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年

公元934年一般指本詞條

甲午年(馬年

後唐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南吳大和六年

吳越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龍啟二年

于闐同慶二十三年

契丹天顯九年

南漢大有七年

荊南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東丹國甘露九年

馬楚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南詔大明四年

後蜀明德元年

基本介紹

紀年,年表,史料記載,大事,

紀年

吳越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龍啟二年
于闐同慶二十三年
荊南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馬楚應順元年,清泰元年

年表

歷史紀事 閩、吳戰建州
閩帝王鏻性喜奢侈,中軍使薛文杰為國計使,投王鏻所好,以聚斂得幸,為不失寵,供王鏻揮霍,薛文杰暗中找富民之罪,籍沒財產,而且用刑嚴酷。閩龍啟元年(933)、後唐長興四年七月,建州(今福建建甌)土豪入朝,薛文杰圖其財產,欲求吳光之罪。吳光憤而帥萬人奔於吳,請吳出兵討閩。吳信州刺史蔣延徽不待朝命,領兵會同吳光攻閩建州,王鏻求救於吳越。龍啟二年,後唐應順元年正月,吳兵圍建州,王鏻派張彥柔等萬員兵救之。閩軍行至途中,士卒不進,稱不得薛文杰不討賊,王鏻不忍殺,命其自圖。王鏻子福王王繼鵬囚薛文杰送至軍前,一路之上,市人爭持瓦礫擊之。至軍,士卒爭食其肉。蔣延暉破城在即,吳執政徐知誥因蔣為吳太祖楊行密之婿,恐其獲勝而與臨川王楊濛聯手,命人召其還師,蔣延暉撤軍回吳,閩人追擊之,吳軍敗,士卒死亡甚眾。徐知誥貶蔣延徽,遣使與閩求和。
後蜀孟知祥建國
後唐應順元年(934)閏正月二十七,蜀王孟知祥於成都即帝位,國號蜀,即後蜀高祖。四月,大赦,建元明德孟知祥(874——934)字保胤,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後唐莊宗嗣晉王,為中門使,後懼禍,薦郭祟韜自代,為馬步軍都虞侯。後唐立國,為太原尹、北系留守。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長興三年(932)殺東川節度使董璋,據兩川。四年封蜀王,至是稱帝。在位即半年余,明德元年七月卒,廟號高祖。
後唐末帝即位
後唐應順元年(934)四月初三,唐潞王李從珂至洛陽城外蔣橋,後唐宰相馮道帥百官迎見,上箋勸進。初四,廢閔帝為鄂王。初七,潞王李從珂即皇帝位,即後唐末帝,改元清泰李從珂(885——936),鎮州(今河北正定)人,本姓王,後唐明宗養以為子。後唐天成元年(926)為河中節度使長興二年(931)為京兆尹、西京留守,三年移鎮鳳翔,四年封潞王。清泰三年,後晉高祖石敬瑭聯合契丹滅後唐,末帝舉族自焚而亡。
後唐斂民財賞軍
後唐末帝自鳳翔發兵之際,曾許願入洛之後每名士卒賞錢百緡。至登基後,三司使王玫據帳簿報有數百萬府財,待查庫,實際只有三萬兩,匹的金帛,遠遠不夠賞軍所需的五十萬緡。末帝命王玫括京城百姓財產充數,幾天只得數萬緡,仍不足數額。於是下詔京城百姓所住房屋無論是自宅還是租借的,一律按間納稅,並預借五月的租錢。雖然想盡辦法,仍然只徵得六萬緡,末帝便下令凡輸財有違反規定的,-律下軍巡使獄嚴加督責,一時牢獄中人滿為患,不斷有士庶因括財嚴劊自殺。而軍人游於市肆卻面有驕色。蒐集皇室府庫舊藏及諸道貢獻,乃至皇太后、太妃首飾,才到二十萬緡。四月二十三日,末帝下詔賜禁軍及在鳳翔投順的將校每人二匹馬,一匹駝,七十緡錢,軍士每人二十緡錢,原在京城的後唐軍則每人十緡。驕兵悍將雖得賞賜仍不滿意,還生怨言。
唐末帝挾名命相
後唐宰相劉眳與李愚二人不和,以至議政之際相互漫罵,政事因此被耽擱。唐末帝對此深為不滿,想另外任命宰相,比較合適的人選有盧文紀崔居儉、姚覬三人,各有短長,一時難以決定取捨。末帝遂將三人姓名寫好,放入琉璃內,焚香祝天,然後以筷子挾之,先得盧文紀之名,其次得姚覬。清泰元年(934)七月,以太常卿盧文紀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八月以前尚書左丞姚覬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十月,罷劉煦李愚相位。
後蜀明德元年(934)七月,後蜀高祖孟知祥病重,二十六日,立子東川節度使孟仁贊為太子,監國,以司空同平章事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張公鐸、侯洪實等受遺詔輔政。當夜孟知祥卒,秘不發喪,二十八日趙季良等宣高祖遺制,太子更名孟昶。次日,孟昶即帝位,即後蜀後主。不改元。後蜀後主孟昶(919——965),字保元,孟知祥第三子。其在位期間,得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鳳(今陝西鳳縣東)四州,幾復前蜀版圖,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北宋乾德三年(965),北宋滅後蜀,遷孟昶入汴梁(今河南開封),同年孟昶卒。
唐蠲逋租
後唐末帝即位之後,因三司所報左藏失實,命宰相劉煦判三司。劉煦搜羅賬簿,命判官高延賞仔細審核,查出歷年拖欠租額、埸務虧空,都因為貪官污吏貪圖其利虛掛在賬上。劉煦據實以奏,並請求凡可以徵收的加緊督辦,肯定收不上的就免除。清泰元年(934)八月,後唐詔免長興四年(933)十二月以前戶部以及諸道拖欠的租稅三百三十八萬,貧民大悅,而三司奸吏因無法從虛賬中漁利,深為怨恨。

