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河北省
灤平縣巴什克營鄉與北京密雲區交界的大小金山上,為北京市密雲縣的
古北口長城和
司馬台長城北坡旅遊點;北京通向承德地區的
京通鐵路和京承公路穿山而過。從北京市乘京承線長途汽車至灤平巴什克營步行上山。這段長城南陡北緩,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氣勢雄偉。它始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竣工於六年(1572年),範圍東起望京樓,西至龍峪口,全長15千米。牆體一般高7米,下寬6米,上寬5米,可容5馬並騎。長城頂上敵樓、戰台、鋪房密布,總數約有158座,樓間相距50一100米。敵樓建築和布局因山而異,設計精巧,富於變化。從外看有方形、長方形、扁形、圓形、拐角形,有單層、有雙層,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多眼樓;從樓里看,有平頂、船篷頂、穹窿頂,四角鑽天和八角藻頂;從用途看,有作戰樓、庫房樓、鋪房樓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為長城其他地區所少見。其中設計最巧妙的是空心台和庫房摟,前者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士卒站崗放哨、避風避雨的磚砌小鋪房,下層樓內有縱橫16條拱道,10個刻有精美花卉浮雕的漢白玉券門。券門四通八達,前後左右運兵自如。上下兩層有
石梯相通。這些特點,連著名的
八達嶺長城也不具有。庫房樓坐落於沙嶺口和磚垛口這兩個重要關口之間的險峻山峰下,是一座在軍事設施上很有代表性的敵樓。它在樓內側之平台上有一間大約30平方米的庫房,用來儲存兵器和糧草。庫房樓構造壯觀別致,別出心裁,在
明長城絕無僅有。靠近外側的樓腳下,有一座一人高的圓形戰台,
敵台外40多米的半山腰下,有一道石砌的戰壕。在通往敵樓的通道上,築有一道道障牆,障牆上有瞭望孔和箭孔,既能阻擋敵人上攻,又能憑藉障牆,居高臨下消滅敵人。此外在庫房樓前大約200米的兩個山頭上,各建一座峰火台,可以及時觀察到遠方的敵情。敵台相望,道道設險,層層設防,步步為營,能攻能守,堅不可摧。
金山嶺長城還有大、
小金山名樓以及最高最險的望京樓等。小金山樓的小券門相當隱蔽,建在敵樓一例的半樓間,下面是直立的懸崖峭壁。大金山樓建築,樓上層仿木製的小鋪房,其檐、椽都用青磚磨製而成,酷似木製,給人以精巧、細膩之感。金山嶺最高最險的建築是望京樓,登高
遠眺,晨曦中能望見北京
城郭,夜幕中可看到北京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