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趙(匈奴漢國)

前趙

匈奴漢國一般指本詞條

前趙(304年~329年),亦稱漢趙,十六國時期列國之一,是西晉晚期由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割據政權。

304年11月,劉淵以復漢為名,在左國城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國號漢。308年10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09年遷都平陽。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被庶弟劉聰篡位。313年劉聰奪取洛陽,俘殺晉懷帝。316年又滅亡位於長安的西晉殘餘勢力。

318年7月,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劉粲。鎮守長安的中山王劉曜發兵攻靳準。十月劉曜帶軍行至赤壁(今山西省河津市赤石川)後登基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與此同時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漢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史家為區分,將關中的劉氏趙連同劉淵所建的漢,即將稍前的(屠各劉姓政權統稱為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稱為後趙。此後劉曜、石勒常相攻伐。由於劉曜在關中地區對各民族採取高壓政策,加上治國無方,一味征戰,國勢日頹,石勒則控制了河北廣大地區。329年初,前、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被後趙擒殺,漢趙主力被消滅。

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死劉熙及文武百官,漢趙政權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趙
  • 外文名:Han Zhao
  • 別名:匈奴漢國、漢國、漢趙
  • 時間範圍:304年 至 329年
  • 首都:左國城、平陽、長安
  • 主要城市:長安、洛陽、鄴城、太原、襄國、平陽
  • 官方語言:中古漢語(洛陽雅言)
  • 貨幣:漢五銖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劉淵劉聰劉粲劉曜
  • 人口數量:315 萬
  • 主要民族漢族匈奴族
  • 主要宗教儒教佛教
  • 國土面積:239000 km
歷史背景,立國背景,左國城稱王,劉淵稱帝,石勒崛起,劉聰弒君,陷京滅晉,平陽政變,劉石靖難,遷都改號,石勒反劉,征戰平亂,兩趙開戰,前涼犯境,親征被擒,棄都亡國,後裔餘緒,疆域,總述,行政區劃,都城,皇陵,政治,政治制度,臣民,經濟,軍事,社會,國號說明,皇帝世系,解讀,

歷史背景

立國背景

  • 匈奴五部,質留中原
劉豹劉淵父子為南匈奴單于的後裔。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七月,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來朝賀,被扣留在鄴城,魏王曹操藉機將南匈奴分為五部,選漢人為司馬加以監督,劉豹為左部帥居於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
劉淵生於嘉平時期(249年—253年),他於魏元帝鹹熙年間(264年―265年)住在洛陽作人質,受到晉王司馬昭厚待。到了西晉泰始年間之後,并州人王渾多次向晉武帝推薦淵,西晉武帝準備讓他也參與平吳事宜,遭孔恂勸諫而作罷。279年,劉豹病故,劉淵代父為左部帥。太康十年(289年),西晉武帝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 八王內訌,密謀叛晉
西晉有意削弱劉淵與部落的關係,後二遷為離石將兵都尉,劉淵則利用此職位的許可權暗中擴展勢力。西晉惠帝即位後初期由楊駿輔政,楊駿為拉攏劉淵,剛執政就封他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卿侯,給予統率匈奴五部軍事的大權。十年後西晉爆發內戰,李特一家也率領益州的流民起義,西晉土崩瓦解。在并州的匈奴五部也醞釀著反抗西晉。永興元年(304年)三月,成都王、河間王聯軍討伐齊王司馬冏,攻占洛陽。不久,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晉惠帝攻鄴,盪陰之戰司馬穎擊敗司馬越,進而將晉惠帝留在鄴。這時成都王司馬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極力拉攏劉淵,表其為“行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加強劉淵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並命劉淵居鄴城,以便控制。原北部都尉、右賢王劉宣與各部貴族商議共推劉淵為大單于,遣其黨呼延攸到鄴與劉淵聯絡。劉淵藉口回部會葬,成都王不允,於是遣呼延攸回歸,告知劉宣等召集五部及雜胡,聲言助穎,實為反晉作準備。
  • 託名援鄴,離石起兵
304年八月,東海王派系的司馬騰王浚段部鮮卑烏桓勢力發兵進攻鄴城。在鄴帶兵的左賢王劉淵見機再次請求返回左國城,願以調發匈奴五部援助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迫於形勢之危急,採納其建議而準其西還,並拜淵為北單于。
劉淵以召舊部援助成都王司馬穎為由而回到并州離石,預謀已久的劉宣等推劉淵為大單于,於是起兵反晉(當時針對東海王勢力),二十日之間就聚眾五萬,都於離石。東贏公、并州刺史司馬騰向鮮卑拓跋猗迤求兵攻打劉淵,拓跋猗迤與弟拓跋猗盧聯合在西河進攻劉淵,擊敗劉淵軍,在汾東與司馬騰結盟後回師。

左國城稱王

永興元年(304年)十一月(也有繫於“十月”的),劉淵從離石遷於左國城(今山西省離石縣),來歸附的胡、晉人很多。為取得胡人政權的合理性,劉淵以“兄亡弟紹”復漢為名義,築壇於南郊即漢王位,大赦境內,改晉永興元年為元熙元年,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政權。同時,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為王后。置百官,以劉宣為丞相,崔游御史大夫,劉宏為太尉,其餘拜授各有差。
同年十二月(實際已是公曆的305年初),晉并州刺史司馬騰遣兵攻漢,雙方大戰於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劉淵大勝,並遣劉曜等攻取上黨、太原、西河各郡縣。當時在青、徐二州的王彌,魏郡的汲桑石勒,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征等人均擁劉淵為共主。劉淵命王彌、石勒等人攻取河北各郡縣,並一度攻入西晉的重鎮許昌,其兵鋒進抵至西晉的首都洛陽城下。