史料記載

吳罷遷都之議
徐溫執吳政時,建金陵(今江蘇南),及徐知誥執吳政,循徐溫舊制,於吳大和三年(931)、後唐長興二年自廣陵(今江蘇揚州)移鎮金陵,總錄朝政,留子於廣陵輔政。大和四年,徐知誥擴建金陵城,擴建後城周邊長二十里,又聽謀主宋齊丘之策,欲遷吳帝於金陵,遂又於金陵修築宮城。吳大和六年、後唐應順元年(934)二月,吳帝楊溥以吳人多不欲遷都,罷遷都之議。

大事

(1)春,正月,戊寅,閔帝大赦,改元應順
(1)春季,正月,戊寅(初七),閔帝實行大赦,更改年號為應順
壬午,加河陽節度使兼侍衛都指揮使康義誠侍中,判六軍諸衛事。
壬午(十一日),加封河陽節度使兼侍衛都指揮使康義誠兼任侍中,判理六軍諸衛事。
(2)朱弘昭、馮忌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彥威、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忠正節度使張從賓,甲申,出彥威為護國節度使,以捧聖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代之;出從賓為彰義節度使,以嚴衛步軍都指揮使皇甫遇代之。彥威,崞人;遇,真定人也。
(2)朱弘昭、馮嫉妒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彥威、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忠正節度使張從賓,甲申(十三日),調出安彥威為護國節度使,任用捧聖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代替他;調出張從賓為彰義節度使,任用嚴衛步軍都指揮使皇甫遇代替他。安彥威是崞縣人;皇甫遇是真定人。
(3)戊子,樞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書門下二品馮、河東節度使兼侍中石敬瑭併兼中書令。以超遷太過,堅辭不受;己丑,改兼侍中。
(3)戊子(十七日),樞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書門下二品馮,河東節度使兼侍中石敬瑭,都兼任中書令。馮因為越級升遷太多,堅辭不受;己丑(十八日),改兼侍中。
(4)壬辰,以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南平王武安、武平節度使馬希范為楚王。
(4)壬辰(二十一日),封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南平王武安武平節度使馬希范為楚王。
(5)甲午,以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元為吳越王
(5)甲午(二十三日),封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錢元為吳越王
(6)吳徐知誥別治私第於金陵,乙未,遷居私第,虛符舍以待吳主。
(6)吳國徐知誥別治私第在金陵,乙未(二十四日),他遷居到私第,騰出了府舍以等待吳主楊溥來住。
(7)鳳翔節度使兼侍中潞王從珂,與石敬瑭少從明帝征伐,有功名,得眾心;朱弘昭、馮位望素出二人下遠甚,一旦執朝政,皆忌之。明宗有疾,潞王屢遣其夫人入省侍;及明宗殂,潞王辭疾不來,使臣至鳳翔者或自言伺得潞王陰事。時潞王長子重吉為控鶴都指揮使,朱、馮不欲其典禁兵,己亥,出為亳州團練使。潞王有女惠明為尼,在洛陽,亦召入禁中。潞王由是疑懼。
(7)後唐鳳翔節度使兼侍中潞王李從珂,年輕時與石敬瑭跟從明宗征伐,立過功,有聲望,又得人心;朱弘昭、馮的地位和聲望,歷來距李從珂石敬瑭二人很遠,朱、馮一旦執掌朝政,都憎惡這兩個人。明宗有病時,潞王經常讓他的夫人入宮省候侍奉;等到明宗病逝後,潞王卻託詞有病不來,朝廷使臣到過鳳翔的人中有人自稱伺探得潞王陰私之事。當時,潞王長子李重吉在朝廷任控鶴都指揮使,朱弘昭、馮不想讓他掌管禁中兵權,巳亥(二十八日),調出任亳州團練使。潞王有個女兒李惠明出家為尼,住在洛陽,也被召入禁中。潞王李從珂由此產生疑懼。
(8)吳蔣延徽敗閩兵於浦城,遂圍建州,閩主遣上軍使張彥柔、驃騎大將軍王延宗將兵萬人救建州。延宗軍及中途,士卒不進,曰:“不得薛文杰,不能討賊。”延宗馳使以聞,國人震恐。太后及福王繼鵬泣謂曰:“文杰盜弄國權,枉害無辜,下上怨怒久矣。今吳兵深入,士卒不進,社稷一旦傾覆,留文杰何益!”文杰亦在側,互陳利害。曰:“吾無如卿何,卿自為謀。”文杰出,繼鵬伺之於啟聖門外,以笏擊之仆地,檻車送軍前,市人爭持瓦礫擊之。文杰善術數,自雲過三日則無患。部送者聞之,倍道兼行,二日而至,士卒見之踴躍,臠食之;閩主亟遣赦之,不及。初,文杰以為古制檻車疏闊,更為之,形如木匱,攢以鐵,內向,動輒觸之。車成,文杰首自入焉。並誅盛韜。
