漸成為封建貴族改革派的領袖。主張改革的各個階層集結在塔法里麾下,他們自稱青年衣索比亞派,代表革新派地主、商業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利益,與佐迪圖和軍務大臣哈布塔·喬奧吉斯為首的保守派,以及埃雅蘇王子為首的復辟派展開了鬥爭。1920年至1921年,塔法里平息了埃雅蘇在義大利策劃及支持下的叛亂,俘獲埃雅蘇,復辟派遭到致命打擊。1920年代後期,喬奧吉斯亡故,兩派勢均力敵的局面被打破,形勢發生了有利於改革派的變化。
塔法里攝政後,在1918、1924、1928年三次發布敕令,採取嚴厲措施改變了當時國內盛行的奴隸買賣和奴隸制度。地方上的割據勢力對此極端不滿,紛起反抗。在朝廷中以佐迪圖女皇為代表的保守派們也堅決反對塔法里的改革主張和活動,打算消滅青年衣索比亞派。但塔法里掌握著軍隊指揮權,使得佐迪圖不得不依靠地方諸侯武裝討伐塔法裡,幫助她推翻攝政。據說在1928年9月的一天上午,塔法里照例去皇宮處理政府日常事務。佐迪圖傳令召見塔法裡,而他到場時卻發現四周架起了機槍。女皇近衛軍的槍口對準了他,佐迪圖指責他陰謀篡位。塔法里不做爭辯,返身走向大門,喝令士兵開門。此時訊息已傳至塔法里家中,孟侖夫人急速集結周圍的警衛趕往皇宮。當大門打開時,警衛們沖了進去擊敗了猝不及防的近衛軍。陰謀敗露後,為安撫塔法裡,佐迪圖授予他“捏古斯”(意為萬王之王,僅次於皇帝)的稱號。
1928年,佐迪圖暗中支持錫達莫省總督巴爾查侯爵等人接連發動叛亂。面對巴爾查,塔法里一方面採取妥協設宴款待並獎勵以安撫其心;又同時對其下屬進行賄賂收買,以圖瓦解。當後來塔法里以重兵包圍巴爾查的兵營時,後者的士兵幾乎已經全部跑光,巴爾查只得投降,最後被投入監獄。總之,這兩次叛亂都被塔法里成功粉碎。
1930年3月,佐迪圖的前夫、岡達爾省和貝格姆迪爾省的總督古格薩·沃利公爵率領由機槍和野炮裝備的數萬精銳進逼亞的斯亞貝巴,沿途得到提格雷、戈賈姆兩省封建主的全力支持。
對付實力強大的古格薩叛軍,塔法里做好了充分的應戰準備。在此之前他利用喬奧吉斯去世的機會立即任用改革派陸軍大臣穆盧吉塔,由他主持軍務。穆盧吉塔上任後積極聘請歐洲國家的軍事使團訓練新軍,從外國購買飛機大炮等現代化武器裝備軍隊。塔法里同時還注意改善在衣索比亞有強大勢力的基督正教會的關係,任用埃及亞歷山大城來的西里爾為新的大主教,又任命5個衣索比亞人為主教,他們都成了塔法里積極的支持者。這時,已經深居簡出的佐迪圖女皇事實上已經被孤立了。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塔法里·馬康南(1924年)
在同古格薩叛軍作戰時,新裝備的飛機大炮都派上了用場。飛機進行偵查所獲得的軍事情報克服了衣索比亞交通不便地形複雜所造成的通訊困難,很快完成了對叛軍的包圍。古格薩軍隊受塔法里先遣部隊的引誘,誤入包圍圈,塔法里利用大炮飛機輪番轟炸。同時飛機還散發了西里爾大主教所簽署的傳單,號召基督徒們不要為古格薩賣命,此舉瓦解了叛軍的士氣,並紛紛投降。戰爭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將近中午,穆盧吉塔指揮軍隊密集衝鋒,一舉殲滅敵軍,古格薩本人受重傷而死。

