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門硬氣功

八寶門硬氣功是一種武術流派。清乾隆年間,至善禪師首創八寶硬氣功。 八寶取其天上三寶:、月、星;人身三寶:精、、神;加上精湛的硬氣熟的技藝這武家二寶,共為八寶,故名。八寶硬氣功創立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傳藝史了。但由於八寶拳門歷代傳人篤守師承,均以單傳的方式擇徒授藝,而且門規極嚴;故八寶拳門流傳不廣,發展緩慢,迄今知者寥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寶門硬氣功
  • 首創時間:清乾隆年間
  • 首創人:至善禪師
  • 傳授方式:單傳
  • 代表招式:羅漢臥地,金剛倒墜
  • 代表鐵頭功:童子拜佛,羅漢抱肚
  • 代表功法:培元功丹田換氣
招式,金槍鴛鴦指,鷹展雙翼,鐵牛耕地,羅漢臥地,金剛倒墜,戳指功,鐵頭功,童子拜佛,金剛舉鼎,羅漢抱肚,金童擊鼓,金剛撞鐘,功法,葫蘆功,丹田換氣,培元功,五心納氣法,纏桶功,通任督,操八卦,

招式

金槍鴛鴦指

金槍鴛鴦指又名鐵指功。為二指點戳穿透之勁,乃點穴行家必修之功夫。全套功法共分五式練習。
預備式:面南朝北直身站立,兩腿橫開與肩同寬,兩腳平直,腳尖稍里扣,雙手下垂於兩大腿外側,掌心相對,掌指朝下,下頦微收,百會上頂,揚眉怒目,眼視正前方,氣沉丹田,精神飽滿。按順呼吸法,鼻呼鼻吸,意念集中於臍下丹田處。

鷹展雙翼

兩手臂平直上舉至與肩平齊,掌心向下,掌指朝外,十指自然伸直,上肢須平直,關節及肌肉不可僵硬緊縮,要舒松自然,才能使勁路舒通,氣貫指端。練時配以呼吸(順、逆式呼吸均可),鼻呼鼻吸。呼氣時丹田之內氣沿手臂內側奔瀉十指尖,吸氣時以意領氣從手臂外側上升至頭部回歸丹田。如此反覆練習,天長日久,便可氣聚上肢及十指,實力大漲。初習時,必覺雙手臂酸麻、脹乏,每次僅能練習5分鐘左右,以後,隨著功力的不斷增長,每次練功的時間可逐漸增加,直至每次練功時間在60分鐘以上。

鐵牛耕地

①雙手掌平行撐地,掌心向下觸及地面,兩手間距與肩同寬,兩手臂伸直,雙腳拼攏伸直,以腳趾尖著地,腰胯儘量向後方弓挫,臀部凸起,腹部內收。採用順呼吸法,鼻呼鼻吸,精神內斂,注意力集中於雙手掌心勞宮穴上。
②吸氣,同時頭部向上抬起,直臂挺胸,腰胯部向後弓挫,臀部凸起,全身亦隨之後挫,恢復原來姿勢,松肛,松睪丸,並意念內氣從手臂外側返回丹田。如此前探後挫,循環往復,力盡為止。在練習當中,注意動作要與呼吸緊密配合,不要太慢或過快,動作須連貫協調,中間不可停頓。 初習此勢十餘次時,即覺力疲氣涌,頭脹腰酸。但行之既久,次數可逐日增加,至每次行功百餘次而力不乏氣不涌者,則易掌為指練習。練法是:以十指指腹著地撐身,如上法行之,逾若干月時則功力更進一步,待至每次行功次數又逾百餘次而未覺力乏時,又再將十指易為六指柱地(即每掌僅用拇、食、中三指)撐身,依上法行功,又逾百餘次後,即將雙腳位置逐步墊高。然後將雙掌變為鷹爪狀,以三指指尖角地支身,如上法行之,俟長功逾越百餘次後,再將雙腳位置逐漸墊高,又逾百餘次後,方以石塊置於背上縛固,如法行功,候石塊增至50公斤仍可行功逾越五十次以上方止。

