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五世

尼古拉五世

尼古拉五世,俗名托馬索·巴倫圖切利(Tomaso Parentucelli,1397年11月15日—1455年3月24日在世)。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教皇

基本介紹

  • 本名:尼古拉五世
  • 別稱:Tomaso Parentucelli
  • 所處時代:文藝復興時期
  • 出生地:義大利賽雷拉
  • 出生時間:1397年11月15日
  • 去世時間:1455年3月24
  • 主要成就:梵蒂岡圖書館、格拉斯哥大學等一批文化場所的建設者
傑出的學者,寬容的教皇,積極的外交,文化的復興,

傑出的學者

出生在義大利賽雷拉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孩提時代便喜愛讀書。9歲當醫生的父親病故,他進入卡都西會修道學習,先在波倫亞大學就讀,因貧困未能繼續深造。棄學後前往佛羅倫斯,在一富有人家擔任家庭教師。他還是一名年將的教士是時候,其全部的收入都用來購買書籍,甚至還為此借了很多債。他希望自己能有充足的經費,可以將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都陳列在自己的圖書館中。後來他加入人文主義者社交圈,接觸到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新思潮。巴倫圖切利十分讚賞人文主義學術研究,本人也成了熱情洋溢的人文主義者和傑出的學者,據說“他通曉古代和近代博士的著作,希臘和拉丁作者中的著作幾乎沒有不被他研究過的,”這充分表現出一種文藝復興時期所特有的紀念過去的新精神。他希望把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融合一起,確實也在某種程度上“把高深的聖經學識和極端的宗教虔誠與多才多藝的人文主義結合在一起了。”1419年,22歲時獲得博士學位,從此開始在波倫亞大主教阿爾伯加蒂家中供職,前後多達20年,期間多次陪同大主教出使歐洲各國,阿爾伯加蒂死後,教皇尤金四世於1444年委任巴倫圖切利為波倫亞主教。可是當時該成居民起事,要求擺脫教皇的控制,使他無法赴任,1446年巴倫圖切利法蘭克福會議,大大施展了他的外交才能,平息了德意志各選帝侯的不滿。他又升任紅衣主教。1447年2月尤金四世病死,3月在一批有學問的人支持下,巴倫圖切利當選教皇,稱號尼古拉五世。“誰能想到,”他曾這樣說,“一位不名一文的窮教士,竟成為一身尊榮的教皇?”他的當選也體現了基督教的民主特色:普通的青年也有可能成為教皇。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也為這一結果欣喜萬分。他們中的一個人甚至公開宣稱:柏拉圖理想國已經在世間變成現實,哲學家成為了國王。

寬容的教皇

尼古拉五世即位時,正是西歐各國走向民族國家的時期,中古基督教共和國的大同理想已經沒落,而羅馬教皇也已經沒有能力以“世界統治者”的身份,領導國際政治了。義大利半島呢,這時也深深陷於所謂的“政治馬賽克”的局勢中,王國、公國、共和國、城邦等組織紛紛獨立,彼此之間不僅各自為政,而且還弱肉強食,造成空前未有的混亂局面。教皇國身處其中,除非運用智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否則大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教皇尼古拉五世有鑒於此,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政治活動。一方面為的是確保教皇國獨立,一方面維持半島的政治現狀,以避免遭到當時的強國日耳曼及法國干涉。
1447年初,巴塞爾公議會還未結束,他堅持主張教會由公議主持,反對教皇獨攬教會大權。殘留會議選出的敵對教皇菲利克斯五世,尚非法占據教皇宗座。尼古拉五世以外交家的風度,採取克己容人的態度,動員菲利克斯五世退了位。1449年巴塞爾殘留會議收場,使分裂局面得以挽回,恢復了教廷內部的和平。尼古拉五世還實現了同羅馬貴族的和解,對參加騷亂的市民進行了寬容讓步處理。在他親自策劃下,1454年的羅提和約結束了威尼斯共和國和米蘭之間的長期戰爭。不久以後,佛羅倫斯也參加了羅提和約。簽訂羅提和約不僅給義大利半島帶來了長達四十年的和平,而且還為分裂的義大利,指示出一條可行的政治路線,朝向所謂的“邦聯政治”邁進。
尼古拉五世重視加強立法措施,禁止買賣神職,不準神職人員娶妻,責成各主教改進教區管理,但不謀求天主教內部的革新。1451年派著名樞機主教尼古拉到德國,企圖用表面的改革,來緩解德意志日益高漲的反抗情緒。