(8)吳將蔣延徽在浦城打敗閩兵,接著包圍建州,閩主王派遣上軍使張彥柔、驃騎大將軍王延宗統兵萬人救援建州。王延宗的軍隊行至中途,士兵不肯前進,揚言:“不得到薛文杰,不能去討賊。”王延宗急忙派使者上報閩主王,閩國百姓震驚和恐懼。太后和福王王繼鵬涕泣著對閩主王說:“薛文杰盜弄國家權柄,任意殘害無辜吏民,上上下下對他怨恨憤怒已經很久了。現在,吳兵深入我國國境,抗敵士兵不肯前進,社稷江山一旦傾覆,留著薛文杰有什麼好處!”當時,薛文杰也在場,互相訴說利害。王說:“我不想把你怎么樣,你自己考慮怎么辦吧。”薛文杰出來,王繼鵬暗伺在啟聖門外,用朝笏把他擊倒在地,用檻車押送軍前,市街上的人們爭著用瓦礫投擲他。薛文杰善於巫術,自稱超過三天就沒有禍患了。押送他的人聽到這個話,加倍趕路,兩天就到達軍前,士兵見了他,踴躍憤怒,割他的肉,嚼他的骨;閩主急忙派人赦免他,但已經來不及。起初,薛文杰認為按古制製造的檻車太寬鬆,便重新製作,形如木櫃,四面攢插鐵,鋒尖朝內,人一活動便要觸碰它。這種檻車剛製成,薛文杰自己首先裝進去了。與此同時,黨附薛文杰的盛韜也被殺了。
蔣延徽攻建州垂克,徐知誥以延徽吳太祖之婿,與臨川王素善,恐其克建州奉以圖興復,遣使召之。延徽亦聞閩兵及吳越兵將至,引兵歸;閩人追擊,敗之,士卒死亡甚眾,歸罪於都虞候張重進,斬之。知誥貶延徽為右威衛將軍,遣使求好於閩。
蔣延徽攻建州即將攻克,徐知誥因為蔣延徽是吳太祖楊行密的女婿,與臨川王楊素來友好,害怕他攻克了建州會擁戴楊以圖恢復吳國的王權,便派人把他召回。蔣延徽也聞報閩國和吳越國的援兵將要到來,於是,引兵歸還;閩兵趁勢追擊,打敗吳兵,士兵死亡了很多,卻把責任歸罪給都虞候張重進,並把他殺了。徐知誥把蔣延徽貶降為右威衛將軍,遣派使者到閩國以求和好。
(9)閏月,以左諫議大夫唐、膳部郎中·知制誥陳義皆為給事中,充樞密直學士。以文學從帝,歷三鎮在幕府。及即位,將佐之有才者,朱、馮皆斥逐之。性迂疏,朱、馮恐帝含怒有時而發,乃引於密近,以其黨陳監之。
(9)閏正月,後唐閔帝把左諫議大夫唐和膳部郎中、知制誥陳義同時任命為給事中,充當樞密直學士。唐因擅長文學侍從閔帝,經歷宣武、河東、天雄三度遷鎮都在幕府中。及至即位稱帝,原來將佐中有才幹的,朱弘昭、馮都把他們排斥放逐出去了。唐性情迂腐疏闊,朱弘昭、馮怕遇上閔帝發怒,便把唐引入樞密近侍,而用他們的黨羽陳監視他。
(10)丙午,尊皇后皇太后
(10)丙午(初五),尊明宗曹皇后為皇太后。
(11)安遠節度使符彥超奴王希全、任賀兒見朝廷多事,謀殺彥超,據安州附於吳,夜,叩門稱有急遞,彥超出至聽事,二奴殺之,因以彥超之命召諸將,有不從己者輒殺之。己酉旦,副使李端帥州兵討誅之,並其黨。
(11)安遠節度使府彥超的奴僕王希全、任賀兒看到朝廷多事,很不安定,陰謀殺害符彥超,占據安州依附於吳國。某夜,叩門謊稱有緊急文書傳遞到來,符彥超出來辦事,這兩個奴僕殺了他,接著便用符彥超的名義召見諸將,有不聽從他們的,往往殺掉。己酉(初八),天剛亮,節度副使李端率領本州兵殺了他們,把他們的黨羽也都殺了。
(12)甲寅,以王淑妃太妃
(12)甲寅(十三日),封王淑妃太妃
(13)蜀將吏勸蜀王知祥稱帝;己巳,知祥即皇帝位於成都。
(13)蜀國將吏向蜀王孟知祥勸進稱帝;己巳(二十八日),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
(14)己卯,石敬瑭入朝。
(14)己卯(初十),石敬瑭來朝見。
(15)庚辰,以劉判三司。
(15)庚辰(十一日),任用劉判理三司。
(16)辛巳,蜀大赦,改元明德
(16)辛巳(十二日),蜀國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明德
(17)帝之起鳳翔也,召興州刺史劉遂清,遲疑不至。聞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縣金牛、桑林戌兵以歸,自散關以南城鎮悉棄之,皆為蜀人所有。癸未,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歸,乃赦之。遂清,之侄也。
(17)末帝從鳳翔起兵時,曾經召喚興州刺史劉遂清,遲疑不肯來。聽說末帝占據洛陽,劉遂清便全部聚集三泉、西縣金牛、桑林的守戌士卒回歸,把散關以南的城鎮全部放棄了,都被蜀人所占有。癸未(十四日),來到朝廷,末帝要治他的罪,因為他能夠自己歸來,便又赦免了他。劉遂清是劉的侄兒。
