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是農業農村部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於2021年9月6日印發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6日
  • 發布單位農業農村部
實施批覆,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實施批覆

國務院關於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的批覆
國函〔2021〕8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銀保監會、林草局:
農業農村部關於報請審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堅持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並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並重、工程建設和建後管護並重,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基礎。
三、通過實施《規劃》,到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並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1.05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0年建成12億畝,並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2.8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將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2021—2030年完成1.1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將農田建設作為重點支持事項,強化建設進度和質量管理,提升建設成效。要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省、市、縣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細化政策措施,將建設任務分解到市、縣,落實到地塊。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和保護利用,強化高標準農田產能目標監測與評價,嚴格實行用途管制,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五、農業農村部要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相關標準和制度,做好相關規劃的銜接,開展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督促各地落實《規劃》目標任務。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支持配合,形成建設合力。《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21年8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印發信息

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已經國務院批覆。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農業農村部
  2021年9月6日

規劃全文

前 言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裡面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強調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堅定不移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李克強總理對發展糧食生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支撐了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的提升。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需求和資源稟賦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加之面臨的外部環境趨於複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有利於聚集現代生產要素,推動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專業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有利於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實現土地和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有效應對國際農產品貿易風險,確保國內農產品市場穩定。
2019 年中央 1 號檔案提出“修編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 。2020 年中央 1 號檔案強調加快“ 修編建設規劃” 。 2021 年中央 1號檔案要求“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 據此編制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 年) 》 (以下簡稱《規劃》 ) 。
《規劃》以 2013 年《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 和“ 十二五”時期以來各地實踐為基礎,對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 遠 景 目 標 綱 要》 《 全 國 國 土 規 劃 綱 要 ( 2016—2030年) 》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規劃,借鑑了有關部門近年來相關工作成果和研究結論。 《規劃》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形勢,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建設監管和後續管護、效益分析、實施保障等,是指導各地科學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 2021—2030 年,展望到 2035 年。
第一章 發展形勢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田建設,加強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不斷加大投入,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2013 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 ,各地、各有關部門狠抓規劃落實,通過採取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農田水利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建設、土壤培肥改良等措施,持續推進農田建設,不斷夯實農業生產物質基礎。 2018 年機構改革以來,農田建設力量得到有效整合,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各地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建設任務,為糧食及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建設成效
(一)提高了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截至 2020 年底,全國已完成 8 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 10% ~20% ,穩定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為我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高標準農田通過集中連片開展田塊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設施建設等措施,解決了耕地碎片化、質量下降、設施不配套等問題,有效促進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經營,帶動了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提高了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率,加快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推動了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 高標準農田通過田塊整治、溝渠配套、節水灌溉、林網建設和集成推廣綠色農業技術等措施,調整最佳化了農田生態格局,增強了農田生態防護能力,減少了農田水土流失,提高了農業生產投入品利用率,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 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節水、節電、節肥、節藥效果明顯,促進了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實現生態宜居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出效率、增加了土地流轉收入,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從各地實踐看,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 500 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
二、主要問題
(一)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我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的比例約 40% ,大部分耕地仍然存在著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不強、耕地質量不高、田塊細碎化等問題。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 》提出到 2022 年建成 10 億畝高標準農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十四五”末建成 10. 75 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 年) 》 提出到 2030 年建成 12億畝高標準農田,新增建設任務十分繁重。 同時,受到自然災害破壞等因素影響,部分已建成高標準農田不同程度存在著工程不配套、設施損毀等問題,影響農田使用成效,改造提升任務仍然艱巨。現有高標準農田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質量等級,都不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二)建設標準偏低。 過去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在資金使用、建設內容、組織實施等方面要求不統一。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深入推進,集中連片、施工條件較好的地塊越來越少,建設難度不斷增大,建設成本持續攀升,資金需求大、籌措難。 受此影響,一些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難以達到國家標準。
(三)建後管護機制亟待健全。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 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未能有效落實管護責任,管護措施和手段薄弱,後續監測評價和跟蹤督導機制不完善,日常管護不到位,設施設備損毀後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常年帶病運行,工程使用年限明顯縮短。 部分地區存在建成高標準農田被占用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撂荒現象。
(四)綠色發展需進一步加強。 早期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側重產能提升而對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重視不夠,在高標準農田項目設計、施工各環節,未能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存在簡單硬化溝渠道路等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 加之因缺乏與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等措施的有效融合,一些高標準農田建成後,仍然沿用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資源消耗強度大,耕地質量提升不明顯,支撐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三、有利條件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在保護好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批示,強調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紮實推進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連續多年的中央 1 號檔案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作出系統部署,為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更加規範高效。 2018 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關於農田建設管理職能調整與轉變的要求,實行農田建設項目集中統一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建設資金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大,為構建完善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的管理新體制,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了廣泛社會共識。 “ 十二五” 以來的實踐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一項事關農村產業興旺、農民脫貧致富的民心工程,是一項事關鄉村田園風貌、農村生態文明的戰略性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社會各界高度認同,農民民眾普遍歡迎。
(四)各地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 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組織形式、工作機制、資金籌措、實施模式等方面探索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強化統籌、部門協同,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資,集中示範、整區域推進等諸多好做法、好經驗,創造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為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路徑借鑑。
(點擊參考連結閱讀全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