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內蒙古農牧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科研,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園環境,學校領導,
辦學歷史 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 1952年,國家政務院批准,由原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的畜牧、獸醫系和山西農學院的獸醫專業合併遷至
呼和浩特 ,創辦
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 ,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所本科高等學校,當時的
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
毛澤東 同志簽署任命了第一任院長。
歷史沿革 1958年,原
內蒙古林學院 成立,這是黨和國家為適應內蒙古作為全國林業生產基地的需要,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第一所高等林業院校。
195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農業學校、內蒙古農業幹部學院、內蒙古牧業幹部合作學院等3所學校併入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
內蒙古農牧學院 1958年,內蒙古黨委批准,學校的水利系移交內蒙古水利學校,成立了內蒙古水利電力學院。
1962年,內蒙古水利電力學院農田水利系併入內蒙古農牧學院。
歷史沿革 1963年,內蒙古農牧學院被列為華北地區重點高等農業院校,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招收國外留學生和研究生的高校。
1971年,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內蒙古林學院,併入
內蒙古農牧學院 。
1978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決定,恢復
內蒙古林學院 ,從此,農林兩校進入了各自的恢復、發展和振興期。
1981年,內蒙古農牧學院成為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1983年,經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批准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院校。
1985年,內蒙古農牧幹部學校併入內蒙古農牧學院。
1993年,經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批准,內蒙古農牧學院成為內蒙古第二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內蒙古農業大學 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撤銷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內蒙古林學院,合併組建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0年,學校成為內蒙古第一個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2001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西部大開發“
一省一校 ”重點支持建設高校。
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簽署共建內蒙古農業大學協定,正式進入省部(局)共建行列,屬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大學。
2013年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支持院校行列。
2015年學校“綠色畜產品加工協同創新培育中心”和“現代馬業健康發展協同創新培育中心”分別獲得自治區教育廳批准立項建設。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9月,學校設有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學院、農學院、林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藝術設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言學院、理學院、能源與交通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農大分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等22個院(部),其中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是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
學科專業 截至2017年9月,學校現有84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項目2個(含8個專業),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其中“蒙漢”雙語授課專業13個,“漢英”雙語授課專業17個。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一級學科)、5個自治區重點一級學科、22個自治區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有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種專業學位授權點。學位授權點涉及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
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4個):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水工結構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 生物學、生態學、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技術、作物學、畜牧學、獸醫學、林學、草學、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 套用經濟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草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 :畜牧學、農業工程、林學、獸醫學、草學、生物學、林工工程、農業經濟管理、生態學、作物學
附教育部第三輪 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
內蒙古農業大學共有8個學科參評,其中草學 排在第5位。
代碼
學科名稱
全國排名
代碼
學科名稱
全國排名
0909
草學
5
0828
農業工程
8
0829
林業工程
8
0905
畜牧學
12
0906
獸醫學
14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16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20
0901
作物學
24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9月,有教職工2639人,其中專任教師158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75人。