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與救援資源合理配置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與救援資源合理配置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與救援資源合理配置》是2016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幼坡、陳建偉、王衛國。

基本介紹

  • 書名: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與救援資源合理配置
  • 作者:蘇幼坡,陳建偉,王衛國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6月01日
  • 頁數:21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2191840
  • 字數:353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蘇幼坡、陳建偉、王衛國著的《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與救援資源合理配置》重大地震災害應急救援資源是災後創造基本生活條件、醫療條件和防災條件的重要資源保障。本書的內容包括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概論、應急救援的實證研究、地震複合災害與應急救援、應急救援資源及其定量計算、應急救援模型、避難與應急救援、救援資源暢流、災害弱者及其應急救援、配置規劃要點等。本書突出了近些年來河北聯合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讀者對象是重大災害及其應急救援的各級管理與指揮部門、研究機構的領導、管理人員、科學研究人員和高等學校防震減災相關專業的師生。對於城市規劃、避難場所及其發展規劃、救援物資儲備規劃的規劃師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蘇幼坡,男,1956年3月生,河北省元氏縣人。教授,工學博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博士生導師。華北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勘探設計協會抗震防災分會副主任。獲河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北省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主要從事結構工程和城市綜合防災減災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完成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學研究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主編國家標準1部,參編國家標準3部。榮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圖書目錄