稱帝與改革

古格薩身亡後,佐迪圖精神崩潰,一病不起,數日後死去。1930年4月3日,塔法里向全國發表公告,宣布女皇已經離開人世,要求大家各安其職,“我將按照我的父輩傳給我的法律和赦令統治你們”。為舉行冕典禮,塔法里在亞的斯亞貝巴的聖喬治大教堂外建立了一座孟尼利克二世的騎馬雕像,以顯示自己是孟尼利克二世改革事業的繼承者。
1930年11月2日,38歲的塔法里正式加冕稱帝,稱海爾·塞拉西一世阿姆哈拉語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威力”之意)。他的其它稱號還有“猶太之獅”“上帝特使”“衣索比亞眾王之王”“所羅門示巴女王第225代繼承人”等。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身著加冕服裝的海爾·塞拉西
海爾·塞拉西稱帝後,大力實施醞釀多年的改革措施。他以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為藍本,於1931年頒布了衣索比亞有史以來第一部憲法,即“1931年憲法”。憲法確立了議會制度,設立參議院和眾議院,談論由皇帝交議的各項事務。參議員議員經皇帝提名從貴族中選出。眾議院議員經貴族提名產生,“直到人民有能力時進行選舉”。憲法還規定加強法務部門的工作,法官要“從由司法經驗的人中挑選任命”,獨立行使職責。國家的財政收入歸國庫,需要時只能“按照年度預算的規定使用”。這些規定對封建勢力多少有些限制。憲法裡還有些保護人民權力的條文,如承認公民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公民有工作的權利、居住和遷徙的自由;反對強迫勞動,維護人權等。
這部憲法還確認了海爾·塞拉西的“神聖”地位和至高無上的權力。規定皇帝有權召開和解散議會,任免大臣,在議會兩院休會期間發布代替法律的赦令;皇帝握有軍隊的最高指揮權‘對外有權同外國談判和簽訂條約,宣戰。憲法還寫上海爾·塞拉西的家系是“唯一合法的皇族”應不間斷地傳至後世。顯然這些都是以法律形式維護君主權力的措施。
海爾·塞拉西為維護“國家聲譽”,嚴格執行過去多次發布的禁止奴隸販賣和奴隸制度的赦令。1931年再次發布赦令,規定凡是繼續從事奴隸買賣的人將受到嚴厲懲處,地方當局辦事不力者,輕則罰款,重則撤職,直至交由法院處置;並要求加快釋放奴隸的工作。全國各地分設62個奴隸事務管理局,負責具體事宜,嚴格執行主人死後奴隸隨之解放的原則。成效明顯,至1934年,衣索比亞全國已解放奴隸達4萬多人。
為緩和階級矛盾,海爾·塞拉西還賣行對農民的讓步政策。1932年,中央政府發布命令,取消不得人心的“德戈”制和“蓋巴爾”制。海爾·塞拉西在談到這一政績時說:
過去,皇帝和貴族的軍隊從一省開拔到另一省,人民就要被迫生產軍用品而得不到報酬,自從埃歷一九二三年(公曆1930年-1931年)朕宣布,除了農民自願拒絕收取報酬外,不得剝奪其財產。
為了統一稅務制度,減輕農民負擔,他宣布:
除了軍稅之外,朕頒布命令和通告禁止任何人不付報酬地強迫農民勞動,交納任何額外的稅款。
鑒於當時許多農民受高利貸盤剝,紛紛破產的情況,海爾·塞拉西還宣布放債利息要從百分之20或30降為百分之9,違者課以罰金。
在財政上,新政府用贖買的辦法把原英國的阿比西尼亞銀行改為國家銀行。在法律上,首次制定了“懲治犯罪條例”,結束了自古以來一直按習慣法定罪的弊習,在走向現代法治國家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改革,海爾·塞拉西深感國內受過專門教育的人材奇缺。為此,他大力主張發展教育事業。首先,海爾·塞拉西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設定教育部,領導教育工作。創辦國立國小,除使用當地語言外還學習英語或法語。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各個省興辦了10所國小,還在首都開設了一所女子學校,另有酋長子弟學校一所。在積極聘請外國教師同時還派遣學生出國留學。其次,鼓勵發展報刊新聞事業,創辦了幾家印刷廠。第三,廢除了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習慣法,頒布了《懲治犯罪條例》,依靠法制穩定社會秩序。
此外,海爾·塞拉西還效法西方的科學文化模式,設立國有銀行,促進商品經濟發展,重視武裝力量建設,聘請外國軍官訓練本國軍隊,還修建了飛機場,創建了一支小型空軍。
從1930年起的4年時間裡,海爾·塞拉西的改革取得很大進展。

