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歷史,壓鑄過程,設備,熱室壓鑄,冷室壓鑄,模具,壓鑄用的金屬,優缺點,優點,缺點,特點,失效形式,損壞,碎裂,溶蝕,問題,澆注排溢,模具要求,內澆口,溢流槽,設計,圓角,脫模斜度,粗糙度,流動性,工藝,發展,現狀,
簡介 壓鑄是一種利用高壓強制將金屬熔液壓入形狀複雜的金屬模內的一種精密鑄造法。在1964年,日本壓鑄協會對於壓鑄定義為“在高溫將熔化合金壓入精密鑄模,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高精度而鑄面優良的鑄造方式”。美國稱壓鑄為Die Casting,英國則稱壓鑄為Pressure Die Casting,而最為國內一般業者所熟悉的是日本的說法,稱為壓鑄。經由壓鑄法所製造出來的鑄件,則稱為壓鑄件(Die castings)。
這些材料的抗拉強度,比普通鑄造合金高近一倍,對於鋁合金汽車輪轂、車架等希望用更高強度耐衝擊材料生產的部件,有更積極的意義。
歷史 1838年,為了製造
活字印刷 的模具,人們發明了壓鑄設備。第一個與壓鑄有關的專利頒布於1849年,它是一種小型的,用來生產
印刷機 鉛字 的手動機器。1885年奧托·默根特勒(Otto Mergenthaler)發明了
Linotype排字機 ,這種機器能夠將一整行文字壓鑄成一個單獨的鉛字,它給印刷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在印刷業進入大規模工業化後,傳統的手壓字模已經被壓鑄取代。1900年左右,鑄字排版進入市場使得
印刷業 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提高,因此有的時候在報社內能看見十多台壓鑄機。隨著消費產品的不斷增長,奧托的發明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套用。人們可以利用壓鑄大批量地製造零部件產品。1966年,
通用動力 發明了精速密壓鑄工藝,這種工藝有時也被稱作雙沖頭壓鑄。
壓鑄過程 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或者稱做高壓壓鑄。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準備、填充、注射以及
落砂 ,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在準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
潤滑劑 ,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於鑄件
脫模 。然後就可以關閉模具,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這個壓力範圍大約在10到175兆
帕 之間。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後,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然後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由於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落砂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以及飛邊。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其它的落砂方法包括
鋸 和
打磨 。如果澆口比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鑄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多餘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後重複使用。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
