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年在位),原名阿隆索·德·波吉亞(Alonso Borgia 1378-1458),生於瓦倫西亞王國的 La Torreta,也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說法,暗指波吉亞家族具有猶太血統;這些傳聞被私下傳播,尤其是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Giuliano della Rovere,後來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以及波吉亞家族經常被政敵描述為“marranos”:這些傳聞在流行文化中持續了幾個世紀。
在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阿隆索支持“對立教皇”本篤十三世(Antipope Benedict XIII),以及在1429年他又在背後推動“對立教皇”克萊門特八世( Antipope Clement VIII)歸順羅馬教皇教宗馬丁五世(Pope Martin V)。阿隆索在成為樞機主教前,一直擔任萊里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leida)的法學教授並作為阿拉貢國王的外交官,尤其參與了“巴塞爾議會”(Council of Basel,1431年至1445年)。在教皇尤金四世與阿拉貢國王阿方索和解之後,他成為了樞機主教。
加里都斯三世與別的教皇一樣趨附時俗,眷顧親屬。他重用2個侄子並任命他們為樞機主教。第一個是羅德里戈·博爾哈(Rodrigo de Borja,在義大利為Borgia),以及路易斯·朱利安·米拉·博爾哈(Luis Julian de Milà y de Borja)。15世紀下半葉的7任教皇,比阿維尼翁時期的教皇更加腐化。他們生活在價值連城的宮殿中,一飯千金,奢華糜費,無可比擬。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原名羅德里戈·波吉亞(Rodrigo Borgia,1431-1503年),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出生與瓦倫西亞王國的Xàtiva。儘管作為一名樞機主教,依天主教教義不能結婚生子,但他與瓦諾莎·卡塔內(Vannozza dei Cattanei,1442-1518)長期保持著非法關係,在甘迪亞的寓所內,他們有4個孩子:凱撒、喬瓦尼、盧克雷齊婭和傑弗里。當然,他和其他情婦也育有子女,茱莉亞·法爾內塞(Giulia Farnese)就是他著名的情婦之一。
凱撒涉嫌謀殺他的兄弟喬瓦尼,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他犯有這個罪行。但,喬瓦尼的死亡掃除了凱撒的障礙,讓他得以踏上他期盼已久的征伐之路。凱撒雖然已是樞機主教,但為了成為教皇國軍事領袖,他在23歲時辭去聖職。他後來和法國公主夏洛特·德·阿爾布瑞特(Charlotte of Albret)結婚,並育有一女。
盧克雷齊婭·波吉亞(Lucrezia Borgia,1480-1519年),費拉拉、摩德納和雷吉奧公爵夫人(Duchess of Ferrara,Modena and Reggio),亞歷山大六世私生女, 凱撒的妹妹。盧克雷齊婭以美貌著稱,據說還是位頗具才氣的美人,對義大利的文化藝術事業很有熱情。但是,在歐洲歷史上,比她的美貌和才華更令人側目的是她和兄長凱撒的不倫之戀。當時的義大利人揶揄她為與其教皇父親以及兄長凱撒並列的邪惡三位一體,這無疑是對信奉天主教神聖之三位一體的巨大諷刺。她前後出嫁過三次,又復三次被父兄從她的丈夫們手中奪走。由於羅馬教皇需要新的,更有利的政治聯盟,盧克雷齊婭的第一任丈夫佩薩羅公爵,斯福爾扎家族的喬瓦尼(Giovanni Sforza,1466-1510),被迫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簽署了因為自己陽痿而解除婚姻的契約。感到羞辱的喬瓦尼指控盧克雷齊婭與兄長凱撒亂倫。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方索·阿拉貢(Alfonso of Aragon,那不勒斯國王的私生子,薩萊諾王子和比謝列公爵)因為失去政治價值,為凱撒所殺。第三任丈夫為埃斯特家族的阿方索(Alfonso d'Este,1476-1534),即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
路易吉·波吉亞(西班牙語:佩德羅·路易斯,Pier Luigi de Borgia,1460?-1488),第1任甘迪亞公爵,亞歷山大和不知名女人的私生子。路易吉·波吉亞在格拉納達戰爭中與西班牙軍隊並肩作戰。1485年5月18日,在隆達戰役凱旋後,因為他的英勇作戰,被授予“甘迪亞公爵”。在路易吉的遺囑中,他將公國讓給他的弟弟喬瓦尼,並要求給他姐姐盧克雷齊婭10,000弗洛林金幣的嫁妝。