現有博士生導師161人,碩士生導師469人;有特聘院士9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8人,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7人,國家、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5人,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3人,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18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1人,自治區“333人才工程”首席專家3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8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60人、草原英才團隊21個,有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獎8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4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4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擁有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項目2個(含8個專業),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有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有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首批教育部和農業部批准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有40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6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1個自治區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84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4門自治區級優質精品課程,有19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8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59項。“十一五”以來,3部教材獲國家級教材獎、95部教材被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其中7部為國家級重點教材、42部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部入選國家百門精品課程教材,2部獲中華科教基金獎。2002年和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都獲得“優秀”。
國家級精品課程: 家畜病理學、治沙原理與技術、牧草及飼料作物育種學、實用植物生物學基礎、家畜育種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綜合英語、電工技術、動物生理學、普通化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資料庫套用、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投資項目評估、家畜解剖學、林木種苗學、大學英語、交通工程設施設計、畜牧業經濟管理、機械原理、園藝植物實用生物技術、路基路面工程、分子生物學、道路建築材料、耕作學、花卉鑑賞與花文化、灌溉排水工程學、普通昆蟲學、土壤學、動物營養學、牧草種子學、家畜繁殖學、發展經濟學、木材幹燥學、設施園藝學、生物化學、水泵及水泵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家禽生產學、食品微生物、理論力學、資料庫原理與技術、結構力學、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作物栽培學、家畜育種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管理學、Visual Basic程式設計、分析化學、液壓與氣壓傳動、物理學、水力學、食品工程原理、牧草及飼料作物育種學、高等數學、測量學、管理學原理、園藝植物生產環境、食品分析技術、材料力學(本科)、造林學、植物學、實用植物生物學基礎、治沙原理與技術、中獸醫學、家畜病理學、家畜繁殖原理與套用技術 、工程水文學、材料力學(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家畜環境衛生學、有機化學、道路工程、汽車構造、工程力學
農大教學樓 國家級特色專業: 動物醫學 、動物科學、
草業科學 、林學、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動物生產類
自治區品牌專業: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草業科學、園林、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農學、園林技術、農林經濟管理、木材科學與工程、藝術設計、畜牧獸醫技術、食品加工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
食品營養與檢測 、園藝技術、旅遊管理、食品生物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植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測繪信息試驗教學中心、理學院實驗中心、經濟管理學院實驗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 動物遺傳育種教學團隊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工商管理教學團隊、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教學團隊、測量學課程教學團隊、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普通物理教學團隊、高等數學教學團隊、草業科學創新教學團隊、數理化基礎課蒙漢雙語授課教學團隊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交流,截至2017年9月,與加拿大、美國、日本和蒙古國等十幾個國家的6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及學術交流關係。學校成立了“中加可持續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馬利克管理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中心”,“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近五年來,外國專家教授700餘人次來校開展交流合作、訪問講學等活動,部分擔任學校特聘教授和顧問。學校還選派了380餘名教師到國外學習。目前,有來自蒙古國、俄羅斯、加拿大、波蘭、高棉等國家的130多名外國留學生在校學習。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野外觀測站,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8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2個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人文社科基地,2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7個自治區候選科技創新團隊。
國家級野外觀測站: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級特色優勢學科專項資助實驗室: “畜產品加工”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工藝技術研究室: 獸用疫苗研究室
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 沙生灌木材料科學與技術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草地資源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動物疾病臨床診療技術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局 “沙地生物資源保護和培育” 重點開放實驗室
財政部與地方共建的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 草食家畜診斷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品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基礎獸醫學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動物生物技術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內蒙古野生特有蔬菜種質資源與種質創新”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內蒙古作物栽培與遺傳改良”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沙地(沙漠)生態系統與生態工程”重點實驗室、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實驗室為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術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內蒙古動物遺傳繁育重點實驗室