第1章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概論
1.1 應急救援
1.2 應急救援的任務
1.2.1 扒救廢墟中的民眾
1.2.2 搜尋失蹤人員
1.2.3 組織無家可歸者避難
1.2.4 應急醫治傷員特別是重傷員
1.2.5 調動、調撥應急救援資源支援災區
1.2.6 防疫滅病
1.2.7 維護社會治安
1.3 應急救援的基本方式——自救、互救與公救
1.3.1 自救
1.3.2 互救
1.3.3 公救
1.3.4 “三救”的接續性、融合性
1.4 應急救援的時效性——以扒救為例
1.4.1 “黃金24小時”救活率**高
1.4.2 扒救方式與扒救效果
1.4.3 影響扒救效果的主要因素
1.5 救援對象與救援資源
1.5.1 救援對象
1.5.2 救援資源
1.6 救援程度與救援時限
1.7 科學技術與應急救援
1.7.1 我國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
1.7.2 地震災害科學技術的套用範圍
1.7.3 民眾對科學技術功能與作用認識上的差異性——以東日本地震為例.
1.7.4 科學技術的套用示例
1.8 重大地震災害救援的流程化
1.8.1 救援流程化
1.8.2 實例分析——景谷地震應急救援的流程化
1.8.3 救援流程化的重要意義
1.9 地震災害救援的慘痛教訓
1.9.1 華縣地震
1.9.2 魯甸地震
1.9.3 東日本地震
第2章 地震複合災害與應急救援
2.1 地震複合災害與示例
2.2 複合災害的災害疊加性與疊加效應
2.2.1 死亡人數的疊加與疊加效應
2.2.2 次生災害的疊加與疊加效應
2.2.3 複合災害疊加示意圖
2.3 應急救援難度
2.4 地質災害是重要次生災害
2.4.1 場地液化
2.4.2 地震堰塞湖
2.5 應急救援主要對策
2.5.1 立足於複合災害估算避難人數
2.5.2 儲備應急救援物資滿足複合災害救援需求
2.5.3 構建完善的應急救援要素系統全面應對複合災害
2.5.4 避讓地震斷裂帶
2.5.5 減少“瓶頸”確保應急救援物流暢流
2.5.6 規劃建設避難場所系統
2.6 種不容忽視的地震次生災害——室內家具、電器類的翻倒、移動、落下
2.6.1 家具類的主要震害形態
2.6.2 家具類造成的人員傷亡
2.6.3 影響家具類地震次生災害的主要因素
2.6.4 預防措施
2.7 可能複合的次生災害及其與主震的關聯度
第3章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的實證研究
3.1 唐山地震
3.1.1 震害概況
3.1.2 災情與應急救援資源配置
3.1.3 救援資源的來源
3.1.4 國際援助
3.1.5 唐山抗震精神
3.2 東日本地震
3.3 其他地震災害的應急救援概況
3.4 應急救援資源配置的基本規律
3.4.1 應急救援要素及其救援功能
3.4.2 重大地震災害都是複合災害
3.4.3 合理配置複合災害應急救援資源
3.4.4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3.4.5 慘痛的歷史教訓
3.5 救援物力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3.5.1 城市沒有應急救援資源的儲備或儲備量不足
3.5.2 抗震設防水準低
3.5.3 儲備庫配置不合理
3.5.4 物流不暢
第4章 應急救援資源與定量計算
4.1 城市應急救援資源的類別、數量與定量計算
4.1.1 倉儲的物資類別與救援需求的重要性、急迫性
4.1.2 救援物資的品種、數量與定量計算
4.2 人力資源的功能與數量
4.2.1 兵力部署原則、救援功能與救援時序
4.2.2 救援部隊的人數分析
4.2.3 救援部隊人數的估算
4.2.4 醫療隊人數的估算
4.2.5 地震災害志願者
4.3 救援資源的快速決策路向
4.3.1 快速決策的主要依據
4.3.2 快速決策的路向
第5章 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與配置
5.1 救援物資的配置
5.1.1 救援物資配置及其物流流向
5.1.2 儲備方式
5.2 救援物資儲備倉庫的配置規劃
5.2.1 儲備倉庫類型、救援物資資源使用序
5.2.2 中央級儲備庫選址的基本依據與儲備物資的多樣性
5.2.3 省級儲備庫的選址與儲備物資的針對性
5.2.4 市、縣級庫的選址與儲備物資的應急性
5.3 城市群各城市間救援資源的協作配置規劃
第6章 避難、避難場所、避難生活與避難應急救援
6.1 避難
6.1.1 避難的主要類型
6.1.2 避難的其他類型
6.2 避難場所
6.2.1 我國的避難場所及其發展沿革
6.2.2 避難場所類型與防災功能
6.2.3 不同災害的避難場所
6.2.4 避難生活
6.3 從避難行動到避難生活
6.4 應急救援
6.4.1 避難場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6.4.2 應急救援管理
6.5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第7章 應急救援資源配置模型的研究
7.1 地震複合災害與救援資源需求模型
7.1.1 重大地震災害都是複合災害,至少是主震與餘震“雙災”
7.1.2 複合災害程度大於甚至遠大於主震災害
7.1.3 複合災害擴大、加劇災害,增加救援程度與難度
7.1.4 複合災害延長受災與救援時間
7.1.5 複合災害擴大受災地域
7.1.6 模型的理論與實用價值
7.2 應急救援要素系統模型
7.2.1 抗震救援指揮與組織機構模型
7.2.2 救援物資資源需求與滿足需求模型
7.2.3 救援物力資源利用序模型
7.3 “三救”模型
7.4 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圓模型
7.4.1 1衣據
7.4.2 基本規律
7.4.3 示例
7.4.4 模型的功能
7.5 信息一災情一決策模型
7.6 救援資源合理配置模型
7.7 綜合模型
7.8 模型功能綜述
7.9 模型的劃分與利用序
7.9.1 理論性模型
7.9.2 實踐性模型
7.9.3 利用序
第8章 救援物流瓶頸與對策
8.1 瓶頸現象示例
8.2 救援資源的供需關係
8.3 形成物流瓶頸的原因分析
8.4 消除、減少物流瓶頸的主要措施
第9章 災害弱者及其應急救援規劃
9.1 災害弱者
9.2 災害弱者的抗災弱勢及其產生原因
9.2.1 情報弱勢
9.2.2 行動弱勢
9.2.3 災害適應弱勢
9.3 災害弱者的主要特徵與災時需求
9.4 災害弱者的災害應激反應
9.5 災害弱者的應急救援規劃
9.5.1 震後災害弱者所處狀態
9.5.2 災害弱者的避難過程
9.5.3 應急救援規劃
9.5.4 不同類型災害弱者的救援措施示例
第10章 地震災害死者死因分析與應急救援
10.1 死者類型劃分
10.1.1 死者類型
10.1.2 死者類型與減少死亡的主要對策
10.2 死者死因分析
10.2.1 死者死因
10.2.2 死者死因的實例分析
10.3 幾點思考
10.3.1 依據建築法規建造安全建築——減少直接死
10.3.2 樹立複合災害理念
10.3.3 重視災後醫療救護——減少間接死
10.3.4 關愛獨居老年人——減少孤獨死
第11章 配置規劃要點
11.1 基本原則
11.1.1 複合災害原則
11.1.2 因地制宜原則
11.1.3 應急救援要素系統原則
11.1.4 控制總量與合理配置原則
11.2 法律法規依據
11.3 配置規劃要點
11.3.1 基礎資料
11.3.2 城市複合災害的設定
11.3.3 避難人數的估算
11.3.4 應急救援要素的配置規劃
11.3.5 應急救援物力資源的管理
11.3.6 信息網路的規劃建設
11.3.7 資源流暢流規劃
11.3.8 災害弱者救援規劃
11.3.9 防震減災教育規劃
11.3.10 規劃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