喬瓦尼·波吉亞(西班牙語:胡安,Giovanni Borgia,1474?-1497),是亞歷山大和瓦諾莎的四個孩子的其中之一。1493年,他繼承了同父異母的哥哥路易吉的公國,並娶了路易吉的未婚妻瑪麗亞·恩里克斯·盧納(Maria Enriquez de Luna),成為第2任甘迪亞公爵。1497年6月14日晚上,他被謀殺了(在後來成為羅馬猶太人區的德拉德卡廣場附近),他的屍體被發現在台伯河中,腰帶上的錢包中里有封不動的30個達科特金幣( golden ducats)。喬瓦尼和瑪麗亞有兩個孩子:“第3代甘迪亞公爵,胡安·德·Ÿ·恩里克斯·博爾哈(Juan de Borja y Enriquez,即胡安·波吉亞);和在巴利亞多利德修道院成為修女的弗朗西斯·德·赫蘇斯·博爾哈(Francisca de Jesus Borja)。”
傑弗里·波吉亞(Gioffre de Candia Borgia,1482-1522),是亞歷山大和瓦諾莎最小的兒子。在傑弗里12歲那年,他迎娶那不勒斯的阿方索二世16歲的女兒桑夏(Sancia of Aragon),她的嫁妝是斯奎拉切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Squillace,1494年)和後來造成那不勒斯政治動亂的阿爾維托郡(the County of Alvito,1497年)。事實上,這個婚姻是個政治問題,阿方索二世以女兒的巨額嫁妝要求亞歷山大承認他那不勒斯國王的地位,但幾乎作為婚禮的結束,法國入侵了那不勒斯,阿方索留下他短命的兒子逃離了他的王座,並同西班牙、法國以及他們的義大利擁護者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段時間,傑弗里和他的妻子桑夏住在羅馬,據說桑夏和他哥哥們凱撒、喬瓦尼都有一段風流韻事。夫妻關係惡劣,並沒有孩子。傑弗里和他的父親關係也很差。亞歷山大認為他是一個懦夫,因為傑弗里缺乏對政治的興趣,以及質疑他與自己的親子關係。傑弗里的第二次婚姻是與瑪麗亞·米拉。他們有四個孩子,其中的長女,弗朗切斯科·波吉,繼承了他的領地和斯奎拉切親王(Prince of Squillace)稱號。傑弗里的後裔一直統治著卡拉布里亞海岸(the Calabrian coast)的斯奎拉切(Squillace),直到1735年。
作為一名精明的律師,1644年9月15日,他在教皇烏爾班八世(1623-1644)後成功繼任了教皇,他大大提高教廷的世俗權力,是政治上最精明的教皇之一。他在位期間,歐洲各國在解決和平與戰爭問題時已不再徵求教皇的意見,對教皇提出異議也不為各方所理睬。英諾森同親屬關係曖昧,維護裙帶關係,教廷事務大都由其姻親姐妹貪婪分子馬伊達爾齊尼(Olimpia Maidalchini)操持。英諾森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族親,拒絕承認西班牙的敵國葡萄牙獨立。他抨擊前代教宗烏爾班的親族巴爾貝里尼(Barberini)家族勒索錢財,宣布沒收他們的財產。該家族逃往巴黎,受到樞機主教馬薩林(Jules Mazarin)的庇護,於是英諾森與法蘭西發生爭執,法蘭西以武力相威脅,英諾森才被迫讓步。1653年英諾森發布通諭,譴責詹森派創始人詹森(Cornelius Otto Jansen)就救恩性質問題所提出的五點主張。
樞機主教加斯帕爾·博爾哈·Ÿ·貝拉斯科(Gaspar de Borja y Velasco,1580-1645),他屬於波吉亞家族(雖然他總是用西班牙語拼寫的Borja),擔任托萊多大主教,西班牙塞維亞大主教和那不勒斯的總督。他的父親是第六任甘迪亞公爵弗朗西斯·托馬斯·博爾哈·Ÿ·Centellas(Francisco Tomás de Borja y Centellas,弗朗西斯·波吉亞的兒子),是加里斯都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的後代,一位歷史學家提到加斯帕爾希望成為第三位波吉亞教皇。
這是西班牙-甘迪亞市議會(Gandia City Council)為紀念聖·弗蘭西斯·波吉亞誕辰500周年而出版的唱片。3-SACD的精緻編輯,附帶長達394頁的小冊子和相關的DVD(約第·沙瓦爾與波吉亞家族-本項目創作歷程的影像資料)。從1063年摩爾人占領瓦倫西亞到1670年聖·弗蘭西斯·波吉亞封為聖徒,通過同時期的音樂展示了波吉亞這個歐洲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的興盛和衰亡。這期間,Binchois,Dufay,Josquin and Isaac的音樂作品頗有代表性,還有伊比利亞的作曲家Milà,Morales和Cabanilles。曲目多來自各地的收藏,精彩紛呈。本唱片獲第53屆格萊美古典類最佳小樂隊演奏獎(Best Small Ensemble Performance)獎。(頒獎時間:台北時間2011年2月14日上午,地點:洛杉磯史泰博中心。)
唱片名稱
中文名:波吉亞王朝-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與宗權
英文名:Borgia Dynasty-church and Power in the Renaissance
西班牙文:Dinastia Borgia-Chiesa e potere nel Rinasci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