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市公會鎮
地理環境
公會鎮地處
賀州市八步區西南部,距市區43公里,全鎮總面積300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2007年底全鎮總戶數18121戶,總人口69406人,其中農業人口66825人,聚居漢、壯、瑤等民族,操客家話、本地話,通西南官話。全鎮有中學3所(其中公會中學為區直屬中學),國小23所,2007年全鎮在校生10921人,教師533人(在校學生和教師均不含公會中學在內)。有中心衛生院1所。公會鎮盛產
曬煙、
青梅、
松脂、
生豬等。曬煙曾在 1987年全國 19種優質曬煙評比會上名列第4名。 曬煙是公會鎮的拳頭產品,近年來,全鎮每年曬煙種植面積都在1.5萬畝以上,產量達5萬多擔,產值 3500 多萬元,是廣西最大的曬煙基地。公會鎮是
賀州重點建設的13箇中心小城鎮之一,是三
縣(區)交界處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市場。公會鎮交通方便,擁有一支由 40多部小汽車組成的“農民的士車隊”,每天有150多輛次班車和計程車直達賀州、
梧州、桂林、柳州等地。
該鎮被列為
賀州市重點建設的中心城鎮, 城區總體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農民體育運動事業蓬勃發展,1999年被自治區評為第五批“體育先進鄉鎮”1986年分別榮獲自治區“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表彰, 2002年 8月自治區計生工作“
三好一滿意”現場會在公會召開,2004年初被列為計生二類鄉鎮, 2004年 9月代表賀州市通過自治區的計生年度檢查驗收。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八步區公會鎮位於廣西東部,在
東經111°12'-112°03',北緯23°49'-24°48'之間,東與廣東省連山、
懷集、
封開縣為鄰,南與梧州市
蒼梧縣交界,西與廣西鐘山、
昭平兩縣接壤,北與湖南江華縣相毗,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
氣候
地處
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9.9℃,日照1587.3小時,
降雨量1550.3毫米,無霜期299天。
地形
屬
南嶺山地
丘陵區。地貌以低、中丘陵山地為主,屬典型的華南低山丘陵區。地勢大致是北高南低,
五嶺山脈的萌諸嶺、
都龐嶺在市境東北邊緣。
耕地面積
公會鎮
耕地面積38799畝,其中水田面積28659畝,旱地10140畝,林地面積12780.7公頃,
森林覆蓋率為69.1%。農業主產水稻、大豆、木茹、生薑,盛產曬煙、青梅、松脂、生豬等;其它經濟作物有花生、玉米、
黃豆、木薯、馬蹄、甘蔗、三華李、板栗等;地方名優土特產有公會米粉、百鳥
茶油、東沖腐竹和糯米甜酒等。其中公會曬煙曾在1987年全國19種優質曬煙評比會上名列第4名,具有葉厚油潤,色澤鮮黃,味道醇正,濃郁清香,陰燃力強等特點,是生產高檔品牌香菸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深受全國各大煙廠的歡迎,是公會鎮的拳頭產品。
經濟水平
農村經濟
以曬煙、青梅和瘦肉型豬為代表的特色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每年曬煙種植面積都在1多萬畝以上,產量達3萬多擔,產值達4000多萬元,每年僅
菸葉特產稅(菸葉稅)一項就達500多萬元,人均產值800多元,公會鎮也由此成為廣西最大的
曬煙生產基地;全鎮
青梅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其中掛果面積達4000畝,年產量300多萬公斤,產值達300萬元;近年來,
瘦肉型豬的養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鎮50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專業戶達100多戶,年出欄瘦肉型豬3萬多頭,產值達3000多萬元。
八步區公會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的目標,充分依託當地資源和勞動力等優勢,通過搞活菸葉流通、發展
瘦肉型豬養殖、做大寶石加工業和轉移
