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淮都轉運鹽使司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明
- 職責:掌兩淮鹽政
簡稱“鹽運司”。官署名。元、明、清掌管食鹽產銷的機構。元代於遼東、大都、河間、兩淮等各地分設,隸戶部,各設都轉運使二人,正三品。下設鹽場多處,各場設司令、司丞。其中以兩淮規模最大,年額鹽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明沿元制,...
兩淮都轉鹽運使,鹽官名。元明均置兩淮都轉鹽運使司,清因之。總理兩淮鹽政鹽務:嚴察場灶戶丁,稽核派銷鹽引,徵收稅厘,疏銷積鹽,兼轄行鹽地方該管州縣,兼管下河水利,凡鹽場火伏和三江、青山二營,以及各巡察兵警並各處...
官名。元明清置,為都轉運鹽使司的主官,元、明、清掌管食鹽產銷。元代於遼東、大都、河間、兩淮等各地分設,隸戶部,各設都轉運使二人,正三品。下設鹽場多處,各場設司令、司丞。其中以兩淮規模最大,年額鹽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明...
都轉運鹽使分司,官署名。以都轉運使同知、副使分司治事,督各場倉鹽課司,以總於都轉運使。沿革 官署名。明朝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五都轉運鹽使司下轄十四分司: 兩淮轄泰州、淮安、通州,兩浙轄嘉興、松江、寧紹、...
鹽運使司,鹽務管理機構。其名稱始於元太宗六年(1234)。太宗十二年(]240)改立提舉榷鹽所。中統四年(1263)又改為都轉運鹽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設都轉運鹽使司於兩淮、兩浙、長蘆、河東等地,唯四川設鹽茶都轉運司。清代於長蘆...
大運河·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門廳位於揚州市廣陵區國慶北路251號。文物信息 兩淮鹽運使司衙署門廳位於揚州市廣陵區國慶北路251號。此地原為明清時兩淮都轉運使司衙署,長官為鹽運使。衙署門前舊為運司街(今國慶路),八字門前有東西...
兩淮鹽務官制,各省鹽政,皆以御史巡視。獨兩淮因其轄地廣闊,鹽政呼應不靈之故,清雍正時令兩江總督總理其事。道光時裁撤鹽臣,即歸總督兼管。宣統初年特令大臣督辦鹽政,仍以總督為會辦。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駐揚州1,扼產運之中樞,...
萬曆(1573—1620)時,並鹽法道、都轉運使為一官。清朝為都轉運使司鹽運使省稱,從三品,奉天、直隸、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等處各設一人。掌督察鹽場生產與鹽商之行息而平其鹽價,兼管水陸挽運事宜,按時奏報鹽政察核。職...
王艮,生卒年不詳細,字止善,人稱王止善,紹興諸暨人,元代官員,著有《止止齋稿》。尚氣節,讀書務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說。淮東廉訪司闢為書吏,遷淮西。會例革南士,就為吏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以歲月及格,授廬州錄事判官...
王艮,字止善,紹興諸暨人。尚氣節,讀書務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說。淮東廉訪司闢為書吏,遷淮西。會例革南士,就為吏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以歲月及格,授廬州錄事判官。淮東宣慰司闢為令史,以廉能稱。歷建德縣尹,除兩浙都轉運鹽使司...
使司下有分司,即有隸屬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隸屬於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的嘉興、松江、寧紹、溫台分司,隸屬於山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膠萊、濱樂分司,隸屬於河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解鹽東場、西場、中場分司。
都轉運鹽使司的設立 初於兩淮設都轉運司,吳元年(1367)於杭州設兩浙都轉運司。設都轉運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副使(正五品)、運判(正六品)、經歷(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綱官(正九品)。洪武二年(...
萬曆四年升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奉旨督理通惠、天津一帶河道,兼理倉廠等。當地勒石紀其政績。萬曆八年升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年六十因痰疾,更不喜阿諛權貴,辭職歸。每日為讀書自遣,歷游全國名山大川,豪逸放達。卒於明萬曆...
己巳,吳置兩淮都轉運鹽使司,所領凡二十九場。癸酉,吳徐達請以指揮孫興祖守海安,平章常遇春督水軍,為高郵聲援,王從之,復敕達曰:“張士誠兵多有渡江者,宜且收兵駐泰州,彼若來攻海安則擊之。”吳湖廣潭州衛指揮同知嚴廣平茶陵...
延祐初,特除太常寺大樂署丞,轉將仕郎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廟灣場鹽司丞,升登仕郎淮安路鹽城縣主簿,又升承事郎秦家渡倉監支納,除平江路嘉定州判官。蒞政廉明,民服德□。至正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卒於正寢,享年六十有四。配丁氏...
馬塘場,如皋古鹽場之一,唐稱郭補村,五代稱金鹵亭。馬塘場創置於宋室南渡以後。元,隸屬兩淮都轉運鹽使司。明,屬兩淮都轉運使司通州分司,為“上十場”之一。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馬塘場淤塞,潮汐不至,鹵氣漸淡,已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