(18)甲申,蜀將張業將兵入興元、洋州
(18)甲申(十五日),蜀國將領張業率兵進入興元、洋州。
(19)乙酉,改元,大赦。
(19)乙酉(十六日),後唐李從珂改年號為清泰,實行大赦。
(20)丁亥,以宣徽南院使郝瓊權判樞密院,前三司使王玫為宣徽北院使,鳳翔節度判官韓昭胤為左諫議大夫、充端明殿學士
(20)丁亥(十八日),後唐任用宣徽南院使郝瓊暫時判理樞密院,前三司使王玫為宣徽北院使,鳳翔節度判官韓昭胤為左諫議大夫,充任端明殿學士
(21)戊子,斬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兼侍中康義誠,滅其族。
(21)戊子(十九日),後唐斬殺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兼侍中康義誠,誅滅他的家族。
(22)己丑,誅藥彥稠
(22)己丑(二十日),後唐誅殺了藥彥稠
(23)庚寅,釋王景戡、萇從簡
(23)庚寅(二十一日),後唐釋放了王景戡、萇從簡
(24)有司百方斂民財,僅得六萬,帝怒,下軍巡使獄,晝夜督責,囚系滿獄,至自經、赴井。而軍士游市肆皆有驕色,市人聚詬之曰:“汝曹為主力戰,立功良苦,反使我輩鞭胸杖背,出財為賞,汝曹猶揚揚自得,獨不愧天地乎!”
(24)有關官員千方百計搜斂民財,只收得六萬,末帝發怒,把輸財遲違的人都關進軍巡使的獄中,晝夜督催,犯人把牢獄都住滿了,甚至有人上吊、投井。而軍士在市場上遊蕩臉上都顯得很驕傲,市民聚在一起責罵他們說:“你們這些人為皇帝努力打仗,立功也真不容易,但是,反而使我們百姓胸背挨鞭子受棍杖,還要出錢作你們的賞金,你們這些人還揚揚自以為得意,難道你們就不知愧對天地嗎?”
是時,竭左藏舊物及諸道貢獻,乃至太后、太妃器服簪珥皆出之,才及二十萬緡,帝患之,李專美夜直,帝讓之曰:“卿名有才,不能為我謀此,留才安所施乎!”專美謝曰:“臣駑劣,陛下擢任過分,然軍賞不給,非臣之責也。竊思自長興之季,賞賚亟行,卒以是驕;繼以山陵及出師,帑藏遂涸。雖有無窮之財,終不能滿驕卒之心,故陛下拱手於危困之中而得天下。夫國之存亡,不專繫於厚賞,亦在修法度,立紀綱。陛下苟不改覆車之轍,臣恐徒困百姓,存亡未可知也。今財力盡於此矣,宜據所有均給之,何必踐初言乎!”帝以為然。壬辰,詔禁軍在鳳翔歸命者,自楊思權尹暉等各賜二馬、一駝、錢七十緡,下至軍人錢二十緡,其在京者各十緡。軍士無厭,猶怨望,為謠言曰:“除去菩薩,扶立生鐵。”以閔帝仁弱,帝剛嚴,有悔心故也。
這個時候,把存放金帛財賦的左藏中所有舊物以及各道的貢獻之物,乃至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飾簪環全部拿了出來,才只有二十萬緡,末帝很著急,當時樞密直學士李專美正在夜間值班,末帝責備他說:“你是個以才幹聞名的人,不能為我謀劃完成這件事,你留著才幹往哪裡用啊?”李專美謝罪說:“為臣很蠢笨,陛下是提拔任用得過份了,然而軍賞不夠充分,不是我的責任。我思考過,自長興年間以來,賞賜很頻繁,士兵因此而驕縱;接著又興建皇帝陵墓和出兵征戰,國家的財帑儲藏便枯竭了。雖然有無盡之財物,但不能滿足驕卒之心,因此,陛下在國家危困之中才能夠拱手而得天下。說起來國家的存亡,並不專靠厚賞,也在於修治法度,建立紀綱。陛下如果不改革前朝覆車的老路,臣擔心只能是困擾百姓,國家的存亡很難預料啊。現在,國家財力只有這些了,應該根據所能得到的平均分給大家,何必非履行當初所許諾的不可呢!”末帝認為他講得對。壬辰(二十三日),下詔命:禁軍在鳳翔歸附的,從楊思權尹暉等各賜馬二匹、駱駝一匹、錢七十緡,下至軍人賜錢二十緡,那些在京城的各賜錢十緡。軍士貪得無厭,仍然不滿意,編造謠言說:“除去菩薩,扶立生鐵。”因為閔帝寬仁軟弱,而末帝剛強嚴苛,表現出一種悔怨的心理。
(25)丙申,葬聖德和武欽孝皇帝於徽陵,廟號明宗。帝衰護從至陵所,宿焉。
(25)丙申(二十七日),在徽陵安葬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號明宗。末帝穿戴喪服護隨到陵墓,並留宿在陵所。
(26)五月,丙午,以韓昭胤為樞密使,以莊宅使劉延朗為樞密副使,權知樞密院房為宣徽北院使。,長安人也。
(26)五月,丙午(初七),任用韓昭胤為樞密使,任用莊宅使劉延朗為樞密副使,權知樞密院房為宣徽北院使。房是長安人。