抗擊義大利

主詞條: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海爾·塞拉西開展的這場社會改革尚未收到顯著的實際效果,就因義大利發動的侵略戰爭而戛然中斷了。
衣索比亞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業原料,早為義大利所垂涎。1888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占領了厄利垂亞全境。1889年,義大利與衣索比亞簽定《烏西阿利條約》,並在翌年宣布衣索比亞為義大利保護國。189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參見詞條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但在阿杜瓦戰役中慘敗給孟尼利克二世。20世紀20年代貝尼托·墨索里尼上台後積極擴軍備戰,而衣索比亞成為其在海外的首要侵略目標。
從1934年上半年起,意軍利用已經占領的殖民地厄利垂亞和索馬里向衣索比亞邊界進行頻繁的武裝挑釁,製造衝突。最嚴重的是1934年12月5日意軍製造的“瓦爾瓦爾事件”。同時,義大利還利用大量錢財賄賂衣索比亞國內公開反對中央政府的封建諸侯,挑動他們反對海爾·塞拉西。
面對義大利的侵略行為,海爾·塞拉西最初希望通過外交解決,首先根據1928年同義大利簽訂的和平友好條約希望義大利停止侵略行徑。同時又根據國聯盟約,希望國際社會制止義大利,對其實行制裁。但是他的希望全部落空了,英、法為主導的國聯對義大利實施了綏靖政策。海爾·塞拉西後來曾痛苦地說:“迄今為止,我們從沒有從國際聯盟得到任何希望或任何好處。”
1935年7月,當墨索里尼不斷發出戰爭叫囂,戰爭一觸即發時,海爾·塞拉西在議會發表演說,向全國人民發起保衛祖國的號召。他呼籲:“士兵們!商人們!老人、青年、男人和女人們,團結起來,為保衛我們的國家共同戰鬥!”之後,在各地招募義勇軍,籌集糧食,進行戰爭的動員。10月3日清晨,意軍大舉發動戰爭,入侵衣索比亞國土。5個小時後,海爾·塞拉西發表廣播講話,要求人民緊急行動起來,“拿起武器”,去“打倒侵略者”,“為了衣索比亞的獨立,我將毫不猶豫地灑盡我的鮮血”。兩天后,海爾·塞拉西以政府名義,向國際聯盟發出照會,表達了衣索比亞抗擊侵略者的決心。
戰爭爆發後,海爾·塞拉西的講話贏得了全國各階層的廣泛支持激發了全體國民的愛國熱情。民眾紛紛參加志願軍,一支包括數十萬人的抗戰隊伍組織起來了,農民和牧民節省下自己的糧食供應前線,還趕著騾馬幫助前線運送彈藥。海爾·塞拉西親自來到前線,設立指揮中心,召開軍政官員會議,為各省劃分固定的防線和後備基地制定作戰計畫,他本人甚至親自上陣。在保衛德西埃的戰役中,當義大利大批戰機低空掃射造成慘重傷亡時,海爾·塞拉西不顧衛兵勸告,端起機槍對意機開火。1936年3月的梅丘戰役中,他親自指揮作戰,在戰鬥激烈時,深入戰士班組,俯臥在潮濕陰冷的壕溝里,開動機槍掃射敵軍。因此,海爾·塞拉西被人們讚頌為“戰士皇帝”。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意埃戰爭
由於衣索比亞的堅決抵抗,使義大利依靠突然襲擊的閃電戰術和在短時間內贏得戰爭的企圖失敗。墨索里尼急忙任命彼得羅·巴多格里奧元帥為侵埃軍總司令,向衣索比亞大舉增兵。到1936年初,意軍已激增到50萬人。並且違反國際公約使用毒氣,造成了埃軍極大的損失。從三月起的兩個月時間裡,意埃雙方連續進行了五場大戰,各自動員數萬乃至十多萬人參戰。埃軍堅持使用陣地戰和攻堅戰而且埃軍裝備遠遠落後於意軍,又缺乏空中支援和炮兵支援,損失慘重,其中尤其以梅丘戰役最為慘烈。
梅丘地區扼守衣索比亞北方通往亞的斯亞貝巴的要道。海爾·塞拉西在此處集結了最精銳的皇帝近衛軍和數萬主力部隊於此。急於尋求埃軍主力決戰的意軍司令部,連續出動數百架次飛機轟炸,甚至釋放毒氣,並且利用火炮優勢,經過3天激戰,埃軍戰死者達9000多人,皇帝近衛軍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之大是開戰後從未有過的。此後埃軍正規部隊已不復存在,戰局急轉直下。亞的斯亞貝巴已經完全暴露在意軍面前。海爾·塞拉西曾計畫遷都西部地區的戈雷繼續戰鬥,但因為意軍進展迅速計畫無法實現。在這緊要關頭,海爾·塞拉西召開大臣會議,最後以21票對3票贊成他攜帶家眷離開衣索比亞。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1936年,塞拉西抵達耶路撒冷
1936年5月2日清晨,海爾·塞拉西一行乘坐專列火車前往吉布地,並轉乘英國軍艦開始了他在海外的4年流亡生活。5月5日,意軍攻占亞的斯亞貝巴。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吞併衣索比亞。

