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林,男,1964年11月出生,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人,漢族,中共黨員,山東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
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聚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鄂爾多斯
-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 職業: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作物栽培學》、《春玉米栽培技術》等
人物履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任免信息,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履歷
學習經歷
1988年內蒙古農牧學院農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1年本院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8-2001年山東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農學博士學位。
2007.1-2007.3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高級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作物學一級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教務處副處長;兼內蒙古農學會、作物學會理事,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農學組組長)、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品種審定委員會常委、農業部科技入戶工程內蒙古玉米首席專家、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項目績效考評專家。
2015年12月--2018年7月,任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2018年7月--,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
任免信息
2017年2月,任命高聚林同志為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任職時間從2015年10月算起。
2018年7月,擬任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擬提名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
2018年7月20日上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孫紅梅在我校行政樓第七會議室主持召開校領導班子會議,宣布了自治區黨委關於我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任免的決定。高聚林同志任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免去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職務。
主講課程
高聚林教授一直從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的教學工作,先後主講了《作物栽培學》、《農業生態學》、《農事操作》、《作物生產技術》、《農學專業綜合性專業技能訓練》、《作物科學研究進展》、《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作物優質高產栽培專題》、《作物栽培與耕作制度研究法》、《巨觀農業研究進展》、《作物科學研究進展》、《作物生理生態專題》、《巨觀農業與持續農業》、《生命科學研究進展》等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專業課與學位課。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作物栽培、作物栽培生理、農業生態等學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合作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32名、博士生2名。參編《作物栽培學》、《春玉米栽培技術》、《農學基礎知識與實踐》等教材和科普讀物。先後承擔完成了內蒙古4大作物——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高產栽培生理、最佳化栽培、決策支持系統和小雜糧種質資源整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草麻黃生長發育生物鹼變化規律及人工栽培技術、飼用作物品種改良及配套技術開發等17項國家及自治區級重大研究與技術推廣項目。在國內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2篇;內蒙古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飼用玉米品種2個;為自治區農業生產純增經濟效益12.4億元。
共有33名碩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完成學業,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5名。參加編著了《作物栽培學》本科教材,並建立《作物栽培學精品課程網站》。還參編了《中國玉米栽培學》、《食品功能成分的製備及其套用》和《春玉米栽培技術》等著作。
高聚林教授先後承擔完成了內蒙古4大作物——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高產栽培生理、最佳化栽培、決策支持系統和小雜糧種質資源整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草麻黃生長發育生物鹼變化規律及人工栽培技術、飼用作物品種改良及配套技術開發等23項國家及自治區級重大研究與技術推廣項目;正在主持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農業部科技入戶科技支撐專項、北京農業育種基礎研究創新平台項目和自治區“十五”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推廣等8項國家和自治區研究與技術推廣課題。
高聚林教授首次較全面系統地研究並闡明了我區主栽作物小麥、大豆、馬鈴薯、玉米高產最佳化栽培的生長發育、高產群體建成及動態變化、物質分配、光合性能、礦質營養、源庫關係等栽培生理的基礎理論;建立了作物高產最佳化栽培農藝措施及生理指標動態模型;提出了四大作物不同類型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高產最佳化栽培技術規程,對實現作物生產指標化和規範化栽培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實踐性,並居國內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模型和資料庫,套用模型和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專家系統構造技術、多媒體處理技術、多種計算機語言混合編程等技術,設計實現了“多媒體小麥、大豆、馬鈴薯、玉米最佳化栽培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國內同行專家總的評價是:“與同類研究比較,該項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其實用性和易用性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高聚林教授研究完成“內蒙古農業科技服”,其核心內容“基於網路的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最佳化栽培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不僅是我國無機械化精準農業技術體系的創新,也是建立我國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有效途徑,該項技術成果具有廣泛的推廣套用前景。
高聚林教授在近20年研究的基礎上,2006年選用緊湊型耐密新品種內單314,採用“增密增肥”等綜合配套栽培技術,創造了內蒙古玉米單產1158.9公斤/畝(含水率14.0%)的歷史高產紀錄。該成果經中央和自治區各大新聞媒體報導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重視,先後被評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自治區十大科技新聞。2007年進一步組織赤峰市松山區、喀喇沁旗、寧城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和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農業部門,在內蒙古3大平原灌區5點7個品種實現了玉米1100~1200kg/畝的高產突破,其中赤峰市松山區8畝內單314,實測產量為1172.1kg/畝,創東北-內蒙古春玉米區歷史高產紀錄!
高聚林教授通過近20年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作物學報、玉米科學、大豆科學、中國油料作物學報、麥類作物學報、中國馬鈴薯等國內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5篇;為自治區農業生產純增經濟效益130208.18萬元,科技培訓39萬餘人次。
主持承擔著自治區“十五”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推廣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等8項重大研究與技術推廣課題。通過這些科學研究工作,在國內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2篇。為自治區農業生產純增經濟效益124140.5萬元。
獲獎記錄
自治區“321”人才工程、教育系統“111”人才工程二層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學校及自治區學科帶頭人。
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農牧漁業豐收計畫二等獎1項,自治區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國家農牧漁業豐收計畫二等獎1項,自治區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