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祐更化
- 發起人:司馬光,宣仁太后,宋哲宗
- 歷史時間:(1086~1093)
- 事件結果:新黨被全面貶黜
背景
三月一日,高氏垂簾聽政,宣布立神宗第六子趙煦為皇太子。高太后知道大位更迭在即,一方面命侍衛禁止神宗的兄弟雍王趙顥和曹王趙頵出入皇帝的寢殿,一方面暗地讓人按十歲孩子的模樣縫製一件黃袍。
五日,神宗去世,年僅十歲的皇太子趙煦即位,此即宋哲宗。高太后在哲宗即位典禮上向群臣特別表明自己的態度:“子繼父業,其分當然!”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順利地完成了皇位的交接。
元祐更化又稱元祐黨爭,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在元祐年間(1086~1093)推翻王安石變法的事件。元豐八年(1085)春,宋神宗趙頊病死,其子趙煦(宋哲宗)即位,年僅...
元祐更化並非元佑更化,關於元祐更化詳見:元祐更化。......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元祐更化並非元佑更化,關...
《元祐文人集團與元祐體》里的文化研究,主要著眼於元祐文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從生活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生活化兩方面進行考察。本書在對元祐文人遊山玩水、絲竹宴飲...
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范純仁、呂大防...
哲宗去世後, “元祐更化” 的歷史重演,紹聖、元符間開邊的將領再次受到排斥與打擊。在向太后在權同聽政的一年多時間內,宋廷因姚雄論奏王贍、王厚涉嫌貪污...
後經“元祐更化”,變法終於破產,但斥罵之聲幾乎千年不絕。不僅有人把北宋之亡歸罪於變法,而且王安石本人也被斥之為禍亂天下、“敗國殄民”的千古罪人。蘇洵與...
5.元祐更化6.亂政與“海上之盟7.靖康之難參考文獻修訂版後記詞條標籤: 出版物 , 書籍 圖集 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研究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元祐黨爭太后垂簾,元祐更化哲宗親政,再掀浪潮帝王藝術家宋徽宗在其位,不謀其政別處開花,光輝燦爛方臘起義漆園誓師,揭竿而起正式稱帝,建號永樂...
5.元祐更化6.亂政與“海上之盟”7.靖康之難參考文獻修訂版後記 [1] 參考資料 1. 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透析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9-05-04] ...
四、元祐更化與司馬光的設計 五、本節結語 第三節 垂簾體制的確立 一、從熙寧到元豐的中樞 二、元祐三省:同取旨、聚議與“三省事通為一處” [2] 三...
宋哲宗初年”元祐更化“,蘇轍在京師,多所論議。當時司馬光變熙寧之法,廢除雇役法,恢復差役法,蘇轍極言不可。他的這類政治主張,與其兄蘇軾基本相同。 [62]...
盧侗因較先退職,沒有再回朝參與元祐更化,卻因此免於列入“元祐黨人碑”,世事真是難料。《孫公談圃》說到盧、孫交往的事,文雖短,而透露不少信息。“盧侗,...
史稱“元祐更化”。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葬於江寧半山園。[50] 紹聖元年(1094年),章惇執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廟庭,...
1.元祐更化2.宋神宗的動搖3.反對派的阻撓4.變法派的分裂5.新法執行中的問題6.王安石個人氣質的欠缺第五章 文學思想第一節 文必貫乎道...
本書敘述了自宋太祖統一全國至元滅南宋期間的歷史,涉及兩宋、西夏、遼、金等...三十七. 元祐更化與洛蜀朔黨爭 三十八. 紹聖紹述 三十九. 從建中到...
五、元祐更化 得志於朝——險惡的京官生涯 六、晚年流放 筆耕不輟——文學創作上的又一輝煌時期參考資料 1. 北宋三蘇——千古數風流叢書.第2輯 .噹噹[引用...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馬光執政,幾盡罷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導下,...
留正:章惇、蔡卞、張商英之徒,既謫貶范純仁以下三十餘人,又追貶司馬光、呂公著一十餘人,竄呂大防、劉摯、梁燾,皆已致之死地而欲盡殺元祐諸賢。既廢孟...
(27)十科試士——宋司馬光於“元祐更化”後重新為相執政提出的十類舉士取才方法。十科是:行義純固可為師表科,節操方正可備獻納科,智勇過人可備帥科,公正...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執政一年...
主詞條:新舊黨爭、元祐更化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王安石進京述職,作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18]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總結了自己多年的地...
·元祐更化·紹聖紹述·收取青唐·汴梁·六賊當政·海上之盟·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平州之變·宣和北方大暴動·海上之盟 ·宣和和議 ·區希范起義·徽宗內...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執政一年...
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人打著“以母改子”之旗號,全盤否定和罷廢神宗實施的一系列新法,打擊和排斥變法派人物,史稱“元祐更化”。直到高太后死去,十八歲的...
涉及的重大事件有: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金匱之盟、斧聲燭影、澶淵之盟、慶曆慶長政、王安石變法、烏台詩案、元祐更化、紹聖紹述、方臘起義、宋江起義、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