流亡與復國

海爾·塞拉西流亡海外後處境十分艱難,但他仍然堅持反對義大利法西斯的鬥爭,先到耶路撒冷,後在倫敦組織流亡政府。他在英國居住期間處處受到冷落甚至歧視。英國政府對他拒不以國賓相待,英王和首相拒絕同他見面,當時的英國財政大臣阿瑟·尼維爾·張伯倫公開聲稱衣索比亞“已經無法恢復皇帝的統治”。英國政治界的一些頭面人物勸告海爾·塞拉西退位了事。法國政府也不承認海爾·塞拉西是衣索比亞的國家元首,稱其為“下了台的皇帝”。英、法兩國為了自身利益,在衣索比亞問題上對義大利採取妥協退讓政策。他們先後與義大利簽訂秘密協定,準備承認義大利占領衣索比亞,進而把後者從國際組織中清除出去。
海爾·塞拉西針對英、法等西方盟國的背叛採取了激烈鬥爭。他於1936年6月、1938年5月先後兩次前往日內瓦參加國際聯盟大會發表演說。他譴責義大利不顧國際公約,悍然對國聯成員國衣索比亞使用毒氣,大規模屠殺平民,聲明衣索比亞不會向強權低頭。他指出“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並責問國聯“是否要開創一個向強權低頭的可悲範例”。同時斥責英、法犧牲衣索比亞的陰謀,駁斥了它們散布的“不承認就沒有和平”的論調。他說:“國聯的最基本任務是要保衛和平”,只有不承認侵略者的非法領土吞併才能保衛和平,“國聯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其他選擇的自由”。海爾·塞拉西還嚴肅指出,英、法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已經撕毀了保證它們自己獨立的國聯盟約”終將自食其果。海爾·塞拉西的演說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世界面前顯示了衣索比亞抗擊侵略者的決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道義上和物質上支持衣索比亞。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海爾.塞拉西
與此同時,衣索比亞國內的游擊戰也在不斷發展。早在海爾·塞拉西離開衣索比亞時,就曾經決定伊姆魯公爵為“皇帝代表”,領導國內抵抗運動。在國外的海爾·塞拉西不斷同國內抗戰領導人取得聯繫,鼓勵他們堅持鬥爭,不斷表示他在將來會回國領導抗戰。他還同流亡在巴勒斯坦、蘇丹、吉布地和英屬索馬里的愛國者保持密切來往,並在物質上大力資助。在倫敦,衣索比亞愛國者創辦報紙《新時代與衣索比亞新聞》刊登海爾·塞拉西的講話和文章,該報用阿姆哈拉語出版,秘密運回國內,在抗意官兵中廣為流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內的許多抗意組織繼續尊奉海爾·塞拉西為自己的領袖。如著名的“黑獅會”在章程中明確規定海爾·塞拉西為領袖。1937年夏天,埃國內各游擊隊組織聯合成立了領導機構“團結合作委員會”,也將他列為自己的領袖。
在反抗義大利入侵的戰爭中,海爾·塞拉西雖然戰術上有所失誤,但始終不肯屈服。他將身邊的王子一個接著一個派回衣索比亞領導遊擊戰爭,這些王子盡忠職守,在敵眾我寡、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和意軍英勇戰鬥,最後皆壯烈殉國。
1938年至1939年期間,衣索比亞游擊隊發展到40萬人,控制了全國土地四分之三以上。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英、法長期對義大利的綏靖政策宣告破產。同時德軍於幾天后占領了巴黎,法國宣告滅亡,英國的本土不斷受到德國飛機的轟炸。
隨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有利國際形勢下,衣索比亞游擊隊更加活躍起來,開始進入反攻階段。英國在此時注意到了衣索比亞境內的反法西斯力量,開始向他們提供武器彈藥和各種裝備。1940年,海爾·塞拉西搭乘水上飛機秘密離開英國,取道馬爾他、埃及,來到蘇丹的喀土穆組織了新政府,簽署了光復祖國的宣言書,並印成傳單用飛機散發到衣索比亞的領土上。新政府的廣播電台將皇帝回到非洲領導鬥爭的訊息傳到了衣索比亞國內,鼓舞了衣索比亞人民的抵抗鬥志。衣索比亞國內人士和流亡海外的愛國者紛紛向喀土穆集結,並組建起一支軍隊。1941年1月下旬,海爾·塞拉西率兩千游擊隊戰士進入衣索比亞的戈賈姆省,並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抗擊意軍。
英國對衣索比亞抱有野心,想把後者從義大利手中奪來成為自己的殖民地,並以其為中心組成包括肯亞、索馬里和蘇丹在內的“英屬東非帝國”。對此海爾·塞拉西進行了機智的鬥爭。1941年4月6日,亞的斯亞貝巴得到解放。5月5日,海爾·塞拉西進入亞的斯亞貝巴。5月18日,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總督阿奧斯塔在阿拉奇平頂山宣布投降。11月,最後一批義大利駐軍在貢德爾向盟軍投降。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勝利結束。同時,海爾·塞拉西拒絕了英國提出的要衣索比亞接受其“保護”的主張。他宣布成立本國的戰後政府,任命各部大臣行使職權。英國迫於戰爭形勢不得不在1942年1月同衣索比亞簽訂《英埃協定》,承認衣索比亞是獨立自由的國家,海爾·塞拉西是合法的統治者。
抗意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獨立的恢復使海爾·塞拉西贏得了巨大的聲譽,貴族們稱其為“偉大的皇帝”、“衣索比亞之父”。他在進入首都的歡迎儀式上發表講話,宣布衣索比亞的歷史將開始“新的紀元”,即將建立一個博愛、民主和自由的國家。