(27)帝與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為左右;然心競,素不相悅。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畢,不敢言歸。時敬瑭久病羸瘠,太后及魏國公主屢為之言;而鳳翔將佐多勸帝留之,惟韓昭胤、李專美以為趙延壽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見其骨立,不以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親,兼自少與吾同艱難,今我為天子,非石郎尚誰托哉!”乃復以為河東節度使
(27)末帝李從珂和石敬瑭都是由於勇武善斗而服侍在明宗李嗣源的左右;然而二人心裡競爭,平素彼此不和睦。李從珂即位為皇帝,石敬瑭不得已入京朝拜,安葬完明宗以後,不敢提出歸還鎮所。當時石敬瑭久病之後很疲弱,曹太后魏國公主幾次替他說情;而從鳳翔來的將佐大多勸說末帝把他羈留洛陽,只有韓昭胤、李專美認為宣武節度使趙延壽正在汴梁,逼近洛都,為了避免趙延壽的疑懼,不應當猜忌石敬瑭。末帝也看到石敬瑭很削瘦衰弱,不擔心他,便說:“石郎不但是內親,關係密切,而且他從小與我共同經歷艱難;現在我做了天子,不依靠石郎還能依靠誰呀!”便仍任用他為河東節度使
(28)戊午,以隴州防禦使相里金為保義節度使
(28)戊午(十九日),任用隴州防禦使相里金為保義節度使
(29)丁未,階州刺史趙澄降蜀。
(29)丁未(初八),階州刺史趙澄投降蜀國。
(30)戊申,以羽林軍使楊思權為靜難節度使
(30)戊申(初九),末帝任用羽林軍使楊思權為靜難節度使
(31)己酉,張虔釗孫漢韶舉族遷於成都。
(31)己酉(初十),張虔釗孫漢韶把全部族人遷往成都。
(32)庚戌,以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馮道同平章事,充匡國節度使。
(32)庚戌(十一日),末帝任用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馮道為同平章事,充任匡國節度使。
(33)以天雄節度使兼侍中范延光為樞密使。
(33)末帝任用天雄節度使兼侍中范延光為樞密使。
(34)帝之起鳳翔也,悉取天平節度使李從家財甲兵以供軍。將行,鳳翔之民遮馬請復以從鎮鳳翔,帝許之,至是,徙從為鳳翔節度使
(34)末帝在鳳翔起兵時,把天平節度使李從的家財甲兵全部用以供給軍需。大軍將要出發,鳳翔的百姓攔著馬請求仍任用李從鎮守鳳翔,未帝答應了,到此時,便把李從調遷為鳳翔節度使
(35)初,明宗為北面招討使,平盧節度使房知溫為副都部署,帝以別將事之,嘗被酒忿爭,拔刃相擬。及帝舉兵入洛,知溫密與行寫司馬李沖謀拒之,沖請先奉表以觀形勢,還,言洛中已安定。壬戌,入朝謝罪,帝優禮之;知溫貢獻甚厚。
(35)以前,明宗李嗣源任北面招討使時,平盧節度使房知溫任副都部署,末帝李從珂當時為別將,受房知溫統轄,二人曾經酒醉後爭吵,以至拔刀相對。等到末帝領兵進入洛陽,房知溫秘密與行軍司馬李沖策劃抗拒他,李沖勸他先上表表示擁戴來觀察形勢發展,上表使者回來後,說洛陽已經安定下來。壬戌(二十三日),房知溫入京朝見,表示謝罪,末帝優禮他;房知溫的貢納也很豐厚。
(36)吳鎮南節度使、守中書令東海康王徐知詢卒。
(36)吳國鎮南節度使、守中書令東海康王徐知詢去世。
(37)蜀人取成州。
(37)蜀國人攻取了成州。
(38)六月,甲戌,以皇子左衛上將軍重美為成德節度使、同平章事,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
(38)六月,甲戌(初五),末帝任用皇子左衛上將軍李重美為成德節度使、同平章事,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
(39)文州都指揮使成延龜舉州附蜀。
(39)文州都指揮使成延龜把全州軍民歸附於蜀國
(40)吳徐知誥將受禪,忌昭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臨川王,遣人告藏匿亡命,擅造兵器;丙子,降封歷陽公,幽於和州,命控鶴軍使王宏將兵二百衛之。
(40)吳國徐知誥將要受吳主楊溥的禪讓,他忌恨昭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臨川王楊,指使人告發楊藏匿亡命之徒,擅自製造兵器;丙子(初七),把楊降封為歷陽公,幽禁在和州,命令控鶴軍使王宏領兵二百人守衛他。
(41)劉與馮道昏姻。性苛察,李愚剛褊;道既出鎮,二人論議多不合,事有應改者,愚謂曰:“此賢親家所為,更之不亦便乎!”恨之,由是動成忿爭,至相詬罵,各欲非時求見,事多凝滯。帝患之,欲更命相,問所親信以朝臣聞望宜為相者,皆以尚書左丞姚、太常卿盧文紀、秘書監崔居儉對;論其才行,互有優劣。帝不能決,乃置其名於琉璃瓶,夜焚香祝天,且以箸挾之,首得文紀,次得。秋,七月,辛亥,以文紀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居儉,蕘之子也。
