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苗族彝族鄉(大平鄉(貴州織金縣大平鄉))

大平苗族彝族鄉(貴州織金縣大平鄉)

大平鄉(貴州織金縣大平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平苗族彝族鄉(以下簡稱大平鄉)位於織金縣東北部,地處烏江上游主要源流六衝河三岔河兩條水系的分水鄰上,北隔六衝河與黔西相望,西、南、東分別與本縣的納雍鄉,化起鎮、龍場鎮相依。居住有漢、苗、彝、白、仡佬6個民族和穿青人、蔡家人等,是多民族聚居鄉。在少數民族中,苗族彝族人口較多,為建鄉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平苗族彝族鄉
  • 外文名稱:DaPing
  • 別名:大平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
  • 下轄地區:新黔村、新場村、岩腳村、群建村等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2100
  • 面積:56.2平方公里
  • 方言:貴州方言,織金話
  • 著名景點:烏江源百里畫廊
  • 機場:畢節飛雄機場
  • 火車站織金站織金北站、八步站
  • 車牌代碼:貴F
簡介,基本概況,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

簡介

大平苗族彝族鄉(以下簡稱大平鄉)位於織金縣東北部,地處烏江上游主要源流六衝河和三岔河兩條水系的分水鄰上,北隔六衝河與黔西相望,西、南、東分別與本縣的納雍鄉,化起鎮、龍場鎮相依。地勢中南部高、西部和東北部低,平均海拔1280米,其中六衝河和三岔河在本鄉箐腳河尾匯合,海拔400米,為全縣最低處,地貌以石灰岩中山型為主,喀斯特岩石發育,山巒疊嶂,幽谷含青,峰山挺拔,秀水蜿蜒,景觀秀美。鄉黨政機關駐地大平村(“大平”因為駐地村寨坐落在一個約長1.5公里,寬0.5公里的壩子上而得名)距縣城62公里。

基本概況

全鄉地理位置為"東經106°01´30"-106°01´50",北緯26°47´04"-26°48´58"之間,總面積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60畝,其中:田1103畝,土11757畝。轄大平、石板、中寨、新黔、新場、新河、新坪、前平、箐攏、岩腳、花坡、群建13個行政村,134個村民組。2007年底,總人口20516人,居住有漢、苗、彝、白、仡佬5個民族和穿青人、蔡家人等,是多民族聚居鄉。在少數民族中,苗族和彝族人口較多,為建鄉民族。

自然資源

大平鄉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五霜期為295天,年均日照量1405小時,年均氣溫13.6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320毫米,適宜農業生產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大豆、馬鈴薯、甘薯;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籽、辣椒、生薑,其中烤菸量大質優,屬全鄉經濟支柱;野生植物有生漆、香菇以及五倍子、半夏等中藥材。鄉內有宜牧草山草場9450畝,林地2200畝,適合發展畜牧業,營造用材林和經濟林。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鐵礦和高嶺土等。其中煤炭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西部五里片區的新坪、新場等村,地質儲量400萬噸左右,煤層穩定,煤質優良;硫鐵礦也分布在五里片區,隨無煙煤共生互層。鄉內水資源豐富,六衝河自鄉的西部河包田環繞鄉界,全線長15公里,最寬水面150米,最窄水面50米,是發展淡水養殖的“天然漁場”,現開展網箱淡水養魚已具一定的規模,銀魚的自由養殖效果良好。

人文資源

新建東風電站攔截所的形成的東風胡,岸景秀麗,遊客瀕臨,近來對東風胡畔峭壁上的“關刀洞”民間探險踏勘成功,使之與毗鄰的黔西縣興仁鄉筍子岩化屋民間風情名勝點遙相呼應,幾近渾然一體,使東風胡風景區兼具“美、險、勝、奇、新”的旅遊開發價值。加之,大平鄉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古樸典雅,尤其是烏江百里畫廊的群建苗族村寨,青年男女多聲部情歌對唱、苗族蘆笙集體舞蹈、雙人板凳舞蹈等精彩原生態舞蹈曾吸引過前來觀光的各界人士和社會賢達。在蠟染、刺繡、服飾、音樂、舞蹈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術和美學水平,對研究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發展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每到民族節日,各族民眾都要穿上民族服裝,舉行蘆笙舞、對山歌、立花桿等活動。最為隆重的當數苗族的“跳花坡”。使邊遠的民族山鄉魅力和特色文化內涵更厚更深。具備了開發貴州西部旅遊、構建東風胡旅遊景區景點的自然潛力和人文優勢。
大平鄉歷史上曾是一個重要的關隘要地。明朝貴州宣慰使家屬統治時期,長期設官家管理,鄉西部五里片區的“河包田”就是當時“官家”駐地(現已為東風胡水域和重要淡水養殖區)。當年人民解放軍曾經由金沙過河包田渡口對織金進行二次解放。

經濟建設

大平鄉是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民族地方。1992年元月“建並撤”後,鄉的行政區劃由原龍場鎮的大平、箐腳和五里三個小鄉(股級建制)合併組建。建制後,全鄉人民在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積極推進和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取得了良好成績,促進了積極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九五”期間,農業連續五年豐收,以優質烤菸種植、土特產加工為龍頭的農業綜合開發帶動了農業異軍突起,以煤炭開發為主體,飲料加工和畜禽養殖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已成為全鄉經濟成長點,加快了財源建設的步伐。近年來,經過鄉人民政府的積極引導,人民生產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年人均占有糧食456公斤,人均純收入也有所提高,基本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稅增長的目標。

基礎設施建設

經濟的增長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交通、水、電燈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以縣鄉公路為主線,鄉村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路已形成,12個村通公路,總通車裡程50公里。水上航運初具端倪十數膄機動船正式營運。各村飲水工程項目陸續竣工,廣大人民民眾用上了自來水,農電改造全面完成。文教、衛生、廣播等事業長足發展,全鄉共有9個教學點,國中1個,民辦教學點1個,適齡兒童入學率90%以上,基本實現了“兩基”目標,廣電事業不斷進步,鄉有廣播站1個,村及私人建地面地電視衛星接收站、點40個,有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2個,醫務人員達18人,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達到了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全鄉現有五里片區小牛場集鎮、大平集鎮兩個,市場發展不斷壯大,商品種類齊全,基本滿足了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所需。沿河一帶的柑橘、生薑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以生產發展為主線,以沼氣池建設為龍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團結奮進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正為大平美好未來籌措和爭取資金力量和智慧凝聚,相信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大平將會迎來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