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儒學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儒學研究自1949年以來經歷了開展、消沉、復興和興盛4個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儒學研究
  • 經歷階段:開展、消沉、復興和興盛
歷史階段,研究成果,前景與展望,

歷史階段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前,可稱為儒學研究的開展階段,重點在“古為今用”,把儒學研究當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研究、探討。當時較多刊載儒學研究成果的刊物主要有《光明日報》、《文匯報》、《人民日報》、《大眾日報》、《新建設》、《歷史研究》、《哲學研究》、《文史哲》、《教學與研究》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學報等。這一階段各種刊物共發表有關儒學研究的文章約260篇,出版專著8部,此外還出版了幾本論文集。這一階段討論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對孔子思想的研究及評價上面。由於受當時整個社會及政治氣候的影響,學術界還不能放手討論和爭辯儒學研究中的許多問題,出版發表的論著和文章,顯得比較拘謹。1962年由山東歷史學會、山東歷史研究所主辦的“孔子學術討論會”,中國大陸研究儒學的許多主要學者都參加了會議。會議雖然受到“左”傾教條主義的干擾和衝擊,但討論的問題明顯較以前深化。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孔子和儒家思想遭到徹底批判。在此期間,全國各地召開過大大小小無數次批孔批儒的會議,發表過許許多多文章,但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批孔批儒運動實質上是一場政治運動,冠以“儒學研究”的文章、書籍並無學術性可言。真正的儒學研究,在許多學者那裡並未中斷,只不過是悄悄進行。“文化大革命”時期可稱為儒學研究的消沉時期或稱非常時期。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儒學研究開始復甦。據統計,1977~1990年共發表有關論文2000餘篇,出版專著、文集及資料書50種以上。與50年代以後的儒學研究的開展期相比,這一階段的儒學研究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顯著提高。它表現在儒學研究領域的拓寬方面,除了對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仍占主流之外,還有不少學者加強了對孟子、荀子、二程、朱熹等其他重要儒家思想家的研究。此外,更有一些學者開始從總體上對儒學做系統研究,探討儒學發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也有的學者,將儒學研究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以及中國的現代化問題聯繫起來,並且儘量擺脫教條主義的干擾,使儒學研究更具科學性與客觀性。儒學研究的復興還表現在學術機構的創立及學術活動的開展上。1984年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民間學術研究團體——中國孔子基金會,創辦了第一個專門研究孔子、儒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季刊——《孔子研究》。不久,又有另一個全國性的學術團體——中華孔子學會宣告成立,隨後,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以研究儒學為宗旨的學術團體。一些大學和科研單位還專門成立了研究儒學的機構。這些學術團體和研究機構多次舉辦學術研討會。其中,以1989年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的紀念孔子誕生2540周年的國際學術討論會規模最大,出席人數達1000多人,參加學術討論的正式代表有300多人。會議期間中國共產黨總書記江澤民接見了與會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肯定儒學研究的價值和成就。這是中國最高當局第一次向世界公開表示對儒學研究的正面支持,對儒學研究產生了積極地推動作用。(見第三次儒學國際討論會)
1990年以後,儒學研究進入興盛階段。這表現在研究儒學的文章和論著空前增多,以及以研究儒學和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刊物的相繼創刊上。在1990年以前,全國有影響的以研究儒學為基本任務的刊物,只有《孔子研究》-家,1990年以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幾十種研究儒學的刊物,一些有影響的報刊,也都辟出專門版面刊登儒學研究的論文。隨著最高當局及有關政府部門領導人對儒學在培養和樹立良好社會道德風尚方面的積極作用的重視,儒學研究的地位得到加強,學術界對儒學研究的積極性日益提高,於是,有關儒家倫理思想的研究,成為90年代以後儒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儒學研究的另一熱點是儒家思想同現代社會的關係問題。如果說在90年代以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問題已經引起學者們關注的話,那么,在90年代以後,學術界已不滿足於一般地泛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問題,而是具體地就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儒家思想與現代科學、儒家思想與現代教育、儒家思想與生態平衡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與此同時,國內的儒學研究同海外的學術聯繫也日益加強。除在中國大陸每年都召開有關儒學的國際討論會以外,港台地區以及國外的重要儒學討論會議,都有大陸學者參加,大陸學者在國際儒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研究成果

50年代至60年代,中國大陸的儒學研究由於受教條主義的干擾,進展不大,而“文化大革命”中,儒學研究又陷於消沉,因此,中國大陸儒學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在1978年“撥亂反正”以後取得的。在這段時間裡,出版了一系列有關孔子、儒家及其思想研究的學術專著。其中有對儒家、儒家思想或儒學做總體論述評價的著作,有儒學發展史著作,有儒學斷代史著作,有儒學專題研究著作,有儒家人物評傳,有儒學典籍研究著作,也有儒家與其他學派比較研究的著作,蔚為大觀。80年代以後,儒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出版了一些專題性很強的著作。長期被忽視的當代新儒家研究,在80年代以後也取得長足的進展,除個別學者發表和出版這方面的論著之外,當代新儒家的研究成果還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

前景與展望

從當前情況來看,儒學研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仍呈升溫趨勢。儒學研究在90年代受到重視,一方面同官方的扶植、提倡有關,另方面也是由於近20年來東亞地區儒家文化圈“經濟奇蹟”的出現,引起人們的興趣,希望從理論上探討儒學同現代社會,尤其是儒學同現代社會經濟成長的關係。因此,從發展趨勢看,探討儒學與現代化的關係,仍將會是大陸儒學研究的熱門。但隨著研究問題的深入,可能會出現研究範圍的變化:總體性的儒學研究還有需要並會繼續存在,但將會出現一些分支性的學科研究,如儒家倫理學、儒家經濟學、儒家社會學、儒家生態環境學等等。此外,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增加和密切,大陸的儒學研究將進一步同海外的儒學研究接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