羅漢臥地

全身俯地,雙腳跟踮起,以足尖著地,右(或左)手五指指尖柱地撐身,一手以掌心貼按在腹部丹田處,身體伸直,臉部正對地面。採用順式呼吸,鼻呼鼻吸。吸氣末時,上身向左側轉體九十度角,使身體右側對向地面。右手五指用暗勁猛撐地,同時以鼻腔猛噴氣,收提肛門和睪丸,並以意導引丹田內氣上輸膻中穴,再經右腋下,沿手臂內側下注至掌心勞宮穴,並向五指指尖奔瀉出去。吸氣時,又恢復原來姿勢,松肛,松睪丸。如此反覆練習至手指酸麻力乏時乃止。每日子、寅兩時辰練功。兩月之後,即將五指易為四指練習,又二月再易為三指,最後易為食、中二指練習。待二指能練習五十次以上而不覺力乏氣涌時,則在雙足下墊以木凳練習。久之,又於腰背上纏上長條形狀的鐵砂袋,從5公斤起漸增加至15公斤乃止。

金剛倒墜

身體倒立,雙腳*牆或樹樁上,以一隻手掌五指撐地,手心不可著地,頭面向下,稍向上仰。按逆式呼吸,鼻呼鼻吸,吸氣時以意導引丹田之氣行走至膻中穴,呼氣時,氣從腋下沿柱地撐身之手臂內側下注貫達掌心後,直向十指尖奔瀉而去。如此練習,待能持續倒立5分鐘後,將五指易四指、三指練習,最後則易以食、中二指支撐練習,每次練習10分鐘。

戳指功

①插綠豆:以桶盛滿綠豆,馬步站立於桶前,用順呼吸法將丹田之氣運至二指並出現輕微的觸電樣感覺後,以鼻將氣吸滿。以二指指尖對著桶內的綠豆用力插入,同時以鼻腔噴氣,收提肛門和睪丸,並意領內氣從丹田處上升至膻中穴分向兩腋下,沿手臂內側直向二指指尖奔瀉而去。再以鼻吸氣,同時將手掌抽回,並以意領氣從手臂外側上升過頭部而返回丹田,松腹、松肛門和睪丸。如此吸收呼插,不計其數,以手指感覺麻木、微痛為度。 插指時一定要按先輕後重,先慢後快的原則練習,持之以恆,不使輟功。
②插穀子:插綠豆滿百日之後,二指指尖皮膚由紅腫、辣、痛變為增厚,指頭較前強硬,此時便練習插穀子,練功方法與插綠豆相同。
③插砂子:插穀子滿百日後,二指指尖更為增厚,同時大部分的穀子被插脫殼,然後再易以中砂插指。在砂粒中應摻入少量的花椒未。練功方法同插綠豆。
④插鐵砂:練插鐵砂時,鐵砂的選擇應圓滑,避免尖角、鋒利,鐵砂內應摻以適量的花椒和白芷未。練功方法同插綠豆。練功時若出現手指破裂出血的情況時,應及時消毒並施放止血生肌的藥物,外用傷濕膏藥包貼好,仍然可以繼續練功。不可半途而廢。另外,不論練插何物,於每次練功後,均應馬步站樁,雙手向前平直抬起至與雙乳同高,然後呼氣,以意導氣丹田上升至膻中穴,再分向雙腋下,沿手臂內側返回至丹田。如此以意領往返練習10分鐘以後,再用練功藥水洗手10分鐘,如此可保二指無虞,指功高深。但是,如果手上有傷口時,則切忌用外洗藥水洗手。

鐵頭功

鐵頭功又名羅漢鐵頭功。功深者,頭可撞斷石碑,將鐵棍擊彎而頭顱絲毫不損。全套功法分五個式子來練習。

童子拜佛

兩腳平行站在與肩同寬,腳尖稍里扣,足趾抓地,雙手由體側上舉至頭頂上方後即下落於胸前,雙手拿拼攏合十,指尖高與下頦骨平齊,口眼微閉,舌頭輕舐上齶。意守臍下一寸三分丹田處1~3分鐘,隨即開始調息,用順呼吸法,鼻呼鼻吸,先呼後吸。吸氣時腹部自然凸起,收提睪丸和肛門。呼氣時則稍收腹,同時松肛和睪丸;吸氣時要均勻緩慢,同時意想天上日月星之精華從頭頂百會穴及雙手勞宮穴源源不斷地注入丹田處,待氣剛吸滿之後,口腔喉頭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樣吞入一口氣,用意將氣持續引入下腹,使下腹部更加充實飽滿。在吸氣的同時,雙掌以拇指為圓心,隨吸氣動作分別緩慢地向左右方向時各轉動90度;吸氣時,舌尖放平,雙掌隨吸氣動作又緩慢拼攏合十。如此反覆練習,每次練功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