戰後重建

戰後初期,海爾·塞拉西繼續執行過去的改革措施。改革稅制,對耕地徵收現金稅,廢棄實物代稅制;嚴格執行政府官吏和軍隊的固定薪金制,薪金由國庫提供,不得自行籌措薪餉;厲行廢止奴隸制,最終於20世紀50年代徹底廢除了盛行千年的奴隸制;發展文化教育,創辦各種學校,包括興建第一所大學,發展中學和各種職業學校。這些措施使得國家在戰後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1952年,經海爾·塞拉西在聯合國的遊說,衣索比亞與之前被英國占領、後交聯合國託管的厄利垂亞組成聯邦,從而爭得了出海口。海爾·塞拉西成為聯邦的國家元首。
二戰結束後,美國趁英法實力衰弱之機,開始將觸角伸向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衣索比亞。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海爾·塞拉西改變了戰後倚靠英國的政策,開始與美國合作,成為美國在非洲的重要盟友。1953年,衣索比亞同美國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正式締結盟約。美國先後與衣索比亞簽訂了10多個軍事和經濟協定,並在衣索比亞設立了軍事基地。為拉攏海爾·塞拉西,僅在對埃軍援一項,美國從1945年到1971年就援助了衣索比亞高達4億4000萬美元的款項。美國還派出軍事顧問小組,負責訓練埃軍。
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下,衣索比亞很快建立了一支很有規模的軍隊,其實力在東非乃至整個非洲都屈指可數。軍事實力的增強讓海爾·塞拉西的野心迅速膨脹,他覺得衣索比亞已經有資本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美國“維持全球秩序”。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與朝鮮作戰。不久,海爾·塞拉西宣布派遣一個步兵營參加戰鬥。該營士兵在1951年7月才抵達朝鮮,主要參與了上甘嶺戰役

獨裁與危機

在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反對專制爭取民主的時代潮流下,海爾·塞拉西雖然繼續實行若干改革,如頒布1955年憲法、進行土地改革等,但已逐漸失去了過去那種勇於改革的精神。不僅在外交上倒向美國以求軍援,海爾·塞拉西還極力鼓勵外國資本向衣索比亞投資辦廠,開放國內市場,貨物和機械進口免除關稅,自由辦理一切事務,甚至所得利潤也可以任意匯往國外,以換取西方的支持。
對內,海爾·塞拉西進一步加強皇權專制。1955年,他舉行了紀念自己稱帝25周年的盛大慶典。同時頒布了一部新憲法《1955年憲法》,加強獨裁統治。該憲法規定眾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外,幾乎所有其它的條款都確立了皇權的絕對權威。如再次確認皇帝的世襲制度;規定將全國最大的阿多拉金礦變為皇帝的私人財產以滿足自身奢華的生活;甚至明文規定皇室開支占全國預算開支的比例,當時的皇室開支達到政府對農業投資的四倍,這對農業立國的衣索比亞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為了安撫地方封建勢力,加強他們對皇室的向心力,政府停止實施過去的土地登記和稅收制度改革,廣泛實行了土地分封。據不完全統計,用於分封的土地達397萬公頃。海爾·塞拉西的政策,激起了全國各階層的不滿,社會動亂不斷發生。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晚年時期的海爾.塞拉西
衣索比亞有著複雜的政情:強大的基督教勢力,大量原始的部落,還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塞拉西如同一根繩子,把國家綁在一起。但因為繼續君主獨裁,這些措施根本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上層封建統治集團日趨腐敗,國家經濟發展滯後,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社會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一部分受過現代軍事訓練的軍官開始不滿“封建腐朽”的皇帝統治,希望跑步進入社會主義。一些進步學生也開始在大街上示威遊行,大喊“皇帝是賊”“吊死皇帝”等口號。
1960年12月,當他訪問巴西時,皇家警衛隊司令門吉斯圖·紐威與季季加的分督格馬梅等人發動軍事政變,逮捕了皇太子阿斯法·沃森等一批宮廷顯貴,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發表了帶有民主色彩的施政綱領。海爾·塞拉西急忙從外國趕回,依靠美國的幫助和仍然支持他的陸軍部隊(以梅里德少將為首)平息了政變。政變領導人和參加者都被處以極刑或長期監禁。1962年2月16日,皇后孟侖因長期患病去世。自此,海爾·塞拉西的性格更加孤僻乖戾。
1962年11月,海爾·塞拉西強行取消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聯邦制,宣布把厄利垂亞變成衣索比亞的一個省,由此引發了厄利垂亞獨立戰爭。
1960年代,衣索比亞的經濟嚴重惡化,民怨沸騰,人民鬥爭不斷。海爾·塞拉西下令對全國新聞、報刊以及大中學校實行嚴格的“輿論控制”。1961年、1963年和1967年,他又分別動用軍隊鎮壓農民起義、工人罷工和學生罷課。1969年,海爾·塞拉西指派軍警秘密謀殺了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學生會主席。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衣索比亞的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嚴峻。從1972年起,全國遭受特大旱災。不久,因缺水、飢餓和瘟疫而死亡的人數達到30多萬人,城市有400多萬人嚴重缺糧。物價在一年間飛漲了百分之五十。一部分的統治階層囤積食物更使農村出現餓死者。蘇伊士運河關閉造成的油價高漲,讓國民生活陷入危機。1973年的中東石油危機惡化了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對原本就脆弱的衣索比亞經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海爾·塞拉西對此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反而繼續和貴族們沉迷在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中,甚至試圖掩蓋饑荒的事實,造成國際撻伐。西方記者在報導衣索比亞的狀況時稱,衣索比亞已經成為了“乞丐的國家”。他們拍下了少數達官富人(包括海爾·塞拉西本人)用金銀盤子盛著肉餵養自己的愛獅,同時成群結隊骨瘦如柴的饑民雲集街頭,顛沛流離,到處都是要飯的乞丐。後來這些照片觸發了反對海爾·塞拉西的內戰。
20世紀60年代的海爾·塞拉西圖冊參考資料