積極的外交

德意志國王,奧地利恩斯特公爵之子腓特烈三世,同教會保持著比較良好的關係.1452年他到義大利接受倫巴第王冠,同時在羅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成為在羅馬加冕的最後一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尼古拉五世晚年,曾多次遭人謀害。他對最初發生的兩起首犯都寬大了事。1453年又破獲了第三次謀殺時間。有一位教皇最寵信的學者史提芬波卡諾,也許是受到古典文藝的影響太深了,竟然計畫燒毀梵蒂岡,劫持教皇,重建羅馬共和,實行革新。幸虧陰謀提早曝光,史提芬波卡諾被逮捕,判處了重刑。這件陰謀揭發之後不到幾個月,更不幸的事發生了。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軍隊包圍,尼古拉四世曾派艦隊馳援,但沒有效果。5月底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滅亡。
尼古拉五世向西歐收取什一稅,以資助十字軍從土耳其手中收復君士坦丁堡(1453年)。但是歐洲各國大多不聽從他的命令。現實的殘酷,使他不得不低頭;人性的貪婪,也寒透了他的熱血。
羅馬教廷積極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掠奪,宣布異教徒是“神賞給信徒的產業。”15.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在非洲傳教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他們回饋給非洲人民的是掠奪和災難。有一個非洲土著基督徒說,以前,葡萄牙人有基督教而無黃金,我們有黃金而無基督教。現在是他們有黃金而我們只有基督教。

文化的復興

教皇尼古拉被稱譽為文藝復興教皇,他即位時心裡就有三個願望:成為一個好教皇;重建羅馬;恢復古典文學,藝術和知識。他憑藉教皇的巨大財力,派遣了很多使者到雅典,君士坦丁堡,日耳曼和英國去尋求,購買或者抄寫希臘和拉丁書稿,無論這些書籍是異教的還是基督教的。他在梵蒂岡建立了一個大型的抄寫和編輯中心,邀請所有義大利知名的人文學者來羅馬,翻譯希臘羅馬的古典名作,像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修辭學和倫理學、荷馬的史詩,許多希臘教父的名作,如巴西耳、金口約翰(君士坦丁堡牧首約翰一世)、歐瑟比等人的作品,也都翻譯成拉丁文。教皇尼古拉五世還命人翻譯聖經。尼古拉五世本人就寫的一手好字,可與當時最優秀的抄寫員媲美。他時常抽出時間從事抄寫。不過,尼古拉身體多病,限制了他的精力和時間,他的全部翻譯計畫因而無法完全實行。他經予這些學者很豐厚的報酬,這使得他的財政情況一度告急,也使得各地的教會十分不滿。一些大膽的批評者指責他將教徒們的虔誠供奉都花耗在了無謂的異教文學和奢侈的無神論者身上。
他任用第一流的藝術大師來美化梵蒂岡;為了要建造更雄偉的聖保羅大教堂,他竟然下令把原來君士坦丁在四世紀所建造的大聖堂予以拆毀。這種破壞古蹟的行為,曾經受到後世嚴厲地批評。他在學術方面的貢獻則一直受到後世的肯定和稱讚。由於他開了風氣之先,文藝的氣息也就日益興盛,羅馬教廷因而也成了歐洲文藝復興的推動中心。教皇尼古拉去世的時候,梵蒂岡圖書館的藏書就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冊,這也是他留給後世最尊貴的學術遺產。 1455年3月24日教皇尼古拉五世去世,年僅57歲,由於慷慨,他顯得有些奢侈。但是,他為教會帶來了和平,為羅馬帶來了繁榮和秩序。他興建了梵蒂岡圖書館,統一了天主教和世俗世界,也調合了教會和文藝復興。接替他的是西班牙籍的加里斯都三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