高壓注射導致填充模具的速度非常快,這樣在任何部分凝固之前熔融金屬就可填充滿整個模具。通過這種方式,就算是很難填充的薄壁部分也可以避免表面不連續性。不過這也會導致空氣滯留,因為快速填充模具時空氣很難逃逸。通過在分型線上安放排氣口的方式可以減少這種問題,不過就算是非常精密的工藝也會在鑄件中心部位殘留下氣孔。大多數壓鑄可以通過二次加工來完成一些無法通過鑄造完成的結構,例如鑽孔、
拋光 。
落砂完畢之後就可以檢查缺陷了,最常見的缺陷包括滯流(澆不滿)以及冷疤。這些缺陷可能是由模具或熔融金屬溫度不足、金屬混有雜質、通氣口太少、潤滑劑太多等原因造成。其它的缺陷包括氣孔、縮孔、熱裂以及流痕。流痕是由澆口缺陷、鋒利的轉角或者過多的潤滑劑而遺留在鑄件表面的痕跡。
水基潤滑劑被稱作乳劑,是最常用的潤滑劑類型,這是出於健康、環境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不像溶劑型潤滑劑,如果將水中的礦物質運用合適的工藝去除掉,它是不會在鑄件中留下副產物的。如果處理水的過程不得當,水中的礦物質會導致鑄件表面缺陷以及不連續性。主要有四種水基潤滑劑:水摻油、油摻水、半合成以及合成。水摻油的潤滑劑是最好的,因為使用潤滑劑時水在沉積油的同時會通過蒸發冷卻模具的表面,這可以幫助脫模。通常,這類潤滑劑的比例為30份的水混合1份的油。而在極端情況下,這個比例可以達到100:1。
可以用於潤滑劑的油包括
重油 、動物脂肪、植物脂肪以及合成油脂。重質殘油在室溫下粘性較高,而在壓鑄工藝中的高溫下,它會變成薄膜。潤滑劑中加入其它物質可以控制乳液
粘度 以及熱學性能。這些物質包括石墨、鋁以及雲母。其它化學添加劑可以避免灰塵以及氧化。水基潤滑劑中可以加入乳化劑,這樣油基潤滑劑就可以添加進水中,包括肥皂、
酒精 以及
環氧乙烷 。
長久以來,通常使用的溶劑為基礎的潤滑劑包括
柴油 以及汽油。它們有利於鑄件脫出,然而每次壓鑄過程中會發生小型爆炸,這導致模腔壁上積累起
碳元素 。相比水基潤滑劑,溶劑為基礎的潤滑劑更為均勻。
設備 壓鑄機主要可以分為熱室壓鑄機與冷室壓鑄機兩種不同的類型,區別在於它們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典型的壓力範圍在400到4000噸之間。
熱室壓鑄 熱室壓鑄,有時也被稱作鵝頸壓鑄,它的金屬池內是
熔融 狀態的液態、半液態金屬,這些金屬在壓力作用下填充模具。在循環開始時,機器的活塞處於收縮狀態,這時熔融態的金屬就可以填充鵝頸部位。氣壓或是液壓活塞擠壓金屬,將它填入模具之內。這個系統的優點包括循環速度快(大約每分鐘可以完成15個循環),容易實現自動化運作,同時將金屬熔化的過程也很方便。缺點則包括無法壓鑄熔點較高的金屬,同樣也不能壓鑄鋁,因為鋁會將熔化池內的鐵帶出。因而,通常來說熱室壓鑄機用於鋅、錫以及鉛的合金。而且,熱室壓鑄很難用於壓鑄大型鑄件,通常這種工藝都是壓鑄小型鑄件。
冷室壓鑄 當壓鑄無法用於熱室壓鑄工藝的金屬時可以採用冷室壓鑄,包括鋁、鎂、銅以及含鋁量較高的鋅合金。在這種工藝中,需要在一個獨立的
坩堝 中先把金屬熔化掉。然後一定數量的熔融金屬被轉移到一個未被加熱的注射室或注射嘴中。通過液壓或者機械壓力,這些金屬被注入模具之中。由於需要把熔融金屬轉移進冷室,這種工藝最大的缺點是循環時間很長。冷室壓鑄機還有立式與臥式之分,立式壓鑄機通常為小型機器,而臥式壓鑄機則具有各種型號。
模具 壓鑄模具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覆蓋部分與活動部分,它們結合的部分則被稱為
分型線 。在熱室壓鑄中,覆蓋部分擁有澆口,而在冷室壓鑄中則為注射口。熔融金屬可以從這裡進入模具,這個部位的形狀同熱室壓鑄中的注射嘴或是冷室壓鑄中的注射室相匹配。活動部分通常包括推桿以及流道,所謂流道是澆口和模腔之間的通道,熔化的金屬通過這個通道進入
模腔 。覆蓋部分通常連線在固定壓板或前壓板上,而活動部分則連線在可動壓板上。模腔被分成了兩個模腔鑲塊,它們是獨立的部件,可以通過
螺栓 相對容易地從模具上拆下或安裝。
模具是經過特別設計的,當打開模具後鑄件會留在活動部分內。這樣活動部分的
推桿 就會把鑄件給推出去,推桿通常是通過壓板驅動的,它會準確地用同樣大小的力量同時驅動所有的推桿,這樣才能保證鑄件不被損壞。當鑄件被推出後,壓板收縮把所有的推桿收回,為下一次壓鑄做好準備。由於鑄件脫模時仍然處於高溫狀態,只有推桿的數量足夠多,才能保證平均到每根推桿上的壓力足夠小,不至於損壞鑄件。不過推桿仍然會留下痕跡,因此必須仔細設計,讓推桿的位置不會對鑄件的運作造成過多影響。