金剛舉鼎

兩腿屈膝下蹲成騎馬樁,足趾抓地,如樹生根,雙目怒視前方,舌尖緊舐上齶,雙手抱拳於兩側腰際,拳心向上。採用逆式呼吸法,鼻吸口呼。吸氣時胸部自然挺起,腹部內收,同時雙拳變掌,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然後將全身之氣力集中於雙手,雙手如負千斤重物,由兩側腰際緩慢向頭頂上方托舉,同時意領丹田之氣上達於頭頂百會穴,兩眼隨雙手上瞪。雙手上舉至頭頂上方後,即緩慢下落,同時呼氣。呼氣時,舌尖放平,並將氣從口向外猛噴出。噴氣畢,全身放鬆,但頭部頂舉千斤重物之意不可放鬆。此式共作49次。

羅漢抱肚

身正直,雙腳橫開與肩同寬,雙手抱拳於兩側腰際,拳心向上,舌頭緊舐上齶,兩眼怒視前方。採用逆式呼吸,鼻吸口呼。先用嘴儘量呼出一大口氣,然後以鼻吸氣,收腹,提睪,氣力上頂百會,在吸氣的同時,兩手猛然上提至雙側耳旁,掌心向後,掌眼分向左右,雙足尖踮起,然後身體迅速下蹲成騎馬樁,雙拳變掌向下撞擊小腹丹田處,同時“嘿”地發喊一聲,緊縮肛門,氣從神闕迸發而出。並鼓腹抵抗雙掌的擊打。先從丹田處開始排打,然後逐漸向四周擴展排打至全腹,一月之後,即以掌側換為拳面排打,最後易為拳輪排打,直至以拳猛力擊打腹部的任何部位均無疼痛感時,則改為用木棍排打。

金童擊鼓

身正直,兩腳橫開與肩同寬,雙足尖稍里扣,十趾抓地如樹生根,兩眼平視,舌尖緊舐上齶。左手叉於左腰際上,右手持木板(或棍)一條。採用順式呼吸,鼻吸口呼。先吸氣,以意領丹田之氣上達頭頂百會穴後,右手持木板(或棍)由輕至重地拍打頭頂部,同時呼氣並發“嘿”聲。每次拍打至頭頂部出現熱、脹、麻感時為宜。

金剛撞鐘

練功前先取四方形砂紙一張(約50×50厘米),固定在與練功者頸部平齊之牆上。練功時,身直立,兩手叉腰。將丹田之氣運至頭頂部後,練功者分別以自己頭頂部、額部、後枕部以及頭部兩側等部位,由輕至重地撞擊牆上紗紙中央。此式的練功次數及時間不拘,以每日能將紗紙撞擊至破爛穿孔度。次日練功時再另換新的紗紙。
練功時要持續意想有千斤重物壓於頭頂上,可以加強意守頭頂百會穴,促使習者早日收到意領內氣上達頭部的功效。再練童子拜佛時,要求用意不用力;練金剛舉鼎、羅漢抱肚、金童擊鼓、金剛撞鐘時則要求努力用勁,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勁到勢到。

