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紅樓夢

古本紅樓夢

古本《紅樓夢》分界線就是程偉元活字擺印本的出現,那以前以手抄形式出現的,都可以算是古本《紅樓夢》。其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樓夢》
  • 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
  • 作者:曹雪芹
  • 類別:歷史,小說
  • 版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
  • 體例: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 章回:現存80回
  • 成書時間:公元1761年左右
  • 文學地位:明清小說巔峰之作,四大名著之一
相關介紹,《紅樓夢》與程偉元,《紅樓夢》遭禁始末,《紅樓夢》與紀曉嵐,古本紅樓夢版本說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古王府本,戚序本,楊藏本,列藏本,舒序本,夢覺本,鄭藏本,程甲本,紅學名家,劉心武,周汝昌,馮其庸,俞平伯,圖書再版,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相關介紹

《紅樓夢》與程偉元

《 紅樓夢》究竟是誰寫的?經過紅學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大多數人形成了共識:是曹雪芹寫的。那么,曹雪芹留下他的親筆手稿了嗎?很遺憾,直到現在,我們也沒能找到他遺留下的親筆手稿。大家知道,在曹雪芹活著的時候,正式出版的書籍很多,有石印的,有活字擺印的(那時候一般不說“排印”而說“擺印”,因為書坊工人需要照原稿選出字模來一個字一個字地擺放),但曹雪芹的書稿卻並沒有以那樣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而只是以手抄的形式,從一本變成兩本或更多本,在小範圍內流傳。這些手抄本,筆跡當然就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最初,可能是跟他關係最密切的親友來抄寫,後來,輾轉傳抄,就更鬧不清抄書的人是誰了。
曹雪芹去世以後,這書的傳播,就像一滴墨水落到宣紙上,逐漸浸潤開來,流傳的範圍越來越大。這時候就開始有出於商業目的而傳抄的人士了,他們可能採取了這樣的辦法:一個人拿著一個底本(比他們抄得早的一個流傳本)念,其餘幾個人邊聽邊寫,這樣傳抄,生產量就變大了。抄那么多部乾什麼?拿到廟會上去賣。據說挺值錢的,一部書能賣出好幾十兩銀子呢!到了曹雪芹已經去世差不多二十八年左右的時候,才出現了一種活字印刷的版本,印書的老闆叫程偉元。這人在中國的出版史上應該大書一筆,正因為他把所得到的《紅樓夢》手抄本變成了活字擺印本,才使得曹雪芹的這部書能夠更廣泛地流傳。
所謂古本《紅樓夢》,古不古,分界線就是程偉元活字擺印本的出現,那以前以手抄形式出現的,都可以算是古本《紅樓夢》。程偉元通過活字擺印,大量印刷、廉價發行的《紅樓夢》,就是“通行本”的發端。當然,因為那也已經是二百多年前的一個版本了,並且處在一個分界點上,所以,討論《紅樓夢》版本問題時,有時也把程偉元的印本,特別是他第一次印刷的那個版本(紅學界稱做“程甲本”),也算到“古本”的範疇,而那以後,特別是道光、鹹豐年間開始盛行的《金玉緣》本,就都不能算古本了。
