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黨爭
- 外文名:fac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
- 用語相關:派系政治鬥爭
- 拼音:dǎng zhēng
政治概念,涵義,晚唐黨爭,北宋黨爭,明末黨爭,動漫相關,
政治概念
涵義
晚唐黨爭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宗派鬥爭,也稱“朋黨之爭”。
“牛黨”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官僚集團;“李黨”是指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牛黨大多是科舉出身,屬於庶族地主,門第卑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李黨大多出身於世家大族,門第顯赫,他們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進入官場,稱為“門蔭”出身。
從表面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權力鬥爭,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兩黨分歧的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什麼途徑來選拔官僚。牛黨多科舉出身,主張通過科舉取士;李黨多門蔭出身,主張門蔭入仕。二是如何對待藩鎮。李黨主張對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用兵,以加強唐朝中央的地位;牛黨則主張姑息遷就。兩黨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牽扯進個人的恩怨。兩黨在具體問題上各有是非,牛僧孺、李宗閔因評論時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貶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兒子,因此雙方結怨甚深,一旦大權在握,就排擠打擊對方。唐穆宗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牛僧孺做宰相時,就把李德裕排擠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節度使時,接受吐蕃將領的投降,收復了重鎮維州。牛僧孺卻意氣用事,強令把降將和城池交還吐蕃。而唐武宗時(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後,宣宗即位,牛黨成員白敏中任宰相,牛黨又紛紛被重新啟用,李黨全遭罷斥。李德裕被趕到遙遠的崖州,不久憂鬱而死。
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鬥爭,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北宋黨爭
王安石剛愎自用,認為反對他的人都是「俗流」,是堯舜時的「四凶」,所有反對之言都是唱衰政府,這些大石頭不剷除,國家怎么有希望?於是大肆整肅御史,控制言論,反對者被貼上標籤,下獄的下獄,流放的流放,連蘇東坡都不能倖免,因在詩中感嘆時事而下獄。
明末黨爭
東林黨是源於無錫的東林書院,其開創者為當時已罷官為民的顧憲成,另外二人為鄒元標以及趙南星,其次外加高攀龍等人。東林黨在把持朝政後秉承“非我族類必有異心”的原則打壓三黨導致了三黨與閹黨的最終結合,後來閹黨(此時三黨基本退出前台,閹黨獨大把持朝政)對東林黨人的殘酷鎮壓,則為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這場幾十年間的戰鬥東林黨人看似為國為民、大義凜然,其實與唐代的牛李黨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動漫相關
簡介
當某一作品中,尤其是在尚未有官方結果的長期連載作品之中,出現三角戀愛或多角戀愛時,一些愛好者會因為對各角色不同的喜愛程度,分別支持不同的女主角或男主角與身處戀愛漩渦最中間的人修成正果,一般將此行為形容為“站隊”。
當支持不同主角的人相互討論時,由於愛好者基數大從而導致其中有大量素質不一的人之時,喜愛、支持各角色的愛好者之間就容易出現衝突,發生不再僅僅止步於對劇情發展的討論,而是激烈的爭執甚至是對角色及討論者的人身攻擊,互相視對方為異端,此時我們可稱呼這一群體性行為為“黨爭”。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自稱是oo黨的人,其實並非愛好者,僅僅只是出於玩梗的心理,只是跟風使然。
實際上很多作品都有不止一個有吸引力的女性角色,尤其是戀愛類GAL,輕小說從創作的角度,作者也很少選擇讓某個角色的魅力值壓倒性地完全超過其他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萌點,冬粉喜歡不同的角色也很正常,惡意攻擊其他黨派、過於頻繁地使用黨爭口號容易造成別人的反感。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