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
明代起為太監墳場,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裡被叫做“
中官墳”。也有一說認為從明朝開始,太監多在此建廟宇和養老的莊園,也因當時人稱太監為“中官”,故稱此地為“中官屯”。中關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後。解放後選擇這裡建中國科學院,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師大校長
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關村”。
科技園建設
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
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2個,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8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個;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中關村
留學歸國創業人才1.8萬人,累計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是國內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高聚工程”共有158名高端人才及其團隊入選。成長出以
聯想的
柳傳志、
百度的李彥宏、博奧生物的
程京、
中星微電子的
鄧中翰、科興生物的
尹衛東、
碧水源的
文劍平、神霧熱能的
吳道洪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新老企業家。2011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15箇中央部門和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中關村加快建設人才特區。
中關村每年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截至2014年,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54家,其中境內156家,境外98家,中關村上市公司
總市值達到30804億元。2012年8月,國務院發改委等九部委和北京市聯合發布了《關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科技
金融創新中心的意見》中關村將進一步建立並完善政府資金與
社會資金、
產業資本與
金融資本、
直接融資與
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
科技金融創新體系,加快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
2018年10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將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重點城市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科技園區。按照計畫北京將以“三城一區”(即
中關村科學城、
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
創新型產業集群和
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為主平台,以科技園區合作、共建
聯合實驗室、
技術轉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4個方面為重點,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網路。
基本情況
199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市政府和科學技術部《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
請示》,
原則同意《請示》中關於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意見和發展規劃,這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強我國
創新能力和
綜合國力的一項重大
戰略決策。國家中央領導曾先後多次到中關村科技園區視察、指導工作。
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園區內有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學生約40萬人,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的
科研機構213家,其中國家工程中心41個,
重點實驗室42個,國家級
企業技術中心10家。
建設過程
園區格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現已形成一區十六園的發展格局,包括海淀園、昌平園、順義園、大興-亦莊園、房山園、通州園、東城園、西城園、朝陽園、豐臺園、石景山園、門頭溝園、平谷園、懷柔園、密雲園、延慶園。其中海淀園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輻射、孵化和商貿中心,其他六園主要功能是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
豐臺園和昌平園:豐臺園位於南郊的
豐臺區,昌平園位於北郊的
昌平區,作為高科技
產業基地,兩園面積各占地5平方公里;
雍和園:坐落在北京市
朝陽區,面積約4.2平方公里;
七個科技園共同構成了沿京城四環路布局的頗具特色和充滿活力的高科技
產業帶。
取得成果
近幾年來,園區吸引了一大批以留學人員為主體的
國際化人才和
創業團隊,一批高端
科技項目和成果出自留學人員企業。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累計達到2500多家,從業留學人員近6000人。
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分重視發展
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
國際經貿活動,充分利用國際各類資本發展高科技產業。到2004年底,園區擁有
三資企業1600多家,約占企業總量的11.4%。
發展歷史
1993年7月14日,試驗區首次認定接納私營企業——用友公司為新技術企業。
1996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已成為中國的“
矽谷”,成為
亞洲最成功的四個
高科技園區之一。
該試驗區是中國第一個以
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在
投資環境方面,中關村地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區。這裡有50所高等院校、138所科研院所、10萬多名
科技人員,建成了許多第一流的實驗室,配備了大量的科研儀器和設備。
到1996年底,試驗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達4506家,形成了114家企業集團,其中有10多家成為較有影響的跨國公司。
1999年6月,國務院批准創建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豐工業
中試基地,以及正在開發的約0.5平方公里的
中關村西區。
到1999年,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關村已發展有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全國最大的電腦生產企業
聯想集團、控制華文排版市場的
方正集團以及
四通集團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從這裡走向世界。截止到1998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銷售總收入達到451億元,其中軟體