功法

葫蘆功

葫蘆功是八寶拳用以練習指力的功夫,是一種強身健體、內外兼練的氣功功法。筆者習練多年,得益非淺。為發揚祖國氣功這一遺產,徵得拳師----武林隱叟花氏的同意,特獻此功於武林同道。練功前,先備已成熟的葫蘆瓜一個,將瓜縱線分開為相等的兩半,掏去瓜瓤,置於一盛滿水的缸或桶內,葫蘆瓜的凹面向下。
功法
一、每日寅時(凌晨三至四點)先練一趟拳術套路,以充分活動身體筋骨肌肉。然後面東直立,兩腳橫開略寬於肩,腳尖稍里扣,雙手向前平伸,手指屈曲成鷹爪狀,掌心向下,舌尖輕抵上齶,口眼微閉,意念集中於臍下一寸三分丹田處。意守丹田一至三分鐘後,收提谷道,行順呼吸法,先呼後吸,每次練功三十分鐘。
二、按上式練丹田功三十分鐘後。雙手手勢不變,下肢變為馬步站立於缸(或桶)前,第三者尖緊抵上齶,收縮谷道。雙目凝視水中葫蘆一至三分鐘後,即按順呼吸法開始進行呼氣,在呼氣剛畢時,雙手手指分別向缸(或桶)內露出水面的葫蘆瓜頂部抓提(不可用手指抓持葫蘆切口邊緣)。同時吸氣,以意引氣從丹田會陰長強穴、沿督脈上升至大椎穴。呼氣,用意念將氣從大椎穴分作兩條路徑引導至左右兩肩的肩井穴,並分別再向雙手掌引導注入勞宮穴,同時將兩手指中的葫蘆放鬆。如此吸抓呼松,反覆練習,每日練功一次,初時每次練功五分鐘,以後隨著功力的長逐漸嗇至每次一至二小時。
要點
練功時必須全神貫注,先呼氣,後吸氣。吸氣時以手指暗勁抓提葫蘆(切忌用蠻力抓提),掌心須含空。呼氣時放鬆手中葫蘆,但是,批時不要離開葫蘆,意念內氣從掌心勞宮穴穿出並透入葫蘆內。
注意事項
一、最好擇有松柏、幽靜的地方練功。
二、練功至一個月左右,丹田有溫暖的氣流感。練至三個月後,全身氣力大增,雙手有氣感。
三、練功初期三個月內,嚴禁性生活
四、初習此功者,不能抓起葫蘆。但是,只要持之以恆,日久自能運內氣至手指而將葫蘆抓離水面。全功告成。功成後仍須繼續練功以鞏固功效。
五、如在習練葫蘆功的同時加練鷹爪功、抓壇口、抓鐵球、推磚等指力功夫,則可促使習者提早練就葫蘆功。

丹田換氣

每日子時和寅時到柏樹多,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的地方練功。先活動頭、四肢、膝、踝等關節數分鐘之後,面向南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閉,下頦微收,兩足橫開與肩同寬,雙腳平直,腳尖稍內扣,腳掌心含空,雙手自然下垂於兩大腿外側。
按上法將姿勢擺好之後,從頭面,頸項、肩關節、胸背、腰腹、髖關節會陰、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及雙腳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鬆三遍。待全身充分放鬆後,即以口分別盡力呼出三口體內濁氣,然後按順呼吸法呼吸,口呼鼻吸。吸時舌尖輕砥上齶,小腹部稍凸起,意念氣從頭頂百會穴垂直下降至腹部丹田處,同時兩手由大腿兩側向前緩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額部兩側上方,上提時雙手掌指伸直,指尖相對,掌心向後,拇指斜朝上;隨後便張口輕輕地呼氣,呼氣時舌尖放平,小腹內收,同時雙手在額部兩側內旋翻轉雙掌下按,掌心向下,掌指相對,經胸腹前向下按壓至雙腳尖的地面上,上身亦同時向前俯,兩腿繃直,不可彎曲。前俯時呼氣,意念內氣從丹田分作兩股向下導引,經雙大腿前內側貫注入雙足心的湧泉穴;然後慢慢直腰抬身,兩手又外旋轉掌緩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同時吸氣,意念內氣從腳後外側上升經外跨返回至丹田。
就這樣起身時以鼻吸氣,俯身時以口呼氣,如此反覆練習30分鐘左右。
正常效應:在練功後一星期至一個月之內,雙手心及雙腳足心會出現發熱、發麻、發涼、發脹感,腹部發熱並有“雷鳴”(即腸鳴音)。此外,身體還可出現大、小、輕、重、光亮、癢、跳等感覺。以上這些感觸現象如在練功後出現其中之一,我們便稱之為“得氣感”。