(41)劉與馮道通婚,結成兒女親家。劉性情狹隘、好計較小事,李愚性情剛愎偏頗;馮道出鎮同州後,二人議論往往不能一致,遇到有應該改變的事情,李愚就對劉說:“這是你的賢親家所辦,變更了不是很方便嗎?”劉惱恨他,從此二人動不動就爭吵,直至互相詬罵,都要求不是接見的時刻謁見末帝,事情往往拖延,不能及時處理。末帝很惱怒,要另行任命宰相,詢問所親信之人,朝臣中的威望聲譽誰是適合當宰相的,都提到尚書左丞姚、太常卿盧文紀、秘書監崔居儉;論評三人的才幹和品行,互有優劣。末帝不能決定,於是把三人的名字放在琉璃瓶內,夜裡,焚香祝天,用筷子挾取,首先得到盧文紀,其次得到姚。秋季,七月,辛亥(十三日),末帝任用盧文紀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居儉崔蕘的兒子。
(42)帝欲殺楚匡祚,韓昭胤曰:“陛下為天下父,天下之人皆陛下子,用法宜存至公。匡祚受詔檢校重吉家財,不得不爾。今族匡祚,無益死者,恐不厭眾心。”乙卯,長流匡祚於登州。
(42)末帝要殺楚匡祚,韓昭胤說:“陛下是天下人之父,天下之人都是陛下的兒子,施用法律應該按照至公辦理。楚匡祚遵受詔命檢查李重吉的家財,不得不那樣辦。現在要族滅楚匡祚,對死者沒有什麼益處,恐怕反而不能順服眾心。”乙卯(十七日),末帝把楚匡祚長期流放到登州。
(43)丁巳,立沛國夫人劉氏為皇后
(43)丁巳(十九日),末帝立沛國夫人劉氏為皇后
(44)回鶻入貢者多為河西雜虜所掠,詔將軍牛知柔帥禁兵衛送,與州兵進討之。
(44)回鶻入貢的人往往被河西雜胡所搶掠,末帝下詔命令將軍牛知柔率領禁軍護送,會同州兵馬共同討伐他們。
(45)吳徐知誥召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宋齊丘還金陵,以為諸道都統判官,加司空,於事皆無所關預,齊丘屢請退居,知誥以南園給之。
(45)吳國徐知誥召喚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宋齊丘還歸金陵,任用他為諸道都統判官,加司空,但是,對於各種事務都不讓他干預,宋齊丘屢次請求退休家居,徐知誥把南園賜給他。
(46)護國節度使洋王從璋,歸德節度使涇王從敏,皆罷鎮居洛陽私第,帝待之甚薄;從敏在宋州預殺重吉,帝尤惡之。嘗侍宴禁中,酒酣,顧二王曰:“爾等皆何物,輒據雄藩!”二王大懼,太后叱之曰:“帝醉矣,爾曹速去!”
(46)護國節度使洋王李從璋,歸德節度使涇王李從敏,都免去他們的軍鎮職務,讓他們住在洛陽自己家裡,末帝對待他們很苛薄;李從敏在宋州參預殺害李重吉,末帝尤其厭惡他。有一次,曾經在宮中侍奉御宴,酒飲得正高興時,末帝看著二王說:“你們都像什麼東西,也敢占據雄厚衝要的藩鎮!”二王極為驚恐,太后叱喝他們說:“皇帝醉了,你們倆快回去!”
(47)蜀置永平軍於雅州,以孫漢韶為節度使。復以張虔釗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虔釗固辭不行。
(47)蜀國在雅州設定永平軍,任用孫漢韶為節度使。重新任用張虔釗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張虔釗堅決推辭不去。
(48)蜀主得風疾逾年,至是增劇;甲子,立子東川節度使、同平章事、親衛馬步都指揮使仁贊為太子,仍監國。召司空·同平章事趙季良武信節度使李仁罕保寧節度使趙廷隱、樞密使王處回、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奉鑾肅衛指揮副使侯弘實受遺詔輔政。是夕殂,秘不發喪。
(48)蜀主孟知祥患了風疾一年多,到這時病情發展嚴重;甲子(二十六日),立他的兒子東川節度使、同平章事、親衛馬步都指揮使孟仁贊為太子,仍然做監國。召來司空、同平章事趙季良武信節度使李仁罕、保寧節度使趙延隱、樞密使王處回、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奉鑾肅衛指揮副使侯弘實接受遺詔輔政。當夜,孟知祥便去世,保守秘密不發喪。
王處回夜啟義興門告趙季良,處回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強將握兵,專伺時變,宜速立嗣君以絕覬覦,豈可但相泣邪!”處回收淚謝之。季良教處回見李仁罕,審其詞旨然後告之。處回至仁罕第,仁罕設備而出,遂不以實告。