模具中的其它部件包括
型芯 滑板等。型芯是用來在鑄件上開孔或開口的部件,它們也能用來增加鑄件的細節。型芯主要有三種:固定、活動以及鬆散型。固定型芯的方向同鑄件脫出模具的方向平行,它們要么是固定的,要么永久性地連線在模具上。可動型芯可以布置在除了脫出方向以外的任何方向上,鑄件
凝固 後打開模具之前,必須利用分離裝置把活動型芯從模腔內拿出。滑塊和活動型芯很接近,最大的區別在於滑塊可以用來製造倒凹表面。在壓鑄中使用型芯和滑塊會大幅增加成本。鬆散型芯也被稱作取出塊,可以用來製造複雜的表面,例如
螺紋 孔。在每個循環開始之前,需要先手動安裝滑塊,最後再同鑄件一起被推出。然後再取出鬆散型芯。鬆散型芯是價格最昂貴的型芯,因為製造它需要大量勞動,而且它會增加循環時間。
排出口通常又細又長(大約0.13毫米),因此熔融金屬可以很快冷卻減少廢棄物。在壓鑄工藝中不需要使用
冒口 ,因為熔融的金屬
壓力 很高,可以保證從澆口源源不斷地流入模具內。
由於溫度的關係,對於模具來說最重要的材料特性在於抗熱振性以及柔軟性,其它的特徵包括
淬透性 、
切削 性、抗熱裂性、焊接性、可用性(特別是對於大型模具)以及成本。模具壽命直接取決於熔融金屬的溫度以及每個循環的時間。用於壓鑄的模具通常是使用堅硬的工具鋼製造而成的,因為
鑄鐵 無法承受巨大的內部壓力,所以模具價格昂貴,這也導致
開模 成本很高。在更高溫度下壓鑄的金屬需用使用更加堅硬的合金鋼。
壓鑄過程中會出現的主要缺陷包括磨損和侵蝕。其它缺陷包括熱裂以及熱疲勞。當模具表面由於溫度變化太大出現缺陷時,就會產生熱裂。而使用次數太多後,模具表面出現的缺陷則會產生熱疲勞。
壓鑄用的金屬 各種材料對應的最小截面積以及最小拔模角如以下表格所列,最厚截面應該低於13毫米。
金屬 最小截面積 最小拔模角 鋁合金
0.89 mm (0.035 in)
1:100 (0.6°)
黃銅以及青銅
1.27 mm (0.050 in)
1:80 (0.7°)
鎂合金
1.27 mm (0.050 in)
1:100 (0.6°)
鋅合金
0.63 mm (0.025 in)
1:200 (0.3°)
用於壓鑄的金屬主要包括鋅、銅、鋁、鎂、鉛、錫以及鉛錫合金,雖然壓鑄
鐵 很罕見,不過也是可行的。比較特殊的壓鑄金屬包括ZAMAK、鋁鋅合金以及美國鋁業協會的標準:AA380、AA384、AA386、AA390以及AZ91D鎂。各種金屬的壓鑄時的特點如下:
鋅:最容易壓鑄的金屬,製造小型部件時很經濟,容易鍍膜,抗壓強度、塑性高,鑄造壽命長。
鋁 :質量輕、製造複雜和薄壁鑄件時尺寸穩定性高,耐
腐蝕 性強,機械性能好,高
導熱 以及
導電 性,高溫下強度依然很高。
鎂:易於進行機械加工,強度重量比高,常用壓鑄金屬中最輕。
銅:硬度高,耐腐蝕性強,常用壓鑄金屬中機械性能最好,抗磨損,強度接近鋼鐵。
鉛和
錫 :密度高,尺寸精度極高,可用作特殊防腐蝕部件。出於公共衛生方面的考慮,這種合金不能用作
食品加工 、儲存設備。鉛錫銻的合金(有時也含一點銅)可以用來製造
凸版印刷 中的手工鉛字以及
燙金 。
使用鋁、銅、鎂和鋅進行壓鑄的質量上限分別為70磅(32千克)、10磅(4.5千克)、44磅(20千克)以及75磅(34千克)。
優缺點 優點 壓鑄的優點包括,鑄件擁有優秀的尺寸精度。通常這取決於鑄造材料,典型的數值為最初2.5厘米尺寸時誤差0.1毫米,每增加1厘米誤差增加0.002毫米。相比其它鑄造工藝,它的鑄件表面光滑,圓角半徑大約為1-2.5
微米 。相對於沙箱或者
永久模鑄造法 來說可以製造壁厚大約0.75毫米的鑄件。它可以直接鑄造內部結構,比如絲套、加熱元件、高強度承載面。其它一些優點包括它能夠減少或避免二次機械加工,生產速度快、鑄件抗拉強度可達415兆帕、可以鑄造高流動性的金屬。
缺點 壓鑄最大的缺點為成本很高。鑄造設備以及模具、模具相關組件相對其它鑄造方法來說都很貴。因此製造壓鑄件時生產大量產品才比較經濟。其它缺點包括:這個工藝只適用於流動性較高的金屬,而且鑄造質量必須介於30克與10千克之間。在通常的壓鑄中,最後鑄造的一批鑄件總會有孔隙。因而不能進行任何熱處理或者焊接,因為縫隙內的氣體會在熱量作用下
膨脹 ,從而導致內部的微型缺陷和表面的剝離。
特點 壓力鑄造簡稱壓鑄,是一種將熔融合金液倒入壓室內,以高速充填鋼製模具的型腔,並使合金液在壓力下凝固而形成鑄件的鑄造方法。 壓鑄區別於其它鑄造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高壓和高速。
