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

《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是徐復觀所著作品,出自於《徐復觀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
  • 作者:徐復觀
  • 作品出處:徐復觀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任何思想的形成,總要受某一思想形成時所憑藉的歷史條件之影響。歷史的特殊性,即成為某一思想的特殊性。沒有這種特殊性,也或許便沒有誘發某一思想的動因,而某一思想也將失掉其擔當某一時代任務的意義。歷史上所形成的思想,到現在還有沒有生命,全看某一思想通過其特殊性所顯現的普遍性之程度如何以為斷。換言之,即是看其背後所倚靠以成其為特殊性的普遍性的真理,使後世的人能感受到怎樣的程度。特殊性是變的,特殊性後面所倚靠的普遍性的真理,則是常而不變。歷史學之所以能成立,以及歷史之所以可貴,正因他是顯現變與常的不二關係。變以體常,常以御變,使人類能各在其歷史之具體的特殊條件下,不斷的向人類之所以成其為人類的常道實踐前進。有的人不承認在歷史轉變之流的後面有不變的常道,便蔑視歷史,厭惡傳統,覺得他自己是完全站在歷史範疇之外,純靠自力以創造其人生;而不知這種橫斷面的想法,正自儕於無歷史意識的一般動物,以為今日唯物的共產黨開路。在另外一方面,則有的人死守時過境遷的歷史陳跡,死守著非變不可的具體的特殊的東西,而想強納於新的具體的特殊條件之下,這是把歷史現象混同為自然現象,不僅泥古不可以通今,而且因其常被歷史某一特殊現象所拘囚,反把構成特殊現象後面的普遍性的常道也抹煞了。這名為尊重歷史,結果還是糟蹋歷史。最壞的是這種錯誤的努力,很易被野心家所利用。有的野心家喜歡利用革命的名詞,也有的野心家喜歡利用復古守舊的心理。有的野心家更喜歡把兩者結合起來,作左右逢源的利用。所以我們對中國文化的態度,不應該再是五四時代的武斷的打倒,或是顢頇的擁護。而是要從具體的歷史條件後面,以發現貫穿於歷史之流的普遍而永恆的常道,並看出這種常道在過去歷史的具體條件中所受到的限制。因其受有限制,於是或者顯現的程度不夠,或者顯現的形式有偏差。今後在新的具體的條件之下,應該作何種新的實踐,使其能有更完全更正確的顯現,以匯合於人類文化之大流,且使野心家,不能假借中國文化以濟其大惡,這才是我們當前的任務。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徐復觀(1902—1982)原名佛觀。湖北浠水人。他的生涯頗具傳奇色彩。他早年求學於浠水、武昌、日本;繼而投身軍旅,曾任蔣介石的高級幕僚,參與機要。1949年之後移居台灣。並在台灣和香港任教。1949年他在香港創辦《民主評論》,是港台地區重要的理論刊物。徐復觀的學術著作包括《兩漢思想史》、《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國藝術精神》、《中國經學史的基礎》、《中國思想史論集》、《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中國文學論集》等,涵蓋政治學、哲學、經學、史學、文學、藝術諸領域。編者簡介乾春松: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制度儒學》、《重回王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