劉淵稱帝

永嘉二年(漢永鳳元年,308年)十月甲戌,劉淵在左國城正式稱帝,大赦境內,改年號為永鳳。以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親疏為等,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勛謀為差,皆封郡縣公侯。
次年正月,太史令鮮于修之對漢主劉淵說:“不出三年,一定能攻克洛陽,蒲子地形崎嶇,難以在這兒長久安居,平陽的天象正好昌盛,請把都城遷到那裡。”劉淵採納其建議,遷都平陽。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河瑞。
四月,晉左積弩將軍朱誕投奔了漢國,詳盡陳述洛陽守備薄弱的現狀,並勸劉淵趁機發兵攻打。於是,命朱誕為前鋒都督,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統軍攻克黎陽(今河南省濬縣東北),接著劉景又與晉將王堪戰於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又將其擊敗,而後下令將三萬多男女投入黃河淹死。劉淵得之此事後憤怒地說:“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降劉景為平虜將軍。
又派遣四子劉聰進攻包圍洛陽。同年夏季,劉淵以王彌擔任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與楚王劉聰合兵進攻壺關,以石勒擔任前鋒都督。劉琨派遣護軍黃肅、韓述救援壺關,劉聰在西澗打敗韓述,石勒在封田打敗黃肅,將兩人都殺了。晉太傅司馬越派遣淮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帶兵抵禦劉聰等人。王曠軍渡過黃河後,想長驅向前,施融反對說:“對方憑據險要、抄小路出擊,我軍雖有數萬,仍是孤軍受敵。應暫且以河水當作屏障等待形勢的轉變,再謀劃攻擊對方。”王曠聽了發怒地說:“君欲沮眾邪!”施融退帳外,說:“對方善於用兵,王曠卻不懂戰場情勢,我等今日死定了!”王曠等人翻越太行山與劉聰遭遇,激戰於長平地帶,王曠所部大敗,施融、曹超都戰死。劉聰趁勢攻陷屯留長子,斬敵一萬九千。上黨太守龐淳獻壺關而降。晉并州刺史劉琨以都尉張倚遙領上黨太守,屯據襄垣

石勒崛起

  • 投漢建功
元熙四年(307年),晉國馬牧帥汲桑自稱大將軍,與石勒第二次起兵反對東海王司馬越勢力,聲稱要為上一年被殺的成都王司馬穎報仇。汲桑以石勒為前驅,屢次取勝,於是署石勒為討虜將軍、忠明亭侯。石勒即隨汲桑進攻鄴城,擔任前鋒都督,大破馮嵩,並且長驅直進,五月攻陷鄴城。汲桑在鄴城殺司馬騰和萬多個兵民,焚毀鄴城宮室和搶掠城中婦女珍寶後才離開。
石勒及後又跟汲桑進攻幽州刺史石鮮。石勒在樂陵擊殺石鮮後又擊敗率五萬兵營救石鮮的乞活軍將領田禋,並與苟晞相持於平原、陽平之間數月,期間發生三十多場戰事,互有勝負,逼令太傅司馬越要率兵在官渡為苟晞聲援。石勒和汲桑於九月大敗給苟晞,於是收拾餘眾,打算投奔劉淵建立的漢趙,但又於赤橋敗於冀州刺史丁紹,石勒於是逃到樂平,後汲桑更在樂陵被晉兵所殺。
石勒投漢趙後,於十月就成功令據守上黨的㔨督和馮莫突歸降漢趙,劉淵於是以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後又因據守樂平的烏桓人張伏利度不肯加盟漢趙,石勒於是假稱得罪劉淵而投奔張伏利度,並與他結為兄弟,與其胡人部眾一同搶掠郡縣,所向無敵,於是令眾人畏服。石勒在眾人心附自己後乘宴會抓著張伏利度,讓部眾推舉自己為主。石勒隨後釋放張伏利度而率領其部眾歸附漢趙。劉淵於是加石勒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並以這些胡人部眾跟隨他。
  • 侵擾河內
劉淵於元熙五年(308年)派石勒領兵東侵。石勒於九月攻陷鄴城,晉征北將軍和郁逃走。十月劉淵稱帝,授予使持節,平東大將軍。不久石勒又率三萬進攻魏郡、汲郡頓丘,五十多個由當地人集結的壁壘望風歸附,於是獲假壘主將軍、都尉印綬。後更殺魏郡太守王粹和冀州西部都尉馮沖,又擊敗並殺害乞活軍將領赦亭和田禋。劉淵於是授予石勒安東大將軍、開府。石勒又於次年進攻巨鹿和常山,部眾增加至十多萬人,更加有文士加入,並以他們成立“君子營”,石勒以漢人張賓為謀主,刁膺、張敬為股肱。又因軍事力量強大,在石勒派張斯遊說之下,并州的胡羯大多亦跟從石勒。
劉淵後派兵進攻壺關,石勒後被任命為前鋒都督,擊破劉琨派來救援壺關的軍隊,助漢趙攻陷壺關。九月,晉司空王浚祁弘段務勿塵飛龍山進攻石勒,石勒大敗,退屯黎陽,但仍能分派諸將攻打未及叛變的部眾,收降三十多個壁壘,並置守宰安撫。十一月,石勒進攻信都,殺害冀州刺史王斌。當時,王浚命裴整和王堪領兵討伐石勒,石勒於是立刻回軍抵禦。石勒到黎陽後,裴憲拋棄軍隊逃到淮南,王堪則退守倉垣。劉淵於是授命石勒為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石勒辭讓封爵。
前趙(匈奴漢國)
飛龍山-信都地帶
河瑞二年(310年),石勒南渡黃河,攻陷白馬後與王彌一同進攻徐、豫、兗三州。不久更攻下鄄城和倉垣,並北渡黃河進攻冀州諸軍,投降他的平民多達九萬多人。及後又協助劉聰等人進攻河內,並進攻冠軍將軍梁巨,晉懷帝派兵援救。梁巨仍因兵敗請降,石勒不許,最終坑殺一萬多名降卒並殺死梁巨,援兵亦退還。此戰令河北各個自守的堡壘都震驚,紛紛送人質到石勒處。
同年劉淵逝世,劉聰殺兄劉和繼位,任命石勒為征東大將軍、并州刺史、汲郡公,石勒辭讓征東大將軍。隨後便會合劉粲、劉曜、王彌大軍進攻洛陽,直入洛川。石勒又進攻倉垣,但被守將王贊擊敗。
  • 南攻荊州
石勒及後改攻南陽,早前在荊州叛變的雍州流民王如、侯脫和嚴嶷等都感到恐懼,於是派了一萬兵屯守襄城以作抵抗。但石勒到後擊敗守軍並將部眾全數俘虜,進駐宛城以北。當時侯脫據有宛城而王如守穰縣,王如怕石勒進攻,於是以珍寶賄賂石勒,與他結為兄弟;同時又因王如與侯脫不睦,於是勸石勒進攻侯脫。嚴嶷知道石勒攻宛後領兵救援,但石勒十二日便攻陷宛城,嚴嶷趕不及而直接向石勒投降。石勒殺侯脫和囚禁嚴嶷,呑並了二人部眾,軍力十分強盛。
前趙(匈奴漢國)
石勒遊蕩於豫州
石勒於是進一步南侵,進攻襄陽並且循漢水攻陷三十多個處於江西的壁壘。石勒留刁膺守襄陽後就率三萬精銳騎兵還攻王如,但因怕王如強盛,於是改攻襄城。王如知道後就命弟弟王璃率兵,假稱犒軍而襲擊石勒,但遭石勒擊滅。石勒至此有雄據長江、漢水一帶的意願,張賓雖然反對並勸他北歸但都不聽。
嘉平元年(311年),鎮守建業的琅琊王司馬睿見石勒南侵荊州,於是派王導率兵討伐。而石勒軍糧不繼,更加因疫症損失大半士兵。石勒於是接納張賓建議,焚毀輜重,收好糧食和捲起盔甲,輕兵渡過沔水並進攻江夏,然後北歸,先攻陷新蔡並殺新蔡王司馬確,後再攻陷許昌。
十月,石勒在己吾縣宴請王彌。宴上石勒親手殺了王彌,兼併了他的軍隊又表奏劉聰,稱說王彌反叛。劉聰勃然大怒,派使者責備石勒“擅自害死朝廷重要輔佐官員,心中沒有君主”。但還是給石勒加上了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兼併州刺史等職,來安慰石勒的心。苟晞、王贊密謀叛離石勒,石勒把他們殺了,還殺了苟晞的弟弟苟純