農村富餘勞動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奏響了一曲農民增收的“交響樂”。
公會鎮是我區重要的
曬煙生產基地,近年來,該鎮每年種植曬煙的面積都在16000畝左右。今年,由於全面推廣曬煙配方施肥技術和曬煙“半烤曬”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曬煙的單產和質量。面對大災之年,為保證廣大菸農減產不減收,該鎮努力開拓菸葉市場。鎮領導親自和菸草部門人員前往北京、上海和湖南等地推介曬煙,並與各大煙廠簽訂了4萬擔菸葉的購銷契約。目前,公會曬煙的收購價格
同比普遍提高了30%以上。
該鎮大力發展
瘦肉型豬養殖。在紅宜、蓮勝、解元、清泉等村建立了一批瘦肉型豬養殖基地,年出欄瘦肉型豬3萬餘頭,產值近3000萬元。目前,瘦肉型豬養殖業已成為該鎮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該鎮積極引導農民利用農閒進行
寶石加工,並通過與寶石加工和經營大戶合作,投資900萬元成立了寶石加工基地。目前,該鎮共有寶石加工機械4000餘台(套),從業人員達6000多人,並初步形成了楊會、東六、社山、東鵝、瑞昌等一批寶石加工村。
2004年起,該鎮開始實施“雙百萬工程”,即發動公會籍老闆100個,每個老闆帶動100個鄉親搞創收。僅今年以來通過各類經營大戶的帶動到外務工的人數就達3000多人。此外,該鎮通過實地考察,與
梧州、廣東、福建等地的一些經營狀況良好、信譽度高的工廠簽訂了用工契約,直接解決了1000多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據統計,今年1至7月,該鎮共轉移
富餘勞動力9300多人,勞務收入達5200多萬元。
基礎建設
八步區公會鎮
東綠村的村民田庭文承包了村裡的23畝山地種植桑樹,發展養蠶業。在農技人員的悉心指導下,田庭文掌握了養蠶技術,一年下來,他家的養蠶收入突破兩萬元。鎮農技部門不失時機地在村里宣傳田庭文
養蠶致富的事跡,在農技部門的宣傳發動下,今年該村又有25戶村民加入了種桑養蠶的行列。嘗到了甜頭的田庭文向筆者表示,明年他要承包下100畝山地種植
桑樹,擴大養殖規模,同時帶動更多的村民依靠發展
養蠶業致富。這是公會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引導農民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和主導產品,走
一村一品發展路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精心篩選優勢農業產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村一品”工程,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發展模式,增強村級經濟的競爭力,真正做到“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乾,幫助農民富”。該鎮的清泉、紅宜、蓮勝等村,離集鎮較近,適宜發展養殖業。兩年來,該鎮在這三個村里共發展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53戶。如蓮勝村的彭善偉,去年養殖母豬150頭,種豬500頭,獲利6萬元。而清水、茶坪村屬山區村,傳統農作物種植效益較差,但其土壤、氣候較適合藥材的生長,因此,該鎮在兩村發展種植雞血藤1500畝,
杜仲2000畝,大大增加了山區農民的收入。 隨著“
一村一品”工程的強力推進,在公會鎮湧現出了特色專業村15個,在清泉、紅宜、蓮勝村建立起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在解元村建立2000頭羊養殖基地,在楊會、田富、雙石村建立8000畝青梅種植基地,在社山、新新村建立2000畝香芋種植基地,在清水、茶坪村建立3500畝藥材種植基地,形成了以養豬、養羊、養蠶、種植
青梅、
香芋、藥材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基礎設施
“清水嘩嘩響,山坡披綠裝,生態家園美,村村道路通”。今天,如果你到八步區公會鎮來,你一定會看到這樣一幅清新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麗景象。
近年來,八步區公會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實施“五大惠民工程”,不斷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一是“引水工程”。近年來,該鎮投資1200多萬元先後兩次實施了國家