培元功

蓄精培元
練功時在選上述電、坐、臥三種姿勢之一種,但以坐式練功效果最佳,行走式在初學時不易掌握,初習者最好不要採用。
練功時按下述方法練習:
①將要練功之前,在大腦里要有“我要練功了”的概念,然後選好練功的位置(注意要南北向),做好練功的姿勢。
②開始練功時,先在大腦里默想:我已開始練功了,不能東想西想,要專心練功。然後從頭部向下依次放鬆全身的肌肉關節。放鬆時不要過於仔細地想哪一塊肌肉如何放鬆,只要意念從上而下地想松,肌肉、關節也隨著意念快速地放鬆就行。放鬆法要連續三次,每次都要從頭向下放鬆至雙足心為止。放鬆時姿勢不要改變。
③用鼻腔吸氣和呼氣。口腔閉合,神態自然,雙眼輕輕地閉攏,舌尖自然地伸平,輕輕地觸及上牙齒後的牙齦(俗稱“牙肉”)上,不要僵硬。
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處3—5分鐘。
⑤把意念轉到天上,想像天上日、月、星的精華是一種金黃色(或者是紅的亦可)的氣體充滿了整個天空,自己置身於這個金黃色的空氣之中。
⑥採用順式呼吸法(即吸氣時小腹外凸,,呼氣時小腹內收),自然、柔和地進行呼吸。吸氣時想像頭頂正中處開一個小口如杯子口大,天上金黃色的精華之氣從這個小口被吸進來,並從頭部向下,沿身體的中心(想像從頭頂到腹部有一個直形的空心通道)降至下丹田;呼氣時,想像這些精華之氣被腹內吸收,放出污濁之氣從雙側大腿的中間向下降至雙足心(湧泉穴),並把這些濁氣放出足心穿入地下深處(如圖1.4)或從心窩排泄出去。呼氣的同時還要放鬆全身。等到自然熟練之後,吸氣時配合輕微的收縮肛門(如輕輕地忍使大便一樣,不要用力太大)。
每次練功半小時至1小時後,即可收功,收功時,兩手重疊,以左手心勞宮穴按壓在肚臍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臍眼為中心,先按順時針方向自左至右(女子則相反),從上至下,由內向外,速度均勻地輕輕揉轉18~36圈(如圖1.5);然後又換為逆時針方向,自右至左;從外向內,速度均勻地輕輕揉轉18~36圈。再以雙手掌互相搓擦至熱後,輕擦顏面部18次,放鬆全身肌肉,緩行十步後功畢。
對於已婚的練功者,由於元陽已經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藥物輔助練功,以補傷耗之元氣。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藥方開列於下:
熟地、當歸、黃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絲子、女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車前子杜仲黃柏肉蓯蓉、白茯苓、骨碎補各24克,鹿茸20 克(無則用紅參代替),甘草、韭子、鎖陽子、小茴香各15克。
上藥一劑,共研為末裝入瓶內;用米酒浸泡淹沒藥面約一橫指許,密封保存一月後可用,每次服藥酒10毫升,每日早晚服之。
練功要領:全身舒松,形靜如眠,調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無,心情舒暢。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態從容自若,斷滅一切雜念,達到靜水無風,秋月無雲,清徹洞明,恬淡虛無的境界。
正常效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練功後第十天左右,自覺在吸氣的腹部有輕微的發熱感,發熱的部位因人而異,同時腹部出現“咕咕”的腸鳴音矢氣增多;一個月後腹部發熱的面積逐漸加大;兩個月後小腹內發熱似溫水流動樣,全身有溫暖的舒適感,口中唾液增多;三個月後氣力大增,小腹熱感更甚(與病態的燥熱不同),有時還可出現小腹部輕微的跳動感。部分練功者腹部還可出現氣團感。
出現上述感覺之後,則稱之為:“火燒丹田”,這是初具丹田內功的重要標誌。練功三個月後,極少數練者腹內的“氣團”可以沿任督二脈行走(即通小周天)。