劉聰弒君

310年劉淵病重,命劉聰輔佐太子劉和。劉淵病死,劉和繼位,數天后劉和發兵進攻庶弟、大司馬劉聰和其他三王,反被劉聰所殺,劉聰自立為帝。

陷京滅晉

劉聰繼位後,派遣族弟劉曜、東萊公王彌等率領四萬大軍攻取洛陽周邊的郡縣,以孤立洛陽。311年,石勒在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消滅西晉主力部隊十餘萬人。
前趙(匈奴漢國)
劉聰糜爛的後宮生活
同年夏季,劉曜、王彌攻破洛陽,把晉懷帝關在端門,強侮晉羊皇后,屠戮三萬多公卿、百姓。又將懷帝擄至平陽。丁未,劉聰大赦,改元嘉平。隨後殺了晉懷帝。
得知晉懷帝被殺的訊息後,晉秦王司馬鄴於313年在長安稱帝,即晉愍帝,此時西晉只剩長安及周邊的彈丸之地。
316年,劉聰又派遣劉曜攻破長安,晉愍帝投降,西晉亡,也有人認為晉懷帝被殺才是西晉滅亡的標誌,司馬鄴只是割據勢力。漢趙基本拿下了關中、關東。

平陽政變

漢昌元年(318年)七月,劉聰病重,劉曜、石勒受遺詔輔政,又升曜為丞相、領雍州牧,勒為大將軍、領幽、冀二州牧,勒推辭不敢受。癸亥,劉聰死,甲子,太子劉粲繼位,立靳氏為皇后,其子劉元公為太子,改元漢昌。靳準因其女得寵於劉粲。
靳準陰有異志,慫恿漢隱帝劉粲收殺了太宰景、大司馬驥、車騎大將軍吳王逞、太師顗、大司徒齊王勱,朱紀、范隆奔長安。八月,劉粲在上林治兵,計謀討伐石勒。以丞相曜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仍鎮長安。靳準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粲常游宴後宮,軍國之事,一決於準。準矯詔以從弟明為車騎將軍,康為衛將軍。八月,靳準在漢都平陽發動政變,勒兵升光極殿,使甲士執粲,數其罪而殺之,謚曰隱帝。將居於平陽的劉氏宗室無論少長皆斬於東市,掘開永光、宣光二陵,拖出劉聰死屍斬首,焚毀劉氏宗廟。自號大將軍、漢天王,遣使告知晉司州刺史李矩並向東晉稱藩。

劉石靖難

劉曜時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鎮守長安。聞靳準叛亂,親自率領軍隊由長安出發赴平陽,石勒帥精銳五萬以討準,據襄陵北原。準數挑戰,勒堅壁以挫之。
318年十月,劉曜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遇到了從平陽出逃來奔的太保呼延晏與太傅朱紀。他們勸劉曜稱尊號,劉曜於是稱帝,改元光初。以朱紀領司徒,呼延晏領司空,太尉范隆以下悉複本位。以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並前十三郡(前3+增10=13),進爵為趙公。
劉曜是劉淵的族侄,同屬於冒頓單于之後的匈奴劉氏。劉曜高祖劉亮,曾祖父叫劉廣,祖父叫劉防,父親劉某早逝,史不載名。劉曜幼年喪父,被劉淵收養。他自少聰明好學,深為劉淵賞識。跟隨劉淵多年,成為一個熟知漢文經典和騎射之術的文武全才。他少有大志,而又具雄才大略。劉淵建漢國後,他歷任顯要職務,為劉淵父子信任和重用。
石勒先進攻平陽小城,巴人及羌、羯降勒者十餘萬落,勒皆徙之於所部郡縣(司州諸縣)。漢主曜使征北將軍劉雅、鎮北將軍劉策汾陰(今山西萬榮西),與石勒成掎角之勢,共討靳準。
318年十一月,靳準使侍中卜泰送乘輿、服御請和於石勒;勒囚泰,送於流主曜,目的是使曜知城內無降意,以挫曜軍勢。曜謂泰曰:“先帝末年,實亂大倫。司空(指靳準)行伊、霍之權,使朕及此,其功大矣。若早迎大駕者,當悉以政事相委,況免死乎!卿為朕入城,具宣此意。”泰返回平陽,靳準因自己殺害了劉曜的母兄,沈吟許久而不願聽從。
十二月,左、右車騎將軍喬泰、王騰、衛將軍靳康等,相與殺靳準,推尚書令靳明為主,遣卜泰奉傳國六璽降漢。石勒大怒,進軍攻明,明出戰,大敗,乃嬰城固守。石勒派主力急攻平陽,靳明向劉曜求救,劉曜遣征東大將軍劉暢救之,反為石勒所敗。
劉曜又派將劉雅、劉策等迎接靳明,平陽的一萬五千士女隨靳明歸於劉曜,曜即退屯粟邑(西晉屬馮翊郡,今白水縣西北七十五里一帶)。不久,石勒攻占平陽,焚公室,使人修復淵、聰二陵,收劉粲以下百餘屍葬之,並將渾儀、樂器遷回襄國,安置守宰後而凱旋而返。
劉曜下令誅殺靳明,靳氏男女老少皆殺之。曜還遣劉雅迎母胡氏喪於平陽,還葬於粟邑,號曰陽陵,諡號宣明皇太后,起光世殿於前,紫光殿於後。
此時,劉曜同石勒已成劍拔舒張之勢,但因劉曜在關隴立腳不穩,有後顧之憂,所以不敢同石勒馬上翻臉,準備授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加殊禮,以河內24郡封石勒為趙王。
光初二年(319年)二月,大司馬、趙公石勒派左長史王脩獻捷於漢,漢帝劉曜便遣郭汜前去授予石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13+7=20),加諸多特殊禮待,如曹操輔漢先例。劉曜讓王脩返回襄國後,跟王脩一起來的舍人曹平樂卻對劉曜說:“大司馬遣王脩等來,外表至虔,內覘大駕強弱,謀待脩之返,將輕襲乘輿。”當時劉曜實力大為削弱,劉曜想到王脩向石勒報告虛實的事不免心生懼怕。於是追還郭汜、王脩,將王脩殺害於粟邑,原本授予石勒的官爵等亦擱置。三月,石勒回到襄國,王脩副手劉茂隻身逃歸,詳述了王脩的死因,石勒大怒地說:“我兄弟事奉劉氏,盡心做得比起人臣的本份更有餘了。他們的基業都是我打下來的,今日得志了竟想來謀算我。趙王、趙帝,我自己也能給自己,哪用得著由他們賜予!”下令誅殺曹平樂三族。於是置太醫、尚方、御府諸令,命參軍晁贊建成正陽門。自此與漢趙結了仇怨。