壓鑄 ①金屬液是在壓力下填充型腔的,並在更高的壓力下結晶凝固,常見的壓力為15—100MPa。
②金屬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還可超過80米/秒,(通過內澆口導入型腔的線速度—內澆口速度),因此金屬液的充型時間極短,約0.01—0.2秒(須視鑄件的大小而不同)內即可填滿型腔。
壓鑄是一種精密的鑄造方法,經由壓鑄而鑄成的壓鑄件之尺寸公差甚小,表面精度甚高,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壓鑄件不需再車削加工即可裝配套用,有螺紋的零件亦可直接鑄出。從一般的照相機件、打字機件、電子計算器件及裝飾品等小零件,以及汽車、機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複雜零件大多是利用壓鑄法製造的。
失效形式 損壞 壓鑄生產時,模具反覆受激冷激熱的作用,成型表面與其內部產生變形,相互牽扯而出現反覆循環的熱應力,導致組織結構二損傷和喪失韌性,引發微裂紋的出現,並繼續擴展,一旦裂紋擴大,還有熔融的金屬液擠入,加上反覆的機械應力都使裂紋加速擴展。 為此,一方面壓鑄起始時模具必須充分預熱。另外,在壓鑄生產過程中模具必須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溫度範圍中,以免出現早期龜裂失效。同時,要確保模具投產前和製造中的內因不發生問題。因實際生產中,多數的模具失效是熱疲勞龜裂失效。
碎裂 在壓射力的作用下,模具會在最薄弱處萌生裂紋,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劃線痕跡或電加工痕跡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處均會最先出現細微裂紋,當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時,即容易斷裂。而脆性斷裂時裂紋的擴展很快,這對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險的因素。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劃痕、電加工痕跡等必須打磨光,即使它在澆注系統部位,也必須打光。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好、衝擊韌性和斷裂韌性均好。
溶蝕 前面已講過,常用的壓鑄合金有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和銅合金,也有純鋁壓鑄的,Zn、Al、Mg是較活潑的金屬元素,它們與模具材料有較好的親和力,特別是Al易咬模。當模具硬度較高時,則抗蝕性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軟點,則對抗蝕性不利。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澆鑄溫度高低、模具是否經預熱、水劑塗料噴塗量的多少、壓鑄機噸位大小是否匹配、壓鑄壓力過高、內澆口速度過快、冷卻水開啟未與壓鑄生產同步、鑄件材料的種類及成分Fe的高低、鑄件尺寸形狀、壁厚大小、塗料類型等等)。也有內因(例模具本身材質的冶金質量、坯料的鍛制工藝、模具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澆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模具機(電加工)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包括各種配合精度和光潔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現早期失效,則需找出是哪些內因或外因,以便今後改進。 但在實際生產中,溶蝕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內澆口直接沖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現溶蝕現象,以及硬度偏軟處易出現鋁合金的粘模。