五心納氣法

採用熊樁姿勢練功。練功前,先意守丹田3~5分鐘後,即採用順呼吸法進行緩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後吸,吸長呼短。呼氣時想像天地精華之氣隨著吸氣動作從頂心、手心(雙側)和足心(雙側)源源不斷地收聚入丹田,同時,放鬆睪丸和肛門:吸氣時,柔和地收提睪丸和收縮肛門,並意想體內濁氣向頭頂百會穴、雙手勞官穴及雙足湧泉穴排泄出來。如此一呼一吸,反覆練習30——60分鐘後即可收功
收功時,方法與"蓄精培元"的收功方法相同。
練功要領:意守“五心”,吸精聚氣,吸氣時放鬆睪丸和肛門,呼氣時收提睪丸和收縮肛門。吸天上日月星之精華和大地山水樹之靈氣;呼體內污濁之病氣。
正常效應:頭頂心百會穴、雙手心勞宮穴、雙足心湧泉穴出現熱、麻、跳動感,矢氣增多,皮膚有蟻爬感,全身輕安自在,酥綿快樂,如沐溫泉之浴,有時出現全身如一片白支冉冉向上升飄。同時,外腎亦因精氣充沛而產生勃舉現象。

纏桶功

纏桶功又稱“罡氣纏桶法”,本功法必須是在練好培元功的基礎上再加以練習,練功前務必先將功法要領掌握好之後再悉心揣練,不可故行莽撞,貿然操練,以免出現意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請內行的氣功師在旁指教練習。
練功時,按觀音式坐好,行順呼吸法,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集中在丹田處。意守丹田至腹部發熱之後,即以肚臍為圓心,用意將丹田內氣按順時針方向,自左至右,從上至下,由內向外,速度均勻地作圓形旋轉18圈。然後又按逆時針方向如上法反轉迴旋18圈,收入肚臍神闕穴。如此反覆旋轉,每日勤練不輟,待可以將丹田內氣隨意運轉時,再把旋轉的次數逐漸增加至24圈、36圈、72圈和81圈。
在轉圈時,次數少的圈距大,次數多的圈距應小些。總之,運動旋轉的範圍以上不超過左、右肋弓緣,下不逾越趾骨和左、右髂骨上脊為宜。
初練習時,內氣難以隨意旋轉,但是,只要能堅持勤練一個月後,內氣旋轉自能如意,同時能感覺到內氣逐漸收聚成團。以後隨著功力的不斷增強,於每次行功運轉時,這團內氣均可隨著意念的導引而在腹內反覆旋轉。
練好上述功夫後,仍採用順呼吸法,吸氣時意念內氣自丹田降至會陰,同時放鬆肛門和睪丸;呼氣時以意引氣上行過命門至丹田,同時配合收縮肛門和睪丸。如此反覆進行,隨著氣機的運轉,可使丹田、會陰、命門這三者連成一個圓形環狀(此方法稱為“小小周天”,亦名“小**”),然後在腹內丹田、會陰、命門之間操八卦(方法與後一節“八卦”相同)。
然後,再用意念將內氣按順時針方向(從上往下看),自左至右,從外向內進行有規律的圓形運轉,吸氣時氣經腹側,呼氣時氣過腰側(即通帶脈)。待意到氣到,意隨氣轉後,再按逆時針方向,從右往左,由內向外反行旋轉至氣隨意轉時,又將內氣沿著腹壁內側,由左至右地從小腹部往上作螺旋狀的圓形旋轉,轉至上腹的心窩部(即劍突下凹)後,再從上往下作螺旋狀的圓形反轉.一上一下為一次,共作72次。
在旋轉內氣時,必須是有規律的圓形運動,動轉時必須意到氣到,氣隨意轉,運用自如。運轉的速度初時不宜太快,即使是純熟之後也只能稍加快些,轉速的快慢必須與呼吸和意念緊密配合。當內氣不能隨意念行走時,千萬不要強行運轉,也不要忽左忽右地亂作旋轉,以免氣機逆轉,出現偏差,導致練功失敗。在內氣運轉的整個過程中,均採用順呼吸法,呼吸要柔和自然。每次練功完畢後,必須意領內氣**丹田
練功要領:以意領氣,氣隨意轉,法式自然,水到渠成。
正常效應:丹田充實,會陰跳動,百會、湧泉勞宮、命門發熱更甚,全身氣力有用之不竭的感覺。如有頭痛,內視湧泉則可消除。