根據周汝昌紅學家的研究,曹雪芹是把整部書大體寫完了的,八十回以後,很可能還寫出了二十八回,一共一百零八回,整個故事是完整的,把他的總體構思都比較充分地體現出來了,只是還缺一些部件,比如第七十五回里的中秋詩該補還沒補;也有一些毛刺沒有剔盡,比如究竟把王熙鳳這個角色設計成有兩個女兒(大姐兒和巧姐兒),還是一個女兒(大姐兒就是巧姐兒)?看得出最後他的決定是只有一個女兒巧姐兒,但他還沒有來得及統稿,沒把前後各回的文字完全劃一,留下了一些諸如此類的痕跡。
於是,程偉元的問題就出來了。他主持印刷出版《紅樓夢》的時候,前八十回,大體是曹雪芹的古本《紅樓夢》,但曹雪芹的古本《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內容,在他印刷出版的書里,完全沒有了蹤影,卻又出現了後四十回的內容。據他自己說,八十回後的內容,是從挑著擔子敲著小鼓的商販的擔子上,陸續找到補齊的。但後來的紅學家們經過考證,形成了共識:程偉元是請到了一個叫高鶚的讀書人,來續出八十回以後的內容的。高鶚這個人和曹雪芹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不認識,沒來往,年齡小很多。他替程偉元把書續出來、形成通行本那陣兒,在科舉上還沒有發達,“閒且憊矣”,但他是一個科舉迷、官迷,後來也果然中舉,當了官。他的思想境界、美學趣味,跟曹雪芹之間不僅是個差距問題,應該說,在許多根本點上,是相反的。所以,我現在要再次跟大家強調:高鶚當然可以續書,他續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個問題,但他絕不是跟曹雪芹合作寫書的人。
程偉元和高鶚合作出版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紅樓夢》的時候,曹雪芹去世已經快三十年了。那個時代小說這種東西,當做“閒書”讀還可以,當做正經文章去寫,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即使寫了,也很少願意公開署名,甚至明明寫了,別人問到,還會難為情,羞於承認。所以,就是高鶚續寫後四十回這件事,也並不是程偉元和高鶚自己宣布的,而是後來的紅學家們考證出來的。程乙本亦功亦過那個時代對小說這種“稗官野史”的著作權根本是不重視的,程偉元印書賣書,他顯然只遵循三個原則:第一,有人愛看,愛買,能賺錢;第二,書的內容顯得完整,特別是講故事的書,必須有頭有尾;第三,安全,別惹事。
根據這三個原則,他選擇了已經在社會上流傳了二三十年的手抄本《紅樓夢》來印刷推廣,又找到高鶚來寫八十回以後的故事,形成了這么一個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高鶚的續書除了將故事寫完整,使全書有頭有尾外,對程偉元來說,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大悲劇的結局,到最後把悲劇轉變為喜劇,這樣就比較安全,不至於墜進當時相當嚴密的“文字獄”羅網裡。他們在合作中,為了讓前八十回將就後四十回,還對前八十回進行了大量的刪改。
因此,從程偉元開端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通行本,就可以說亦功亦罪,功在於不管怎么說,將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流布開了;過呢,則在於使後來的許多讀者簡直不知道那後四十回根本與曹雪芹無關,而且還大大違背了曹雪芹的原筆原意。
古本紅樓夢
古本紅樓夢
古本紅樓夢