問題 澆注排溢 對於冷室臥式壓鑄機上模具直澆道的要求:
① 壓室內徑尺寸應根據所需的比壓與壓室充滿度來選定,同時,澆口套的內徑偏差應比壓室內徑的偏差適當放大幾絲,從而可避免因澆口套與壓室內徑不同軸而造成沖頭卡死或磨損嚴重的問題,且澆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澆口套的長度一般應小於壓射沖頭的送出引程,以便塗料從壓室中脫出。
② 壓室與澆口套的內孔,在熱處理後應精磨,再沿軸線方向進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 分流器與形成塗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於橫澆道深度,其直徑配澆口套內徑,沿脫模方向有5°斜度。當採用塗導入式直澆道時,因縮短了壓室有效長度的容積,可提高壓室的充滿度。
模具要求 ① 冷臥式模具橫澆道的入口處一般應位於壓室上部內徑2/3以上部位,以免壓室中金屬液在重力作用下過早進入橫澆道,提前開始凝固。
② 橫澆道的截面積從直澆道起至內澆口應逐漸減小,為出現截面擴大,則金屬液流經時會出現負壓,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氣體,增加金屬液流動中的渦流裹氣。一般出口處截面比進口處小10-30%。
③ 橫澆道應有一定的長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長度的目的是起穩流和導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夠,則金屬液降溫快,深度過深,則因冷凝過慢,既影響生產率又增加回爐料用量。
④ 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內澆口的截面積,以保證金屬液入型的速度。主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各分支橫澆道的截面積。
⑤ 橫澆道的底部兩側應做成圓角,以免出現早期裂紋,二側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橫澆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內澆口 ① 金屬液入型後不應立即封閉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氣槽不宜正面衝擊型芯。金屬液入型後的流向儘可能沿鑄入的肋筋和散熱片,由厚壁處向薄壁處填充等。
② 選擇內澆口位置時,儘可能使金屬液流程最短。採用多股內澆口時,要防止入型後幾股金屬液匯合、相互衝擊,從而產生渦流包氣和氧化夾雜等缺陷。
③ 薄壁件的內澆口厚件要適當小些,以保證必要的填充速度,內澆口的設定應便於切除,且不使鑄件本體有缺損(吃肉)。
溢流槽 ① 溢流槽要便於從鑄件上去除,並儘量不損傷鑄件本體。
② 溢流槽上開設排氣槽時,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過早阻塞排氣槽,使排氣槽不起作用。
③ 不應在同一個溢流槽上開設幾個溢流口或開設一個很寬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屬液中的冷液、渣、氣、塗料等從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鑄件缺陷。
設計 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設計壓鑄件,簡化壓鑄模結構,降低壓鑄成本,減少壓鑄件缺陷和提高壓鑄件零件質量。由於注塑加工工藝來源於鑄造工藝,因此壓鑄件設計指南在某些方面和塑膠件設計指南非常相似。詳細的壓鑄零件設計參考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面向製造和裝配產品設計指南》一書。
圓角 (包括轉角) 鑄件圖上往往註明未注圓角R2等要求,我們在開制模具時切忌忽視這些未註明圓角的作用,決不可做成清角或過小的圓角。鑄造圓角可使金屬液填充順暢,使腔內氣體順序排出,並可減少應力集中,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鑄件也不易在該處出現裂紋或因填充不順而出現各種缺陷)。例標準油盤模上清角處較多,相對來說,目前兄弟油盤模開的最好,重機油盤的也較多。