通任督

經過上述諸般功法一段時間的鍛鍊之後,腹內丹田內氣更為充盈。如能長期堅持鍛鍊,循序漸進,勿令間斷,當意念達到明鏡止水,淨瑩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時,便可感到有一股強而有力的氣自會陰穴沿脊柱上沖頭頂而下行進入丹田,這便 是人們所說的“氣通任督”了。自此以後,內氣可以沿著任督二脈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地運轉。此即為氣功術語之“小周天功”。因為在氣通小周天的同時,往往在印堂穴內出現一種耀眼明亮的光隨氣運行,有如流星運轉一般,故此,我們八寶門則稱之謂“子午流星功”(又稱“小周天功”)。
子午流星功完全是從自然而然中得來,未有一星半點的“妄功”。目前有許多人在練功得氣之後,為了儘快打通任督二脈而妄加導引,至使氣機在經絡內亂竄,出現了氣功偏差種種,一時刻便產生了懼怕心理,不敢再練,導致前功盡棄,殊為可惜!在氣通任督二脈時,有三處是比較難過的,也稱為三關。一關為尾閭,二關為夾餚,三關為玉枕,在通三關時,有的很順利,有的則會遇到障礙,茲引一段丹書上關於通三關的情況,以供參考,不另作說明。《寰陽殿問答篇》:“……下田三寶充盈,乃有無路可走之勢,自然沖開尾閭,從太元關逆流,隱隱有股暖氣,上腎堂過脊背。……但至夾脊者,學者道淺,寶積求富,那能一時便得直透而上,切勿煩躁欲速,惟自日日行之,意中須以心目相送,微用提撮谷道法,如轆轤循環,自然志至氣次,時候一到,片響之間,夾餚自開,雙關自辟,直上玉枕。玉枕一關,名曰鐵壁,居頭凹處,有一高骨,尤難過此,必須閉目上視,低頭用意,直透此關,上至泥丸,與神交合。此時景象,有如雷轟電摯,火焚波沸,種種形聲,似真似幻,切須牢守身心,勿驚勿喜,徐徐自動,清磬冷然入兩耳,泥丸,崑崙之間,有如火珠一顆,盤旋不已,隱現於眉間,覺從鼻內而下向玄膺,仍自降入氣管,乃由華蓋、絳宮,直抵丹田。此時身心快樂,難以言喻,所謂乾刊交媾罷;一點落黃庭是也”。
練八寶氣功者必須十分注意,只有在丹田內氣充盈的前提下,堅持不懈地練功,並有意識地增加每次練功的時間,在平時的坐、臥、行走之中亦加強練習,一旦火候到時,內氣充滿,不須任何意念導引,任督二脈即可自行打通,所謂“氣滿督自開”是也。此時只能用意念跟隨著它自行流轉,一步一趨,順應自然,半點也不能勉強和急躁。此為練功之奧妙,是我八寶拳門傳心之秘識。
子午流星運轉的路線是:氣從丹田起,向下經會陰、過尾閭 ,然後沿夾脊上行至大椎,再上行至玉枕。直達頭頂,然後再經印堂,過祖竅,再用舌接入任脈,沿任脈下行經膻中,過鳩尾而下行直達丹田。一般練本功的人如能按功法循序漸進地練習,小周天是能自發打通的,其循行路線無須誘導。
小周天一通,坎離相交,水火既濟而陰陽調洽,於是先天元氣蒸發更盛。雖閉口鼻,元氣自然能以出入,細長深綿,美快無比。真息沖融,真氣從之,流注於全身上下,油然而上騰,勃然而下降。其氣息之薰蒸,有如春暖天氣熱睡方醒,其軀體四肢之暢快恬適,確實難以言語來形容箇中之妙味。

操八卦

任、督、沖三種位置恰如太極八卦圖式。督脈居後脊,沖脈居中,任脈居前居胸腹。練功時,呼吸的時間要均等,保持深長悠緩勾靜的要求。以意領真氣會陰沿任脈上行至頭,再從頭沿沖脈下行至會陰,然後從會陰過尾閭,沿督脈上行至頭,猶如太極圖中之陰陽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