王處回夜間開了義興門告訴趙季良,王處回痛哭不已,趙季良嚴肅地對他說:“現在強將掌握兵權,專門等待隨時變故,應該迅速扶立嗣君,以免有人覬覦皇位,怎么能只知道相互對泣呢!”王處回收了眼淚向他表示歉謝。趙季良教令王處回去見李仁罕,觀察他的言行意圖然後告訴他。王處回到了李仁罕的府第,見李仁罕布置了防備措施才出來,便沒有把實情告訴他。
丙寅,宣遺制,命太子仁贊更名昶,丁卯,即皇帝位。
丙寅(二十八日),宣讀孟知祥的遺命,令太子孟仁贊改名孟昶,丁卯(二十九日),即皇帝位。
(49)初,帝以王玫對左藏見財失實,故以劉代判三司。命判官高延賞鉤考窮核,皆積年逋欠之數,奸吏利其征責丐取,故存之。具奏其狀,且請察其可征者急督之,必無可償者悉蠲之,韓昭胤極言其便。八月,庚午,詔長興以前戶部及諸道逋租三百三十八萬,虛煩簿籍,鹹蠲免勿征,貧民大悅,而三司吏怨之。
(49)以前,後唐末帝李從珂由於王玫回答府庫左藏現存財物失實,因此任用劉代判掌握監鐵、戶部、度支的三司。劉命判官高延賞嚴格考核查索,有許多都是歷年逃欠漏繳之數,奸吏認為這些有利於他們按納稅之責索求勒取,所以都保留著。劉把實際情況具表上奏,並且建議凡能查實可以徵收的趕緊督促繳納,一定無法補償的都豁免了,韓昭胤極力稱讚這個辦法。八月,庚午(初二),末帝下詔把明宗長興以前戶部及各道逃欠租稅三百三十八萬緡,虛列薄籍,徒增煩亂,全部豁免,不再徵收。貧苦的百姓大為歡喜,而三司的官吏卻埋怨不滿。
(50)辛未,以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50)辛未(初三),末帝任用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51)右龍武統軍索自通,以河中之隙,心不自安,戊子,退朝過洛,自投於水而卒。帝聞之,大驚,贈太尉
(51)右龍武統軍索自通,因為鎮守河中時,查抄過李從珂的軍府兵器,心裡不能自安,戊子(二十日),退朝之後路過洛水,投河而死。末帝聽說以後很吃驚,封贈他為太尉
(52)丙申,以前安國節度使、同平章事趙鳳太子太保
(52)丙申(二十八日),未帝任命前安國節度使、同平章事趙鳳為太子太保。
(53)九月,癸卯,詔鳳翔益兵守東安鎮以備蜀。
(53)九月,癸卯(初六),末帝下詔,命鳳翔增兵把守東安鎮,來防備蜀國進擾。
(54)蜀衛聖諸軍都指揮使、武信節度使李仁罕自恃宿將有功,復受顧托,求判六軍,令進奏吏宋從會以意諭樞密院,又至學士院偵草麻。蜀主不得已,甲寅,加仁罕兼中書令,判六軍事;以左匡聖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趙廷隱兼侍中,為之副。
(54)蜀國衛聖諸軍都指揮使、武信節度使李仁罕自恃是宿將有功勞,又受先帝遺詔輔政,希求讓他總判六軍,指使進奏吏宋從會把他的意圖傳告樞密院,又到學士院探聽起草的情況。蜀主孟昶不得已,甲寅(十七日),加封李仁罕兼任中書令,判六軍事;任用左匡聖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趙廷隱兼任侍中,做他的副手。
(55)己未,雲州奏契丹入寇,北面招討使石敬瑭奏自將兵屯百井以備契丹。辛酉,敬瑭奏振武節度使楊檀擊契丹於境上,卻之。
(55)己未(二十二日),雲州奏報契丹入境侵犯,北面招討使石敬瑭上奏他自己帶兵屯駐百井,來防備契丹。辛酉(二十四日),石敬瑭表奏振武節度使楊檀在邊境上還擊契丹,把他們打回去了。
(56)蜀奉鑾肅衛都指揮使、昭武節度使兼侍中李肇聞蜀主即位,顧望,不時入朝,至漢州,留與親戚燕飲逾旬;冬,十月,庚午,始至成都,稱足疾,扶杖入朝見,見蜀主不拜。
(56)蜀國奉鑾肅衛都指揮使、昭武節度使兼侍中李肇聽說蜀主孟昶即位,他觀望形勢,沒有及時入朝,到了漢州時,他留下來與親近戚友飲酒宴樂十多天;冬季,十月,庚午(初三),才到達成都,稱說腳有病,扶著手杖入朝,見到蜀主也不拜。
(57)戊寅,左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罷守本官,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劉罷為右僕射。三司吏聞罷相,皆相賀,無一人從歸第者。
(57)戊寅(十一日),左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愚罷免本官,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劉罷職任右僕射。三司吏屬聽說劉罷免宰相,都相互祝賀,沒有一個人跟隨他到新官署的。