脫模斜度 在脫模方向嚴禁有人為造成的側凹(往往是試模時鑄件粘在模內,用不正確的方法處理時,例鑽、硬鑿等使局部凹入)。
粗糙度 成型部位、澆注系統均應按要求認真打光,應順著脫模方向打光。由於金屬液由壓室進入澆注系統並填滿型腔的整個過程僅0.01-0.2秒的時間。為了減少金屬液流動的阻力,儘可能使壓力損失少,都需要流過表面的光潔度高。同時,澆注系統部位的受熱和受沖蝕的條件較惡劣,光潔度越差則模具該處越易損傷。
5、 模具成型部位的硬度 鋁合金:HRC46°左右 銅:HRC38°左右 加工時,模具應儘量留有修復的餘量,做尺寸的上限,避免焊接。
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合金液體充填鑄型的能力。流動性的大小決定合金能否鑄造複雜的鑄件。在鋁合金中共晶合金的流動性最好。
影響流動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溫度以及合金液體中存在金屬氧化物、金屬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顆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為澆注溫度及澆注壓力(俗稱澆注壓頭)的高低。
實際生產中,在合金已確定的情況下,除了強化熔煉工藝(精煉與除渣)外,還必須改善鑄型工藝性(砂模透氣性、金屬型模具排氣及溫度),並在不影響鑄件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澆注溫度,保證合金的流動性。
壓鑄成形條件的注意事項 :
壓鑄機、壓鑄合金與壓鑄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內在質量好的、尺寸符合圖樣或協定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甚至優質鑄件。
材料熔融溫度、壓射時模具溫度及熔液溫度;
最後對壓鑄成的製品狀況要進行修整才能獲得完善的製件。壓鑄模工作溫度的選擇原則:
1) 模具溫度過低,鑄件內部結構疏鬆,空氣排出困難,難以成型;
2) 模具溫度過高,鑄件內部結構緻密,但鑄件易“焊”附於模腔中,粘模不易卸出鑄件。同時過高的溫度會使模體本身膨脹,影響鑄件尺寸精度。
3) 模具溫度應選擇在合適的範圍內,一般經試驗合適後,恆溫控制為好。壓鑄成形條件的注意事項 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 材料熔融溫度、壓射時模具溫度及熔液溫度;
工藝 壓力鑄造(簡稱壓鑄)的實質是在高壓作用下,使液態或半液態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充填壓鑄型型腔,並在壓力下成型和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
特點
高壓和高速充填壓鑄型是壓鑄的兩大特點。它常用的壓射比壓是從幾千至幾萬kPa,甚至高達2×105kPa。充填速度約在10~50m/s,有些時候甚至可達100m/s以上。充填時間很短,一般在0.01~0.2s範圍內。與其它鑄造方法相比,壓鑄有以下三方面優點:
優點:
1. 產品質量好
鑄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當於6~7級,甚至可達4級;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可壓鑄薄壁複雜的鑄件。例如,當前鋅合金壓鑄件最小壁厚可達0.3mm;鋁合金鑄件可達0.5mm;最小鑄出孔徑為0.7mm;最小螺距為0.75mm。
2.生產效率高
機器生產率高,例如國產JⅢ3型臥式冷空壓鑄機平均八小時可壓鑄600~700次,小型熱室壓鑄機平均每八小時可壓鑄3000~7000次;壓鑄型壽命長,一付壓鑄型,壓鑄鐘合金,壽命可達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次;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3.經濟效果優良