遷都改號

319年四月,劉曜從粟邑返回長安,舊都平陽經此戰亂城室殘破、陵廟無存,現實際上又被石勒控制,於是定都長安並稱帝。,改國號為趙。牲牡尚黑,旗幟尚玄。劉曜說:“我們的祖先興於北方,當年劉淵為了收買漢人而立漢宗廟。現在應該改國號,以匈奴單于為祖。”於是劉曜改立匈奴人的宗廟、社稷、南北郊,供奉、祭祀匈奴冒頓單于,“以冒頓配天”。

石勒反劉

319年十一月,石勒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於襄國即趙王位,稱趙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廟,營東西宮。因石勒所建政權之國號亦曰趙,故史家稱石勒政權為後趙。

征戰平亂

主詞條:趙平大秦之戰
改趙以後,劉曜對關隴和并州的晉朝殘餘勢力和羯、氐、羌、巴等進行了長期的征服戰爭,把被征服的各少數民族部落數十萬人遷徙至趙都長安。在位期間,實行漢胡分治政策,但同時又積極採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他自己稱帝,表示他是北方漢胡各族的正統統治者,而讓兒子劉胤做大單于以統治胡人。劉曜在趙國積極推行儒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和國小,聘請著名學者傳授儒家文化,當時學生多達1500多人。他又建立租賦制度,實行封建制度。這樣,劉曜的趙國比起漢國,顯示了更大的漢化傾向。因此學者們認為:匈奴劉氏所建前趙政權應是漢胡結合的中國封建政權之一,不能以大漢族主義的偏見而輕視之。
劉曜大軍長驅進入河西,戎卒二十萬五千,臨河到營,百餘里中,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涼州為之震怖,張茂遂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劉曜向其稱藩,劉曜署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班師。

兩趙開戰

光初五年(322年),張賓病故。此後石勒每當他與身邊的謀臣意見不合時,他總是想到張賓當初的好處,慨嘆道:“右侯離我而去,讓我和這些人在一起謀劃大事,豈不太殘忍了一點嗎?”儘管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石勒還是花了幾年的工夫,先後消滅了幽州的段匹磾、青州的曹嶷,又乘著東晉的豫州刺史祖逖病故的機會,攻下了淮北的豫州、兗州、徐州之地,與東晉劃淮而治。這樣一來,石勒終於得到了機會轉過頭來對付他真正的對手劉曜了。
光初七年(324年)正月,後趙司州刺史石生進攻前趙河南太守尹平於新安(今河南新安),尹平戰敗被斬,石生掠前趙5000餘戶而還。自此二趙開戰,互相攻掠,河東郡弘農郡之間,民不聊生。後趙的西夷中郎將占據并州,投降前趙。
趙光初八年(325年)五月,後趙將領石生屯兵洛陽,侵犯並劫掠黃河以南地區,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的軍隊多次戰敗,又缺乏軍糧,於是派使者請求依附前趙。前趙主劉曜派中山王劉岳率領士兵一萬五千人趕赴孟津,派鎮東將軍呼延謨率領荊州、司州的士眾從崤山、澠水向東進發,想會合李矩、郭默共同進攻石生。劉岳攻克孟津戍、石樑戍,斬獲首級五千多,又進軍把石生圍困在金墉。後趙的中山公石虎率領步、騎兵四萬人從成皋關入內,與劉岳在洛水以西交戰,劉岳戰敗,被流箭射中,於是後退保守石樑。石虎設定溝壕和柵欄把石樑四面圍住,使內外隔絕。劉岳的士眾餓極,殺掉戰馬充食。石虎又進攻呼延謨並殺了他。
劉曜親自領軍救援劉岳,石虎率騎兵三萬迎擊。前趙的前軍將軍劉黑攻擊駐守八特阪的石虎部將石聰,大敗石聰的軍隊。劉曜屯兵於金谷,夜間軍中突然無故大驚亂,士卒奔逃潰散,於是退軍駐屯澠池。到了夜間軍中再次驚亂潰散,劉曜便回歸長安。六月,石虎攻取石樑,擒獲劉岳及其將佐八十多人及氐族、羌族士眾三千多人,都押送到襄國,並坑殺劉岳士兵九千人。石虎隨即又進攻駐守并州的王騰,擒獲並殺了他,坑殺其士兵七千多人。劉曜回到長安,穿上素服停駐郊外哭吊,七天后才進城,由於憤懣染病。郭默又被石聰擊敗,丟下妻子兒女向南逃回建康。李矩的將士私下密謀背叛投降後趙,李矩無力鎮壓,也率眾人南歸。手下士眾在途中紛紛逃亡,只有郭誦等一百多人跟隨他,結果死在魯陽。李矩的長史崔宣率領其餘士卒二千人投降後趙。這樣司州、豫州、徐州、兗州地區全部歸入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
劉曜任命永安王劉胤為大司馬、大單于,改封南陽王,在渭城設定單于台,左、右賢王以下,都由匈奴、羯、鮮卑、氐和羌的豪傑之士充任。
光初十年(327年)五月,前趙的武衛將軍劉朗率領騎兵三萬人攻襲在仇池的楊難敵,不能取勝,劫掠民眾三千多戶返回。

