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是2021年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 作者:李萌、潘家華
- 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148537
- 編者:錢易、溫宗國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是2021年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是2021年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將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並開展研究,期冀通過城市發展範式的重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
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美麗雲南。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 按照“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空間...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蕪湖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產業示範基地;灣沚區成功創建省級、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020年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8年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通過驗收;繁昌區被列為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
綠色轉型機遇期。當前,國際社會對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正深入人心,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生態環保的具體目標,歐盟發布《歐洲綠色協定》,推動歐洲社會向全方位綠色化、產業循環化、碳中和化方向轉型,美國新一屆政府計畫重返...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台了...
《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是為全面落實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建設智慧城市”要求,將城市作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而起草的意見。2024年4月2日訊息,《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位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發布。修訂信息 2024年4月2日...
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表現在:一是產業結構仍需最佳化,創新能力亟待提升。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比重大,有色金屬、化工、煤炭、建材等傳統產業仍將是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節能環保產業體量小,升級、循。“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戰略、甘肅省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國家...
二是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為打造美麗中國合肥樣板提供新契機。三是G60科創走廊城市協作、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等機遇在合肥市疊加,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的推進,為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新動力。四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合肥市生態環境建設,立足合肥市良好的...
臨滄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臨滄市七彩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創建工程實施方案》《臨滄市生態文明建設民族生態文化保護工程方案》《臨滄市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意識提升工程方案》《臨滄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14—2030)》《臨滄市國家森林城市“十三五”建設項目規劃》等重大發展規劃和系列指導性檔案,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對不符合生態環境承載力、功能區劃要求的污染企業實施淘汰或者異地搬遷改造;對重要水資源涵養區、水土保護重點預防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系統進行保護與修復。第二十二條 編制森林資源開發保護規劃,按規劃建立森林與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建設模式,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森林生態系統。第二十三條 禁止在可能導致生態...
成功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藍天白雲漸成常態,綠水青山隨處可見。(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十四五”踏上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與之...
一、開啟美麗益陽建設新征程 “十三五”時期,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領導力度、財政投入力度、執法監督力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穩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減排全面...
認真落實《四川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科學確定城鎮終極規模,構建合理的區域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城市群,高水平建設天府新區,合理引導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城鎮發展。加強城鄉規劃“三區四線”(...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21—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檔案全文 《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21—2025年)》前 言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第二章理論基礎:城市建設為何需要轉型與綠色發展 一、生命周期理論 二、產業演變與轉型理論 三、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理論 四、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五、低碳經濟理論 第三章價值定位:北京城市轉型與綠色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城市轉型與綠色發展的內涵闡釋 二、城市轉型與綠色發展的主要特點 三、城市轉型與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強資源開發規劃和管理,嚴格準入條件,引導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提高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資源化、循環化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礦山、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實現資源開發與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二)堅持...
建立綠色發展的政策導向,以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持續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問題導向,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民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解決...
在學習和工作期間,主持和參與了與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農村振興相關的多個科研項目。本人較為擅長國際研究的總結和對照分析、調研數據統計分析,經濟計量模型構建;一直關注國際學術前沿,堅持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國內經濟學問題,遵循用數據和案例說話的原則進行科學研究。主要發表論文:1、《產業...
關於生態城市概念眾說紛紜,現仍沒有公認的確切的定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科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有識之士,陸續提出了人類文明的低碳生態發展方向。使得城市發展的模式面臨著轉型的抉擇。毫無疑問,轉型的方向就是發展生態城市。”2012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領導總經濟師、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
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面建設...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婁底市委關於深學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婁底生態文明邁上新台階的...
第三條 本市以建設生態觀念濃厚、綠色經濟崛起、城鄉環境宜人、生態文化普及、生態制度完善、市民和諧幸福、政府廉潔高效的生態文明城市為發展目標。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應當將生態文明理念、原則、目標、方法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第四條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應當...
集約的資源利用模式和緊湊的城市形態是低碳城鎮的基礎。集約化的土地利用在減少資源的占用和浪費的同時,使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城市活力的恢復以及公共運輸政策的推行與社區中一些生態化措施的嘗試成為可能,促進城市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智慧型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物聯網和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