由於壓鑄件尺寸精確,表泛光潔等優點。一般不再進行機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屬利用率,又減少了大量的加工設備和工時;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屬。
壓鑄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尚待解決。
缺點
如:
1). 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易產生氣孔,不能進行熱處理;
2). 對內凹複雜的鑄件,壓鑄較為困難;
3). 高熔點合金(如銅,黑色金屬),壓鑄型壽命較低;
4). 不宜小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壓鑄型製造成本高,壓鑄機生產效率高,小批量生產不經濟。
壓鑄套用範圍及發展趨勢
壓鑄是最先進的金屬成型方法之一,是實現少切屑,無切屑的有效途徑,套用很廣,發展很快。鑄件的尺寸和重量,取決於壓鑄機的功率。由於壓鑄機的功率不斷增大,鑄件形尺寸可以從幾毫米到1~2m;重量可以從幾克到數十公斤。國外可壓鑄直徑為2m,重量為50kg的鋁鑄件。
壓鑄件也不再局限於汽車工業和儀表工業,逐步擴大到其它各個工業部門,如農業機械、工具機工業、電子工業、國防工業、計算機、醫療器械、鐘錶、照相機和日用五金等幾十個行業,具體有:汽車零配件,家具配件,浴室配件(衛浴),燈飾零件,玩具,須刨,領帶夾,電氣一電子零件,皮帶扣,表殼,金屬飾扣,鎖具,拉鏈.等。在壓鑄技術方面又出現了真空壓鑄、加氧壓鑄、精速密壓鑄以及可溶型芯的套用等新工藝。
將會對我國壓鑄行業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發展 壓鑄鑄件的生產,需要依靠壓鑄機器設備才能完成,壓鑄機器是壓鑄件生產的基礎,壓鑄設備的技術水平決定著壓鑄鑄件的質量和水平,所以要想促進壓鑄件行業發展就必須優先發展壓鑄件設備。我國是壓鑄鑄件大國,但是在生產技術水平以及行業設備方面還有待提高,我國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鑄造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優先發展重大技術設備,其中有“大噸位壓鑄機鑄造單元”,目標是為壓鑄企業技術升級提供裝備支持。壓鑄技術設備的發展,將有助於壓鑄機械設備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鑄件的品質和技術水平,促進鑄件業發展。
現狀 目前,我國壓鑄行業的競爭仍不規範,這將對壓鑄行業發展造成影響,主要問題包括:一、部分經營者購買無廠名廠址的壓鑄,列印知名廠家的名牌及合格證,對合格壓鑄企業的聲譽造成嚴重危害。二、翻新壓鑄,部分經營者通過對廢舊壓鑄重新油漆後第二次銷售,給工程質量帶來嚴重的安壓鑄隱患。
歐美等國家的壓鑄產業是以質量、合理利益、為用戶服務、建立企業信譽為宗旨,組織、教育員工,管理企業,以每個壓鑄計畫項目,並以其生產過程為控制與管理單元,以控制、保證每個壓鑄的質量與性能。這些因素造成了國內行業與這些已開發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隨著壓鑄產業轉移到我國,不僅擴大了我國壓鑄行業的產能,也為提高我國的壓鑄產業的整體水平,提高我國壓鑄產業的知名度,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但是,由於我國的壓鑄產品在發展過程中,忽略了產業結構、產能等方面的問題,我國的壓鑄產業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困境。
截至目前,中國的壓鑄企業整體上的行銷水平還處於世界的初級階段,沒有建立品牌,沒有技術創新能力,更談不上對產業鏈的控制。對於我國的壓鑄產業,只有改變思路、創新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才能逐漸走出困境,使得我國壓鑄產業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