《紅樓夢》遭禁始末

清王朝統一中國後,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經營,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到雍正帝兒子清高宗弘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時候,國力強盛,財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統治),在這個時期都達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來已歸服清朝廷的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兩路,進攻伊犁,平定了叛亂。準噶爾平定以後,原來被準噶爾俘虜的維吾爾族首領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討。大小和卓木在當地殘酷壓迫人民,遭到維吾爾族人民的痛恨,紛紛起來支持清軍。清軍順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定伊犁將軍,加強對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親一樣,除了武功之外,還十分重視文治。他一面繼續開博學鴻詞科,招收文人學者,編寫各種書籍;一面又大興文字獄,鎮壓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時期文字獄之多,大大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是不徹底的。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貯藏在民間。如果裡面有不利他們統治的內容,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
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可說是一舉兩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音yún)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中國古代常把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個大類:經部,包括歷來儒家的經典著作(像《詩經》、《論語》、《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韻的書;史部,包括各種歷史、地理、傳記等書;子部,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學說和科技著作,像農學、醫學、天文、曆法、算法、藝術等;集部,包括文學的總集和專集等。按照四大類集中貯藏起來就叫做“四庫”。
要編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把書籍收集起來。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蒐集、收購各種圖書上繳,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要私人進獻圖書,進獻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果然源源不絕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萬多種,再加上宮廷內部原來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
書收集起來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庫全書館的編纂官員對圖書認真檢查。凡是有“違礙”(對清統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銷毀。一查下來,發現在明朝後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們的上代就接受過明朝的官職和封號,這在乾隆帝看來是很不體面的;於是就下令把這類圖書一概燒毀。至於像呂留良黃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說了。後來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許多反對遼、金、元朝的內容,這種內容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反對清王朝,也該銷毀,或者銷毀一部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發現這類字句,就隨時刪改塗抹,這樣,書雖然被保存下來,但是已經弄得面目全非。為了這件事,乾隆帝可說是絞盡腦汁。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同時,被查禁燒毀的圖書也有三千種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動機怎樣,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到底編出來了,而且保存下來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學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當時把全書抄了七部,分別貯藏在皇宮、圓明園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奉天、(今瀋陽)杭州、鎮江、揚州(其中三部後來在戰爭中被燒毀了)。這對後代人研究中國古代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畢竟是一項重大的珍貴的貢獻。至於查禁銷毀一批書,當然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損失,但是這種有禁也不可能徹底。當時就有不少愛護文物的人,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把許多有價值的書藏了起來。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書陸續出現了。
可見《紅樓夢》被禁是統治階級從思想上控制人民的鮮活例證。任何偉大的文學作品,一旦被政治勢力參與就難免遭遇悽慘的下場。《紅樓夢》的被禁,使這個本已疲憊不堪的文學奇秀歷經劫難。我們今天能重睹她的芳容,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先賢付出了多大的犧牲?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對她加以精心的愛護。
相關例證
清人宏旰在永貴《延芬室稿》中《因墨香得觀<;紅樓>;小說吊雪芹<;姓曹>;》有這樣的批文:此三章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余聞之久矣,恐其中有礙語也。從中我可以看出,清朝《紅樓夢》一書被禁的原因是它裡面有“礙語”,有不利於統治者統治人民的語言。
清代明確記述對《紅樓夢》懸有厲禁的史料有如下幾種:
梁恭辰北東園筆錄》四編卷四,同治五年刊。
⒉ 《江蘇省例、查禁淫辭小說》,同治七年刊。
余治《一得錄》卷五載《翼化堂條約》、《收毀淫書居章程》,同治八年刊。
⒋ 汪坤《寄蝸殘贅》卷九,同治十一年刊。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八,同治十三年刊。
這些禁令有兩個共同點:一是時間都是在同治年間,這時太平天國剛剛被鎮壓下去,號為“中興”,理學之士紛紛跑出來強調綱紀倫常,因而將《紅樓夢》視為“淫辭小說”;二是這些禁令都是地方官員頒布或主張實行的,這些地方又多是太平天國活躍過的。
其中梁恭辰所述猶為深刻:滿洲玉研農(麟),家大人座主也,嘗與家大人曰:“《紅樓夢》一書,我滿洲無識者流每以為奇寶,往往向人誇耀,以為助我鋪張者……其稍有識者,無不以此書為污衊我滿人,可恨,可恨。若果尤而效之,豈但《書》所云‘驕奢惡佚,將由我終’哉!我做安徽學政時曾經出示嚴禁,而力量不能及遠,徒喚奈何……那繹堂先生亦極言:‘《紅樓夢》一書為邪說卜行之術,無非糟蹋旗人,實堪痛恨。我擬奏請通行禁絕,又恐立言不能得體,是以隱忍未行。’”
這些人的著述和語言都是在為統治階級立“貞潔牌坊”,他們大都是統治階級的一員,或是已被統治階級奴化成了走狗,從而使文學史上的“斷臂維納斯”流浪在在民間被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而相互傳抄和保護,儘管費時費力。我們現在能放心膽大的觀看《紅樓夢》實在值得珍惜!

