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黨爭

新舊黨爭是北宋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新政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新政雖切中時弊,然朝中守舊大臣極力反對,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韓絳等新人。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舊黨爭
  • 時間:北宋宋神宗熙寧二年
  • 緣由:王安石變法
  • 歷時:五十餘年
  • 結局:蔡京當權,司馬光等被定為奸黨
  • 參與人:司馬光,歐陽修,蘇軾
背景,過程,影響,

背景

神宗改革,拜王安石為宰相,開以新政,是為王安石變法。新政雖切中時弊,但實行上頗有問題,遭到朝中保守黨大臣極力反對,是為舊黨。
宋神宗宋神宗
舊黨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晉用呂惠卿曾布章惇韓絳等新人,予以抗衡。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有時爭論只是書生意氣之爭,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當政,司馬光曰 :“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引鄉黨之士,天下風俗,何由得更淳厚!”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過程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馬光執政,幾盡罷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此一時期改革派人士幾乎全招貶職。蔡確章惇等被貶至嶺南(廣東一帶),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守舊派繼續掌握大權,黨爭仍無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兩黨,得勢反對黨又分成三派:
洛黨朱光庭、賈易等攻擊蘇軾誣衊宋仁宗不如漢文帝宋神宗不如漢宣帝,以為是對先王不敬。這時呂陶、上官均挺身而出為蘇軾辯護,史稱蜀洛黨爭(蜀洛朔黨爭)。至此黨爭僅淪為意氣之爭,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章惇進京出任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恢復宋神宗的新法,史稱“紹述”,意為繼承,曾布用為翰林學士,張商英進用為右正言
章惇當政期間,對元祐諸臣大肆報復,以“抵毀先帝、變易法度”的罪名,剝奪了司馬光呂公著的贈謚,絕大部分的舊黨黨人都被放逐,貶到嶺南等蠻荒地區,又企圖追廢宣仁太后,為哲宗所止。但章惇此舉只是帶有個人情緒的報復(司馬光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公務上,他也不以官爵私其親人。

影響

余英時說:“黨爭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又說“在熙寧變法以前,皇帝是超越於黨爭之上的;但在神宗王安石‘共定國是’以後,皇帝事實上已與以宰相為首的執政派聯成一黨,不復具有超越的地位。”。
到了徽宗時期,將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改用韓忠彥曾布為相,試圖化解新黨爭,但黨爭已是無可化解。徽宗只好啟用蔡京。蔡京當政,與宦官童貫等勾結,立“元祐黨籍碑”,將司馬光等人一一定為奸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