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資源的最大供給能力。包括城市的能源、水資源、礦產、農副產品的供給能力和交通、通信、景觀及其他設施的容納能力。...
城市承載力包括城市資源承載力、城市環境承載力和城市生態系統承載力、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它們構成了城市綜合承載力的主要部分,起著決定性作用。城市資源承載力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承載力,還包括經濟資源承載力和社會資源承載力。背景介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正面臨著資源、...
城市體承載力包括城市資源承載力、城市環境承載力和城市生態系統承載力、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是一個城市所承擔供求的能力,它們構成了城市綜合承載力的主要部分,起著決定性作用。城市資源承載力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承載力,還包括經濟資源承載力和社會資源承載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理論·方法·套用》是2005年05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左其亭等。內容簡介 城市是一個流域或區域高強度人類活動的集中區,具有十分特殊的水文特徵和水資源特性。隨著城市化的建設與發展,城市水問題(包括缺水問題、洪災問題、水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本書試圖闡述“城市水資源承載...
《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是2005年5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左其亭。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從事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和水資源保護規劃以及水環境評價、技術管理及科學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有關理論成果和技術經驗,參考有關資料文獻,並結合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最新進展編著而成的。本書全面闡述了...
《城市群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理論與實踐》是2013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麗。內容簡介 全書以理論研究為基礎,論述了城市群地區資源環境承載狀態的綜合測度方法、城市群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綜合測算方法和系統預算方法,並分別以中原城市群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緒論 1.1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DB36/T 1357-2020)是2021年7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地方標準,歸口於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地方標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DB36/T 1357-2020)規定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術語和定義、評價...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是一本2016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依據“中國地質調查百項成果”要求,編制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報告。報告編制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承擔,具體工作由“泛珠江三角洲地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工程負責落實,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
水資源承載力一詞廣泛套用於研究某一地區尤其是缺水地區的工業、農業、城市乃至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水資源供需平衡和生態系統保護,但水資源承載力迄今仍是一個外延模糊、內涵混沌的概念,其內涵的界定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不足。簡介 水資源承載力一詞廣泛套用於研究某一地區尤其是缺水地區的工業、農業、城市乃至...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是空間規劃的基礎性工作,在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決策和規劃科學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重點闡述在省級空間規劃試點工作中研製的省級層面“雙評價”方法,以及在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中研製的市縣層面“雙評價”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評價原則與技術流程、...
進而影響著國土資源系統的綜合承載能力,尤其是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後,工業化進程的加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國土資源超載現象,嚴重影響了國土資源系統要素間配置的均衡性,使得國土資源系統的綜合承載能力日趨下降,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生態環境敏感區域這一問題更為突出,我國環太湖區...
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目標與思路 第二節 統籌城鄉發展的策略選擇之一:實現農村和城市資源承載能力的互動提升 第三節 統籌城鄉發展的策略選擇之二:綜合提升城鄉環境承載能力 第四節 統籌城鄉發展的策略選擇之三:綜合提升城鄉經濟承載能力 第五節 統籌城鄉發展的策略選擇之四:提升城鄉能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附表 ...
我國不少學者對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及計算方法進行深入探討。關於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定義,從不同研究角度有不同的定義,這裡僅列舉幾個代表性的定義:(1)水資源承載能力是指某一地區的水資源,在一定社會歷史和科學技術發展階段,在不破壞社會和生態系統時,最大可承載(容納)的農業、工業、城市規模和人口的能力,...
2.3 城市生態系統理論 2.3.1 城市生態系統的產生和發展 2.3.2 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 2.3.3 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分析 2.3.4 城市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別 2.4 承載力理論 2.4.1 承載力的概念演變及其研究套用 2.4.2 資源承載力 2.4.3 環境承載力 2.4.4 生態承載力 2.4.5 城市承載力 2.5 ...
第3章承載能力研究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3.1承載能力研究面臨的困境 3.2承載能力研究面臨的挑戰 第4章基於pree系統論的承載能力理論分析框架重構 4.1人類生態系統理論概論 4.2承載能力pree系統論 4.3可持續承載能力的調控機理分析 第5章單因素承載能力測度方法研究 5.1資源承載能力的測度方法 5.2環境承載能力...
