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

農田

農田,指農業生產的用地;耕種的田地。語出《禮記·王制》:“制農田百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田
  • 外文名:farmland
  • 拼音:nóng tián
  • 注音:ㄋㄨㄙˊ ㄊㄧㄢˊ
引證解釋,基本含義,其它相關,類型,測繪,

引證解釋

1.耕種的田地。宋 葉適監司》:“提舉司則責茶鹽,用法苛慘,至常平義倉,水利農田,則置而不顧。”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督吏民修農田水利,而具勅天下。”
2.指管理農田的職事。《宋史·食貨志上一》:“於是以賈昌朝領農田,未及施為而仲淹罷,事遂止。”

基本含義

農田又稱為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基本農田是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而確定的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期內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是從戰略高度出發,為了滿足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而必須確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稱之為“吃飯田”、“保命田”。
地球上1億4800萬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森林開伐,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周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恆河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集約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的非常不利影響。

其它相關

類型

根據地貌,中國的農田可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梯田丘陵山地為保持水土、發展農業生產,將坡地沿等高線辟成階梯狀田面的農田。大多分布在西北黃土高原及南方丘陵山區(見梯田)。
壩地水土流失地區的溝道里,採用築壩修堰等方法攔截泥沙淤出的農田(見壩地)。
平壩田 位於山間盆地中部、開闊河谷的河漫灘階地,或湖濱沖積平原上的農田。一般地勢平坦、田塊完整、灌溉條件較好、土質肥沃,是中國南方稻田集中地區。
沖田 位於丘陵或山間較狹窄的谷地上的農田。一般由溝谷頭順天然地勢向開闊平壩河谷呈扇形展開,是南方丘陵山區的重要農田。
圩田在江湖沖積平原的低洼易澇地區,築堤圍墾成的農田。旱時可開閘引水灌溉;澇時則關閘提水抽排(見圩田排水)。
條田 為利於耕作、田間管理和輪作換茬以提高土壤肥力,在農田內部劃分成的若干長方形田塊。一般指由末級固定田間工程設施所圍成的田塊,它是農業生產中人畜及機械作業的基本單位,也是農田基本建設的最小單元。因此,在規劃條田時,需根據地形、土壤、灌溉、排水、機耕、防風、作物種類及經營管理水平等條件,統籌兼顧,綜合考慮(見耕地規劃)。
水田 築有田埂,可以經常蓄水,用以種植水生作物的農田。因天旱暫時改種旱作物或實行水旱輪作的農田,仍視作水田。
水澆地 有水源及灌溉設施,能進行灌溉的農田。在農業生產上積極開發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資源,改旱地為水澆地,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旱地無灌溉設施,靠天然降水栽培作物的農田。
台地高出地面、四周有溝、形如台狀的田塊。修築台地是一種除澇、治鹼的土地改良工程。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易澇易鹼地區,在田間開挖溝洫,利用挖溝的土墊高田面,並可降低地下水位。

測繪

農田測繪任務冗長繁瑣,卻至關重要,它會令中國農民對自己的權益更放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