前涼犯境

前涼張駿聽說後趙打敗了前趙,於是棄用前趙所授官爵,復稱晉大將軍、涼州牧,派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岩、揚烈將軍宋輯等帥眾數萬,會同東邊的韓璞軍攻掠趙秦州諸郡縣。昭文帝曜遣其子南陽王胤領兵前往禦敵,屯結狄道城。枹罕護軍辛晏告急,入秋時節張駿派韓璞、辛岩前去救援。璞進度沃乾嶺。岩想與趙軍速戰,璞說:“夏末以來,日星數有變,不可輕動。且曜與石勒相攻,胤必不能久與我相守也。”與劉胤夾著洮水[táo]相持七十餘日,軍糧告竭。十月,璞遣辛岩去金城督運糧草,胤聽說此事興奮地說:“韓璞之眾,十倍於吾。吾糧不多,難以持久。今虜分兵運糧,天授我也。若敗辛岩,璞等自潰。”立即整部自帥三千騎兵,在沃乾嶺奇襲辛岩所部,將其擊敗;接著向前進逼韓璞大營,璞眾大潰。胤乘勝追殺潰兵,渡黃河,攻拔令居縣(張寔置廣武郡,令居屬該郡),斬首二萬級,進據振武。璞等面縛歸罪,張駿說:“孤之罪也,將軍何辱!”皆赦其罪。河西地區人情大駭。張閬、辛晏帥數萬部下出降前趙,張駿也就此喪失了河南(特指河西的河南地區)之地。

親征被擒

光初十一年(328年),後趙中山公石虎率士眾四萬人從軹關(今河南濟源西北)西進,攻擊前趙的河東,有五十多個縣應從,石虎於是進攻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前趙主劉曜派河間王劉述調遣氐族、羌族士眾屯駐在秦州,防備張駿和楊難敵,自己率領中外精銳的水、陸各軍救援蒲阪,從衛關北渡黃河。石虎畏懼,率軍退走,劉曜追擊。八月,在高候(今山西聞喜縣境)追上石虎,與石虎交戰,石虎大敗,石瞻被殺,屍體枕籍達二百多里,劉曜繳獲的軍資上億。石虎逃奔朝歌(今河南淇縣)。劉曜自大陽(今山西平陸西南),乘勝進軍駐守金墉(今河南洛陽以東)的石生,開決千金堨的蓄水淹灌他們,又分別派遣諸將進攻汲郡、河內郡,後趙的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都歸降劉曜。後趙都城襄國大為震驚。
前趙(匈奴漢國)
河東地帶
張駿整備軍隊,想乘虛偷襲長安。理曹郎中索詢勸諫說:“劉曜雖然東征,他兒子劉胤防守長安,不能輕視。即使小有所獲,但如果劉曜放棄對東方的圖謀,回軍與我方較量,禍難臨頭的時候就難以預測了。”張駿這才罷休。
同年十一月,石勒準備親自率軍解洛陽之圍,僚佐程遐等極力規勸道:“劉曜孤軍深入我境千里,勢必不能持久。大王不該親自出動,一旦出動難保萬全。”石勒聽了大怒,手按佩劍呵叱程遐等人出去。徐光之前囚禁著,此時赦免了他的罪過,將他召來商議,石勒說:“劉曜憑藉一仗的勝利,圍攻並占據洛陽,那幫庸才竟然都認為前趙軍勢不可擋。劉曜帶領十萬甲士,攻一座城池卻百日不能攻克,部隊將士疲憊、懈怠,憑我軍士氣高昂、精銳之師擊他,一戰便可將其擒獲。如果不救致使洛陽真的失守了,劉曜必定會拚死來取冀州,由黃河北岸席捲而來,恐怕我的千秋大業就完了。程遐等人不讓我去,愛卿你怎么看?”徐光回答說:“劉曜乘著高候大敗石虎的大好時機,沒能夠進逼襄國,反而死守著金墉,由此可知他不會有什麼作為了。憑著大王您的威武雄略進逼他,對方必定望風敗逃。平定天下,就在此刻的決斷了,機不可失啊。”石勒聽罷笑眯眯地說:“徐光所言甚是啊。”於是令內外戒嚴,有再敢勸諫者斬。命石堪、石聰和豫州刺史桃豹等各自統領現有士眾會聚滎陽,又令中山公石虎進軍占據石門,石勒親率步騎四萬人趕赴金墉,由大堨過黃河。石勒對徐光說:“劉曜如果屯軍於成皋關,這是上策,其次當在洛水設阻。坐守洛陽,等於束手就擒。”
十二月初一,後趙各軍會集成皋,有步兵六萬人,騎兵二萬七千人。石勒見前趙無兵把守,大為喜悅,用手指天隨後又拍著額頭說:“這是天意!”便命令士卒脫下重甲,馬匹銜枚噤聲,從隱秘的小道日夜兼行,由鞏縣和訾城之間穿出。
劉曜只顧與寵愛的嬖臣飲酒博戲,不體恤士兵。身邊人有的加以勸諫,劉曜發怒,認為是妖言,將諫者斬首。直到聽說石勒已經渡河,這才商議增強滎陽戍守的力量,關閉黃馬關。不久在洛水巡邏的士兵與後趙的前鋒交戰,捉住羯族俘虜送來,劉曜問他:“石勒自己來了嗎?有多少士眾?”回答說:“大王親自前來,軍勢極甚。”劉曜色變,讓軍隊解除對金墉的圍守,在洛水西面布陣,有士眾十多萬,南北延綿十多里。石勒遠遠望見,更加高興,對侍從左右的人說:“可以祝賀我了。”石勒率領步、騎兵四萬人進入洛陽城。
劉曜忙陳兵十萬乾洛西,石勒遂命石虎引兵自洛陽城北而西攻劉曜中軍,命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攻擊劉曜前鋒,石勒自出洛陽閶闔門,夾擊劉曜,前趙軍隊大潰。劉曜在退兵時馬陷石渠墜於冰上,身上受傷十餘處,為石堪生俘。石勒於是大敗前趙軍隊,斬首五萬多級。下令說:“我想抓獲的只有一個人,此人現已被擒,特敕令將士停止攻擊,給他們留下歸順投降的道路。”
前趙(匈奴漢國)
洛陽附近
劉曜見到石勒,說:“石王,還記得重門的盟約嗎?”石勒讓徐光對劉曜說:“今日的事,其實是上天注定的,你還有何話可說!”十二月十一日,石勒班師回京。讓石虎的兒子征東將軍石邃帶兵護送劉曜。劉曜傷勢嚴重,坐著馬車,讓醫師李永和他同車。二十五日,回到襄國,令劉曜居住在永豐小城,供給他妓妾,嚴兵圍守。又派劉岳、劉震等族內男女人等穿上盛服見劉曜。劉曜感慨道:“我以前常說起愛卿們,總認為早就化作了灰土,石王仁厚,竟然一直保全你們至今!殺石佗一事,令我時常有愧,今日的禍難,算是我的命數了。”留宴一天才讓他們離開。
之後石勒讓劉曜寫信令其太子劉熙投降。劉曜給劉熙的信中卻說:“你要和大臣們恢復社稷,不要因為我改變心意。”石勒遂殺劉曜。