農大西區主樓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培育): 動物營養與飼料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培育)
自治區重點開放實驗室: “乳製品研究”自治區重點開放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 沙生灌木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育繁工程研究中心”、“畜產品加工”內蒙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育繁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7年,學校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2017年9月,學校新上國家973、863、科技支撐、國際科技合作以及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項目和課題132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0項,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優秀科學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4項、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科研項目進賬經費6.8億元。先後有973個項目通過了鑑定評審和結題驗收。學校在特色動物基因組及乳酸菌等研究領域的3項成果發表在影響因子超10.00的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製開發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口蹄疫疫苗中完整病毒含量的破乳檢測技術”等成果成功地套用於伊利集團、金宇集團、內蒙古金河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學校承擔並組織實施的草原綠色肉業、牧區生產生態生活最佳化、傳統乳製品現代化生產技術、內蒙古春玉米小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河套灌區糧油作物節水技術等國家和行業科技集成與示範類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成果,在科技引領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位教師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一位專家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科技和社科類成果獎51項,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科普二等獎1項。
英國著名雜誌《
Nature 》(《
自然 》)評出了2012年度
自然出版指數 中國前100強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名列第52位,排名在中國農大、四川農大、南京農大、華南農大之後,居農業高校第5位。自然出版指數(NPI)是針對在《自然》和其他17本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出版的文章數,可以被用來作為衡量高質量的基礎性研究的標誌性指標。
2012年,內蒙古農業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南開大學、上海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雙峰駝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和破譯工作。該項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為封面文章線上發表。
學術資源 農大學報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創刊於1957年,當時刊名為《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院刊》(內蒙古農業大學創建於1952年,當時校名為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是內蒙古高校創辦最早的學報,也是內蒙古創辦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1999年,原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原內蒙古林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多科性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更名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兩種版本發行。2002年創辦《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蒙古文綜合版),在內蒙古自治區內部交流發行。
圖書館
文獻資源建設上,以收藏農業科學文獻為主,是內蒙古自治區農、林、牧文獻信息資源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90.8(包含職院29.85)余萬冊,中外文期刊1185種,電子圖書127.5萬種,創建個人數字圖書館500個。擁有91箇中外文資料庫,其中包括SCI、EI、Willy等世界頂尖外文資料庫及3個自建特色資料庫。
集成化管理上,在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圖書館中首先建設完成以CISCO-4006為核心交換機和21台接入交換面組成的千兆連線校園網、百兆到桌面的有線和無線信息網路系統,存儲量為24TB,提供24小時全天候網路服務,並設立了西部地區最大的
托福 考點和西部地區唯一的
GRE 考點,電子閱覽室設有280台計算機。
文化傳統 學校開展“名人論壇”、“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節”、“科技節”、“金馬杯”文藝匯演,“校園那達慕”草原文化節,“精彩四年、成就一生”主題教育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校還組織“優良學風班集體”、“星級文明宿舍”、“心理文化活動月”等活動。
學生機構
內蒙古農業大學 學生聯合會
各院學生會
主席團
學研會
學管會
社管會
新聞中心
文藝部
勤工助學
廣播站
彩虹網
農大論壇(內蒙古農業大學論壇-塞外花園)
校徽校訓
校訓:團結 求實 博學 創新
右圖為內蒙古農業大學校徽
農大校徽 校訓 農大校歌
在祖國北疆的草原青城裡,
一座美麗的校園桃李芬芳,
那裡有團結求實的優良校風,
那裡有博學創新的智慧之光,
啊!內蒙古農業大學,
為了那金色的憧憬和綠色的希望,
廣育英才,
創造內蒙古明天的輝煌,
創造內蒙古明天的輝煌!
校園環境 校區組成
截至2017年9月,學校由呼和浩特市校區、職業技術學院校區和海流圖科技園區3部分組成,形成了一校五區的辦學格局。學校總占地面積1000公頃,其中,教學科研用地600餘公頃。校舍建築總面積110.27萬平方米,標準田徑場(館)6個(職業技術學院2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09億元。
內蒙農業大學科技園區:成立於1998年1月1日,占地9083畝。它由東園區(位於校本部)和西園區(位於土左旗)組成。東園區占地1203畝,由六個教學場站構成。是各學院主要的教學實習、科研試驗基地;西園區占地7880畝,位於土左旗北什軸鄉海流村境內。西園區東距金川開發區18公里,北距110國道呼包公路4公里,北距京包鐵路大里堡站2公里,西距土左旗畢克齊鎮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º22′30",北緯40º41′30"。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校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昭烏達路306號 郵編:010018
薩拉齊校區: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110國道668公里處郵編:014109
學校領導 姓 名
現任職務
任現職務時間
王萬義
黨委書記
2018.07
高聚林
黨委副書記、校長
2018.07
芒 來
黨委委員、副校長
2010.09
喬 彪
黨委委員、副校長
2013.07
哈斯巴根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2014.07
塔 娜
副校長
2016.08
劉廷璽
黨委委員、副校長
2018.07
王效亮
黨委委員、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2009.08
王懷棟
黨委委員、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2018.07
黃龍海
黨委委員、副書記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