《紅樓夢》與紀曉嵐

據《蔣瑞藻小說考證拾遺》第52頁引《能靜居筆記》記宋翔鳳之言,巳云:和珅將《石頭記》呈高廟
又:王夢阮《紅樓夢索隱提要》曾謂:紅樓一書,內廷索閱,將為禁本,雪芹先生勢不得巳,乃為一再修訂,俾愈隱而愈不失其真。是書進本,義取吉祥,特以湘雲匹寶玉,俾得兩不鰥寡,故三十一回有“白首雙星”之目。此說流傳巳久……。
上述記載均說明《石頭記》巳引起當權者注目。其次是此說涉及到乾隆年間大名人紀昀
紀曉嵐紀曉嵐
1,他是乾隆朝進士,‘官至協辦大學士。他貫徹群籍旁通百家。修《四庫全書》他是總纂
《石頭記》理所當然是他審閱的對象。他對《石頭記》的去留取捨,既有發言權,又有裁決權,更有向乾隆皇帝進言的方便條件。
2,《石頭記》成書及脂硯齋首評時間約在乾年十七年,紀昀28歲。脂硯齋五評時間在乾隆二十七年,紀昀38歲。他是曹雪芹同時代人。在當時文人巨室,家置八十回《石頭記》的時尚下,紀昀家中也不會不置此書。
3,紀昀與皇族敦敏、敦誠兄弟關係非同—般。敦誠在宗室詩人中有很高的地位,他著的《四松堂集》的序文即出自紀昀之手。而敦氏兄弟又與曹雪芹是至交密友,曹雪芹著《石頭記》他們當然知道。敦誠“不如著書黃葉村”、“開篋猶存冰雪文”的詩句可證。他們更知曹雪芹的家世。紀昀定會從敦氏兄弟那裡獲悉曹雪芹的有關情況。
當此《石頭記》盛傳之際,內廷索閱甚迫之時,乾隆要禁毀此書的緊要關頭。身為《四庫全書》總纂官的紀昀,他既知曹雪芹著《石頭記》,又知其為大文人名士曹寅的嫡系後裔。他更鑑賞《石頭記》那新雅的詩詞,深刻的寓意,雋永的旨趣。紀昀當有惺惺相惜之情,他既要在私下裡設法保全這部超級巨著免遭禁毀之災,又要在公開場合對主子乾隆皇帝有個充分合情理的有力說詞。於是他提出“禁不如改”的主意被乾隆採納,從而保存了《石頭記》前八十回書,又使“迷失”的後三十回書通過高鶚補續,使書失去原旨。
這樣分析推測可從《蔣瑞藻小說考證》卷七引紀昀《續閱微草堂筆記》:“曾見一舊時真本,八十回之後,皆不與今同。”的記載得到證實。再看高鶚續寫後四十回之內容,確實未忠於曹雪芹原旨,更不顧脂批透露後三十回之線索,也可印證:“禁不如改,改寫後刊印,可使書失去原旨”之說。
書可禁可毀,口碑卻禁不了,毀不掉。雍正、乾隆父子最能湮滅有損於他們父子的文字的。
詔修《四庫全書》實質是藉此美名禁毀大量對他們不利的書籍。
筆者認為:雪芹先生巳完成百一十回《石頭記》,所以書名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不是完整的作品如何評論?又如何有初評、二評、三評、四評,直到五評?不見書的全貌,誰人又敢妄加評論?
從下列批語中可證作者巳寫完《石頭記》全書:
1,庚辰本二十回回後:“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回之妙。此曰:‘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璉’,後曰:‘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今只從二婢說起,後則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襲人之寶玉,亦他日之襲人,他日之寶玉也。今日之平兒之賈璉,亦他日之平兒,他日之賈璉也。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巳不可箴耶?今日之賈璉猶可救,他日之璉巳不能救耶?箴與諫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寧不悲乎?救與強無別也,甚矣。今因平兒救,此日阿鳳英氣何如是也?他日之強何身微運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變遷如此光陰。”
2.庚辰本二十回眉批:“茜雪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3.庚辰本二十七回眉批:“奸邪婢豈是怡紅應答者,故逐之。前良兒,後篆兒,便是確證,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又:“此系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4.己卯本三十一回回後:“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線於此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
這四條批語有兩個作用:一是透露後三十回情節。二是用被借閱者“迷失”的託詞,隱去後三十回諸稿。可見《石頭記》只存八十回實出於政治原因。獄神廟等五六稿為借閱者迷失之說,實因寫賈家抄沒獲罪,入獄等觸時忌之內容,只好用“迷失”的託詞刪去,以避文字獄。
作者忍痛砍掉後三十回文稿實出勢不得巳,只好運用批語,機智而巧妙地透露後三十回情節,給讀者一個朦朧的故事結局。《石頭記》終未被列入禁書之列。
紀昀果如上所述,他對《石頭記》的處理是採取了中庸之道,既保存了前八十回書的原貌,又使後四十回續書失去原旨。是功是過?留待大家評說。

