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限風險溢價

國債期限風險溢價

國債期限風險溢價是指國債投資回報率無風險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差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債期限風險溢價 
  • 外文名:Term risk premium of treasury bonds
我們按照Fama的方法在研究期內的每個月末對市場交易的國債,根據各自的剩餘期限,(三年期以下)、中期債券(三至七年期)分別歸類至短期債券、及長期債券(七年期以上)這三類債券組合中對於債券組合中的每隻債券,其月度回報率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Pt+ 1Pt。分別為該債券在木月末和上月末,以全價方式計價的收盤價、如果根據債券的付息條款,恰好在木月內收到票息,則付息值計為D。對於各個期限段的債券組合,其某個月的回報率為組合內所有債券按照等權重的方法計算的平均回報率。
關於無風險資產的月度回報率rt+ 1常用的衡量指標有20天的國債回購利率銀行間20天的同業拆借利率、以及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由於我國的銀行存款利率由央行設定,一般是經過較長時間才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加以調整,因而大部分實證研究選用交易活躍、能較為迅速反映市場資金成木信息回購利率或者同業拆借利率作為無風險資產回報率。我們對2002年1月以來交易所國債回購的月平均利率銀行間同業拆借的月平均利率加以研究發現兩者的相關係數較高,基木上呈同步變化。限於篇幅,我們只選擇了交易所國債回購利率作為無風險資產月度回報率。由於回購利率的報價是年化收益率,因此,我們也採用複利方式計算出各期限段債券組合月度回報率的年化值,以保持統一,最終我們得到樣木債券組合的實際回報率Ht+ 1相對於rt+ 1,的超額回報率Ht+ 1rt+ 1即國債期限風險溢價的月度序列,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數
朱世武和陳建恆、唐革榕和朱峰的研究發現,與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情況類似,我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前三個主成分因子對利率變化的累計解釋能力達到90%以上,用三因子利率動態模型基木上能刻畫出國債利率變動的動力機制。因此,木文也重點考察利率期限結構的前三個主成分因子對國債期限風險溢價的解釋能力。另外,由於各主成份因子之間是正交的,用它們作為模型的解釋變數,可以避免因使用同一時點即期利率信息而產生多重共線對模型回歸結果的影響、具體的模型可表示為:
Ht+ 1rt+ 1= α + γ1*PC1t+ γ2*PC2t+ γ3*PC3t+ εt+ 1.....(1)
PC1t,PC2tPC3t分別為利率期限結構的前三個主成分因子、其求解方法是以0.5年、1年、2年、3年、,10年、15年、20年共13個關鍵期限的即期利率為原始數據,通過求出即期利率變化量的方差一協方差矩陣的特徵根及特徵向量,進而得到反映即期利率整體變化的各主成分因子等信J急、
另外,為了對比,本文還給出了以利差作為解釋變數的國債風險溢價預測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的形式為:
Ht+ 1rt+ 1= α + β * (Rtrt) + εt+ 1.......(2)
利差主要是指用相應期限的即期利率Rt減去無風險資產月度回報率r1。例如,對於剩餘期限在三年期以下的短期債券組合的風險溢價,用三年期即期利率與28天期回購利率之差進行回歸;而剩餘期限在三年至七年之間的中期債券組合、以及七年以上長期債券組合的風險溢價,則分別選用七年期即期利率、十年期即期利率與28天期回購利率一起計算利差.顯然,只用利差作為解釋變數只是反映了個別關鍵期限,如三年期、七年期和十年期的利率信息,而對於整個利率期限結構所包括的其它期限的利率信息及其對風險溢價的影響,則未能反映。因而,模型(2)的回歸效果(如判定係數R=)要差於以主成分因子作為解釋變數的模型的回歸結果。
值得強調的是,以上兩類模型中都用到了即期利率數據,其標準意義是零息債券收益率。由於我國的國債大部分是附息債券,因而在計算利率期限結構時往往採用一些近似的方法,如樣條插值法、Nelson-Siegle方法等、木文採用了業界常用的紅頂債券分析系統提供的交易所國債利率期限結構數據。另外,兩個模型都是用t時點的數據作為解釋變數,而被解釋變數則是t+1時點的數據,以檢驗能否用過去信息來預測未來債券價格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