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的政治”之當代重探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當代重探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當代重探》是荊雨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5月。

該書以“道德的政治”為核心和本質性認識,對儒家政治哲學的內涵及其思想實質進行了整體的理解和研究。一方面回應了西方政治哲學關於道德與政治關係的某些思想挑戰,主張政治應當具有道德性和應當性;另一方面從學理上澄清了對於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批評及表層的理解,提出儒家德治不只是方法更是目標和理念、儒家道德是自主的道德而非強迫性道德等觀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儒家“道德的政治”之當代重探
  • 作者:荊雨
  • 首版時間:2019年5月
  • 字數:335千字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由九章構成。第一章為: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內涵及其思想基礎。作者從中西政治哲學關於“道德的政治”之不同主張出發,以現當代中國學者對於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實質的認識為基礎,系統揭示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實質,並進一步討論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實現方式及當代意義。
第二章是對“道德的政治”觀念之歷史傳統的梳理,作者從殷商時期“德”觀念的出現起筆,討論周代政治中的“敬德”“保民”觀念,進一步述及春秋時期“刑德並用”的政治思想,並結合出土簡帛討論孔子的刑德觀念。
第三章是在政權合法性視域下對儒家德性政治哲學內涵的進一步審視,在概要地分析“合法性”的政治哲學內涵及中國古代政權合法性思想的基礎上,該章重點討論儒家“民之父母”觀念所蘊含的德性指向。
第四章,作者討論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維與價值觀基礎,觸及到政治哲學研究的“整體性思維”基礎及儒家道德人格“成己—成人”的特徵,說明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思維基礎及人格理想根據。
第五章:儒家之人性關懷及政治道德之養成,作者通過對先秦儒家人性觀的解讀,探討儒家德性政治理想的特徵,進而具體討論儒家政治公德方面孔孟的思想主張、理論困局及荀子的突破等問題。
第六章:天下有道——“道德的政治”之超越根據,該章首先概要分析了道家政治哲學中道、德之內涵及其所確定的自然、無為的政治主張,進而重點討論了儒家思想中道、道統的內涵,並闡發“道德的政治”之超越根據的意義。
第七章題目是“君子之治:‘道德的政治’之存在論意義”,作者通過對君子政治的研究,揭示儒家“君子世界”政治哲學內涵以及儒家“君子政治”的現代意義。
第八章——“道德的政治”之教化形態與社會道德的養成;第九章——“道德的政治”形成之社會形態與當代實現,作者將研究重點放到儒家樂教、禮法之教的研究以及“中國傳統倫理本位的社會特徵與道德政治之雙向構成”上,努力揭示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與“道德的政治”之當代建構的可能途徑問題。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內涵及其思想基礎
第一節 中西關於“道德的政治”之不同主張
第二節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實質及其歷史背景
第三節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實現方式
第二章 “德”之演進及“道德的政治”觀念之初定
第一節 殷商時期“德”觀念的出現及內涵變化
第二節 周代“敬德”“保民”政治觀念的表現
第三節 孔子的刑德觀念及其發展
第三章 政權合法性視域下之“道德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 “合法性”概念的內涵及其內在價值指向
第二節 天命與德行並重之政治正當性思想
第三節 “民之父母”觀念之政治正當性思想
第四章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維與價值觀基礎
第一節 中國哲學整體性世界觀的內涵
第二節 西方政治哲學關於個人與社群關係的爭論
第三節 成己—成人:道德政治中的人格實現
第五章 儒家的人性關懷及政治道德之養成
第一節 善惡之間:孟子、荀子人性論概要
第二節 孔孟儒家政治公德修養的心性路徑
第三節 荀子的禮法制度思想及對公私困局的突破
第六章 天下有道——“道德的政治”之超越根據
第一節 道法自然:道家政治哲學之自然性向
第二節 天下有道:儒家“道德的政治”之超越理想
第三節 “道尊於勢”:儒家道統之政治超越性
第七章 君子之治:“道德的政治”之存在論意義
第一節 “君子”概念發展及德位關係的變化
第二節 儒家“君子世界”的政治哲學內涵
第八章 “道德的政治”之教化形態與法治路徑
第一節 儒家樂教及其對於道德政治形成的意義
第二節 隆禮重法:荀子“德性的法治”思想
第九章 “道德的政治”形成之社會形態與當代實現
第一節 中國傳統倫理本位的社會特徵與道德政治之雙向構成
第二節 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與“道德的政治”之當代建構
參考文獻
後記

作品思想

針對當代西方政治哲學“政治在道德上保持中立”以及“反至善主義”等主張,作者認為,中國沒有強大的、系統的宗教組織和宗教勢力與俗世之權力相對立,沒有所謂的政教二分。中國人所謂個人的良知、良心等道德品質、宗教信仰等問題無法託付給超越的上帝,政府、政治、執政者便不能在良知、信仰問題上保持所謂的中立,而有責任對百姓的精神生活、精神信仰、道德良知等進行引導、引領和塑造。儒家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核心主張,其政治的根本目的是讓所有人實現其道德本性,實現至善社會。中國人須堅持儒家“道德的政治”的思想與理念,堅守政治的應然性與正當性,以“道德的政治”引領道德的個人、道德的社會、道德的民族之建設,使中國社會、中華民族成為以德相與、以德貫通的社會與民族。
該書認為,道德的政治不單是具體的、歷史的政治形態,不獨是儒家政治哲學、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特質。它雖然在古代儒家政治哲學中凸顯,卻是古今、中西所有政治哲學的共同主張,也是所有政治共同具有的普遍性特徵和理念。故而,應當從普遍性政治理念與具體的方法兩個角度去認識先秦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作為政治方法與手段,應該於不同時空條件下對之進行創造性轉化,而不固守其具體主張;作為政治的理念與普遍的原則,“道德的政治”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可以追求和有望實現的。作者以“道德的政治”為核心進行的本質性認識,從整體上對儒家政治哲學的內涵及其思想實質進行了理解。這一研究深化和補充了儒家政治哲學研究的成果,一方面回應了西方政治哲學關於道德與政治關係的某些思想的挑戰,堅持政治應當具有道德性、應當性等;另一方面也從學理上澄清了對於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批評及表層的理解,提出儒家德治不只是方法更是目標和理念、儒家道德是自主的道德而非強迫性道德等觀點。同時,該書是基於對當下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深切觀察和感知而進行的研究,具有深切的現實意義。書中提出的觀點,如關於君子政治的認識,政治是君子的生活方式和德性實現方式,具有較強的道德教育意義。如果政府官員能以君子為典範,追求君子之德,那么,他們便可以在政治行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民主法治社會條件下,發揮政府官員從政、行政的積極性,對於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仍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7月,該書獲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一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當代重探》
2019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4094-6

作者簡介

荊雨,男,生於1970年,吉林農安人,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哲學學院教授。1999年于吉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獲得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8年于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做博士後研究,2015年至2016年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做國家公派留學訪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