古本紅樓夢版本說明

甲戌本

這個本子的全名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年指的是乾隆十九年(公曆1754年),那一年曹雪芹還在世。這個本子正文裡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的句子。後來這個本子在社會上輾轉流傳,到晚清時候被一個叫劉詮福的官僚收藏。他很看重這個本子,但後來世事滄桑,他的藏書在舊書店出現,上世紀初被胡適買到,但那已經是個殘缺的本子了,一共只有十六回(不是從第一回到第十六回,而是只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
古本紅樓夢
儘管胡適一度認為《紅樓夢》價值不高,但對這個殘本還是非常珍視的。周汝昌還是個不知名的小青年的時候,在報紙上發表了關於曹雪芹生卒年看法的文章,胡適雖然不同意他的觀點,但絲毫沒有以權威自居,不是嗤之以“外行”,而是平等地與周汝昌討論。後來周汝昌知道胡適手裡有一部別人都看不到的古本,斗膽借看,沒想到胡適竟慨然借予,那就是甲戌本。周汝昌真是喜出望外,於是不但精讀,還跟哥哥周祜昌一起錄了一個副本。後來解放軍圍住北京,周汝昌就主動把書還到胡適家,胡適家裡人開門接過了書,沒幾天,胡適就被蔣介石派來的專機接到台灣去了。胡適上飛機的時候,只帶了兩部書,其中一部就是這個甲戌本。
這個甲戌本,是不是曹雪芹親筆寫下的?或者,是不是脂硯齋親筆抄錄和寫下批語的?不是。這仍然是一個“過錄本”,就是根據最原始的本子再抄錄過的本子。當然,它“過手”的次數似乎不太多,應該是很接近最原始的那個母本的。那個母本上可能有曹雪芹的親筆字跡,也可能沒有,但肯定是脂硯齋本人的筆跡。說它是甲戌本,是因為這個本子上自己寫出了“甲戌抄閱再評”的字樣,但脂硯齋的批語,卻不完全是甲戌那一年所寫的。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過錄本上,出現了甲戌年以後的年代的少量批語,有的研究者就判斷這個本子是假的。其實這個現象是很容易解釋的:甲戌年脂硯齋整理好這樣一個本子以後,一直留著,到了若干年後,還會翻看,偶然有了想法,就又寫在上面,並且寫下時間。如果脂硯齋要造假,何必留下這樣的破綻呢?而且,曹雪芹寫書和脂硯齋批書都是寂寞之極的事情,毫無名利可收,我們找不到任何造假的動機。
甲戌本雖然只存下了十六回,但它最接近原始的母本,最接近曹雪芹的原筆原意,彌足珍貴。但是,我們讀古本《紅樓夢》,不能單讀甲戌本,它缺失的太多,又不連貫。