軟產業銷售額占全國的43%,
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0萬元,
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4%。
1999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64.1億多元,比上年增長39.6%,在全國53個高新區中排名首位。全區工業產值完成了527億元,增長了44.5%,增量占北京市
工業總產值的70%。全區4000多家企業共
繳納稅費5.4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增長26%。
2000年1月20日,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與中關村科技園簽訂了銀企合作協定,它標誌著北京高科技產業實現了與金融業的密切結合。
2000年3月20日,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表示,中國
金融界將大力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設,有責任、有能力和其它部門一道,爭取到2010年把中關村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2000年6月20日,中關村科技園西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北區等兩大重點
建設工程破土動工。
2000年7月,中國科技園區第一個駐外機構,中關村駐美國
矽谷聯絡處正式掛牌成立。
2022年6月27日,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蔡奇同志作黨代會報告。其中提出今後五年,北京要積極構建現代化首都
都市圈。共建中關村科技園。促進節點城市產業圈強鏈補鏈,形成緊密分工協作格局。
園區政策
支持研發機構創新政策
1.對創新平台建設的支持。對
生產力促進中心、加速器建設經專家評審並通過市級立項後給予100萬~400萬元資金支持。
2.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建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實驗室。提高企業
持續創新發展能力。對通過認定的市級和國家級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50萬、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通過認定的市級和國家級企業實驗室給予5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租用實驗室開展技術研究、
新產品開發的企業,由企業提出申請,經專家評定通過後給予50%的租金補貼,最高不超過50萬元。
孵化器補助
1.對新引進並通過認定的
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企業提出申請,經專家評審通過後給予5萬~10萬元資金獎勵。
高新成果產業化補助
1.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對企業經備案後引進成果進行成功轉化並上市銷售或企業根據生產需求經備案後委託院校進行
技術開發,依照技術開發、轉讓契約經專家評審通過後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總計不超過20萬元。
2.
初創期、成長期實體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項目的方式給予支持。對提出資助申請並經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的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予以無償支持,支持額度為10萬~60萬元。
1.幫助成長期、壯大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爭取市級周轉資金。對申請企業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後,符合資助條件並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給予100萬~500萬元的支持,重大項目可獲得500萬元以上的資金支持。周轉金採用無息借用方式,2~3年後歸還。
2.在園區註冊創辦
股權投資、風險投資、
擔保公司及會計、律師事務所等
中介服務機構,並為園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
業務支持且服務高效的,經專家委員會評選後,給予一定資金獎勵,最高不超過10萬元。其中:新註冊創辦的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擔保公司
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下(含1億元)的獎勵5萬元;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獎勵10萬元;新註冊創辦的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一次性獎勵5萬元。
3.對園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對企業因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及
固定資產投資而取得貸款的企業,經企業提出申請並經專家評審通過後,一次性給予利息總額50%的貼息支持,最高不超過20萬元。
4.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
上市融資,篩選一批上市後備企業進行
重點輔導和培育,加大培訓、推動、宣傳力度。企業申請上市前經園區科企服務部備案但未能成功上市的,對所發生的上市
財務費用,給予一定比例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150萬元。其中:財務費用在300萬元及以下的補助50%;財務費用超過300萬元的最高補助150萬元。
人才服務政策
採取“兩步走”的方針,將
中關村示範區率先建成國家級人才特區。
(一)第一步:2011—2012年
——初步形成機制新、活力大、成果顯著的人才特區政策體系。
——支持一批高端人才領銜創辦一批高科技企業及其研發機構。支持高端人才與高校、研究機構共建研發中心和高科技企業,突破一批關鍵
核心技術。
——高端要素聚集的態勢基本形成,
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戰略機構等股權投資機構集聚發展。
——聚集包括“海歸”人才在內的3萬名左右
高層次人才。
(二)第二步:2013—2015年
——人才優先發展
戰略布局全面形成,國家級人才特區全面建成,成功探索出具有全國示範意義和推廣價值的人才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具有全
——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引領自主創新和套用
技術發展的支撐體系。
——聚集包括“海歸”人才在內的5萬名左右高層次人才。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新標準和新產品不斷湧現,自主創新能力和示範作用不斷增強。
——人才特區建設經驗得到充分總結和不斷推廣。
交通信息
公車(
中關村大街):302、307、320、332、355、365、584、614、681、145、305、686、夜8路
公車(蘇州街):26、374、528、450、644、688、424
所獲榮譽
2022年2月7日,中關村科技園區朝陽園被納入
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地理信息)公示名單。
2022年8月,入選賽迪“2022園區
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1。
2023年7月,入選賽迪“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1。
相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