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與溝通

《偏見與溝通》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托馬斯·佩蒂格魯 / 琳達·特羅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見與溝通
  • 作者:托馬斯·佩蒂格魯(Thomas F. Pettigrew)、 琳達·特羅普 (Linda R. Tropp)
  • 原作品:When Groups Meet: The Dynamics of Intergroup Contact
  • 譯者:林含章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定價:79.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300221 
  • 叢書: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群體交往的研究和理論近年來已成為社會心理學領域中發展最快、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群體衝突不斷發生的情境中,這項工作顯得愈發重要,人們發現群體交往與溝通能夠成為改善群體關係的有效手段。 本書是兩位作者13年研究成果的結晶,包括這一迅速發展領域的重要方面:在整合了群體溝通領域所有的研究結果的基礎上,作者主要將關注點放在群體溝通的影響、影響與效果在何時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為什麼有時候群體溝通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同時,作者也關注了對群體溝通理論的一些批評性意見。本書涉及群際溝通的起源及早期工作、現狀與最近的發展、欠缺之處與未來發展的方向,無論是對於心理學、社會學、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者,還是對於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都是一部可讀性極強的優秀作品。

作者簡介

Thomas F. Pettigrew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教授。自1956年起,他已經發表了超過400篇論文、書的章節以及評論,以及16本書和專著。佩蒂格魯因其在過去半個世紀將社會心理學的關注點集中於群際接觸領域而廣受認可。
Linda R. Tropp是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心理學副教授,以及該校和平與暴力心理學項目的主席。她曾因在群際接觸領域方面的研究獲得過戈登奧爾波特群際關係獎,並因心理學教學獲得過麥基奇青年成就獎(McKeachie Early Career Award)。

目錄

第一章 群際接觸理論的起源
群際接觸理論的歷史發展
本書重點
第二章 群際接觸是否通常減少群際偏見?
群際接觸的元分析:20世紀的研究
結論
第三章 群際接觸效應是否能夠泛化?
泛化到整個外群體——接觸效應的初級轉移
跨不同情境的泛化
對其他外群體的泛化:次級轉移效應
結論
第四章 群際接觸的效應是普遍的嗎?
世界不同地區的群際接觸效應
跨不同目標群體的群際接觸效應
跨不同場景的群際接觸效應
跨不同年齡群體的群際接觸效應
結論
第五章 群際接觸何時可以減少偏見?
奧爾波特的最佳條件
測試奧爾波特的最佳群際接觸條件的效應
接觸的客觀條件與主觀反應
群體成員身份的顯著性在群際接觸中的作用
結論
第六章 群際接觸如何減少偏見?
對外群體的強化的一般了解作為中介變數
減少焦慮作為中介變數
共情作為中介變數
檢驗中介變數之間的關係
此分析的潛在局限性
群際接觸的更多中介變數
結論
第七章 群際接觸是否減少偏見的所有方面?
認知過程和減少偏見的潛力
情感過程和減少偏見
接觸的情感和認知結果之間的區分
檢驗接觸的情感和認知結果
接觸的情感和認知成果之外
結論
第八章 跨群體友誼在減少偏見方面是否扮演特殊角色?
跨群體友誼的過程
跨群體友誼的間接效應
跨群體友誼的測量
跨群體友誼報告中的潛在偏差
與跨群體友誼相關的阻礙
結論
第九章 群體地位是否可以調節接觸效應?
群體地位效應的元分析和調查測試
少數群體-多數群體關係以及偏見和歧視的作用
少數-多數效應和接觸的最優條件
少數-多數關係中跨群體友誼的積極潛力
結論
第十章 群際接觸是偏見的眾多預測因素之一
偏見的八種預測指標
在德國測試反移民者偏見的預測指標
結論
第十一章 對群際接觸理論的批評
無知的批評
五種知情批評
結論
第十二章 當群際接觸失敗時
消極群際接觸效應:元分析中的例子
比較消極和積極接觸的不同報告: 德國調查研究的證據
消極和積極接觸的報告有多普遍?
誰最經常報告消極或積極接觸?
哪些條件最常產生消極接觸的報告?
為什麼接觸結果通常如此積極?
群際接觸與威脅的組合模型
結論
第十三章 總結和展望未來
概括
對社會政策的啟示
附錄A 有關群際接觸元分析的參考文獻
附錄B 德國調查數據的分析中使用的變數條目措辭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