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島(南澳(南海島嶼))

南澳島(中國南海沿岸大陸島)

南澳(南海島嶼)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澳島(Nan'ao Island),位於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北瀕柘林灣、南瀕南海,介於東經116°56′~117°9′、北緯23°24′~23°29′,屬基岩質大陸島,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地,被譽為“東方夏威夷”。

南澳島面積達117.7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4.3千米,地處泉州—汕頭地震帶南端,分布有南澳—長樂斷裂和皇崗斷裂2條活動性斷裂。南澳島以低山剝蝕丘陵地貌為主,外形似葫蘆,海岸多為岩石陡岸,全島最高峰為大尖山(588.1米)。

南澳島是中國唯一的全島域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南澳縣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島嶼。南澳島素有歷來是中國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也是中國大陸對台和海上貿易的主要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澳島
  • 外文名:Nan'ao Island
  • 地理位置: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
  • 面積:117.73 km
  • 別名:粵東屏障、閩粵咽喉
  • 類別:大陸島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最高點:大尖山(588.1米)
  • 海岸線:94.3千米
位置境域,地質地貌,地質演變,大陸地貌,海洋地貌,氣候植被,氣候型,植被帶,島礁水文,河流,湖泊,海洋,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土壤資源,風能資源,地理意義,所獲榮譽,

位置境域

南澳島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部海域,北瀕柘林灣、南瀕南海,北回歸線橫貫全島,其四至為:東至東角、北至北角、西至長山角、南至東墩角。南澳島東西向最長21.5千米,南北向最寬10.5千米,面積為117.73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地質演變

南澳島多斷裂構造,其位於泉州—汕頭地震帶南端,已探明區域性大斷裂有南澳—長樂斷裂、黃崗斷裂,上述斷裂均為活動性斷裂,在島嶼東北海域交匯。南澳島岩石多屬燕山三、五期花崗岩,東部為細粒花崗斑狀花崗岩、花崗岩小岩株,北部大尖山有流紋斑岩、凝灰熔岩,中部則多變質岩。
南澳島海域的中地殼低速體、濱海斷裂帶與黃岡水斷裂的交匯構造,以及沿斷裂帶的高速侵入體交匯融合併形成了局部應力集結帶,是該地區主要的發震構造耦合體,影響並控制著該海域板內地震活動。南澳島曾於1600年發生芮氏7級地震,另有1918年2月13日發生的芮氏7.5級地震,是南海北部少數幾個伴有海嘯發生的地震之一,島東的青澳灣波高可達3~4米。

大陸地貌

南澳島主要為低山剝蝕丘陵地貌,東西部為寬而突起的丘陵,東部最寬10.5千米,西部最寬5千米,東西長21.5千米;中部則為狹小的沖積平原,最窄處僅為2.1千米。南澳島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西部最高峰為大尖山(588.1米),東部最高峰為果老山(573.3米),白牛大尖山(524.3米)則位於島嶼中北部地區;由於海洋和山洪的沖積作用,南澳島大約6.4%的土地形成了平地,大致分布在隆澳、深澳、青澳和雲澳。南澳島南坡因受風雨侵蝕,地表泥沙流失嚴重,岩石裸露,形成了形似“石蛋”的地表景觀;北坡黏土層較厚,地表覆被情況遠好於南坡。
南澳島
南澳島地圖

海洋地貌

南澳島海岸線長84.3千米,其外形似葫蘆,海岸邊緣多岩石陡岸,而海岸帶則有海積平地、海蝕階地、谷口、小型洪積扇潟湖。1971~2016年,南澳島海域總體呈現略微淤積的態勢,大部分區域淤積厚度在3米以內,局部區域受地形影響出現大於10米的沖淤現象。在韓榕兩江和拓林灣的不斷來沙下,加之東北向潮流的輸運,該海域將繼續保持緩慢淤積態勢。
南澳島
南澳島地表覆蓋類型

氣候植被

氣候型

南澳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夏季風和南海夏季風影響。由於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其具有海洋性特徵,常年溫和、熱量豐富、霜凍較少。雖常有颱風影響,但由於海拔較低,全年雨量仍然偏少,其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1小時,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8%,多年平均蒸發量達2 045.6毫米。
南澳島多年平均氣溫介於20~22攝氏度,2月中旬平均氣溫最低(22攝氏度以下),7月中旬平均氣溫最高(26攝氏度以上),最高溫介於32~34攝氏度,最低溫介於4~6攝氏度。
南澳島盛行風向為東北風(9月至翌年4月),其次為南風,年均風速為4.1米/秒;每年8級風力以上天數均值為86.2天,最大風速為52米/秒。
南澳島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50.9毫米,4~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中旬多鋒面雨,占全年降水量的20%,其成因為南方暖濕氣流集聚在島嶼上空,北方冷空氣侵入島嶼附近空域,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鋒面系統產生降水。
南澳島受颱風影響較多,一般出現於7~10月,每年影響其的颱風數為2~11個,平均為5.7次。