退位而亡

1974年1月初,在南部駐防的一支衛戍部隊因缺水缺糧而發生兵變。很快,各地駐軍紛紛起義。他們要求提高軍餉、改善一伙食和服役條件。2月初,鬥爭浪潮波及城市,知識分子和工人上街示威遊行,學生罷課,要求保證最低生活水平和畢業後的就業機會;教師罷教,要求提高工資;計程車司機要求提高收入。皇帝採取了關閉大學的方法企圖鎮壓騷亂,結果適得其反,工會號召全國工人總罷工,農民到處進行奪地和自發奪取地主財產的鬥爭,城鄉處在一片混亂中。
海爾·塞拉西採取各種辦法,企圖平息事態。他先口頭答應提高工資,撤換政府官員;後又答應半年之內頒布新憲法。他宣布將給人民更多的民主權利,然後涉及具體問題時卻是措辭含糊其詞。同時,他還一再聲稱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是上帝賜予的,是“不可改變”的。
此時,軍隊作為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已經崛起。下級軍官成立了一系列委員會,以此來左右軍隊。後來。由正規軍、警察和地方部隊三支力量成立了“協調委員會”。1974年5月,在違背海爾·塞拉西願望的情況下,軍隊陸續逮捕了至少200名大臣、達官和將軍。“協調委員會”事實上掌握了國家政權。6月28日,爆發海爾·馬里亞姆·門格斯圖為首的軍官領導的革命。同年9月12日,由“協調委員會”組成的臨時軍政府發布一號檔案,宣布永遠廢黜皇帝,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被廢黜的海爾·塞拉西(車後方者)
此後海爾·塞拉西一直被軟禁在皇宮裡。1975年8月27日,臨時軍政府宣布海爾·塞拉西當天因病逝世,是年83歲。根據傳聞,海爾·塞拉西懷疑是被門格斯圖以枕頭悶死。在海爾·塞拉西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遺骨下落不明。直到1992年門格斯圖政權崩潰後,才在舊宮殿的地下挖出。2000年,被隆重葬於亞的斯亞貝巴的至聖三者大聖堂內。他的石棺上方有一幅巨大壁畫,內容就是其接受義大利侵略者投降的歷史一幕。

為政舉措

政治

海爾·塞拉西稱帝後,大力推行改革。1931年,他頒布了衣索比亞有史以來第一部憲法,基本內容為:(1)改革國家機構,建立君主立憲制,廢除封建諸侯的權力,成立中央政府,設參議院和眾議院,但議院不是選舉產生,而是由皇帝“從長期作為親王、大臣、法官或高級軍官替帝國效勞過的貴族中”任命。皇帝有權召開和解散議會,任命大臣,掌握全國行政、立法、軍事、外交方面的最高決定權。(2)取消奴隸制度,建立62個地方局。(3)取消遠古時代式的調職、升遷政府官員的慣例,建立文官制度。(4)在農村實行初步的土地丈量和土地改革。逐步廢除農園主和農民通常用糧食和其他產品繳納的封建貢賦,代之以有控制的稅收。(5)實行監獄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憲法確立了海爾·塞拉西的地位和權力,規定建立議會制度,加強法務部門,以及解放奴隸,保護人權等方面的條款。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1930年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海爾·塞拉西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組成聯邦後,海爾·塞拉西於1955年11月4日頒布《修正憲法》,該《憲法》仍賦予皇帝以主宰一切的地位,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都能起主導作用。議會仍分參眾兩院,參議院由皇帝指定,眾議員改為普選產生,擴大了議會的權力,包括部分立法權等。皇帝行使或參與立法權有三條途徑:(1)議會兩院通過的法案公告由皇帝審批發布;(2)議會休會期間發生的緊急情況由皇帝頒布法令;(3)發布命令確定行政部門的組織。這三者是衣索比亞法律的主要立法淵源。
除制訂憲法外,海爾·塞拉西在位期間,還頒布和施行了六種法典:即1957年《刑法典》,1960年《民法典》、《商法典》和《海事法典》,1961年《刑事訴訟法典》,1965年《民事訴訟法典》,以上法典均以阿姆哈拉文和英文兩種文字出版。