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示範項目,在該鎮最大的水庫———社山水庫灌區建成了長達23公里“三面光”渠道,大大提高了農業用水效率;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在石塔、田富等5個村的人飲工程建設,使近1萬民眾用上了潔淨衛生的“自來水”;2005年9月,總投資400多萬元的公會自來水工程順利建成並供水,使項目區2萬多民眾告別了用水難的歷史。
二是“通達工程”。近年來,該鎮投入鎮、村路網建設的資金達300多萬元,建成了楊會村至圩鎮油路、建設北路(城北路)和中學路硬化工程;2004年以來,通過爭取上級立項,新農村3公里四級路工程、田富3公里四級路和新新村岔路口至安太村17公里四級路工程相繼動工建設,全鎮基本實現了“
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三是“生態工程”。該鎮堅持走“生態立鎮”之路,大力倡導農民建設“生態家園”,通過實行“豬-沼-糧”、“豬-沼-果”、“豬-沼-菜”和“豬-沼-魚”等
高效農業模式,把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村環境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美化了農村的人居環境;同時,該鎮以實施退耕還林為契機,近兩年來新增造林面積達2萬多畝,使昔日光禿禿的山坡重新披上了綠裝。四是“信息工程”。近年來,該鎮大力加強通信網路和農村
有線電視建設。目前,該鎮有
固定電話和手機12000多部,上網電腦近400台;同時,該鎮積極實施廣播電視“
村村通”工程,2005年12月,該鎮電視網路與賀州市電視網路公司成功實現併網,全鎮10多個村的近3萬民眾可以收看到33套信號清晰、內容豐富的電視節目,徹底改變了過去電視信號差、收視頻道少的狀況,給民眾送上了一份“信息文化大餐”。
五是“福利工程”。該鎮於2003年率先在八步區建成了第一個五保村,近兩年來又投入4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鎮級
敬老院和一批五保村,目前全鎮的五保村達到了11個,共安排120位五保老人入住,使昔日孤寡無助的五保老人過上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的幸福生活;同時,該鎮積極兌現城鎮居民生活保障政策和計生獎勵扶助政策,認真做好睏難民眾的救濟工作,並建成了2個備災中心,使受益民眾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五保村的建設
近年來先後投入40多萬元建成了東綠、楊會、清泉、雙洋、田富、石塔、雙石、建新、紅宜、解元、大姚、新新、新農、社山、東鵝、瑞昌16個“五保村”,全鎮有五保老人464人(戶),已安排了100多位五保老人入住;2004年12月,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鎮敬老院,結束了公會鎮沒有
敬老院的歷史。
地方風俗
浮山炮期、廟會、歌圩
農曆四月二十六和五月十九,傳說是
浮山寺陳王的
生日和
忌日,每到這兩天,
浮山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除了有各種民間文藝表演外,對唱山歌是最吸引人,也是最大的一種民眾性自發娛樂活動。賀州各地的本地
山歌、
客家山歌、桂北山歌、粵語山歌雲集浮山,各地歌仙一展歌喉,觀眾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賀州山歌。
信都賽龍舟
農曆五月初六,
信都、鋪門、
仁義3鎮的民眾都會自發組織舉行
賽龍舟活動,比賽地點就在信都圩鎮的
賀江江面上,參賽龍舟以3個鄉鎮沿江各村自由組織,每年都有10多條龍舟參與比賽。信都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成為當地的一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體育活動,吸引眾多民眾前來觀看,兩岸觀眾人山人海,場面熱烈壯觀,民眾歡呼聲不斷。賀州各地的民間節慶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賀州百菜釀
賀州菜釀充滿了豐富的民族特色。南鄉壯族的
豬大腸釀,是用生
糯米直接灌進豬大腸內製作的,
豬血釀是用
糯米粉拌豬血灌進豬小腸中製作的。瑤族的
竹筍釀有釀