棄都亡國

劉曜生有九子,均被封王:劉胤封南陽王,劉熙封皇太子,劉襲封長樂王,劉闡封太原王;劉沖封淮南王,劉敞封齊王,劉高封魯王,劉徽封楚王,劉儉封臨海王。
太和二年(329年)正月,劉熙得知皇父劉曜被擒的訊息後大為恐懼,與南陽王劉胤商議,準備向西據守秦州。尚書胡勛說:“如今雖喪失君王,國土仍然完整,將士也未叛離,暫且應當集中力量抵禦敵軍。力有不支時再逃也不晚。”劉胤發怒,認為這是擾亂軍心,竟將他斬首,隨即率文武百官逃奔上邽(今甘肅天水)。各地方軍事長官也都放棄原本鎮守的城池跟從,關中頓時大亂。將軍蔣英、辛恕擁有士眾數十萬人據守長安,派使者向後趙請降,後趙方面派石生率駐守洛陽軍士奔赴長安。
後趙軍從洛陽揮師入關,攻占了長安。到了八月,南陽王、大單于劉胤帥數萬人馬從上邽發兵長安。劉胤軍駐紮於仲橋;後趙石生嬰城自守,石虎帥二萬騎前往救援。九月,後趙大軍大破前趙於義渠,劉胤逃回上邽。石虎軍一舉擊潰上邽守卒,活捉劉熙、劉胤等文武百官三千多人,全部殺害。又在洛陽坑害五千多五郡屠各人。匈奴劉氏經此劫難,損失慘重,幾乎滅族。

後裔餘緒

隨著漢趙的滅亡,匈奴劉氏兩次慘劫,部分族人被屠殺,劫後餘生者則紛遷各地以避禍逃生。有的東遷遼東,有的南遷河南及中原各地,融合於漢族之中,有的西遷關隴,也有的北逃大漠,更有的遠遷中亞和歐洲,但大多數則仍居在華北地區即今內蒙、山西、河北一帶,仍為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酋長。至隋唐時期,匈奴劉氏還發展為東郡、河南、雕陰等地的望姓大族,並產生了一位宰相。

疆域

總述

①據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漢實際控制地區“東不逾太行,南不越,西不逾隴坻,北不出汾、晉”,疆域範圍包括陝西的渭水流域以及山西、河南、甘肅黃河以東一帶。
前趙(匈奴漢國)
二趙疆域圖
②在劉淵、劉聰時期,其範圍控有今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一帶,然而實際控制範圍不大,劉聰時期,只局限在山西的一角(其餘部分在劉琨手中)和由劉曜坐鎮的關中一部分地區。河北一帶由石勒所有,王彌的部將曹嶷控有青州兗州徐州一帶,鮮卑的勢力更是向南推進,布滿燕、代一帶。
(圖冊前趙時局圖的圖片來源)

行政區劃

待建主詞條:二趙行政區劃
十六國疆域志》:雍州、幽州冀州青州司州豫州、荊州、并州、秦州涼州朔州益州殷州東梁州北兗州、西河陽州(33郡國,193縣,名稱待考)

都城

地名
古址
今址
備註
晉并州西河國離石縣
今_2013山西離石

晉并州西河國離石縣
今_2012山西方山縣

3.黎亭
晉并州上黨郡境內
今_2013山西壺關

晉司州平陽郡蒲子縣
今_2013山西隰縣
《晉書·劉琨傳》:劉元海時在離石,(晉陽)相去三百許里。琨密遣離間其部雜虜,降者萬餘落。元海甚懼,遂城蒲子而居之。

今_2013山西臨汾

6.長安

今_2013陝西西安

皇陵

1、永光陵、宣光陵分別為光文帝、昭武帝之陵,墓址在平陽;2、陽陵永垣陵分別為劉曜父劉□、母胡氏之墓;顯平陵為羊皇后之陵,俱在粟邑。

政治

政治制度

主詞條:胡漢分治九品中正制
漢趙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襲漢魏以來的制度而又雜以舊俗。自304年劉淵稱漢王建立政權後漢趙即採取漢朝的官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及六卿等中樞之官。軍事之官有大司馬、太尉、大將軍等高級將軍以及雜號將軍。地方之官則沿習魏晉以來的州郡制,採用胡漢分治的政策來進行統治。大單于的權力極大,僅次於皇帝。到劉聰嘉平四年(314),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
劉淵時,設單于台,最高長官為大單于,統率六夷部落,單于台的設定,是沿匈奴舊制而來。劉聰時,在統治區內設定左、右司隸,各領戶20多萬,每1萬戶設定一名內史,內史共有43人。在大單于下設定單于左、右輔,各主六夷十萬落,萬落叟置一名都尉。
劉曜稱帝後繼承漢趙原有制度並小有改革。劉曜沿用之前使用的胡、漢分治。一方面以子劉胤為大司馬、大單于,置單于台於渭城(今陝西鹹陽),自左、右賢王以下皆用少數族豪酋充當。另一方面又大體沿用魏晉九品官人法,設立學校,肯定士族特權,與漢族的豪門望族相勾結,以維護其統治。此外還仿效劉淵、劉聰徙民都城地區的辦法,將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大量徙置長安一帶,以便直接控制。漢趙全盛時擁兵二十八萬餘人,據地有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各一部,當時,關隴氐、羌,莫不降附。前涼張茂亦遣使貢獻。