經濟

為了推動經濟發展,海爾·塞拉西對農民實行放寬政策。1932年頒布赦令,廢除“德爾戈”制度。1933年又頒布法律免除農民的欠稅,降低農業稅和商業稅。1935年又頒布赦令,取消了“蓋爾巴”制度。
在財政金融方面推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加快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設立了國家銀行,發布國家貨幣。

軍事

海爾·塞拉西重視武裝部隊的建設。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他將軍隊編制分為皇帝的近衛軍和各省自己管轄的軍隊;省屬軍隊又分為正規軍和地方軍。在派遣青年軍人去法、意、比利時等國學習軍事技術同時又聘請外國軍事使團訓練本國軍隊。由比利時教官訓練皇家近衛軍,在1934年建立了一所軍事學院,由瑞典軍官負責訓練。在亞的斯亞貝巴建設了飛機場,成立了一支小型空軍,聘請比利時顧問訓練飛行員。新實行徵兵制保證了兵員的來源。經過幾年建設,衣索比亞擁有了一支20多萬人的軍隊。其中的皇家近衛軍受過現代化作戰的訓練,有較強戰鬥力。

社會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海爾·塞拉西即位後,開展了取消和廢除奴隸制殘餘的活動。1931年,他頒布詔書規 定主人一旦死亡,奴隸即可獲得自由。1932年亞的斯亞貝巴成立了“奴隸事務局”,並逐步在各省和主要地區設立了62個分局。這些機構有執法仲裁權,可以釋放奴隸也可以處罰違法者。上述這些措施,使獲得自由的奴隸人數逐漸有所增加。1933年解放奴隸1027人,一年後增加到3647人。20世紀50年代,衣索比亞徹底廢除了奴隸制。
海爾·塞拉西在位期間,還注重發展教育、衛生事業。1951年,他下令創辦了亞的斯亞貝巴大學。海爾·塞拉西還在衣索比亞建立了電台,後來又辦起了報紙,發展了電視。

外交

海爾·塞拉西擔任攝政王期間,努力使衣索比亞加入國際聯盟,並同義大利、美國和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1923年起,他遍訪了葉門、巴勒斯坦、埃及、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典、義大利、英國、瑞士和希臘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對抗義大利、英國、法國的勢力,於是親近美國與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爾·塞拉西倒向美國,於1953年與美國結成同盟關係。1950年,他派兵參加“聯合國軍”侵略朝鮮。1960年派出1800名皇家警衛隊員參加“聯合國軍”鎮壓盧蒙巴領導的剛果獨立運動。
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民族解放運動的推動下,海爾·塞拉西開始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致力於泛非主義,支持非洲和第三世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鬥爭。衣索比亞是1961年成立的不結盟國家會議的成員國之一。1963年5月,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非洲統一組織成立會議上,海爾·塞拉西當選名譽主席。他還曾以調解人的姿態,對一些非洲獨立國家內部的衝突進行斡旋,對促進非洲國家的團結起過積極作用。
1971年10月,海爾·塞拉西到訪中國,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的接見。

歷史評價

義大利記者、作家法拉奇:“……當回想起海爾·塞拉西時,義大利人總是只看到他好的一面,即他過去的功績。……他們言必誇他具有至高無上的端莊,國王的尊嚴,絕對的聰明和對夙敵的寬容大量。他們從不說明深受我們之害的這位君主究系何人,除了說他是受害者外,再也不敢對他說東道西。譬如,他是個頑固堅持幾世紀來早已變得陳舊腐朽的準則的人。又如,他是一國的專制統治者,而這個國家從未聽說過權利和民主這類的字眼。”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海爾·塞拉西一世
英國考古學家麥可·克勞德主編《劍橋非洲史·20世紀卷》:“毫無疑問,海爾·塞拉西不只是‘海爾·塞拉西一世’,他也是非洲之角最傑出的政治家,在非洲大陸內外備受關注和尊重。”
中國學者秦曉英在《外國歷史名人傳-現代部分》“塞拉西一世”條目中稱其為“衣索比亞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美國馬歇爾·卡文迪什公司出版《二十世紀世界領導人傳記百科》:“在很多方面,海爾·塞拉西一世的統治和領導標誌著衣索比亞從傳統向現代社會過渡。他試圖加強衣索比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但這些卻最終導致了他的倒台。”