(58)蜀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與醫官使韓繼勛、豐德庫使韓保貞、茶酒庫使安思謙等皆事蜀主於藩邸,素怨李仁罕,共譖之,雲仁罕有異志;蜀主令繼勛等與趙季良、趙廷隱謀,因仁罕入朝,命武士執而殺之。癸未,下詔暴其罪,並其子繼宏及宋從會等數人皆伏誅。是日,李肇釋杖而拜。
(58)蜀國捧聖控鶴都指揮使張公鐸與醫官使韓繼勛、豐德庫使韓保貞、茶酒庫使安思謙等都是從蜀主孟昶為藩王時就跟隨他的,平素就怨恨李仁罕,便共同講他的壞話,說李仁罕有叛變的思想;蜀主讓韓繼勛等與趙季良、趙廷隱謀劃,借著李仁罕入朝時,命令武士逮捕並殺了他。癸未(十六日),下詔宣布他的罪名,連同他的兒子李繼宏及宋從會等幾個人都被殺。這一天,李肇放棄了手杖而向孟昶下拜。
(59)蜀源州都押牙文景琛據城叛,果州刺史李延厚討平之。
(59)蜀國源州都押牙文景琛占據著州城反叛,果州刺史李延厚發兵討伐,平定了這場叛亂。
(60)蜀主左右以李肇倨慢,請誅之;戊子,以肇為太子少傅致仕,徙邛州。
(60)蜀主孟昶的近臣因李肇倨傲侮慢,請求殺他;戊子(二十一日),蜀王封李肇為太子少傅讓他退休,遷往邛州。
(61)吳主加徐知誥大丞相、尚父、嗣齊王、九錫;辭不受。
(61)吳主楊溥加封徐知誥為大丞相、尚父、嗣齊王、加九錫;徐知誥辭謝不接受。
(62)雄武節度使張延朗將兵圍文州,階州刺史郭知瓊拔尖石寨。蜀李延厚將果州兵屯興州,遣先登指揮使范延暉將兵救文州,延朗解圍而歸。
興州刺史馮暉自乾渠引戌兵歸鳳翔。
(62)後唐雄武節度使張延朗領兵包圍了蜀地文州,階州刺史郭知瓊攻下尖石寨。蜀國李延厚帶領果州兵屯紮在當時已被蜀國占領的興州,派遣先登指揮使范延暉領兵救援文州張延朗便解除了對文州的包圍而歸去。後唐朝廷任命的興州刺史馮暉也從乾渠帶領守戌興州的士兵歸還鳳翔。
(63)十一月,徐知誥召其子司徒、同平章事景通還金陵,為鎮海·寧國節度副大使、諸道副都統、判中外諸軍事;以次子牙內馬步都指揮使、海州團練使景遷為左右軍都軍使、左僕射、參政事,留江都輔政。
(63)十一月,徐知誥召喚他的兒子司徒、同平章事徐景通還歸吳國西都金陵,任為鎮海、寧國節度副大使、諸道副都統、判中外諸軍事;任用他的次子牙內馬步都指揮使、海州團練使徐景遷為左右軍都軍使、左僕射、參政事,留在吳國東都江都輔佐政務。
(64)十二月,己巳,以易州刺史安叔千為振武節度使,齊州防禦使尹暉為彰國節度使。叔千,沙陀人也。
(64)十二月,己巳(初三),末帝任用易州刺史安叔千為振武節度使齊州防禦使尹暉為彰國節度使。安叔千是沙陀人。
(65)壬申,石敬瑭奏契丹引去,罷兵歸。
(65)壬申(初六),石敬瑭奏報契丹退兵,於是罷兵歸鎮。
(66)乙亥,征雄武節度使張延朗為中書侍朗、同平章事、判三司。
(66)乙亥(初九),末帝徵召雄武節度使張延朗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
(67)辛巳,漢皇后馬氏殂。
(67)辛巳(十五日),南漢皇后馬氏去世。
(68)甲申,蜀葬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於和陵,廟號高祖。
(68)甲申(十八日),蜀國在和陵安葬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孟知祥,廟號高祖。
(69)乙酉,葬鄂王於徽陵城南,封才數尺;觀者悲之。
(69)乙酉(十九日),在徽陵城南安葬鄂王李從厚,封土才有幾尺高;看見的人都感到悲哀。
(70)是歲秋、冬旱,民多流亡,同、華、蒲、絳尤甚。
(70)這一年秋、冬大旱,民眾許多人逃荒流亡,同州、華州、蒲州絳州尤其嚴重。
(71)漢主命判六軍秦王弘度募宿衛兵千人,皆市井無賴子弟,弘度昵之。同平章事楊洞潛諫曰:“秦王,國之冢嫡,宜親端士。使之治軍已過矣,況昵群小乎!”漢主曰:“小兒教以戎事,過煩公憂。”終不戒弘度。洞潛出,見衛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訴,嘆曰:“政亂如此,安用宰相!”因謝病歸第;久之,不召,遂卒。
(71)南漢劉龔命令總判六軍的秦王劉弘度募集宿衛兵一千人,都是市井無賴子弟,而劉弘度卻親昵他們。同平章事楊洞潛向南漢主進諫說:“秦王是國家的皇位繼承人,應該親近端正之士。任用他治軍已經是過失,何況他竟然親昵成群的小人啊!”南漢主說:“不過是小兒教他們治軍之事,過份勞煩您的憂慮了。”最終還是沒有約束劉弘度。楊洞潛從宮廷出來,看見衛兵搶掠商人的財物,商人都不敢投訴,楊洞潛嘆息說:“政事如此混亂,還要宰相有什麼用!”因而以有病辭謝朝政回到自己宅第;很長時間,也不召他入朝,便去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