己卯本

它的全稱是《乾隆己卯四閱評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個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曆1759年。甲戌本脂硯齋的重評本,這個本子是四評本,可惜脂硯齋的初評本和三評本沒有流傳下來。這個本子也不完整,但存下來的也不算很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回和兩個半回。它現存於北京圖書館。本子裡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樣。它也是個過錄本。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考證出它最早的收藏者是乾隆朝怡親王府允祥的兒子弘。弘皙是康熙朝廢太子胤的兒子,弘的堂兄,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允祥在康熙朝後期,一些兄弟為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卻很低調。
己卯本己卯本

庚辰本

己卯年過去就是庚辰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公曆1760年。這個“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的《石頭記》手抄本也是一個過錄本。全本七十八回,缺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它裡面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雖然和己卯本一樣都是脂硯齋第四次寫批語評論的本子,但又經過一些整理,跟己卯本還是有區別的。現存的這個過錄本可能過錄的時間離母本比較遠,分頭抄書的人也不是都那么認真。比如前十回沒有批語只有正文,可能是分工抄錄的人懶得連批語一起抄下來;而第十一回以後,抄書人比較認真,不但有批語,而且耐心地抄錄了回前批、回後批、眉批、行間批、正文下面的雙行小字批,有些批語母本是朱批,就也抄成朱批。這個本子有其優點也有其明顯的缺陷。
庚辰本(影音)庚辰本(影音)

蒙古王府本

個本子現存於北京圖書館。據說是從一家沒落的蒙古王府收購來的,它叫《石頭記》,有一百二十回,而且有程偉元的序,乍看似乎是個通行本。但通過研究發現,它八十回後的四十回是根據程甲本抄配的,序也是抄來的,它的前八十回里,又發現五十七回至六十二回也是從通行本里抄來補齊的,但其餘的七十四回應該是從沒出現通行本以前的一種在貴族家庭間流傳的手抄本過錄的,屬於古本性質。

戚序本

這個本子很可貴,書名《石頭記》,有完整的八十回。它在清末民初以石印的方式流行,有多種印本,其中有正書局的影響最大,書前有一位署名戚蓼生的人寫的序。戚蓼生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浙江德清人,跟他合作的書商叫狄楚青,他在書上印了“國初鈔本”四個字,有跟已經流行開的通行本叫陣的意思。它所依據的過錄本,經研究證明是一個保留了很多曹雪芹原筆原意的本子。

楊藏本

這個本子最早是由十九世紀一位叫楊繼振的熱愛文化的官僚私人收藏的,現在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我們上面提到的古本,名字都叫《石頭記》,這個本子叫《紅樓夢稿本》,它是個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後四十回大體是抄自程甲本,前八十回所依據的過錄本看來比較複雜,是用幾種流傳在社會上的手抄本拼合而成的。前八十回里,它又缺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回,楊氏得到它後,據程甲本補入。

列藏本

原來是蘇聯的列寧格勒,現在是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那裡的圖書館裡藏有一部手抄本的《石頭記》,是清道光十二年(公曆1832年)由俄國傳教士帶回那裡的。這個八十回的本子缺五、六兩回。這個本子流失海外一百五十二年以後的1984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家啟動了古典圖籍整理編印的文化積累工程,掛帥的是黨內一位具有很高文化修養的老同志李一氓,他決定派人去蘇聯列寧格勒考察那部古本《石頭記》,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汝昌先生。那年隆冬,有周先生在內的一個考察小組赴蘇進行了考察,周先生對這個藏本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舒序本

這個手抄古本書名題為《紅樓夢》,應該是一個八十回的抄本,但現在只存前四十回。它的過錄時間可以確定為乾隆五十四年(公曆1789年)。因為前面有一位叫舒元煒的人寫的序,所以被紅學界稱做“舒序本”。

夢覺本

這個手抄本書名也是《紅樓夢》,八十回。它前面有署名夢覺主人的序,這個序寫於乾隆甲辰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公曆1784年。

鄭藏本

鄭振鐸是現代人,文學史專家。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不幸在1958年率領一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犧牲,享年六十歲。他愛藏書,從舊書店裡找到兩回(二十三、二十四回)古本《石頭記》,雖然只有兩回,但很有研究價值。這個最初由他收藏,後來捐給國家的古本被稱做鄭藏本