臣民

一、僚屬
漢國時期
一般僚屬
呼延翼(雁門郡公)、呼延顥呼延朗呼延攸宗正)、呼延晏呼延寔呼延瑜呼延青人(呼延青)、呼延謨(呼日逐王,弘農太守)、呼延那雞(冠軍將軍)、卜豫、卜珝(平北將軍)、卜抽、卜崇、卜乾、卜泰、卜休、喬晞、喬智明(司隸校尉)、喬豫(安昌子,侍中)、喬詩、喬泰、喬屬、喬度、喬嵩、喬琮、靳準(大將軍、錄尚書事)、靳沖(鎮北將軍)、靳陵(望都公,將作大匠)、靳明、靳康、綦毋豚、綦毋達、綦毋劌、陳元達、李景年、郝述、王石武(秦州刺史,酒泉王)、蘭陽(盪晉將軍)、黑匿郁鞠(忠義大將軍、左賢王);
王育(大司空、太保)、王彰(驃騎將軍,定襄郡公)、王騰(右車騎將軍)、王翼光、王鑑、王沈、王皮、王琰、王延(金紫光祿大夫)、王平(劉粲黨)、王儁、王忠(晉陽太守,安平侯)、王獷(光國中郎將)、王廣(西河陽州刺史)、崔懿之、崔岳(大司徒、贈遼東公)、傅純、傅粹(給事中)、傅虎(討虜將軍,贈幽州刺史)、傅詢(黃門郎)、朱誕(大司農)、劉五斗、劉惇(龐淳,衛軍司馬)、劉岳(漢人,將)、劉綏(平昌公)、劉均(司空)、劉終(奉瑞大夫)、劉貢、劉乾(右軍將軍)、劉黑、劉儒、劉敏元(太尉長史)、張寔(巨鹿太守)、張師(博士)、張閬、張平(將)、梁芬、梁胥(太常)、梁勛、曹嶷(王彌長史)、曹恂(中書令,贈大司空、南郡公)、曹光、曹平樂、田密(尚書)、田歆、田崧(益州刺史)、尹安(弘農太守)、尹車、尹平(河內太守)、魯[ping](呼延寔長史)、魯徽、魯繇(冀州刺史)、辛賓、辛晏、辛恕、胡元(將作大匠)、胡崧胡勛韋忠(平羌校尉)、韋諛[yu]、任(大司徒)、任義(太史令)、康相(漢屬康居人)、康平、范隆、范龕、朱紀(大司空、太傅)、台產(太子少傅,關中侯)、支當(漢屬月氏人、都水使者)、馬景(大司空)、宣於修之(漢屬丁零人,太史令)、公師彧(左國史)、平先、裴整、陳休(少府)、浩衍(諸衍,御史中丞)、周置(平陽大尹)、呂逸、殷凱(段凱,將軍、御史中丞)、荀裕(東宮舍人)、宣懷、郭猗、俞容、陵修、丘中伯、蘇鐵、趙染(安南大將軍)、趙慎、邢延、李弘(大鴻臚)、周振(趙固長史)、馬忠、郭汜(兼司徒)、弁廣平([bian]太史令)、解虎、遊子遠(大司徒)、董景道、楊韜、韓廣、徐邈(侍中)、黃秀(將,後趙有同名者)、蔣英、杜廣(殷州刺史)、柳純、帛成(漢屬龜茲人)、簡令
蒲洪(率義侯)、馮莫突、單征、張伏利度(烏丸)、陸逐延、單沖(光祿大夫)、彭盪仲彭天護、、梁伏疵(鎮遠將軍)、虛除權渠(羌人,西戎公)、姚弋仲(平襄公)、盆句除(羌,北羌王)、句徐(巴人)、庫彭(巴)、句渠知(巴,歸善王)
臨陣投降,戰俘身降
劉殷(西晉新興太守,太保、大昌文獻公)、郝聿(晉并州別駕)、趙染(司馬模牙將)、庾珉崔瑋(晉太子右衛率,漢太傅)、盧志(漢太弟太師)、許遐(漢太保)、高喬(晉太原太守,漢武衛將軍)、令狐泥(漢武衛將軍)10人
落魄來歸
王彌(青州牧,東萊公、齊公)、王桑(平北將軍)、劉靈(冀州刺史);石勒(陝東伯、汲郡公、趙公)、張督(親漢王)、楊難敵(武都王)
不仕
崔游辛勉辛謐、楊軻4人
叛亡起義
趙固(安北將軍)、北宮純、盧諶 (粲參軍)、陳安(大將軍)3人
趙國時期
一般僚屬
羊獻容、和苞(侍中,平輿子)、宋恕、宋始、劉朗(武衛將軍,漢趙宗室有同名者)
附庸
張茂(侍中、太師、大司馬、涼州牧、涼王)1人
說明:先仕漢國後仕趙國者,且納入漢國時期,用黃色底紋表示;趙國建立後出現的人物則歸入趙國時期。漢趙僚屬合計193人
二、后妃
君主
爵號
姓名
備註

漢光文帝
劉淵3
呼延氏
呼延翼之女、弟呼延悠。生劉和。
單氏
單皇后,後成皇太后。生劉乂。單太后和漢主劉聰曖昧亂倫,與兒子吵鬧,羞憤而死。
光獻張皇后
張氏
張塞之姊。生漢昭武帝劉聰。初張貴妃,劉聰即位為皇太后,後追封為光獻皇后。313年正月去世。
漢昭武帝
劉聰15
呼延氏
劉淵呼延皇后的堂妹,生漢隱帝劉粲。312年去世,諡號武元皇后。
武孝張皇后
屠各人,張寔之女、張太后侄女。貴人;張太后去世兩天后死去,據說是哀痛恐懼過度。諡號武孝皇后。
武德劉皇后(大劉後)
劉英,字麗芳
劉殷之女,妹劉娥。312年正月拜左貴嬪,六月,立為皇后。暴死,後追封為武德皇后。
武宣劉皇后(小劉後)
劉娥,字麗華
漢人,劉殷之女。312年正月封為右貴嬪(劉殷孫女四人皆為貴人,位次貴妃)。313年二月,皇后張徽光去世,立為皇后。314年正月十九,劉娥臨產,生下怪胎,驚死 。諡號武宣皇后。從此後宮陷入混亂狀態。
弘道樊皇后
樊氏
本皇后張徽光的侍女。建元二年七月立為上皇后;漢昌元年七月漢隱帝劉粲即位,尊其為弘道皇后。劉粲死後不知所終。
弘孝王皇后
王氏
王沈養女。麟嘉三年四月立為左皇后。七月劉粲即位,尊其為弘孝皇后。

