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是指第一線的,以門診為主體的醫療,是醫療保健體系中最基本的層次,是病人進行醫療保健系統的門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層醫療
  • 類型:經濟術語
服務特性,現狀與對策,

服務特性

基層醫療覆蓋面廣、量大, 但通常不難,並以門診處置為主。事實已證明。所有最基層的服務都只有植根於市場才有無窮的生命力,效果也才可能最好,其發展資源和動力都來自於市場。相反,由政府擔待其效能和效果都遭到質疑。即便是高福利的英國,這也是其醫改正在突破的難題。我國幅員遼闊, 人口眾多,地域、經濟文化差異都很大,個體需求千差萬別。加之我國是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發中國家, 諸如城齡化等發展日新月異。政府的管理難度和負擔還將與日俱增。近年來全國門診量持續增加,2011年已達到62.7億人次,年遞增7% 以上。無論是歷史還是國際經驗,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政府怎么樣改善條件和服務。都很難直接滿足這種涉及全國每個人每年平均好幾次的基層醫療需求.唯有市場調節最有優勢。
基層醫療儘管涉及面廣,但只要解決好了窮和急的問題並不是矛盾的主要焦點。老百姓最擔心的不是門診問題。而是大病大傷問題。普通門診需要預約早已是國際慣例,但幾乎沒有諸如我國目前這樣突出的“看病難” 矛盾。因此,政府的定位最好是培育和監管好基層醫療市場, 使之提供出質量可靠的服務。將財力主要用到貧困病人的救急和醫療補助包括醫療保險的建設和管理上。讓社會診所通過改善自身服務從病人身上賺取保險機構的錢,從制度上根本保證服務態度質量效率,改善醫務人員的收入待遇,確保其工作積極性。也讓鎮化、同城化、交通、資訊、人口流動、政府回到真正的監管位置。政府通過掌握二三級醫院而主導了醫療市場後。儘量放開基層醫療服務,也將為以後開放更高級的醫療市場積累經驗。良好的社會“基層醫療服務體系” 還可望最終成為政府向其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對象。

現狀與對策

1.加大基層衛生設備投入力度
在我國邊遠地區,醫療現狀令人堪憂,很多鄉鎮衛生院缺少基本醫療設備,諸如心電圖機、B超和生化分析儀等。鄉鎮以下的村衛生室,醫療環境與醫療設備更是無法達到較好的就診需求,城鄉在衛生技術水平上的差距明顯,高、精、尖醫療設備80%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級醫療機構,而農村的鄉鎮衛生院等大多以相對落後的醫療設備為主,目前,全國CT設備87%集中在大中城市,13%分布在縣醫院。根據國家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資料顯示,調查地區萬元以上醫療設備的分布中,市級醫療機構的總數是109萬台,縣級醫療機構不到30萬台。為了讓醫療改革的腳步加快,我們在大力發展基層衛生建設的同時,應加大對醫療設備的投資力度,並實行財政分開制度,建立預算、審批、招標、監查和複查一整套的完整採購程式,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真正使人民民眾受益。對鄉鎮衛生院的幫扶措施.可採取大型醫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利用社會資源以捐贈的形式.幫助鄉鎮醫院建設
2.建立醫療衛生信息共享機制
要滿足人民民眾看病需求,信息化建設不容忽視。基層醫療機構若想成為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中流砥柱,必須在加強信息化建設方面狠下功夫,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未開展信息化建設。尤其是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投入力度不到位,網路信息化技術得不到套用。隨著就醫需求量逐步增大.必須讓縣、鄉、村信息互通,讓病人及時雙向轉診,危重病、疑難病能夠及時轉送大中型醫院進行救治,加快衛生信息資源的傳遞速度,大力推進信息資源共享,開展欠發達地區和信息弱勢群體信息援助,通過衛生信息政策法規來調控衛生信息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3.加強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
由於基層地區現實條件的制約,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在業務水平、應急處理和病症判斷分析較薄弱。縱觀基層醫療衛生領域醫務人員的總體素質, 與以前相比有所提高,但缺口很大。為此我們應鼓勵基層醫療機構,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廣泛培養全科醫生,政府應對這方面提供財政支持、配套各類優惠政策。基層醫療機構要落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教育部等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城市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吸引人才進基層。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可提前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1—2級;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工作滿5年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優先參加相應的培訓或業務進修。我們還應在教育體系中,大力培養基層醫藥衛生人才,有重點地分步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到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達到387萬人,其中全科醫生達到l8萬人。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達到462萬人。其中全科醫生達到30萬人以上。建立健全醫療人才隊伍,是基層醫療發展的必經之路。
基層醫療改革,關係著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關係著國家基本衛生保健,是一項民生工程,通過最佳化配置,使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紮實創新, 開闢出符合國情、民情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