人物榮譽

海爾·塞拉西一生獲得國內外榮譽眾多,現以表格形式展示。
軍銜名稱
授予時間
衣索比亞帝國陸軍元帥
——
衣索比亞帝國海軍上將
——
衣索比亞帝國空軍元帥
——
英國陸軍名譽元帥
1965年1月20日
名稱
授予時間
授予國家/地區/組織
衣索比亞之星勳章(大十字級)
1909年
衣索比亞帝國(1941年前稱阿比西尼亞帝國)
所羅門帝國勳章
1930年
所羅門印章勳章(大綬帶級)
——
示巴女王勳章(大綬帶級)
——
聖三一勳章
——
孟尼利克二世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
忠誠勳章
——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17年
巴斯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24年
皇家維多利亞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30年
皇家維多利亞鏈章
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勳章
1953年
1954年
義大利王冠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17年
義大利王國/共和國
聖莫里斯與拉撒路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24年
天使報喜最高勳章
1928年
義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鏈級大十字)
1955年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18大軍官級,1924大十字級)
1924年
法蘭西共和國
軍功勳章
1954年
聖塞巴斯蒂安和聖威廉馬術勳章
——
救贖者勳章(1954年加大十字級)
1924年
聖喬治和康斯坦丁勳章(大綬帶級)
——
軍事功績勳章(一等)
1954年10月28日
利奧波德勳章
1924年
利奧波德二世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
拿騷王朝金獅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24年5月25日
阿維什軍事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24年
塔及劍、英勇、忠誠、功績的軍事勳章(騎士大十字級)
1925年
大勛位菊花章(1956年加Collar級)
1930年
穆罕默德·阿里皇家勳章(1930年加大綬帶級)
1924年
埃及王國
1930年
波蘭共和國
功績勳章(總司令級)
1945年
美利堅合眾國
南斯拉夫之星勳章
1954年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馬康南公爵
衣索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至親。
兄長
伊爾瑪
同父異母的兄長。
妻子
孟侖·阿斯法(1891-1962)
教名Wolete Giyorgis。1930年加冕為皇后。1962年病逝。
兒子
阿斯法·沃森
1930年立為皇太子,于海爾·賽拉西退位後逃往美國。1989年自稱為阿姆哈·塞拉西一世。1997年在維吉尼亞州去世。
孫子
——
阿斯法之子,居住在亞的斯亞貝巴。
孫子
埃米亞斯·薩赫勒·塞拉西
居住在美國華盛頓,為一家智囊機構工作
表格參考資料

人物爭議

關於海爾·賽拉西的死因眾說紛紜,現列舉主要的三種說法:
  1. 病死說:門格斯圖軍政府稱海爾·賽拉西是病死的;
  2. 他殺說:恢復皇權運動的領導者認為,海爾·賽拉西是被反叛軍官用浸過麻醉劑的枕頭給悶死的;
  3. 謀殺說:許多人懷疑海爾·賽拉西是在一批軍官政變後被謀殺的。塞拉西當年的侍從最近透露,皇帝在被拘禁期間,他一直與其同睡在一個房間內。臨死前那頓晚餐,塞拉西的胃口很好,飯後也沒感到身體不適。飯後,幾名士兵突然闖進屋內,命令塞拉西轉移到附近一間戒備森嚴的禁閉室睡覺。塞拉西在行前朝教堂方向莊重地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說:“我已盡力為國家做了一切,就讓歷史作判斷吧。”第二天,當侍從推開塞拉西臥室的房門時,發現他臉色發黑,軀體已經僵硬。
有人認為是軍事政變首領門格斯圖親自動手殺死海爾·塞拉西,並從其手上奪下了所羅門王的印戒,作為自己統治的法理依據。此後,門格斯圖下令將海爾·塞拉西的屍體埋在自己的辦公桌下,直到1992年過渡政府取代門格斯圖以後,才發現海爾·賽拉西的遺骸。

後世紀念

1967年,為紀念海爾·塞拉西75歲壽辰,衣索比亞發行一枚紀念章。正面圖案為衣索比亞歷史國徽;背面圖案是海爾·塞拉西的頭像。1972年,為紀念他誕辰80周年,衣索比亞發行一枚紀念幣。正面圖案是持杖戴皇冠的獅徽、年號和面值,背面是海爾·塞拉西的頭像。
海爾·塞拉西一世(塞拉西一世)
1967(下)與1972(上)的海爾·塞拉西紀念幣
1992年2月16日,海爾·塞拉西的遺骸在在亞的斯亞貝巴原皇宮廁所的地板下面被發現,18日安葬於至聖三者大聖堂。成千上萬的衣索比亞人民身著黑衣肅立路旁。塞拉西的孫女和其他前皇室成員參加了安放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