植被帶

南澳島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綠化率分別達到76.2%和97.5%,地帶性典型植被是熱帶季雨林型的常綠季雨林,由於長期人為活動干擾,其原生植被已不復存在。南澳島主要植被型有針葉林、竹林、經濟林、防護林、次生林、灌草叢、草本沙生植被以及沼生植被等類型,分布面積較大的植被類型是台灣相思林、馬尾松林及兩者混交林,台灣相思、中華楠、馬尾松為當地林地的建群種和優勢種,林下灌木和草本種類較豐富。南澳島上有“南中國海上天然植物園”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該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2%,植物種數為102科1400餘種,動物則有130種。
南澳島共有苔蘚植物108種,其中苔類13科15屬16種,蘚類21科40屬92種;南澳島苔蘚植物叢蘚科為第一大科,含7屬16種;泛熱帶(總種數占比20.37%)、東亞(18.52%)、北溫帶(16.67%)為南澳島苔蘚植物三大區系成分。
南澳島(南澳(南海島嶼))
南澳島苔蘚植物區系成分統計圖

島礁水文

河流

南澳島由於面積較小,海拔落差較大,僅形成十幾條山坑澗流,澗流比降大,集水面積均不足10平方千米;東部山區分布有青澳大坑、深澳大坑、雲澳大坑、白牛大坑、羊嶼大坑、東畔大坑,西部山區分布有西畔大坑,以及黃花山水庫北引洪渠和黃花山水庫南引洪渠兩條人工渠道。

湖泊

南澳島天然湖泊較少,人工湖泊較多,較大的湖泊有黃花山水庫、北面坑水庫、坑內水庫、羊嶼水庫、圓墩水庫、圓墩上庫、果老山水庫、後花園水庫、雲澳水庫和青澳水庫。

海洋

南澳島南北分別為南海和拓林灣兩大海域,其近海岸地帶亦分布有66處小型海灣和港灣,如東部的赤石灣、雲澳灣、煙墩灣、九溪澳灣、青澳灣、竹棲肚灣、賊澳灣、深澳灣和白沙灣,中部的前江灣和後江灣,西部的長山灣。南澳島東部海域夏季(4~9月)主要受徑流、南海外海水的影響,另外在季風和地形作用下,在南澳島外海存在夏季沿岸上升流,水團具有低溫、高鹽和高營養鹽的性質;冬季(10月~翌年3月)主要受南下的閩浙沿岸流影響。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南澳島附近海域生物資源豐富,受台灣海峽沿岸流影響,大陸架海域盛行上升流,海水交換活躍,浮游植物多,水體自淨能力強,有魚、蝦、蟹、貝、藻類等1300多種海洋動植物。
南澳島上亦有不少名特產品,如南澳金薯、深澳石榴包冬梨、南澳苦瓜、宋茶、黃花山高山茶和桔紅等農產品,又如石竹柏、中華楠、細葉葡萄、黃楊和茶花等珍稀植物。

土壤資源

南澳島土壤共劃分為水稻土赤紅壤和濱海砂土3個土類。水稻土是花崗岩砂頁岩的堆積物、洪積物及濱海沉積物發育而成,分布較廣,面積達8537.5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1.78%;赤紅壤有機質不均,氮磷鉀含量較少,土壤呈酸性,面積達13萬餘畝;濱海砂土分布於沿海地帶,面積為4000餘畝。

風能資源

南澳島地處台灣海峽喇叭口附近海域,受“峽管效應”和地形抬升作用的雙重影響,南澳島成為世界上風況最佳的地區之一,風場區域年均風速達8.5米/秒,有效風速時間長達7000餘小時,島嶼可裝風機容量達20萬千瓦。
南澳島(南澳(南海島嶼))
南澳島遙感影像

地理意義

南澳島地處中國福建廣東台灣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僅7海里,素有“粵東屏障、閩粵咽喉”之稱,歷來是中國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也是中國大陸對台和海上貿易的主要通道。

所獲榮譽

2023年6月8日,入選全國“和美海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