城市水資源管理準則是:可持續發展、綜合管理和經濟評價。.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強調應先查明水資源潛力或承受能力,而不是利用後期規劃來降低(彌補)不良影響。即將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高到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4個協調發展的高度來認識,達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綜合管理是持續發展的手段...
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經嚴格論證確需最佳化三條控制線的,應當嚴格履行相關審批程式,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成果做好銜接。耕地保護空間必須把水資源作為最剛性的約束,農業生產應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完善用水總量分配結構,嚴格落實用水定額,符合農業生產適宜性要求。原則上,補劃...
——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不斷增強。測繪基準建設項目基本完成,為自然資源勘測、城市規劃、城鄉建設、基礎測繪、災害監測、環境監測、防災減災、精細農業及交通管理等現代化、信息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日益豐富,獲批自然資源衛星套用市級中心,實現市本級、韶山市及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區約2700平方千米0.5米...
此概念一經提出就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成為21世紀新的城市觀。2005年,在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首次出現“宜居城市”概念。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連續多年發布“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較高,城市綜合...
1.強化水資源論證。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區域發展、產業布局等方面的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強相關規劃、項目建設布局和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工作。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工業、農業、能源等需要進行水資源配置的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重大產業布局和各類開發區(...
研究制定天津市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編制規程,規範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編制內容和要求。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強化規劃“鋼性”和“剛性”,依託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對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等進行監督檢查,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督察內容。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年...
用礦保障方面,向縣級下放普通砂石土類採礦權出讓、登記許可權,全市採石場指標增加到47個,屬粵東最多,有效保障建設的砂石需求;抓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累計新增銅、錫、鉛、鋅金屬資源量20萬噸,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90%以上。獲省批准作為海砂利用試點城市之一,多渠道為項目落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
4.2水資源承載力診斷指標體系126 4.3基於載荷均衡的水資源承載力評價136 4.4水資源承載力模擬與動態預測149 4.5水資源承載力調控166 4.6本章小結176 第5章中國各省級區域水資源利用效率評價177 5.1投入產出視角下的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承載能力分析框架177 5.2中國各省級區域水資源狀況193 5.3中國各省級區域水...
黃河上游城市群的意義在於,隨著蘭州、西寧、銀川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繫將更加緊密。是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又是全國幾何中心和西北中心城市,東西有青藏通道,南北路橋通道、臨瓊通道,經濟實力和輻射影響力都很強。黃河上游城市群將是我國具有優越的區位突出、交通發達、產業基礎雄厚、科教資源豐富的城市...
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土地利用質量有待提高,空間利用強度和品質不協調、土地配置效率和用地績效不均衡等問題,制約了城市空間能級和土地承載力的提升。低效產業用地產業績效管控和土地退出機制尚在起步階段,土地要素資源的合理流動還有待進一步推進。三是生態空間規模和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有限的生態建設空間與快速增長的...
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調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根據資源實際承載能力、環境的實際容納能力和生態系統的實際彈性能力確定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與發展規模,解決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問題。重要意義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出現,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度增大,區域...
如我國科委發布的《環境保護技術政策》中指出:"區域的開發建設,要進行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綜合平衡,並按"三同步"的原則加以實施。在編制區域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時,必須編制環境規劃。"雖然環境承載能力被提了出來,但在初期其定義、內容、研究方法並非十分明確。從事環保工作的研究者,把它理解成...
城市發展主軸、高度、密度、色彩等規劃導則不斷完善,山城步道等山城江城系列特色品牌不斷凸顯。自然資源要素支撐持續有力。單列下達貧困區縣(自治縣,含萬盛經開區,以下統稱區縣)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34.4平方公里。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收儲復墾任務。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建設用地審批權委託試點省市,全...
生態承載力的提出對於承載力理論的研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和單因素承載力相比,生態承載力更多地關注生態系統的整合性、持續性和協調性,生態承載力的提出為實現由單純支撐人類的社會進步變成促進整個生態系統和諧發展的進步奠定了基礎。研究背景 承載力一詞出自於生態學。隨後擴展到很多領域,出現種群承載力、資源承載力...
城市是一個複雜的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要適應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適應資源承載能力的需要。所以必須以低碳理念主導城鎮規劃。低碳城鎮化的落實需要在規劃基底上有序開展。“十一五”規劃針對我國區域空間開發秩序失衡、國土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提出了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理念。“十二五”規劃仍然延續主體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