糯米飯的,有釀糯米粉的,也有釀肉陷的。客家人的
油豆腐釀,本地人的
茄子釀、蒜釀、瓜類釀等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將菜釀融入愛情文化,也許是
賀州人的獨創。賀州客家人
迎親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釀,從他們的一句“豆腐釀——放心”歇後語上可以看出,男女婚慶已經宴請親朋道賀,雙方日後盡可以放心白頭到老。瑤族姑娘為心上人特製的生蔥釀,寓意是對有情人的一種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聰明伶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大寧的
油豆腐釀,大大方方,外色金黃,肉白滑嫩,被謄為“
金包銀”,傳說是朝庭的貢品。賀街人的瓜花釀,大鍋煎煮,甜透心窩。桂嶺人的
燈籠椒釀和信都人的
茄子釀,油泡煎炒,香飄三家。同樣的陷料,同樣的製作手藝,換了一個地方,就沒有了原來正宋產地的味道,賀州菜釀就是離不了那一方神奇的土地。
賀州菜釀將
儒家文化提倡的食不厭精和粗糧細做的文化精髓溶進了菜釀的製作過程中,把菜釀做出品味來。農家的大鍋煮豆腐釀、大鍋的瓜花釀最純正,賓館裡推出的豆腐、瓜花、葫蘆瓜三釀一鍋煮不知醉倒了多少外地遊客。千百年來,賀州人的百菜釀釀著生活中的甜蜜,釀著一個民族不老的的歌謠。
地方特產
青梅
(大肉梅)是賀州特產水果之一,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年產量2萬多
噸。該果青綠色、肉厚、核小、汁多、味酸,富含多種營養成份,總有酸6.0%,蛋白質1.68%,脂肪2.9%、碳水化合物8.5%,以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較高的藥物價值,可止瀉淨血、去毒殺菌、
生津消食,止渴除疲。
青梅是加工鹽水
酸梅醋、梅酒、梅沖劑、
話梅等上乘原料。
沙田柚
素有“
果中珍品”、“天然罐頭”之美稱。
沙田柚果實似
梨形和葫蘆形,單果重1000-1500克。果面橙黃色,果頂部呈“金錢底”。果實可食部分46%,果汁含量33%,含糖14.5%,含酸量0.46%,
可溶性固形物16%,維生素C127.29mg/100me果汁,
糖酸比31.54:1,果實耐貯藏,經貯2-3月後果肉變軟,風味極佳。
馬蹄
又稱
荸薺。原產於印度。中國是盛產
馬蹄的地方。它以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爽脆可口既做
蔬菜也可做水果,廣西馬蹄久負盛名,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
維生素C,還有鈣、磷、鐵、質、
胡蘿蔔素等元素;馬蹄作用價值甚大,能清熱潤肺、
生津消滯、舒肝明目、利氣通化作用。嶺南諸類佳果,各佳其味,但生熟可食,健疾不忌,加工成馬蹄
罐頭口味更好。
信都三黃雞
其因毛黃、嘴黃、腳黃而名之。主銷廣東、海南、港澳,異乎暢銷。
三黃雞個體適中,體型緊湊,骨細肉嫩,
肌肉結實,味美可口,香而不膩,尤適合製成“兩廣”人喜吃的著名傳統佳肴
白切雞。素以鮮美、軟滑、幼嫩、甘香等特色聞名。
張家口公會鎮
介紹
公會鎮(Gonghui Zhen)位於
張北縣西北部,
安固里淖東畔,北與
康保縣接壤。面積260.3平方千米,人口1.78萬人(2002年)。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公會村,距縣城26千米。張化、張商公路貫穿全境。
沿革
是張北縣四大建制鎮之一。1958年屬紅星公社,1961年析建公會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22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公會、淖海營、
梁家村、郭虎梁、汽車橋、大特拉、南口房、楊十五、盤城房、新義、富公、石頭淖、大考營、曹家營、許青房、柴家營、東號、落花營、雙腦包、東不拉20個行政村。
代碼
130722101:~202石頭淖村 ~203楊十五村 ~204盤城房村 ~205南口房村 ~206大特拉村 ~207郭虎梁村 ~208淖海營村 ~209
梁家村 ~210汽車橋村 ~211
新義村 ~212
富公村 ~213許青房村 ~214
曹家營村 ~215大考村 ~216東號村 ~217
柴家營村 ~218
東不拉村 ~219雙腦包村 ~220落花營村 ~224公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