武氏

上皇后
靳準之女。初拜貴嬪;315年三月立為上皇后;後因通姦被左司隸陳元達揭發,劉聰不得已將她廢黜,自盡。
右皇后
靳淮之女、靳月光之妹。初拜貴嬪;315年三月立為右皇后;318年七月劉粲即位,尊為皇太后。靳月華下落史書無載,推測為死於滅族之禍。
弘德宣皇后、中皇后
宣氏
宣懷養女。麟嘉三年四月立為中皇后;七月漢隱帝劉粲即位,尊其為弘德皇后。劉粲死後失蹤。
左皇后(大劉貴人)
劉殷女孫
劉氏
劉殷孫女、劉娥侄女。315年三月立為左皇后。之後事跡不詳,318年又立了王氏為左皇后,大劉貴人應已去世。
小劉貴人
劉氏
劉殷孫女。初為貴人,後賞賜司馬熾為婦,封會稽郡夫人。劉聰毒殺司馬熾,小劉貴人重返後宮。
劉貴人
劉氏
劉殷孫女。
劉貴人
劉氏
劉殷孫女。
張貴人
張寔之女,張徽光之妹。
漢隱帝劉粲
靳氏
生太子劉元公。被殺。
前趙昭文帝
劉曜4
獻文羊皇后
原晉惠帝皇后,生清河公主。晉懷帝永嘉五年洛陽陷,漢國劉曜擄為妻,生太子劉熙、劉襲、劉闡。葬顯平陵。
獻烈劉皇后
劉氏
劉昶劉皚侄女。326年二月死,諡號獻烈皇后。
元悼卜皇后
卜氏
初為卜貴妃,生劉胤。後追封為元悼皇后。
劉皇后
劉皚之女、獻烈皇后堂妹。劉曜死後失蹤。329年前趙亡,劉芳生死未卜。

經濟

主詞條:徙民
漢趙國通過各種手段控制了大批的勞動力,統治者可能將大量荒地及無主之地分配給從事農業的流民,定期徵收賦役。劉曜即位後,還採取了一些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如減免百姓租稅之半等。漢趙國還設定了大司農、都水使者等農官;前者主要“掌諸錢穀金帛諸貨幣”,後者“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
在漢趙社會中,從事農業、手工業、牧業生產的還有奴隸。奴隸的來源主要是戰俘,其次是犯罪的官吏。國內還有大量從事遊牧及畜牧業的“六夷”部落。隨著歸降及征服的“六夷”部落日益增多,設單于台對其進行管理。
總之,漢趙國在經濟制度等方面基本上承襲了漢魏以來內地的封建制度;其國內社會經濟主要是農業,其次是畜牧業;其生產方式,沿襲了漢魏以來的生產方式。

軍事

趙國劉曜全盛時期,有兵力二十八萬五千人,在他出兵時,史稱“臨河列陣,百餘里中,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

社會

漢趙在劉聰嘉平四年,平陽、河東等地戶口達六十三萬戶,人口大約有三四百萬人以上。

國號說明

(一)劉淵以漢朝宗室劉氏後裔自居,自稱漢王,並立意像漢朝一樣統一天下,故以“漢”為國號。以其姓劉,史稱劉漢;又統治地區位於中原北方,故稱北漢(易與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混淆,而很少使用);又統治者為匈奴人,別稱匈奴漢國
(二)漢主劉曜以其發跡之地為戰國時趙國故地,改國號為趙。為別於石勒的後趙,故史稱前趙或漢趙。
319年趙國分裂為二趙:關中的劉氏“趙帝”和關東的石氏“趙王”兩個獨立政權。史家為加以區分,將關中的劉氏趙國連同劉淵所建的漢國,即將稍前的(屠各)劉姓政權統稱為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國稱為後趙

皇帝世系

一、歷任君主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號
304年劉淵稱漢王,308年劉淵稱帝,建國號為漢
高祖
光文皇帝
304年—310年
元熙304年—308年
永光陵
永鳳308年—309年
河瑞309年—310年
-
-
310年(6天)
河瑞310年
-
烈宗
昭武皇帝
310年—318年
光興310年—311年
宣光陵
嘉平311年—315年
建元315年—316年
麟嘉316年—318年
-
隱皇帝
318年(22天)
漢昌318年七月—八月
-
-
-
318年—319年
318年—319年
-

-
318年—319年
光初318年十月—319年六月

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
-
景皇帝
劉亮
-
-
-
-
獻皇帝
-
-
-
-
懿皇帝
-
-
-
-
宣成皇帝
-
-
-
-
-
319年—329年
光初319年六月—329年八月
-
(表格參考資料)
二、合二表
漢趙君主親疏世系、宗族(男女)世系
攣鞮羌渠
單于



劉淵
劉恭劉和(無子)、劉裕劉隆劉乂


劉聰
劉粲






劉亮(存疑)
劉綠
劉曜
劉儉劉胤劉熙(毗)、劉襲、劉闡、劉沖、劉敞劉高劉徽

安定公主(石虎皇后)→石世

註:人名加黑表示君主。
宗親關係有載:劉暢(劉聰從弟)、劉宣(淵從祖);
宗親關係無載:劉宏(左於陸王)、劉欽劉景劉歡樂劉洋、劉俊、劉厲、劉賢、劉安國、劉盛、劉璇、劉銳、劉乘、劉豐(鎮北將軍)、劉雅(太宰,中山王)、劉參、劉策、劉丹(大司馬)、劉勛、劉(昌國公)、劉頡、劉岳(中山王、征東大將軍)、劉鹹、劉昶、劉述、劉遵、劉震、劉厚、劉攄、王攄(左都水使者,襄陵人)

解讀

前、後趙兩個政權雖然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相應進行一些改革,但後趙的改革較為全面和徹底,這是後趙滅亡前趙的根本原因。
書名
版本及撰著者
漢趙記
前趙平輿子和苞
崔鴻原版已佚,目前主要是湯球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史料價值較高。另外還有屠輯本和明代十六卷本。
晉書
載記”部分
司馬光著。
【劉淵起兵】304(八)劉宣擁劉淵起兵於左國城①
【稱王立國】304(十一)劉淵稱漢王,建年號,立宗廟,置百官
【劉淵稱帝】308(十)劉淵於左國城稱帝
【平陽政變】318(九)靳準領兵入宮弒劉粲,自號漢天王
【赤壁稱帝】318(十)劉曜於赤壁稱帝,改元光初③
【遷都改號】319(四)昭武帝劉曜定都長安;(六)改國號為趙④
【喪失東境】319年,勒自稱大單于、趙王,裂為二趙
【二趙開戰】324(正),河南太守尹平新安被斬⑤
【劉曜被俘】328(十二)昭文帝曜被後趙石堪生擒⑤
【前趙滅亡】329(九),後趙石虎攻陷上邽,屠太子劉熙及宗室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