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從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產生的背景、歷史脈絡、內蘊張力和思想局限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教育方略;通過對儒家思想政治教育歷史作用的分析,考察了其當代的借鑑價值,並對如何完成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性轉化提出了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幾個前提性問題 | 第三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產生的背景和歷史演進 |
---|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與價值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的思路、內容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的創新之處與難點 |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析 第二節 儒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 第三節 現代儒家思想的新發展 | 第一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歷史演進 第三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內蘊張力和思想局限 |
第四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和教育方略 | 第五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歷史作用 |
---|
第一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人性論基礎 第二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教育方略 | 第一節 對中華民族意識的內在維繫和支撐作用 第二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世界性意義 第三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消極影響 |
第六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當代價值和意義 | 第七章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現代性轉化 |
---|
第一節 對現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層面的啟示 第二節 對現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層面的啟示 | 第一節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兩創”的前提性思考 第二節 方法、手段實施的創新問題 |
創作背景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刻地影響和塑造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品格。從歷史上發揮的作用來看,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至少為中華民族注入了進取的開拓精神、道德的踐行理念和責任的擔當意識;它所構想的安倫盡分、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也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烏托邦。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受制於其立論視角和立場、產生的社會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歷史上也產生了種種消極的後果。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認真研究其理論展開進路和體系,並作出符合當代要求的內容和形態更新。基於此,《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構成了一個首尾一貫、有本體論、有工夫論的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和核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實際上,它已經作為一種客觀的倫理實體滲透在中國人的日用常行中,並對人們的言行起到某種潛在的強制性的規範作用。按照
馬克斯·韋伯的觀點,“中華帝國的官僚制是一種從一開始就是順應時勢,並不斷地激發文人階層思考功利主義的官僚體制和統轄技術”。而儒家的政治設計和理念作為古代的“思想教育理論”在漢代以後,逐漸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所吸收和利用,被編制在一套隱性的階級統治中發揮著調節社會秩序的作用。與此同時,儒學作為一種注重心性、注重體驗的學問,也不斷在民間或私學中獲得精神上的重生,並由此獲得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理論形態。
該書指出,儒家思想畢竟是傳統封建社會的產物,它只是呼應了封建時代的需求,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等級尊卑等傳統社會的立場和觀念上的糟粕。要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我”所用、為今所用,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其受到時代制約的某些不合理內容,完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了實現這一根本遵循,首先人們要在總體上反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前提性問題。反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標準、原則目的等。在此基礎上,人們還需要選擇當代仍需要人們繼承和發展的相應內容。此外,中國教育界已經取得了適合當代和社會發展的新的研究範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觀念、方法、手段,以及體制等方面,都已經迅速獲得更新。在這些新的方法觀念的視野下審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將其合理正面的因素融入新的框架中,可以使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獲得現代化的理解,從而創造出符合當代需求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形態。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盧有志,東北師範大學法學博士,吉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在《黑龍江高等教育》《文藝評論》《吉林師範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