程甲本

這個本子的前八十回儘管經過改動,但仍然保持著程偉元高鶚他們所掌握的從其他古本系列過錄來的那個本子的許多特點,因此還可以把程甲本的前八十回視為一種可資參照的古本。
現在世界上,還會不會有古本《紅樓夢》默默地存在著?我們還能不能把它們發掘出來?我在揭秘妙玉的時候,提到過一個靖應藏本,這個藏本一度浮出,卻又神秘消失,但仍留下了一張有“夕葵書屋”字樣的《石頭記》夾頁。這個古本,現在是否仍然存在於人間尚無從知曉。

紅學名家

劉心武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誌的主編。以短篇小說《班主任》成名,該作被視為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是當代主流作家之一。1979年起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90年代之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就秦可卿等專題進行系列講座,引發了較大的爭議。
劉心武劉心武
相關作品
2005 年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1--4部)東方出版社
2006年 《劉心武揭秘古本紅樓夢》 人民出版社

周汝昌

周汝昌,天津人,本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曾用筆名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是中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書法家。有四十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其中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研究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相關著作
周汝昌周汝昌
紅樓夢新證》(40萬字),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 (此書三月內連銷三版,後增訂至80萬言,
197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14萬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後增訂至20萬字的《曹雪芹小傳》,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
《石頭記鑒真》(20萬字),與周祜昌合著,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18萬字),工人出版社與台灣東大圖書公司分出,1989
《紅樓夢的歷程》(11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恭王府與紅樓夢》(20萬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曹雪芹新傳》(23萬字),外文出版社,1992
《紅樓藝術》(19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紅樓夢的真故事》(27萬字),華藝出版社,1995
紅樓真本》(12萬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周汝昌紅學精品集》(184萬字),華藝出版社,1998
《獻芹集:紅樓夢賞析叢話》(40萬字),中華書局,2006
紅樓柳影》(24萬字),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紅樓小講》(19萬字),中華書局,2007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增訂本)(20萬字),中華書局,2009

馮其庸

馮其庸,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紅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紅樓夢學刊》主編等職。馮其庸以研究《紅樓夢》著名於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論庚辰本》、《夢邊集》、《漱石集》、《秋風集》等專著二十餘種,並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詞典》、《中華藝術百科大辭典》等書。相關著作
馮其庸馮其庸
《漱石集》(紅樓夢研究論文二集,湖南嶽麓書社,1992年)
論庚辰本》(紅學版本研究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
《〈石頭記〉脂本研究》(紅樓夢版本研究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八家評批紅樓夢》(紅樓夢評點派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9月)
《增訂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7月)
《曹雪芹家世·紅樓夢文物圖錄》(紅學研究專著,圖版732幅,考證文字五萬字,香港三聯書店,1983年12月)
《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敝帚集:馮其庸論紅樓夢》(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2月)

俞平伯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家享譽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執教於著名學府,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相關著作
俞平伯俞平伯
《紅樓夢80回校本》

圖書再版

甲戌本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 出版日期:2010
甲戌本甲戌本
校訂人:鄧遂夫 校訂
裝幀:平裝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定價:36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影印版
出版日期:2010
裝幀:精裝
定價:80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宣紙線裝)
出版時間:2008
冊書:5
包裝:盒裝
定價:980

己卯本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校本》校正人:呂鵬
己卯本己卯本
出 版 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9-1
包 裝:平裝
定價:68
出 版 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包 裝:精裝
冊書:3
定價:250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線裝函套)》(線裝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4-1
包 裝:精裝
冊數:5
定價:880

庚辰本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函套裝)》
校訂人:鄧遂夫 校訂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5-1
冊書:全4冊
包 裝:盒裝平裝
定價:128《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影印)
庚辰本庚辰本
出版時間:2010
冊書:4冊
包裝:精裝
定價:2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